试析美国加速实现工业化时期的经济发展
樊亢、贺力平
美国是当今超级经济大国,在世界资本主义舞台上后来居上。它自1776年独立后约120年,到1880年代后期,工业跃居世界第一位,把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甩在了后面。到1913年,美国经济实力更为增强,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1/3以上,钢铁、煤产量分别接近于英、法、德三国产量的总和。1865年内战结束至1913年这段时期,在美国经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当时美国资本主义解除了南部种植园奴隶制的束缚,工农业迅速发展,实现了工业化。这个时期也是美国发展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时期。探讨这段时期美国经济的发展经验很有意义。
下面先考察上述美国经济的增长情况并进行分解分析,然后再考察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探寻美国经济发展的一些经验。
一、1866—1913年美国经济的增长速度
首先看一下美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经济增长速度的情况。从表1可以看出,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在1870年代到1910年代是比较高的;而1895—1905年的10年增长水平是非常高的,超过了南北战争前工业革命蓬勃开展时的纪录。
表1.美国历史上几个时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
1839-49 |
4.24 |
1883/87-1893/97 |
3.10 |
1849-59 |
4.95 |
1893/97-1903/07 |
5.03 |
1859-69 |
1.99 |
1898/1902-1908/12 |
3.71 |
1869-79 |
4.95 |
1903/07-1913/17 |
2.60 |
1878/82-1888/92 |
3.73 |
1920-60 |
3.15 |
资料来源:西蒙·库兹涅茨“论美国经济增长形式”,重印于《美国经济史的再解释》,R·W·福格尔和S·L·英格尔曼编,哈泼·罗出版社,1971年,第17页。
从表2可以看出,美国经济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每一雇员产值年均增长率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这三个指标,都超过了其余国家的水平(对日本,仅就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而言)。1870—1913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是世界上最高的。
美国经济持续几十年高速增长,势必大大提高它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根据表3,美国工业占世界工业的份额,内战前低于英、法、德三国,内战后首先超过法国和德国,1890年代又超过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英国,从而跃居世界第一。在这段时期,美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基本上也是上升的,不过上升速度相对来说慢得多,这主要是因为美国经济在这个时期是以国内市场开发为特征的。
表2.若干国家几种增长率比较(1870-1913年,%)
|
美国 |
英国 |
法国 |
德国 |
意大利 |
加拿大 |
日本 |
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 |
4.3 |
2.1 |
1.6 |
2.8 |
1.4 |
3.8 |
3.3 |
每一雇员产值年均增长率 |
1.9 |
1.0 |
1.4 |
1.6 |
0.8 |
1.7 |
- |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 |
2.2 |
1.2 |
1.4 |
1.7 |
0.7 |
2.0 |
- |
资料来源和说明:《美国历史统计(从殖民地时代到1970年)》,第225页;美国和德国数据开始计算时间是1871年。
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马克思在1866年曾说:“目前(1866年)的美国,仍然应当看作是欧洲的殖民地。”〔1〕这段话指的是,从美国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看,它是欧洲国家的粮食、原料供应者、资本的投放地和移民场所。然而随着美国经济的增长和工业化进步,美国经济的殖民地性质日趋消失。表4说明了美国外贸商品结构。在内战结束前的几十年中,美国原料和未加工食品的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在进口结构中,各类商品比重没有明显变化;但内战后到本世纪初,原料和未加工食品出口比重的总趋势是下降的,原料进口比重大大上升,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在进口中的比重趋于下降。这些趋势,反映了美国工业化的成就及其影响。换句话说,美国作为制成品提供者较之于作为原料提供者更为突出了,而且,它本身也越来越成为国外原料的需求者或加工者。可以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美国经济的殖民地性质日益减少,乃至最后消失。
表3.若干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1820-1913年)
|
世界工业生产 |
世界贸易总额 |
美国
工业贸易 |
英国
工业贸易 |
法国
工业贸易 |
德国
工业贸易 |
其余欧洲 国家 工业贸易 |
1820 |
100 |
101 |
46 |
2427 |
209 |
1511 |
3729 |
1840 |
99 |
101 |
57 |
2125 |
1811 |
178 |
3830 |
1860 |
100 |
99 |
149 |
2125 |
1611 |
159 |
3424 |
1870 |
99 |
101 |
238 |
3225 |
1010 |
1310 |
-27 |
1889 |
100 |
100 |
309 |
2022 |
79 |
1711 |
-27 |
1913 |
100 |
101 |
3611 |
2716 |
67 |
1612 |
-29 |
资料来源和说明:W·W·罗斯托《世界经济:历史和展望》,得克萨斯大学出版社,1978年,第52—53和70—73页;倒数第二行工业生产数字系1896—1900年数字;1820—1860年数字,罗斯托引自M·马尔霍尔《各国的工业和财富》(伦敦,1896年);1870—1913年数字,罗斯托引自F·希尔格特《工业化与对外贸易》(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45年),“工业”仅指制造业1913年贸易数字引自S·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耶鲁大学出版社,1966年)。
二、1866—1913年美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1866—1913年期间美国经济取得了高速增长的成就,已是十分明白的事情。下面,我们试对这种增长进行因素分析。初步分析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增长要素的分析,二是对增长部门结构的分析,三是对增长地区结构的分析。这三个方面互有联系。
表4.美国进出口商品的经济分类(1820-1913年,%)
|
出口额 (百万美元) |
进口额 (百万美元) |
原料 出口进口 |
未加工食品 出口进口 |
加工食品 出口进口 |
半制造品 出口进口 |
制成品 出口进口 |
1820 |
52 |
- |
59.6 - |
3.8- |
19.2- |
9.2- |
5.8- |
1840 |
112. |
98 |
67.8 12.2 |
4.515.3 |
14.315.3 |
4.511.2 |
9.844.9 |
1866 |
338 |
435 |
67.5 11.0 |
5.014.0 |
12.116.6 |
3.612.9 |
11.545.5 |
1880 |
842 |
668 |
29.5 21.3 |
32.315.0 |
23.417.7 |
3.516.6 |
11.329.5 |
1890 |
845 |
789 |
36.622.8 |
15.616.2 |
26.616.9 |
5.414.8 |
15.729.3 |
1900 |
1371 |
850 |
24.833.2 |
16.511.5 |
23.315.6 |
11.215.8 |
24.223.9 |
1913 |
2429 |
1813 |
30.535.8 |
7.511.7 |
13.210.7 |
16.819.2 |
31.922.5 |
资料来源和说明:根据《美国历史统计(从殖民地时代到1970年)》第889—890页数字计算;因小数省略,各项分类数之和与总数不尽一致;出口不包括复出口和贵金属。
(一)增长要素分析
经济增长,从根本上说,是靠劳动者的努力实现的。劳动者或其劳动是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或首要要素。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创造过程必须在资本或资本积累的条件下进行,资本是经济增长的要素之一。此外,技术,即影响一定量的劳动和资本生产效率的因素,也是与劳动、资本并列的生产增长要素。这三大要素结合在一起,共同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根据下述简单模型〔2〕,我们可以求出劳动、资本和技术对一国经济增长的“各自”贡献:
ΔY/Y=α·ΔK/K+β·ΔL/L+γ
(式中α+β=1,即假定生产具有不变规模报酬。)
式中,Y——国民收入,K——资本,L——劳动,α——资本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β——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γ——技术进步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Δ——增量。这个模型的基本含义是:国民收入增长(即ΔY/Y)等于资本增长的贡献幅度(即α·ΔK/K)加劳动增长的贡献幅度(即β·ΔL/L)再加上生产效率变化的贡献(即γ)。α和β是资本和劳动贡献幅度的“权数”,估算时假定了两者之和等于1单位,表示生产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性质(这是一个抽象的假定)。γ是“余数”,根据y=ΔY/Y-(α·ΔK/K+β·ΔL/L)计算出来,因此,可能为负。
表5列出了计算所需资料(因为各数字时间不统一,我们尽可能采用接近年份的数字)。有了表5的数据,便可分别计算ΔY/Y、ΔK/K和ΔL/L,并在此基础上求出γ值。我们将计算结果及采用的α、β值列入表6。可以看出,1869—1889年期间,美国经济增长主要靠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的增加来维持,这期间γ值为负数,表明劳动和资本的生产效率反而下降了(这并不意味着这段时期美国经济中没有任何技术进步,但却说明技术进步的效应被其他一些更强的反效应抵消了)。从1890年代起,情况有了显著变化:不仅资本积累量增长的贡献大于劳动投入量增长的贡献,而且,技术进步即生产效率提高的贡献超过了其他单一要素投入量增长的贡献。在1899—1913年期间,资本投入量增加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幅度为35.0%,劳动投入量的贡献幅度为17.0%,技术进步的贡献幅度为48.0%;在整个1869—1913年时期,这三者的贡献幅度分别为47.9%,25.3%和26.8%。
表5.1869—1913年美国国民收入及有关数据
|
国民收入 (百万美元) |
其中:工资 % |
利润、利息 和地租(%) |
劳动力人数 (千人) |
总资本形成 (百万美元) |
1869年 |
6827 |
50.0 |
50.0 |
12506 |
1340 |
1870-80年 |
(1870年) |
(1869-73年) |
|||
1889年 |
10701 |
52.0 |
48.0 |
23318 |
2690 |
(1880-1900年) |
(1890年) |
(1887-91年) |
|||
1899- 1903年 |
17313 |
50.4 |
49.6 |
29073 |
3890 |
(1890-1900年) |
(1900年) |
(1897-1901年) |
|||
1913- 1918年 |
38613 |
59.4 |
40.6 |
39202 |
8050 |
(1904-13年) |
(1913年) |
(1912-16年) |
资料来源和说明:所有数据均取自《美国历史统计(从殖民地时代到1970年)》;国民收入见第240页,构成比例见第238页,劳动力人数见第127页,总资本形成见第231页;国民收入和资本形成均系当年价格数;时期数为期内年平均数;1913年的劳动力人数是根据1910年和1920年劳动力人数内推出来的。
资本投入对1870—1913年美国经济增长的突出贡献,主要原因是这一时期中美国的资本积累比例较高。美国长期以来一直保持较高的资本积累速度。在1840年代和1850年代,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5%作为资本形成用于再投资;在1865—1914年的每10年中,资本形成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惊人地达到22—25%。〔3〕在19世纪最后35年中资本货物以每10年增加45—60%的速度递增,其速度相当于人口增长率的三倍;人均资本总值,按1929年固定价格计算,1869年为1190美元,1899年达到3250美元。在这一时期中,美国的净国民储蓄占国内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净值的比例,是八个资本主义国家中最高的:美国为13.1—13.9%,其余国家在-0.4%与11.0%之间。〔4〕
表6.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1869—1913年)
|
ΔY/Y |
α |
β |
ΔK/K |
ΔL/L |
α·ΔK/K |
β·ΔL/L |
γ |
1869-89年 |
0.57 |
0.480 |
0.520 |
1.01 |
0.86 |
0.48 |
0.45 |
-0.36 |
1889-1899 /1903年 |
0.62 |
0.496 |
0.504 |
0.45 |
0.25 |
0.22 |
0.13 |
0.27 |
1899/1903- 1913/18年 |
1.23 |
0.406 |
0.594 |
1.07 |
0.35 |
0.43 |
0.21 |
0.59 |
1869- 1913/18年 |
4.66 |
0.445 |
0.555 |
5.01 |
2.13 |
2.23 |
1.18 |
1.25 |
资料来源和说明:根据表5数据计算并参见正文说明;1869—1913/18年的α、β值系作者自行调整数。
我们再来看一下美国资本积累的部门投向。从库兹涅茨教授给出的1880—1912年资本存量构成资料(表7)可以看出,1880年代,铁路资本增加最多(41亿美元),占整个耐用生产资料总值增长量(85亿美元)的近一半,其次是制造业(26亿美元);1890年代增长幅度较大的是农业和制造业,铁路资本的增长量比前10年要少,但与制造业的增长量不相上下;1900—1912年,在铁路部门大幅度增加的同时,制造业、农业、电力和照明部门的耐久生产资料资本额都有更高速度的增加,制造业的增加量(81亿)已超过铁路部门的增加量(69亿)。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美国经济中确有铁路先行、带动其他工业部门发展的趋势。
表7.美国资本存量的增长及部门投向(1880—1912年)
(10亿美元,1929年固定价格)
部门 |
1880-1890 |
1890-1900 |
1900-1912 |
1.农业 2.矿业 3.制造业 4.交通运输和公用事业 铁路 电力和照明 耐用生产资料总值(1至4相加) 公私非农业住宅建筑物 总资本形成 |
0.7 0.5 2.6 4.7 4.1 0.1 8.5 14.0 22.5 |
1.5 0.7 3.2 4.5 3.1 0.5 9.9 15.5 25.4 |
4.7 1.9 8.1 12.0 6.9 2.3 26.7 22.2 48.9 |
资料来源:S·库兹涅茨《美国经济中的资本:形成和筹措》,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61年,第610-611页。
在这段时期的美国资本形成中,外国资本(主要是英国资本)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外国对美投资,1843年为2亿美元,1869年15亿,1897年34亿,1908年64亿,1914年6月30日达到72亿;外国在美国的净资产占美国可再生有形资产总额的比重,1850年为18.2%,1880年7.6%,1890年16.7%,1900年23.0%。〔5〕可见,外国资本曾是美国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利用外国资本加速国家工业化建设,美国的经验是成功的。
技术进步也是美国经济在这段时期中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一时期正是美国从单纯引进技术向引进与独创相结合转化的时代。美国经济中的技术进步有这么几个特点:首先,由于国内市场的广大,适于大规模生产的机械技术、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十分突出;其次,由于同行业竞争比较激烈,新技术的采用和扩散是比较迅速的;第三,生产组织和劳动操作方面的技术进步在美国具有突出意义,诸如泰勒的“科学管理”和装配生产线的组织方法等。美国的轻重工业以及交通、通讯等部门在这一时期中都分别应用了大量的新技术;随着技术发明,一些新型工业部门陆续在美国诞生并蓬勃发展。如果说南北战争后一段时期美国经济增长完全依靠劳动力和资本形成量的增加,那么,在那以后,美国经济便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依赖于技术进步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美国工业的许多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与英、德等国并驾齐驱,同时,美国仍不遗余力地从这些国家大量引进先进技术。
美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世界上是比较高的,这是它的劳动力供应比较丰富的一个原因。另外,移民更是美国劳动力大军源源不断地得到壮大的重要原因。1870—1910年期间,移民占美国总人口数比重一直在1/7左右,移民中工人比例在一半左右,他们占美国就业人口的比例在1/5以上。〔6〕联系到上述新增劳动力对1869—1913年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幅度为25.3%,便可以说移民劳动者的贡献比例约为5%。这是一个不可小看的数字。
(二)部门结构分析
从表8可以看出,1869—1913年美国经济各部门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是采矿业,其次是制造业、政府产业和交通运输与公用事业;农业曾是物质产业中最大的部门,但它在国民经济中的相对地位从19世纪中期起便不断下降,约在1880年代被制造业超过;第三产业一直比重最大,表明在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有一个较为发达的服务部门存在。下面我们看一下物质产业部门结构。
表8.美国国民收入和附加价值的部门构成(1839—1913年,%)
|
国民收入(百万美元) |
农业 |
矿业 |
建筑业 |
制造业 |
交通和公 共设施 |
第三 产业 |
政府 |
1869 1879 1889 1899-1903 1910-1913
1839 1849 1859 1869 1879 1889 1899 |
6827 7227 10701 17313 29111 附加价值 (百万美元) 1040 1400 2570 4830 5300 7870 10200 |
22.2 19.0 14.2 18.2 18.9
68.3 59.3 58.4 52.6 49.1 35.2 33.3 |
1.5 2.1 2.2 2.9 3.5
1.0 1.4 1.2 2.7 2.8 3.6 4.6 |
5.7 5.0 5.9 4.3 4.1
7.7 7.9 8.9 11.2 11.0 14.0 12.6 |
14.6 3.3 18.9 18.6 19.9
23.1 32.1 31.9 33.7 37.0 47.4 49.4 |
10.9 12.9 11.2 10.3 11.1
|
40.9 43.3 42.4 39.6 37.1
|
4.2 4.5 5.2 6.0 5.5
|
资料来源和说明:表中数字均引自《美国历史统计(从殖民地时代到1970年)》,“国民收入”见第240页,“附加价值”见第239页;“第三产业”包括贸易、金融保险、房地产等服务业;“附加价值”仅为这四大部门的附加价值之和;国民收入和附加价值均系当年价格。
表8“附加价值”表明,在南北战争前,美国农业提供了物质产业附加价值的一半多;美国那时尚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虽然从19世纪上半期起,制造业的发展速度就超过了农业,但农业部门直到19世纪末仍提供了国民收入的近1/5和物质产业部门附加价值的1/3,而且农产品出口还是美国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从1866到1913年,美国农业除在中间的20年里遇到出口衰退的困难外,基本上是稳步发展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农业中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发展基本上同步并彼此协调(参见表9)。
表9.美国农业产值(1800—1900年)
(百万美元)
|
产值总额 |
种植业 |
畜牧业 |
|||
当年价格 |
固定价格指数 |
当年价格 |
固定价格指数 |
当年价格 |
固定价格指数 |
|
1800 1810 1820 1830 1840 1850 1860 1870 1880 1890 1900 |
220 311 308 427 699 837 1469 2553 3021 3106 3912 |
100 135 181 248 359 449 647 793 1233 1500 1923 |
93 125 130 176 268 423 769 1160 1523 1591 1865 |
100 137 186 267 400 489 794 885 1573 1763 2481 |
127 186 178 251 431 414 700 1393 1498 1515 2047 |
100 134 178 238 336 426 561 740 1034 1346 1598 |
资料来源和说明:《美国历史统计(从殖民地时代到1970年)》第482页;“产值”不包括存栏牲畜变动数和农场房屋租金;“固定价格产值指数”系按1910-1914年固定价格编制。
制造业在这一时期中发展迅速,特点是:新兴部门日益增多,现代化技术迅速扩散;市场竞争激烈,生产日益集中,垄断大企业开始在国民经济中具有支配性影响;在消费品工业迅速发展的同时,生产资料工业有了更为迅速的发展。从表10可看出,消费品行业在制造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从1880年的68.9%降至1914年的57.8%,同期内生产资料行业的比重由31.1%上升到42.2%。还可看出,这一时期增长较快的部门主要是那些大量采用新技术的行业,如石油炼制、化学品工业、汽车、电力设备、金属建筑材料等等。38个行业里,按1914年的纪录,美国最大的制造业行业依次是:牲畜加工业、钢铁业、服装业、木材加工业、杂类机械业、食品加工业、印刷业、非金属制品等。这个顺序表明,美国的制造业结构既与它的初级产品供给结构有关,也适应了美国国内市场的需求结构。从轻、重工业关系说,它在从轻工业为主的类型转变为重轻工业型,而轻工业长期保持着一定的地位。
南北战争后至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段时期,美国交通运输和通讯事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增长的一个促进因素。从表11可以看出,1870—1913年期间,美国交通运输和通讯事业的发展一直快于工业生产增长的速度,至1913年已超过33%。美国幅员广袤,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意义尤其重要。建国初期,美国交通发展重点是以五大湖为中心连接各运河并普及马车道路和扩充沿海船队。从19世纪30年代起,开始大规模铁路建设。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建设在1880—1890年达到高潮,其间平均每年建成73500英里铁路线。到19世纪末,美国已建成连接东西海岸的四条铁路干线。铁路运输的普及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远不是铁路部门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所能表明的。首先,铁路运费低,而铁路运费本身也在不断下降(1868—1900年期间,美国铁路运输吨英里和人英里平均收费标准减少了62%),从而促进了地区间人员和物资的流动;其次,铁路运输为美国各地区间的生产,尤其是农业生产的区域专业化创造了必要的流通条件,推动了中西部以及中西部以远地区农产品的出口;第三,铁路建设相应地带来了对钢铁、煤炭、机器制造等的巨大需求,促进了它们的增长。19世纪末,随着汽车、电话技术的出现,美国公路交通和通讯事业也迅速发展。1876年每万人才有一门电话,1913年几乎每百人就有一门电话;私人拥有小汽车数量由1900年的0.8万辆猛增到1913年的119万辆,增长了近1500倍。美国经济增长得到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的助力,值得重视。
表10.美国制造业各部门所占制造业总产值的份额(1880—1914年,%)
消费品类 |
生产资料类 |
||||
|
1880 |
1914 |
|
1880 |
1914 |
罐头食品 丝及人造丝织品 针织品 面包及糖果产品 其他食品 纸产品 印刷、出版等 制糖 烟草制品 棉织品 服装 贵重金属制品、珠宝等 碾磨产品(食品) 牲畜加工品 羊毛及毛线制品 地毯、挂毯等 未归类的纺织品 鞋、靴 其他皮革产品 其他木材产品
消费品类合计 |
0.4 0.3 0.3 2.1 1.6 1.1 2.7 1.1 2.4 5.2 5.8 0.5 6.0 12.4 3.5 0.9 2.5 4.2 7.9 8.0 68.9 |
1.0 0.8 1.0 3.5 4.4 2.3 5.3 1.2 2.2 4.2 6.7 0.6 3.4 8.4 2.0 0.6 1.6 2.8 2.9 2.9
57.8 |
橡胶产品 化肥 基本化工产品、酸、化合物等 石油炼制 金属建筑材料及原料 电力机器及设备、无线电等 办公设备(金属制品) 机动车辆 机车 石料、粘土及玻璃 钢铁 其他非铁金属产品 与化学有联系的漆产品 金属器具 农业机械(金属制) 其他机械 锯木厂及板材厂产品
生产资料类合计 |
0.2 0.2 0.4 0.3 0.3 0.1 0.1 0.0 0.6 2.2 4.1 1.5 2.8 1.1 0.6 5.3 11.3
31.1 |
0.5 0.5 0.8 1.2 2.1 1.8 0.4 1.5 1.4 3.7 7.5 4.3 3.7 1.1 0.5 5.7 5.7
42.2 |
资料来源和说明:S·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哈佛大学出版社,1971年;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337-338页;表中有些行业同时生产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例如“其他木材产品”包括生产单位用的木制品,“机动车辆”包括私人小汽车,等等;总的说来,按表中分类,对“消费品类”比重的估计可能偏低,对“生产资料类”比重的估计可能偏高。
(三)地区结构分析
美国大陆在经济地理上可分为东北部、中北部、南部和西部四大地区。东北部包括新英格兰区和中大西洋区9个州,中北部包括东北中央区和西北中央区12个州,南部包括南大西洋区、东南中央区和西南中央区16个州,西部包括落基山区和太平洋区11个州。美国经济发展是从东部开始的;在整个19世纪,各地区间经济差别非常显著,从表12可以看出,1860年东北部的个人收入就占了全国个人收入的一半,1900年东北部和中北部的个人收入占了全国个人收入的2/3。另一方面,在全国个人收入的比重中,东北部趋于下降,中北部在19世纪中趋于上升,西部更是不断提高,其增长速度最快;南部在19世纪中趋于下降。在本世纪初,南部的比重有所提高,中北部的比重有所下降。这些情况表明,美国经济发展中存在有地区转移或地区扩散的趋势。美国经济发展逐渐西移,首先是中北部发展起来,然后向西推进,进展速度是相当快的。1860年时,中北部的比重尚不及东北部的一半,到19世纪末,已接近东北部的水平了。在铁路建设大规模开展后,中北部地区是北美大陆交通运输网的中心地带,往北倚靠五大湖区,东南西各方均有发达的铁路、公路和水路与其他地区相联结。中北部地区既是美国的粮仓,又是新兴工业的诞生地,例如钢铁工业、汽车制造业。中北部地区的发展是美国经济中地区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形式取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典型事例。
表11.美国交通运输、通讯指数与工业生产指数(1870—1913年)
(1870年=100)
|
交通运输、 通讯指数 |
工业生产 指数 |
|
交通运输、 通讯指数 |
工业生产 指数 |
1870 1875 1882 1886 1892 |
100 129 210 243 371 |
100 112 196 228 316 |
1896 1900 1904 1909 1913 |
381 507 659 895 1086 |
312 399 484 665 811 |
资料来源:《美国历史统计(从殖民地时代到1957年)》“工业”与“交通”两章。
表12.美国个人收入的地区分布(1840—1920年,%)
|
全国 |
东北部 |
中北部 |
西部 |
南部 |
1840 1860 1880 1900 1920 |
100 100 100 100 100 |
58 50 44 41 39 |
13 20 34 36 32 |
4 7 8 10 |
29 26 15 15 18 |
资料来源:R·A·伊斯特林“地区收入趋势,1840-1950年”,载《美国经济史的再解释》,第44页;又见《美国历史统计(从殖民地时代到1970年)》,第242页。
新开发地区,到本世纪初,以农业为主,也发展了采掘业等部门。它在全国经济中虽然还不占重要地位,但经济增长速度最快。西部在全国个人收入中的比重1900年比1860年提高1倍,1920年又比1900年提高25%;它与东北部的差距大大缩小了,从1860年的1/12升为1920年的1/4。
南部情况在内战后有些特别之处。其内部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时期,由过去的单一种植业型向多样化发展。19世纪末,南部开发出新油田,刺激了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经济地位有所恢复。
三、美国政府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本节考察一下美国政府政策对1866—1913年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我们在这里提出的看法是初步的。分五个方面来讨论。
第一,美国政府比较重视社会基础设施。它具有不同于其他投资的一些特点,例如建设周期长,投资量多而且有不可分性,受益者比较分散,等等。私人资本不太愿意在这方面投资,但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却十分重要。美国政府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早在19世纪初,纽约州议会立案决定开拓当时最重要的交通线路伊利运河。据估计,1860年以前,美国运河投资总额的3/4来自各级政府。〔7〕在铁路建设方面,虽然资金主要来自私营铁路公司,各级政府仍给予了支持。例如,政府出面购买或担保铁路公司发行的债券,对铁路公司豁免赋税,提供中转设施,等等。美国联邦政府特别以赠送土地的办法来支持或刺激铁路公司的筑路计划,为此总共补贴出13100万英亩土地(此外,得克萨斯州政府也捐赠了2700万英亩)。内战前铁路资金约1/4,内战后约1/10来自州和地方政府。〔8〕当然,美国政府对铁路建设的慷慨赞助及其实施办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铁路公司的舞弊行为。许多铁路公司为多得到政府赠与土地,谎报项目,把线路作不必要的弯曲,并进行土地投机买卖。总的说来,由于得到了政府的赞助和担保,这一时期中铁路资金的筹措未遇到严重障碍。在政府的资助下,美国铁路建设有利可图,私人资本争相建立铁路公司,同时也吸引了外国资本。据统计,19世纪末,欧洲在美国铁路的投资达到30亿美元,约占美国全部铁路投资的21—22%。铁路部门的外国私人资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才被美国全部收回。美国政府利用西部广阔的土地资源,资助私营公司,调动了私人资本投资于铁路的积极性,加速了中部和西部的开发。
19世纪末公路交通出现后,美国政府在公路建设和保养等方面也发挥了一些类似的作用,促进了公路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
前已论及,美国交通运输业超前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比较合理的产业部门结构,这是美国经济迅速增长的一个因素。
第二,美国政府实行保护主义的贸易政策,支持了制造业的发展。美国国土辽阔,移民和人口自然增长迅速,有着广大的国内市场。在19世纪末确立起工业统治地位以前,主要依靠国内市场发展工业。美国工业从一开始就因英国工业品倾销的巨大威胁而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从1860年代起,代表制造业集团利益的共和党取得统治地位,直到1913年,美国接连不断提高关税。1816年时美国的进口关税率为20%,1863年达33%,1870年达47%,1892年达49%。〔9〕这段时期通常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典型的保护主义时代。美国是当时资本主义国家中关税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实行高保护政策的目的非常明确,即保护国内工业,支持新兴的制造业部门,促进美国经济由轻工业型向轻重型并重型转变。直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仍对进口钢铁及其制品、化学产品和染料课以高额关税,纺织品和农产品的关税也保持较高水平。当时的美国,年年都有大量外贸顺差,是首屈一指的工业和农业大国。此时,美国工业大概比任何其他国家都更不需要保护,然而美国政府顽固地坚持保护主义,实际上是以津贴的形式支持和加强其工业的发展。19世纪末以来的美国高关税政策,已不同于一般的贸易保护,是一种超贸易保护。它不仅仅是为了保护国内工业,而且是为了保护已经高度发展并已形成垄断的行业,使这些行业在对外扩张中无后顾之忧。正如列宁指出的:“卡特尔引起了一种新的、独特的保护关税,所保护的(这一点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三卷上已经指出来了)恰好是那些能够出口的商品。”〔10〕
第三,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法令和措施,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联邦政府中的农业部是在这一时期中设立的(1862年成立农业局,1869年升级为农业部),该部着力进行农牧业优良品种的搜集和推广,建立农业统计制度。国会在1862年立法设立专门基金资助各州发展农业科学和教育事业,因而农业院校是美国教育体系中较早发展起来的专业教育机构,各州的农业院校形成本地区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体系的中心;联邦政府还积极为西部干旱地区的灌溉工程寻求资金来源。最重要的是,1862年通过的“宅地法”极大地刺激了美国人民移居西部、从事农业生产的热情,为农业发展的“美国式”道路奠定了基础。美国各州和地方政府在支持农业发展上比联邦政府更加积极。一些以农业为主的州和地方政府甚至直接为农场主的生产和销售活动提供资金援助。州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加上其决策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补充了联邦政府对农业问题的关注,也使联邦政府在全国范围内更能大力促进制造业发展。美国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家,在这个时期中,农业形成了地区分工,农业的技术进步超过了其他国家。美国农业尽管在1873—1897年期间遇到世界农产品市场的大萧条的影响,长期陷入困境,仍然顽强地生存并发展着,在19世纪最后几年中恢复活力,重新繁荣起来,为美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做出了贡献。
第四,美国政府的市场秩序政策有助于国内工商业中的竞争。19世纪30年代后,美国政府时常标榜放任主义政策,对私人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基本不加干涉。大铁路公司兴起后,垄断公司与顾客利益、地方利益的矛盾日益突出,公众舆论纷纷要求政府出面限制大公司的垄断行为。1870年代,格兰其运动〔11〕促使几个州政府规定铁路和一些公用事业的最高收费率,开了政府管制市场秩序的先声。1886年,美国最高法院在一个判决案中宣布各州不能干预跨州商业事务,又限制了州政府的权力。接着国会便通过“州际贸易法”,设立州际贸易委员会以限制和监督铁路公司的垄断行为。1890年国会又通过“谢尔曼反托拉斯法”,进一步限制了私营大公司垄断行为。当然,“州际贸易法”和“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当时均未很好贯彻,它们只是表明美国社会和政府中有着限制大企业垄断行为的意图,但也使大企业巧取豪夺的、独霸天下的行径不得不有所收敛。在像美国这样的市场经济大国中,政府对商业行为管制过紧或撒手不管都是不适当的。总的来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段大企业兴旺时期中,竞争因素在美国经济中仍然保存着,经济增长的活力没有完全被垄断资本摧毁。
第五,美国政府广泛利用国际资源加速本国经济发展,鼓励移民和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南北战争后,美国西部各州设立专门招徕移民定居的机构,在欧洲和其他美国地区广泛进行广告宣传活动。联邦政府在1880年代开始实行有甄别地接受外国移民的政策,虽然其中包含一些民族歧视性的规定,但是客观上使美国接受的移入人口素质有所提高。移民不仅是劳动力大军的重要来源,而且充实了技术人才,带来了资金和技术。新技术发明有许多是由移民或移民的第一代后裔作出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正是欧洲移民,使北美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农业生产……这种移民还使美国能够以巨大的力量和规模开发其丰富的工业资源,以至于很快就会摧毁西欧特别是英国迄今为止的工业垄断地位。”〔12〕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还是输入资本超过输出资本的国家。这是由于美国有广大的国土有待开发,而且正以全力开展工业化,需要大量资金。此外,美国政府极为重视吸取外国先进技术、借鉴欧美国家的先进教育方法,积极鼓励美国与欧洲国家的文化与科学技术交流。美国的经济发展,受益于国际资源的颇多。
美国利用国际资源,还包括对外侵略扩张和掠夺。当时美国掠夺的对象主要是西印度群岛、菲律宾、远东和中南美洲地区。
美国上升为第一工业强国,是靠了在国内外的剥削和掠夺而发家的。这一点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毫无二致。其资本带着血腥,其经济发展伴随着危机。但从经济的因素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值得注意的东西。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连年保持着相当高的资本积累率,交通运输业超前发展,农业发达且持续增长,形成了比较合理的产业部门结构,各部门在整个经济运行中比较协调,互相促进,并实行保护贸易政策等。这些经济因素,为工业化创造了条件。大力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也加速了美国经济发展。美国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也值得注意。它利用丰富的土地资源,吸引私人资本迅速在西部修筑铁路,使落后地区的自然资源得以迅速开发,从而较快克服了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的悬殊状态;各地区经济增长趋于平衡,相互融为一体,使整个国民经济形成按地区优势的分工形式,发挥出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495页。
〔2〕这是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发展的简单模型,其理论基础尚有不完善之处。借用这个模型,旨在获得对1866—1913年美国经济增长要素贡献的概括映象。有关这一模型及其在经济史上的应用,可参阅:R·E·加尔曼《经济增长》,载《美国经济史百科全书》,查理·斯耐伯纳出版社,1980年,第1卷;N·C·R·克拉夫斯《18世纪概览》,载《1700年以来的英国经济史》,剑桥大学出版社,1981年,第1卷。
〔3〕《美国历史统计(从殖民地时代到1957年)》,第144页。
〔4〕参见S·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耶鲁大学出版社,1966年,第248—250页。
〔5〕《美国历史统计(从殖民地时代到1970年)》,第869、255页。
〔6〕参见S·库兹涅茨:“移民对劳动力增长的贡献”,载《美国经济史的再解释》,第397页。
〔7〕〔8〕参见P·D·麦克利兰德为《美国经济史百科全书》写的辞条“交通”。
〔9〕参见J·J·宾可斯为《美国经济史百科全书》写的辞条“关税”。
〔10〕《列宁选集》第2卷,第832页。
〔11〕格兰其(Grange)即全国性组织“保护农业社”,成立于1867年,宗旨是通过宣传教育、合作化和社会改革来帮助农民摆脱困境,其活动在70年代达到高潮。
〔12〕《共产党宣言》,1882年俄文版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