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军备控制谈判

 

吴  展

 

 

今天的国际事务中,军备控制是一个重要方面。其重点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核裁军谈判和欧洲常规裁军谈判,而后者的主角又是两个超级大国。禁止化学武器问题已在多边基础上谈了多年,但不知何时才能实现突破。

   

一、美苏核裁军谈判

 

    (一)战略核武器

    笔者在几篇有关的论文中曾对美苏能否签订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表示乐观,并在本刊1989年第1期《世界和平与裁军》文中,估计条约可能会在一二年内签署。写文章时是里根总统任期末尾,消除中程导弹条约才签字一年,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文本已完成90%。解决剩下的一千处字句争议虽非易事,但双方当时大有一鼓作气赶快拿下又一个条约的势头。笔者在文中提出两条理由。一是削减战略核武器可以减轻核恐怖的威胁,可以降低军费;二是两国核武器超过需要,减少一半仍足以满足需要。此外,笔者以前还谈过,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即SDI)近期不会过关,不可能部署。尽管苏联一直要把它同战略武器挂钩,但总会找到妥协办法的。这些理由依然成立,但它们只是为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创造一定的条件,而不会必然使条约成功。签署条约还须取决于更多的因素。

    1989年1月布什接任美国总统后,情况好像变得不那么乐观了。布什处事谨慎,慢条斯理。他表示要研究一下战略武器问题,然后再确定谈判方针。这一研究进行了近半年,才于6月下旬在日内瓦同苏联重开谈判。一上来,美国就提出在谈判过程中即开始核查。就是说,未达成协议就要到导弹工厂和发射基地进行监督和检查。对这种近乎蛮横的要求,苏联虽未坚决反对,但显然是不太高兴的。美国还提了一些别的什么要求尚不得而知,但从各方面情况看来美国并未做出让步。它似乎打算先解决欧洲常规武器裁军问题,而不想马上签订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这是因为:

    1.布什政府虽然重新研究了战略武器问题,但对究竟部署哪些武器,部署多少,还未完全拿定主意。美国的战略核武器大都是60年代生产的,基本到了更新换代的时候。导弹核潜艇已确定用三叉戟式来取代海神式。地下井中的洲际弹道导弹已受到精度愈来愈高的苏联导弹的威胁,于是要不要部署更不易受打击的机动导弹的问题就提上议事日程了。苏联已部署了铁路机动及公路机动洲际弹道导弹各一种。美国本来是坚持在条约中写上禁止机动导弹这一条模瑣

现在自己也在考虑要不要了。布什政府的办法是把50枚地下井中的MX导弹(10个弹头)装上25列火车,并另行研制公路机动的单弹头侏儒式小型导弹500枚。两者共有弹头1000枚。

    这一方案在国会引起激烈争论。侏儒式导弹的问题是费用高,500枚约需530亿美元,部署后每年维护费高达5亿美元。在美国要缩减军费的今天,这当然是个问题。50枚MX导弹的装火车费用仅需56亿美元,而以后每年维护费不过2亿美元。然而,火车机动的问题是在得到警报后,从基地分散出去约需6小时之久。侏儒导弹从公路分散开来仅需30分钟左右。因此火车机动的MX导弹的生存能力有问题。在美国国会内对两种导弹的取舍争论不休。〔1〕

    在战略轰炸机方面,原有的B-52轰炸机将逐步退役,新型B-1B型轰炸机已部署了100架。B-2型潜隐式轰炸机正在试飞。美国对这种飞机寄予很大希望。它的形状特别,外覆吸收电波的材料,不易为雷达发现,从而可使苏联的防空系统失效。B-2的计划生产数量是132架,但其成本太高,每架约需5亿多美元,究竟要多少,美国国会的意见很分歧。

    此外,在不易核查的海基巡航导弹方面究竟应装备多少,美国也未拿定主意。由于美国尚未完全确定如何更换战略武器,所以当时不想立即签署条约,以免将来手脚受到束缚。

    2.苏联国内经济困难很大,急需缩减军事开支,以腾出更多资源来改善其经济,故此很想在裁军上同美国早日达成协议。在苏联有所求的情况下,美国认为自己在谈判中要稳住一点,要价高一点,等到苏联作出最大让步后再签订条约也不迟。

    3.美苏在战略核武器方面处于均势,不马上签订条约问题不大。但是在欧洲的常规兵力方面,则北约处较大的劣势,因此北约的战略是依靠核武器的威慑来防止华约的进攻。但是依靠核威慑并非万全之计,因为核战争意味着双方的毁灭。到时候北约未必敢动用核武器来抵挡华约的常规攻击。首先实行常规裁军,在常规兵力上也取得均势,才能保证安全。

    4.美国的军费近一半用于北约的防务,其中大部分耗费在常规武装上。从消除中程导弹的经验看来,裁减核武器的前几年实际节省不下多少钱。只有裁减常规兵力才能大量节约国防费用。因此美苏双方都十分看重常规武器的裁减。

    苏联方面既想尽快实现欧洲的常规裁军,也希望尽快签订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而且急不可耐。果然,到了1989年9月下旬,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访美,同美国国务卿贝克举行会谈,苏联作出了重大让步。其主要内容如下。

1.放弃了长期坚持的削减战略武器同星球大战武器相联系的方针。星球大战武器是一种反导弹武器。苏联原来一直要求在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中包含10年内不退出反导弹条约的内容。现在苏联同意即使在星球大战问题上双方没有共同语言,也可以先签署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但仍附有一个条件,即在签署了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之后,如果有一方破坏了反导弹条约,则另一方有权退出削减战略武器条约。

    2.如何限制海基巡航导弹问题可以与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分开另行谈判。以前海基巡航导弹的核查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这种导弹体积很小,军舰很大,容易隐藏,而且美国又不同意苏联核查人员进入军舰内检查。这是以前谈判中的一个难点。

    3.同意单方面拆除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大型雷达站。美国一直说这是一座反导弹预警雷达站,其位置在西伯利亚中部,违反了反导弹条约,因为该条约规定这种雷达必须设在边境,其方向朝外。苏联则一直坚持说这部雷达是服务于空间测量的,同反导弹系统无关,因此不存在违反条约的问题。

    美国也作了一点让步,就是不再反对机动导弹。过去美国之所以不同意机动导弹,其理由是这种导弹的地点不

固定,难于核查。现在则由于美国自己也要部署,而且苏联已经部署,想禁止也禁止不了,因此美国就不再反对。

    这样一来,美苏在削减战略武器谈判中的最难解决的问题已经被排除掉了。苏联在星球大战武器不再挂钩的承诺上虽然附带着不得违反反导弹条约的条件,但由于美国的星球大战武器在技术上远未成熟,在近期内不可能部署。在战略武器方面一旦签署条约,并已经削减,只要不发生重大的破坏反导弹条约的行为,苏联就不会去恢复战略核武器。

    在这次外长会谈中,双方还约定在1990年春末夏初举行首脑会谈。届时能否签署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现在虽不能断言,但可以说签约的时间不会太远了。作这样估计的理由如下。

    1.在苏联作了主要的让步后,双方的分歧已不那么大了,不会再成为签订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重大障碍。美国虽然曾经打算把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暂时搁一搁,现在看来也没有理由久拖下去了。

    2.美国本来曾对苏联是否真正寻求缓和心中无底,因此不想过早承担义务,降低核威慑能力。现在美国发现苏联国内的困难近来显著增加,再拖下去,万一什么时候戈尔巴乔夫倒了台,换上一个强硬派的领导人,撤回现在已经作出的让步,那时再要签订对美国有利的条约就会困难得多了。美国朝野有许多人认为现在是签订条约的有利时机,一旦签署对美有利的条约,苏联再要翻悔就办不到了。美国国务卿贝克1989年10月在旧金山联邦俱乐部所作的演说中说:“正是由于苏联的改革命运未卜,我们才更应该抓住当前的机会,而不是与此相反。如果苏联人已经销毁了武器,将来的任何克里姆林宫领导人想扭转这一进程,维护其军事优势都将极其困难,并耗资费时。”

    美苏谈判当前仍存在的主要分歧如下。

    1.双方同意的战略核运载工具不得超过1600件,战略核武器不超过6000件(现各有约12000件),弹道导弹弹头不超过4900个。但是洲际弹道导弹和潜射导弹的弹头数应如何分配尚未确定。苏联的洲际弹道导弹最强,现有6400个弹头,美国希望把它们削减到3000。美国的潜射导弹最强,现有5400个弹头,苏联也希望把它们削减到3000。双方都想削弱对方,加强自己。

    2.由于轰炸机实际携带的巡航导弹数不易确定,美国提出每架按10枚巡航导弹计算,而苏联则坚持应按轰炸机的最大携带能力计算。实际上美国的B-52轰炸机可装载12枚,而苏联一般轰炸机只能装载6枚,因此按美国的计算方法,对苏联不利。

    3.陆基机动导弹无固定地点,故不易核查。双方同意机动导弹应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移动。苏联地广人稀,要求范围定得大一些。美国的地域较小,公路上车辆拥挤,导弹不能移动很远,所以希望范围小一些。

    4.苏联提出海基巡航导弹问题可以与削减战略武器分开进行谈判。这算进了一步,但实际上分歧并未完全解决。苏联建议的办法有两个。一是把海基巡航导弹问题放到海军武器控制中去解决。这样做的难处是美国根本不愿意讨论海军裁减的问题。二是削减战略武器谈判集中解决海基巡航导弹的核查办法,后者的限额则用另外的协议加以规定。这两项建议都附带一个条件,就是都必须先定出可核查的限额,才能签订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由此可见所谓分开讨论并不是干净利落的。目前双方仍在讨价还#O&价。〔2〕

    尽管有这些困难,在谈判中会遇到不少周折,但是由于双方在最难的问题上已经妥协,所以只要真正有达成协议的愿望,双方迟早总是会签约的。

    (二)战术核武器

    消除中程导弹条约涉及500-5000公里射程的全部弹道导弹。射程更远的导弹是战略武器,正在谈判中。剩下的500公里以下的弹道导弹,双方尚未讨论,这就是近程弹道导弹。苏联现有SS-21、飞毛腿、蛙式近程弹道导弹上千枚。美国在欧洲还有射程110公里的长矛式导弹数百枚,另外还有一些这种导弹分散在西欧各国军队中。这些是北约除飞机和核火炮以外在陆地上仅有的核武器了。美国认为它们比较陈旧,射程太短,想使它们现代化,重新设计一种射程接近500公里的新型长矛二号导弹,取代老的长矛导弹。苏联对此反应很大,表示如美国使长矛导弹现代化,苏联就要重新考虑按中程导弹条约销毁SS-23(射程500公里)的问题。北约则意见分歧。西德要求同苏联谈判这种导弹的销毁问题,因为它的射程短,打起仗来必然大都在德国境内爆炸。英国则认为北约只剩下这一种核导弹了,为保持

灵活反应战略中的核威慑,不能把它取消。争论非常激烈。最后,美国于1989年5月在北约首脑会议上提出先同苏联达成常规武器裁军协议,然后才同苏联谈判消除近程导弹问题。这一立场调和了北约内部的矛盾,得到北约各国的赞同。

    为了促进核武器的进一步裁减,苏联提出它将单方面削减500个战术核武器,包括近程导弹、核炸弹和核炮弹。

   

二、欧洲的常规裁军

 

    从1973年维也纳的共同均衡裁军会议开始,北约和华约间的欧洲常规裁军谈判进行了16年。在前10年期间,双方对各有多少部队和武器没有一致的意见。后来的争论又是究竟应按北约的意见不对等裁军(华约兵力多,应多裁),还是应按华约的意见对等裁军。1988年苏联终于承认华约部队人多、武器多,双方可不对等地裁军,但问题是双方裁减的比例应是多少。

    1988年12月,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纽约联合国大会发言,表示苏联将单方面在两年内裁减军队50万人,坦克10000辆,大炮8500门、战斗机800架,其中包括驻东欧6个坦克师、5000辆坦克。

    苏联宣布这一决定对西方震动很大。美国非常被动,研究了很久并与北约盟国协商后,才提出下列常规裁军建议:

    1.双方坦克各2万辆,装甲运兵车2.8万辆,大炮1.65万—2.4万门。

    2.把双方的作战飞机和直升机削减到比北约现有数量少15%。

    3.美国驻欧军队裁减20%。美苏两国在大西洋到乌拉尔区域内本国外的部队减到27.5万人。

    以上第1条早已在维也纳常规裁军会议上提出了。北约以前的建议如下:〔3〕

    1.坦克数         华约现有57300辆

北约现有22224辆

各应减到20000辆

大炮数         华约现有46270门

北约现有17328门

各应减到16500门

装甲运兵车     各应减到28000辆

 (未公布现有数。北约略多于此数,华约为2倍。)

    2.任何一国的武器数不得超过双方裁减后总和的30%(飞机和直升机在外)。

    3.双方在其任一盟国领土上部署的现役武器数不得超过3200辆坦克、1700  门大炮、6000辆装甲运兵车。

    华约的建议大体是:第一步,双方部队及武器数应减到比最少的一方低10-15%;第二步再减25%;第三步减少到只能起防御作用。

    华约建议的第一步看来与北约建议第1条差不多,所以双方很快在这方面达成协议。但是在其他方面双方还有不少分歧。

    1.双方在飞机数量的限额上虽取得了一致意见,但华约认为谈判的主要目标是限制进攻能力,而不应将华约的大量防空飞机也计算进去(北约有作战飞机5000多架,大部分有进攻能力;华约有作战飞机8000架,大部分是防空歼击机)。北约则不同意,认为飞机用途很难严格区分。英法为保持其核力量的独立性,不同意将其核轰炸机列入裁减范围。

    2.美国驻欧部队约34万人,苏联驻欧部队约60万人。如都减到27.5万,苏联减得太多,于是它提出驻本国以外的部队限额为35万,这还不包括其驻东欧空军数万人。苏联还认为北约的建议不包括英法驻西德的部队10多万人是不公平的。

    3.苏联不同意它驻任一盟国的武器限额为北约、华约总数的30%,即坦克12000辆、装甲运兵车16800辆,而要求坦克14000辆,装甲运兵车18000辆。

    4.华约要求将美英两国储存在欧洲的数千辆坦克以及许多装甲运兵车和大炮计入限额。北约则反对,认为这些武器是非现役的,是为了在战时能快速增援。苏联离战场近,能快速增援,而美国距离远,不易增援。

    虽然华约和北约在维也纳的常规裁军中还有一些争执,但是由于双方都有明显的裁军意图,所以在不久的将来达成协议是颇有希望的。在谈判中双方均有让步,特别是华约终于接受了不对等的裁减。例如在坦克方面,华约须裁减37300辆,而北约则仅须裁减2224辆,差别很大。北约也接受了一向不同意谈判的飞机和军队总人数裁减。

    促使双方积极从事常规裁军的因素首先是双方都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自二次大战结束以来,华约和北约集中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兵力相互对峙,双方都厉兵秣马,经常处于战备状态,局势非常紧张。而兵力的主要成分是常规的,因此不实现大规模的常规裁军,就不足以缓和欧洲的局面。

    另外两个因素在前面讨论核裁军的部分中已有所论述。即花费在常规武器上的钱比花费在核武器上的钱多得多,因此只有常规裁军才能大量节约军费。从北约方面看,再一个因素是双方的核武器比较均衡,而在常规兵力上,北约较弱,不通过常规裁军实现常规均势,仅依赖核均势是靠不住的。

    以上所讨论的都是欧洲陆地上的陆军和空军的常规裁军问题,而海军则不包括在内。北约的海军与华约相比享有优势,因此尽管苏联一再提出,北约却一直不肯讨论海军的裁减。

   

三、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

 

    (一)化学武器

    化学武器即一般所说的毒气及化学毒剂。其作用虽受气候及地势的影响,但现代化学武器的毒性大、渗透力强、杀伤范围大、作用时间长,因此其威力可能仅次于核武器。化学武器的生产和使用比较容易,因此扩散得较快,一些发展中国家已拥有这种武器。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欧洲使用了化学武器,从而造成了百万人的伤亡。1925年各国在日内瓦签订了禁止使用毒气的议定书。中国于1925年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52年加以确认。在第二次大战中,虽然更致命的新型毒气已经研制出来,但交战双方均未使用。

    二次大战后,国际上开了许多次会议讨论禁止化学武器问题,但始终无结果。存有这种武器的国家都说是用来进行威慑,以防别国对它发动化学武器战,因此在得不到其他国家停止研制、生产、储存化学武器的保证时,都不肯放弃这种武器。

    一些国家尽管在1925年议定书上签了字,仍然在战争中使用化学武器。美国在越南战争中使用过橙黄色落叶剂,这种毒药对人体也有害。更明显的例子是伊拉克和伊朗在相互战争中都大量使用了化学武器,造成了大量伤亡。

    美国正在研究新型的二元化学武器,就是两种均是无毒的化合物,平时分别储存以保安全,但在用时合在一起就成了致命的毒气。苏联可能也在搞这种武器。

    1989年初,100多个国家的外长参加了巴黎的化学武器裁军会议。各国代表在会上强烈谴责使用化学武器,并要求禁止其生产和储存,却达不成具体协议。化学武器原是东西方的问题,美苏间已就此进行过多年谈判。近来化学武器大为扩散。原先仅几个国家有这种武器,现在已扩散到20个国家了,因此这次会上又出现了南北问题。一些发展中国家不愿禁止化学武器。有的说美国正在搞二元化学武器,怎么谈得上禁止?有的说以色列有了核武器,不解决核扩散问题,如何能禁止化学武器?有的说,超级大国有了核武器和先进的常规武器,还想搞二元化学武器,又怎能制止化学武器对小国的诱惑力?你自己还吸烟,如何能制止孩子吸烟呢?由于大家七嘴八舌,所以讨论不出个结果。看来还得由超级大国带头,但即使它们带了头,已扩散了的化学武器未必收得回。

    美国说它已开始销毁化学武器。苏联说它建成销毁工厂后即着手销毁。双方外长于去年9月在美国商定共同努力,争取缔结全球公约以禁止和销毁化学武器,并签署了双边监督试验和交换情报的备忘录。

    布什总统于去年9月25日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在努力达成一项全球性协议的同时,如苏联同美国把化学武器削减到同等水平,美国将销毁其80%以上的库存,并同意进行核查;一旦签署了一项国际条约,只要苏联也一起行动,美国将在8年内把目前库存的化学武器销毁98%以上;在能够生产化学武器的所有国家都参加协定后,其余2%化学武器将在其后的两年内销毁。他向参加日内瓦禁止化学武器40国条约会议的所有国家提出挑战。

    美国之所以主动提出同苏联一道销毁大部分化学武器,是因为这些都是过时的单元化学武器(本身有毒),平均存储期已达26年。它们的毒性大,腐蚀性强,再  存下去已不安全了。其实,美国早在1985年就通过了99-145号公法,规定将美国库存的单元化学武器在1997年4月30日前全部销毁。〔4〕美国是否不要化学武器了呢?当然不是,它要的是少量储存起来很安全的二元化学武器。布什所说的8年期限正好与公法规定的1997年相吻合。可见美国并非突发善心,而是根据国内需要有计划地销毁过时武器,并代以少量新式化学武器。

    美苏双方各有多少化学武器,无确切数字。有消息说苏联有30万吨,而它自己仅承认有5万吨。据美国参加日内瓦禁止化学武器会议代表弗里德斯多夫去年4月说,美国已销毁了7000吨化学武器。可见其  库存不会少于数万吨。

    从以上情况看来,要禁止和全部销毁已扩散开的大量化学武器并非易事,恐怕不是短期内能够实现的。

    (二)生物武器

    生物武器又名细菌武器,有杀伤力强、攻击范围大的特点,但它也受气候、自然条件及对方防护能力的限制,因而实际效果难于确定。1925年的禁止使用毒气议定书中包含了禁止使用细菌方法作战的内容。

    有关生物武器研究、生产和使用的情报很少公布。据报道,抗日战争时期日本曾在我国东北组建了731部队,利用中国战俘研究细菌武器。又据报道,美国在朝鲜战争中也使用过细菌武器。

    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国无条件放弃各种细菌战方法并销毁库存的生物武器。这可能是由于当时这种武器的作战效果不够确定的缘故。197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禁止生物武器的公约。我国于1984年参加签署。

    近来由于生物技术的发展,已有可能人工制成新品种的高效病菌和毒素,致病以后甚至无药可医。传说美苏两国都在进行秘密研究。前些年美国报纸说苏联乌拉尔地区某生物武器工厂发生事故,引起附近疫病流行。消息确否,无法核实。但是只要技术上有了新发展,超级大国为了夺取世界霸权,秘密进行新的生物武器研究,这并非没有可能。

   

四、对裁军形势的分析

 

    当前国际上出现了东西方缓和的明显趋势,裁军颇有希望。这同东西双方的态度有密切的关系。北约的防务负担一向大部分压在美国肩上。美国虽仍是西方之首,但其经济地位已今非昔比。美国的财政赤字经过努力压缩,去年仍有1500亿美元。外贸逆差有所降低,但全年仍在1000亿美元以上。这里潜伏着很大的危机。美国人好消费、不喜储蓄的毛病难以克服,要扭转经济颓势并非易事。美国军事预算约占财政预算的27%,是一个大头,不加以削减,很难使财政平衡,这样做又会影响北约的防务。西欧各国也苦于军费负担,美国如过多减少对北约的贡献,必将削弱内部的团结。美国如何定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苏联的做法。如苏联仍实行对抗的政策,美国只好咬牙坚持下去。

    苏联的经济困难远大于  美国。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搞了70年,但由于制度僵化,缺乏活力,所以经济发展逐渐停滞。如不改革,即使拥有强大的武力,也必然会在同美国的竞争中失败。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察觉到了这一问题,于是开始了经济和政治的改革。他的政治改革得到知识分子的拥护,进展很快,但是经济改革则进展缓慢,阻力很大。老的做法已根深蒂固,改也难。结果好处不明显,问题却引出一大堆。目前,需求增长速度高于生产增长速度,供求矛盾增大,市场紧张。政府对物价的补贴造成巨大的财政赤字。从去年起,苏联的生产开始大滑坡。群众由于生活水平下降、怨声载道。在政治开放性的影响下,国内的民族矛盾明显上升,闹事的情况此起彼伏,搞得戈尔巴乔夫穷于应付,焦头烂额。

    戈尔巴乔夫提出了“新思维”,把军事思想从进攻型改为防御型,在军力上只要求同美国保持低水平的均势,并提出了各种裁军的倡议,其目的是求国际环境的和平和稳定。开始时西方各国对此半信半疑。这种转变是根本性的吗?是缓兵之计吗?情况好转后,苏联还会重新采取强硬路线吗?

    近来东欧各国的局势急转直下。波兰团结工会已组成政府。匈牙利共产党已变为社会党,并实行多党制。东德、保加利亚和捷克党的领导人已在群众的压力下更换。东德已开放同西德的边界,大量东德人涌往西德。对这些变天的事件,戈尔巴乔夫明确表示不加干涉。同过去出兵匈、捷相比,苏联已转弯180度了。

    现在,西方各国开始相信戈尔巴乔夫的缓和意图是真的了,同时又对局势发展之快感到措手不及。它们甚至希望悠着点劲,唯恐发展太快会触动苏联的根本利益,引起反复。

    戈尔巴乔夫这样做的真意何在?笔者认为,苏联国内的困难已接近山穷水尽的地步,不赶快采取措施,危险很大。依靠经济改革,短期内难以见效。目前只有大量减轻军费负担才能缓解经济困难。西方估计苏联军费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7%(美国只约占6%)。这个比例是否准确,不得而知。不过苏联的国民生产总值实际不到美国的一半,还要在军事上平起平坐,另外苏联在华约前线  驻扎大量军队,在经济上又要支援东欧各国,因此负担必然十分沉重。因此苏联必须减轻负担,才有出路。

    这样搞下去,华约会瓦解吗?有此可能。戈尔巴乔夫大概已经看穿,华约瓦解也在所不惜,因为苏联国内经济崩溃才是真正危险。他相信北约目前不会进攻苏联,华约瓦解反而会促使北约也瓦解,因而有利于离间美国同西欧的关系,使美国逐渐退出欧洲。苏联的真正安全取决于国内情况好转,即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也。只要苏联自身能健康强大起来,即使发生战争也不可怕。如不从根本上扭转局势,苏联迟早会被沉重的军事负担拖垮。当然事情还要一步步做,戈尔巴乔夫还要考虑国内其他人的接受能力,急了也不行。

    戈尔巴乔夫如此大胆,有被赶下台的危险吗?这当然不能排除,但他已大批更换了领导班子,领导层中已无重大的反对派了。即使群众对生活不满,军队有人反对裁军,但一时都成不了气候,短期内对戈尔巴乔夫的领导构不成严重的威胁。从长期看,自然可能出现问题,这就要看他能否较快扭转局面了。

    这就是笔者对裁军前途表示乐观的主要理由。

   

注释:

 

〔1〕罗伯特·杜德尼(Robert S. Dudney):《洲际弹道导弹问题仍在讨论中》(The ICBM Problem Rolls On),《空军杂志》(Air Force Magazine),1989年10月,第46-51页。

〔2〕《核与空间谈判中美苏双方的建议》(Nuclear and Space Talks: U.S. and Soviet Proposals),美国驻华使馆新闻稿(Wireless File),1989年11月28日。

〔3〕麦克尔·戈尔顿(Michael R. Gordon):《欧洲裁军谈判已进入细节阶段》(Cutting Arms in Europe: It's Down to the Details),纽约时报国际版(The New York Times International),1989年3月9日,A6。

〔4〕《美国化学武器非军事化计划》(The U.S. Chemical Weapons Demilitarization Program),美国驻华使馆新闻稿(Wireless File),1989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