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九十年代美国对外

经济关系的新战略

 

肖  炼

 

 

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美国经济和美国的对外经济关系产生重大影响,由此引起美国对外经济关系在战略上的调整。本文致力于探讨新形势下美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新战略,这正是世界经济界十分关心的问题。

   

一、世界经济格局的新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长达40年之久的美苏军备竞赛,由于苏联经济的衰落而暂告结束;从全球范围讲,军事的因素和意识形态的作用正在下降,经济的因素正在上升。

    “两个平行市场”的理论早已为人们所忘却,并在经济实践中被人们所抛弃。以闭关自守和高度集中的管理方式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国家传统经济模式,正在受到改革浪潮的冲击。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经济细胞——企业——的能量加强,使国家的力量下降或受到制约,使过去受政治制度和地理位置束缚的市场瞬间连成一个整体。那种凭借“应得的权力”和“制约的权力”〔1〕划分世界经济的做法,已不适应于世界潮流。

    在整个世界重新分化和组合的过程中,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世界经济已超越国家的障碍,正在走向集团化。面向21世纪,北美、欧洲和日本将形成自由贸易的“黄金三角形”。〔2〕以美国为核心、加拿大和墨西哥加盟的北美自由贸易区,以欧洲共同体为核心的欧洲统一市场,以及以日本为核心的亚太自由贸易区的形成,将构成世界经济的新的三元框架。

    在上述三元框架为主体的基础上,世界经济将形成多重立体结构的格局,详见下图。(图略)

    从地区划分上看,北美、欧洲和亚太三足鼎立;从单国经济实力看,美、日、德可以抗衡;从三元经济结构的圆心看,各自都在巩固和扩充其势力范围和影响。譬如,在最近召开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上,欧洲想帮助东欧国家和苏联以扩大欧洲市场;日本打算首先援助中国以扩大其在中国的市场;美国则提出援助中南美洲国家的政策,把容易流向东欧国家和苏联的资金拉到美国的势力范围上来,以谋求美国后院的政治稳定与市场重建。〔3〕另外,三元多重经济结构之间,时有交叉和耦合,当德国和法国打算援助苏联的时候,美国、英国和日本却在援助中国的问题上达成默契。随着三元经济结构重心的偏移,可能会产生新的组合。当重心倒向欧洲这一极时,美国可能会联合日本与欧洲抗衡;当重心倒向日本和亚太地区时,美国则可能利用欧洲来钳制日本;畏于美国的强大,日本和西德也可能携手与美分庭抗礼。

    总而言之,这种三元多重立体结构从宏观上反映了世界经济格局的新变化,笔者认为,起码在21世纪之前,这个格局不会有重大的变动。

   

二、世界经济格局变动的原因

 

    1.苏联经济的衰落。近年来,苏联经济的绝对实力和相对实力都在下降,从世界第二位下降到第七位,从而使它不再具有与美国争霸的物质基础。东欧变革步履艰难,体制转轨引起的经济混乱状况在短时期内难以消除。以苏联为首的经互会组织正在解体,苏联的经济由自封闭的内向型逐步开放,在投资、货币、生产和流通等各个领域向国际化方向靠拢。不论苏联经济的发展前景如何,在21世纪之前,它都难以对西方,尤其是对美国构成主要威胁。

    2.对美国经济构成主要威胁之一,是以日本为轴心的、迅速崛起的亚太经济。美国的各主要企业都已相继在国际市场上受到了以日本企业为首的亚洲竞争者强有力的挑战,它们在钢铁、造船、机床、汽车、半导体和电视等传统工业方面领先于美国。为了赶超美国,日本正在制订新的工业发展战略,谋求通过发明而不是模仿来加速做好准备,它在微电子、光技术、超导和信息系统等6个“关键领域”保持和分享了世界领先地位,〔4〕这对美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1989年,获得美国专利前四名的是4家日本公司。日本在美国专利中所占的比重从1975年的9%上升到1989年的21%,而同期内,美国的相应比重却从65%下降到47.5%。〔5〕亚洲四小龙采取雁阵式的发展战略,以“亚洲般的奇迹”打入美国市场。以日本为首的亚太地区正在变成一个广阔的市场,面对亚洲的挑战,美国的一些商业活动正在从东海岸转向西海岸。纽约在1990年失去了美国第一大港的地位,被洛杉矶取而代之。在美国5个重要的港口中,有4个位于太平洋海岸。上述经济态势不仅使美国人而且使欧洲人感到震惊。法国《费加罗杂志》载文道:美国现在已背向欧洲而面向亚洲,对欧洲来说只有也去占领亚洲市场同美国进行竞争而别无他途。它认为,不仅美国的未来在于亚洲,欧洲和全球的未来也在于亚洲。

    3.对美国经济的另一个主要威胁,是以欧洲共同体和两德统一为基石的新欧洲。随着美苏在欧洲的军事对抗逐步削弱,双方在欧洲的影响也大为减少。两德统一不仅影响欧洲大陆内部的力量对比,而且产生了一个能与美国抗争的世界级经济强国。统一后的新欧洲将有力地在经济和政治上同美国竞争。它对美国的经济挑战可能超过日本。欧共体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合计共近5万亿美元,逼近美国的5.2万亿美元,仅此就使日本的2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相形见绌。〔6〕欧共体国家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2.2%,与美国所占的26%相差不大,日本所占的比重则不到10%。据美国《洛杉矶时报》记者汤姆·雷德本分析,80年代美国的注意力大部分集中在日本和亚太四小龙不断增长的出口实力上。目前,美国同日本及亚太国家的贸易难题正在退居次要地位,华盛顿同它的一些欧洲盟国的紧张关系正在加剧。欧洲对美更具有挑战性。由于欧洲人口和经济潜力都超过美国,统一后的新欧洲可能成为一个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超级大国。美国同西欧在诸如对苏经济政策和农产品补贴等经济和政治问题上的分歧已存在多年,这些分歧大都没有爆发,是因为西欧需要美国保护,免遭苏联的威胁。今后这些分歧可能突出。〔7〕

    4.美国和加拿大已经签署了美加自由贸易协定,两国将在1999年之前建立起一个共同市场。美加经济关系的相互依存度超过其他西方国家,两国75%以上的商品是在自由贸易的基础上进行。此外,美国还同墨西哥加速了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可以预言,美加墨共同市场的建成必将有利于美国应付来自日本和欧洲的挑战。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动也为美加墨共同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首先,苏联迫于国内经济问题对拉美地区的援助日趋减少,这就有利于恢复和扩大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其次,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冲突趋于缓解,一些拉美国家开始推行开放型市场经济政策,同美国进行贸易合作已成为可能;再次,日本和欧洲对美洲的渗透不如美国。美国联合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共同市场的经济实力,各项指标都超过日本和欧洲,见下表。

美加墨共同市场、欧洲共同市场和日本亚太市场实力对比*

 

人口(亿)

国民生产总值(万亿美元)

美加墨共同市场

欧洲共同市场

日本亚太市场

3.5

3.2

1.8

5.8

4.8

4.0

*根据世界银行报告推算。亚太市场主要包括香港、台湾、新加坡和南朝鲜。

    由以上四点分析可以看出,以美国为轴心的北美自由经济区,以日本为轴心的亚太自由经济区和以共同市场为核心的欧洲自由经济区构成了90年代乃至21世纪世界经济的基本格局和态势。这种“金三角”之间以及“金三角”之外的运作、矛盾和协调,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世界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的未来走向。在“金三角”中,美国、日本和欧洲共同体都在不断调节它们各自与经济区内其他国家的关系。尽管美加经济协定和美墨自由贸易谈判在诸如投资环境、关税和劳动力流动等方面存在一些障碍,但它们在许多方面都达成谅解,有利于提高美国企业的竞争能力。岛国日本很难建立起像北美大陆那种面上的合作关系,它只能与其他国家建立起点线关系。面临增强的北美和欧洲,日本必须加深同亚洲四小龙的关系,强化亚太的雁阵式发展并由出口导向转向内需导向,不断拓宽亚太各国的国内市场。欧洲在两德统一和共同市场、农产品补贴等问题上尽管意见分歧,但是,欧共体12国如果不通过相互取长补短,哪怕是与自己不喜欢的对手结为集团,单凭一国的实力不要说与美日抗争就是本国的生存都难以维持。然而,联合起来的欧洲,是世界上任何对手都不敢忽视的力量。经过多年协调,在金融、货币、关税、工农业产品销售等方面逐步走向统一的欧洲市场,将使美日望而生畏。从“金三角”的组织结构看,除欧共体外,北美共同市场和亚太市场比较松散,没有像欧共体那种正式的组织机构和章程。北美共同市场有美加自由贸易协定作基石,亚太市场中目前还没有类似的协定,只是某些国家有这方面的意向。因此,在市场组织的约束力上欧共体优于北美市场,而北美市场则优于亚太市场。从对“金三角”的制约力来看,北美市场属于强弱组合型,美国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它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具有很强的制约力。亚太市场属于强弱搭配不均型,在这个市场中既有实力很强的日本,又有实力居中上层的“四小龙”,既有中等水平的东盟,又有欠发达的南亚国家,这些国家中许多对日本仍抱戒心。尽管日本增加了对亚洲市场的投资,由于该市场组织的松散性和经济实力的梯度层次,因而日本很难对亚太市场产生较强的制约力。欧洲市场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在一个层次上,属于一种“诸侯称雄型”,其中任何一个国家很难对其他国家产生制约作用,即使德国实力居上,也还不具有像美国那种在北美市场中的绝对优势。与前两个市场不同,欧共体的制约力主要来自欧共体组织机构本身的协调。从“金三角”的经济实力上看,尽管北美市场略占优势,但基本上处于一种势均力敌的三足鼎立的格局。在“金三角”中,任何两个市场的组合都将对第三个市场构成致命的威胁,而且,每个市场都希望渗透到对方以增强自己的优势,避免被孤立。在对苏经济关系上,西德和法国占优势,在对中国的经济关系上日本和美国占优势。随着美、中、苏三角关系的削弱,美、日、中关系的作用在加强。此外,美国除了和日本在南美市场上进行争斗,还在非洲市场上与欧共体进行角逐。从地球上的任何角落乃至宇宙太空都进行着一场激烈竞争。

   

三、美国经济是否正在衰落

 

    目前,美国仍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90年代美国经济的兴衰不仅对美国的对外战略本身,而且对整个世界经济都将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在对未来21世纪前的美国经济到底是兴还是衰的争论中,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美国经济正在衰落,它将失去世界霸主的地位,持这种观点的主要论据是:1.美国的国际经济地位呈下降趋势,美国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从50年代的50%下降到90年代的25%左右,这种下降趋势将使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头号强国的地位被其他国家所取代。2.“孪生赤字”加快美国经济衰落的步伐,美国由债权国变为世界最大的债务国,巨额赤字使美国丧失帮助解决世界问题的能力。3.支撑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高科技和劳动生产率的优势正在消失,从而导致经济的衰退。4.日本经济和西欧经济的崛起意味着美国经济的衰落。日本声称,21世纪是日本的世纪,日本将取代美国的地位。〔8〕两德统一后的德国经济使美国尤为担心,“在新的历史时代,美国的领导作用将会结束”。〔9〕与第一种观点针锋相对,第二种观点认为,90年代的美国经济不是衰落而是复兴,持这种观点的主要论据是:1.50年代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额的50%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暂时产物”,这种不平衡状态是不正常的,消灭这种不平衡状态正是美国政策的目标之一,现在成功了,不应视为衰落。〔10〕2.“孪生赤字”是里根经济政策的暂时副作用,而不是美国经济的衰落造成的,另一方面应看到里根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即它将实现美国经济无通货膨胀的长期增长,因而这不仅不能说明美国经济的衰落,相反证明它的复兴。3.美国的整体经济实力高于世界上的任何国家,美国的人口不到世界人口的5%,却创造了1/4以上的世界财富,尽管美国面临的实际挑战是巨大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经济不可避免地沦为二流经济大国。〔11〕笔者以为,尽管上述两种观点各自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从世界经济的三元多重立体结构来观察美国经济,它们都有一定的偏颇。从“衰落论”的观点出发,它低估了美国的经济实力和经济潜力,夸大了日本和欧共体的经济实力和经济潜力。如果“衰落论”能成立,要么“金三角”的关系难以确立,要么“金三角”的重心向日或向欧偏移。从“复兴论”的观点出发,它夸大了美国经济的实力和经济潜力,低估了日本和欧共体的经济实力和经济潜力,对美国经济存在的困难和缺陷估计不足,因而在处理与日本和欧共体两角的关系上可能处于被动地位。

    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影响90年代美国经济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客观的分析。

    高技术水平是直接影响美国经济实力和潜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许多高技术产品是美国首先开发的,但由于随着技术转移的扩大和加速,美国已在许多高技术产品方面不能长期保持领先地位。80年代日本在电子技术、机床、汽车、钢铁等产品市场中战胜了美国。在这一领域,美国企业不灵活,不能很好地吸收和利用国外的成功生产经验和工艺,因而导致技术“单向转移”,有去无回。日本和欧洲通过购买美国的技术并加以吸收和消化,反过头来成为美国的强劲竞争者。过去美国人一直嘲笑日本人是模仿者,现在不同了,日本正在制订新的工业发展战略,变模仿为发明,它试图在从化学材料到超导等新技术领域中都取得突破,向美国提出挑战。据美国国防部研究报告透露,日本在微电子、光技术、超导和信息系统技术等6个“关键领域”超过美国居世界领先地位。尽管欧洲在高技术领域与美日尚有一定差距,但目前欧洲的高技术正在突破国界的限制,发展成与美日竞争的集团一体化结构。上述情况是否能说明美国高科技的衰落呢?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美国仅在传统的高技术部门失去了优势,而在开发和掌握最新一代先进高技术方面的潜力的绝对指标几乎等于日本和西欧的总和。美国在诸如自然科学的基础研究、人工智能、激光技术、宇航技术、复合材料等领域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美国在科学家、设计师和基金装备率等方面超过日本;美国的纤维复合材料生产占世界的2/3,日本和欧洲仅占1/3;美国的纤维光学制品产量占资本主义国家产量的一半;美国在宇航技术和卫星设备的交易中90年代都将保持顺差,美国在世界计算机软件市场上的份额占3/5,欧共体占1/3,日本占1/5;美国在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方面比工业实用开发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有利于美国在90年代保持科技的领先地位。〔12〕虽然日本和欧洲在高科技的某些部门已经超过或正在逼近美国,但是,它们要在决定科技未来发展方向的领域赶超美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此外,美国在吸引世界最优秀的科技人才方面也较日欧拥有很大优势,世界科技人才的流向是美国,而不是日本和欧洲。

    联邦财政收支状况是反映美国经济的一项重要指标。80年代美国财政始终处于赤字状态,截止1989年底,财政赤字累计达2.8万多亿美元。〔13〕这使人们对美国经济的期望值降低。布什政府上台以来,其宏观经济政策有所改变,他一反总统竞选时的承诺,提出增税计划,通过征收各种销售税使1991年度的预算赤字达到格拉姆平衡预算法规定的1000亿美元的水平。从1990年的情况看,预算赤字为1834亿美元,实际财政赤字测算为1238亿美元,比预算数少597亿美元。最近,布什提出,在今后五年内把美国武装力量减少50%。据美国国会预算局估计,国防预算费用将削减20%(1990年为3030亿美元)。如果上述数字能落实,美国财政赤字将减少600亿美元,大大超过格拉姆平衡预算规定的指标。与美国的情况相反,日本和西德却提高了国防预算的支出,这是在分析美日德经济实力时不可忽略的问题。

    国际收支差额反映美国对外经济实力,包括进出口贸易、劳务和转移;资本项目;特别提款权和官方储备。1982年以前美国的经常项目多为顺差,从1982年到1989年,美国经常项目连年逆差,累计达7770亿美元。主要是外贸逆差引起的,尽管经常项目的其他项目有盈余,但抵补不了巨额外贸逆差。在美国外贸逆差中,对日本贸易逆差占40%左右,对欧洲贸易逆差占15%左右。布什政府采取了进一步措施,就消除美日贸易结构性障碍等问题与日方进行谈判。从1989年的贸易状况看,贸易赤字下降到1985年以来的最好水平(1149亿美元),经常项目逆差降为1059亿美元,对日贸易也比前三年要低(493亿美元),对欧共体贸易第一次出现顺差(15亿美元)。总的来看,美国外贸赤字仍很沉重,但已呈现转机。

    与经常项目不同,资本项目反映以货币表示的债权和债务在国际间的变动。70年代美国是资本净输出国,80年代后,这种情况发生很大变化,外国在美国投资的增长大大超过美国在国外投资的增长,累计外债近5000亿美元,成为世界最大的债务国。外国在美投资占美国资产的5%,占美国政府债券的13%,占美国股票的7%,占美国土地的1%〔14〕。在美国投资最多的是英国和日本,其次是荷兰、加拿大和西德。美国由债权国变为债务国对美国作为世界一流经济强国无疑是一个挑战,但是否会引起美国的衰落?这要做具体分析,首先,虽然美国对外投资的增量部分少于外国,但是其存量部分仍遥遥领先,它在全球仍拥有几万亿美元的财产。相对存量部分而言,增量部分的减少还没有达到引起衰落的程度。其次,美国在资本输出方面的守势既反映了西欧和日本的经济扩张力,也反映了美国投资环境优于其他地区,从而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外资。再次,多吸引外资有利于吸收日本和西欧的先进管理经验,有利于促进国内市场的竞争,有利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美国利用外资创造的就业机会是日本和欧洲的两倍。据美国商务部报告,外国投资者每年为大约300万人支付900亿美元的工资,而且比美国雇主支付给雇员的工资高20%左右。第四,虽然外债要付息而影响收益,但是较多的资本输入会相对压低利率,促进国内投资,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例如,洛克菲勒公司用日本三菱不动产公司的8.46亿美元更新陈旧的房产,换上电脑化的现代化设施。可见,美国对外国投资采取开放的政策,并没有危及其主权和实力,反而有利于国家的繁荣。如果拒外国投资于门外,倒可能引起停滞和衰退。

    特别提款权和官方储备是衡量一国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内容。据世界银行1988年世界发展报告,在包括黄金,特别提款权、外汇在内的国际储备总额方面,美国比日本和西德有较大优势。美国的国际储备总额为1399亿美元,而日本和西德则分别有517亿美元和889亿美元。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美国虽有经常项目的逆差,但已存在转机;外债虽有弊有利,但总体上讲利大于弊;雄厚的国际储备有利于缓解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赤字。

    总之,美国在90年代乃至21世纪仍将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这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它在诸如总体经济实力、人口规模和质量、科技和教育水平、军事实力、与同盟国的协同机制、凝聚和感召力、地缘政治等方面奠定了超级大国的基础。美国经济由于绝对数值高、规模庞大而且多样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部门或地区走向衰退时,另一些新兴的部门却在增长,不能根据某些部门或某些因素的停滞或后退而断言美国整个经济的衰落。另一方面也必须看到,由于日本、西欧和其他工业化国家的崛起,美国的相对实力有所下降。不过,美国虽然不可能像50年代那样主宰世界,但它在90年代的状况要好于70年代和80年代,因为冷战的结束将使美国能够腾出更多的财力用于国内经济建设,并且在世界经济的三元多重立体结构中发挥主导作用。

 

四、美国的对外经济关系新战略

 

    美国的对外经济关系战略始终是为其谋求在全世界的霸权地位服务的,由于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三元多重立体结构的形成,美国的对外经济关系战略必将做出新的调整。

    鉴于“金三角”关系的形成,为了对付以日本为轴心的亚太市场和以欧共体为轴心的欧洲市场,美国必将加速美加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和加快北美共同市场的形成。美国在双边贸易、直接投资、技术转让和第三产业等领域以跨国公司的方式加紧向加拿大和墨西哥渗透,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也不排除美国与加墨两国成立类似于欧共体那样的北美市场的正式组织机构,以加强本元(指美、加、墨共同市场)经济结构的凝聚力和北美市场的向心力,完善协同竞争机制、调节各国之间的矛盾,提高整体竞争力。

    在加强本元经济结构的同时,美国将采取各种方式对“金三角”中的另外两角采取制衡措施。

    针对主要竞争对手日本的经济扩张,美国将采取如下对策:1.在贸易上采取较强硬的措施。布什政府已按照所谓超级301条款把日本列入不公平贸易伙伴的名单,要求日本取消贸易保护主义,取消日本在对美国商品和劳务设置的重大结构性障碍;日本如若不消除这些障碍,不扩大进口,美将对日采取“管制性贸易”。2.防止军事上的依赖性。由于五角大楼从日购货,“挖空”了美国高技术基础,使日本在6个关键技术领先于美国。对此,美国可能采取一项双向技术转让政策,以减少对日本产品的依赖性。在某些影响未来科技发展的决定性高技术领域,限制对日技术转让。3.适当均摊责任。由于日本过去40年来一直在美国的防卫伞下免费搭车,以集中一切力量去占领世界市场。为制约日本的扩张,美国一方面要求日本扩大防务费用(从占国民收入比重的1%提高到3%),另一方面鼓励日本在解决第三世界债务上发挥更大的作用。4.对日本的直接对美投资,美国原则上表示欢迎,但美国密切注视这些投资的去向,尤其对高技术投资保持警惕。〔15〕协调国内各项政策,美国可能会修改税法、投资法和反托拉斯法,提高美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尤其是与日本公司竞争的能力。布什政府提出的削减资本所得税和制订“家庭储蓄计划”的建议,正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步骤。例如,放宽现行的反托拉斯法,就是使美国公司在市场竞争的同时,能够在研究和开发领域合作,增强公司的竞争实力,从而有利于和日本的争夺。6.在日本炮制的亚太市场内部打入楔子,说服亚洲地区新兴工业化国家,尤其是说服亚洲四小龙,使它们了解日本的市场壁垒和结构性障碍对它们的危害与对美的危害同样多,以便共同协作,对日采取一致防范措施。〔16〕例如,美国正在与四小龙和东盟探讨实行自由贸易区的可能途径。

    针对东欧变革、两德统一和欧洲统一市场的建立所引起的整个欧洲大陆的变化,美国政府提出所谓“新大西洋主义”的政策,其主要内容是:1.降低北约的军事机能,提高其政治机能。美国将从欧洲撤走全部军队,但并不退却到“美国堡垒”中去,美国控制欧洲的形式将有所改变。2.随着北约作用的下降,美国更加重视欧安会作为维持其在欧洲势力的一个工具。3.美国支持欧共体加速实现更加广泛的一体化,但反对欧共体对外设置堡垒和操纵贸易,排斥或限制美国的商品、劳务和投资。4.美国建议成立一个包括北美和欧洲所有市场经济国家在内的大西洋经济合作组织,以解决该地区的贸易堡垒和贸易争端问题。美国对欧政策的目的在于,协调世界政治经济新格局变动所引起的美欧之间的矛盾,既要使新欧洲发挥重要作用,又要促进美国在新欧洲的经济利益;既要适应两德统一,又要使这种统一对美国构成的威胁最小;既要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继续实行“和平演变”,又要防止它们完全纳入欧洲势力范围,从而构成对美的战略威胁。

    在“金三角”关系中,美国的战略重点是在日本还是在欧洲呢?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对美国经济构成最大的潜在威胁在哪里。如果从国家的角度看,重点在日本的观点是有道理的;如果从地区的角度看,重点在欧洲的观点也是有道理的;如果从三  元多重立体结构看,美国的对外经济战略似乎是在充当该结构的“协调人”,它具有任何其他“角”所不具有的功能和作用。首先,美加墨共同市场是为对付日本和欧洲而建立的。其次,美国对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凝聚力大于日本对亚太地区和德国对欧共体的凝聚力,北美共同市场也大于亚太和欧洲市场。再次,美国渗透其他两元经济结构的能力明显强于他国。譬如,美国可以挖日本的墙脚而在亚太市场联合四小龙或东盟,也可以同欧洲国家,尤其是英国,发展双边和多边关系来对付两德统一所构成的威胁。相反,日本和欧共体在拉加拿大和墨西哥来拆  美国的台方面的能量却显得不足。第四,不论欧洲采取何种方式重新组合,谋求统一,除美国有可能参与外,日本和亚太国家都不可能在其重新组合范围之内;同样,不论亚太地区按哪种方式组成经济合作区,除美国有可能参加外,欧洲也不可能在该区发挥很大作用。第五,美国参与“金三角”之内竞争和参加“金三角”之外竞争的自由度也高于他国。在“金三角”关系之外,美国还有南美洲、非洲、苏联和中国等几张牌可打,〔17〕日本由于日苏关系的“冷战”状态,欧洲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它们都还缺乏美国那种左右世界经济的能力。举世关注的海湾危机就很能说明问题,尽管日本和西欧对海湾石油的依赖程度远远超过美国,但美国处理海湾伊科危机的能力和影响却大大超过日本和西欧。

    单个日本和欧洲并不是美国的竞争对手,然而,日欧的联合对美国来说却是真正致命的。据日本《宝石》杂志报道,日本三菱集团与西德奔驰集团就业务进行经济合作的消息,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特别是美国担心“日德同盟再度出现”将对美构成致命威胁。日德两大集团合作的目的,一是双方都想提高现有技术水平,使它们在世界市场上,尤其是对美国处于优势地位;二是,德方想借此进入亚太市场,日方则借此进入欧共体及苏联东欧市场,双方均有利可图。三菱和奔驰集团的合作表明世界垄断强者联合的开始,由于日德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接近,如果这种合作扩大到各个领域,并构成战略威胁,那么,美国的优势将不复存在。面对这种态势,美国将采取何种对策,我们将拭目以待。

   

注释:

 

〔1〕借用肯尼思·加尔布雷思语。

〔2〕约翰·内斯比茨:《对九十年代的展望》,载《日本经济新闻》,1989年12月6日。

〔3〕山田:《各国关注新势力圈,在经济援助问题上各国意见不一》,载《朝日新闻》,1990年7月12日。

〔4〕特德·阿格雷斯:《军事实验室的“长期问题”影响美国技术领先》,载美国《研究与发展》月刊,1989年7月号。

〔5〕《洛杉矶时报》,1990年6月10日。

〔6〕道  格拉斯·西伊:“重新塑造欧洲”,据新华社华盛顿1990年6月21日英文电。

〔7〕同上。

〔8〕日本《东洋经济》,1987年新年号。

〔9〕美国《华盛顿邮报》,1990年7月15日。

〔10〕周建平等主编:《调整与改革浪潮中的世界经济》,经济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1页。

〔11〕美联社华盛顿1990年7月20日英文电。

〔12〕P·丹尼叶罗夫:“美国在高技术领域拥有雄厚潜力”,苏联《美国: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1990年第3期。

〔13〕U.S. Congress, Economic Indicators, May, 1990.

〔14〕吉姆·鲍威尔:“谁拥有美国?这有什么关系”,载美国《世界箴言》,1990年6月号。

〔15〕比尔·鲍威尔:“反击的五种办法——美国如何才能制止对日本的失败”,载美国《新闻周刊》,1989年10月9日。

〔16〕新华社1990年4月13日英文电。

〔17〕当然,中国不会同意作为美国“金三角”关系之外的“牌”来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