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合作又争斗的伙伴

 

——论美日关系

 

 

吴  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战败国日本从遭受了两颗原子弹破坏的废墟上重新站立起来。日本的复兴得力于美国的扶持。美国由于战略上的需要,大力支援了日本,并全面开放其市场,让日本去赚钱。在朝鲜和越南的两次战争中,美军都使用日本作为后勤基地,使日本发了一大笔财。但是日本人民吃苦耐劳、埋头苦干的精神对其复兴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这从几年前在中国颇受欢迎的电视系列片《阿信》中女主角阿信的艰苦奋斗精神就可以窥知一二了。

   

日本的经济腾飞与日美贸易摩擦

 

    1950年日本的经济开始恢复时,它的国民生产总值大约仅及美国的3.8%,而到1988年就超过了美国的一半。日本的人口大约只及美国的一半,所以日本按人头平均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超过了美国。自然,美国的经济在这段时期并未停滞,不过日本以差不多高一倍的经济增长率在追赶美国,所以美国显得慢了。

    日本国土狭窄,资源贫乏,战后又变得民穷财尽。关起门来发展经济,速度绝不可能如此之快。日本的窍门是出口导向,就是说把生产的商品出口到外国去赚钱,当然主要是输往美国。美国是世界最大的而且相当自由的市场,每年吸收进口货数千亿美元,又对日本多方照顾,所以日本的出口条件十分有利。

    光有市场还不行,商品还须有竞争力。过去日货之质量低劣是有名的。战后为了开拓市场,日本学习了西方技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商品变得物美价廉,竟顶掉了许多美国商品。在美国市场上,家用电器大部分是日本制造,录像机美国早已不生产了,全是日本货,照相机美国也基本不生产了。日本小汽车在美国的销路也十分旺盛。由于好奇,笔者曾多次去数加利福尼亚州某些停车场上的日本汽车,1983年大约占25%,而1989年竟高达近40%。加州的情况也许特殊,但据报道日本汽车1989年在美国市场上的比例已达到24.7%。我问一些美国朋友为什么喜欢日本车,他们的一致回答是:价格便宜,质量可靠。

    美国人喜好消费,不喜欢储蓄,每个月的收入差不多都花得光光的,剩不下多少钱。分期付款和抵押贷款办法,使人们比较容易买房子和汽车等昂贵的东西,但也使人们负债,常常一、二十年也还不清。

    日本人则相反,比较喜欢储蓄,不喜欢乱花钱。日本是个单一的民族,民族性较强,不太习惯吃用外国的东西。日本的物价在世界上是很高的。为了扩大出口,日本生产的东西往往在国外买比在国内买便宜。所以日本人的消费低于美国人。日本的关税近年来虽不断降低,但日本对某些产品如农产品则采取保护主义政策,尽管成本很高,也不让进口。再加上某些规章制度的限制,外国人到日本来做生意,开店铺,往往十分困难。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美国近年来的1500亿美元左右的贸易赤字中,对日贸易赤字占了首位,总在500亿美元上下。美国还有一项逆差,即财政逆差。在里根任总统的10年中,实行了减税和扩军备战的政策,所以财政年年入不敷出,赤字连年也是一千数百亿美元。因此,美国不得不大量吸收日本的资金来弥补赤字。这两项逆差目前虽尚未对美国的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但长此下去是受不了的。

    起先日本的对外贸易顺差不大,美国并不在意。后来对美顺差不断增大,美国就沉不住气了,开始攻击日本的不平等贸易,国内市场的封闭性,对出口产品补贴的倾销政策,双方争吵得十分激烈。最初,美国要求日本“自愿”限制输美商品的数量,如纺织品、钢铁、电视机、汽车、机械和半导体等。80年代初,欧洲经济共同体、英国、美国等一致要求日本开放市场、扩大进口。于是日本采取了一系列开放措施,降低了1800项商品的关税。

    到了1985年,美日贸易逆差达400亿美元。美国再也忍不住了,认为是美元兑换率过高的缘故,于是伙同英、法、西德等国一同迫使日元升值,从1美元兑换240日元上升至兑换120-130日元,几乎升了一倍。美国原以为这样做会降低逆差,因为美国货相对便宜了,而日本货则相对贵了。不料1986年的逆差不但未减小,反而增至586亿美元,以后几年的逆差总在500亿美元上下浮动,效果不明显。

    为什么会出现异常情况呢?第一是日本商人为了保持其美国市场份额,宁肯减少利润,也不愿让价格上升过多。第二,有些商品如录像机、照相机等美国已久不生产,一时无法用美国货取代日本货。第三,许多美国人已习惯使用某些日本货,就是涨点价,仍然要买。不过这一变化对日本企业打击不小,许多中小企业纷纷破产。从总的来说,日本还是经受住了这场风波,逐渐适应下来了。

    日元升值的另一后果是促使日本企业去美国投资,因为用日元在美国建房买地非常合算,而且日本的地价奇高。美国不是嫌日本货进口太多吗,索性到美国设厂,雇用美国人生产,总不能说这是进口货吧。

    美国在经济上的衰落和日本在经济上的崛起,使美国人感到沮丧,而日本则不免有点趾高气扬。美国人之恼怒不仅是因为美国市场上到处是日本货,还因为美国货不容易进入日本的市场。美国人在感情受到的最大打击是不可一世的美国竟然输给了小日本。美国是日本的恩人,把战败的日本扶了起来,还派军队守卫日本,让日本可以少出军费。不是美国慷慨,哪有日本的今天,而日本竟教训起美国老子来了,怎么受得了。美国舆论也不断地责备日本人用不公正的手段赚美国人的钱。

    日本人也不甘示弱。他们说美国人懒,喜欢花钱而不愿储蓄。美国货在市场上竞争不过日本货是由于质次价高,顾客当然不愿买了!美国自己不争气,这能怪日本吗?

   

美日贸易谈判

 

    美国决定采取措施来扭转对自己不利的局面。为此,除了降低产品成本,提高质量,以加强竞争力之外,美国还要实施1988年经国会通过的《1988年综合贸易法》。该法第301条规定要对外国的不公平贸易行为实施报复。具体办法是对有不公平贸易行为的国家进行调查,开列出这类国家的重点名单,与其进行谈判,尽可能先不用报复手段,实在不行才用提高关税、限制进口等措施来维护美国的利益。美国在1989年把日本、巴西和印度列入名单。

    谈判什么呢?几年来的经验表明,要日本降低关税、日元升值都解决不了问题。美国于是从1989年起同日本进行“结构障碍磋商”。所谓结构障碍指的是日本经济结构中的某些对进口美国商品形成障碍的问题。例如:日本对企业投资太多,而对公共设施投资太少,导致公路、港口、上下水道、公园等相对不足;日本政府对经济的管理和调控太多,起到了保护落后,抑制竞争和封闭市场的作用;日本政府为了保护落后的农业,严格限制某些农产品的进口,以致日本市场上大米和牛肉的价格高出国际市场价格好几倍;日本的土地政策使得地价飞涨,东京的地价竟比洛杉矶的地价高近百倍,十分不利于美国投资;日本的反托拉斯法执行不严,因而日本企业能联合起来将外国企业挤出日本市场;日本的大型零售店法限制了外国零售商进入日本开业。

    经过半年多的激烈的讨价还价,美日间的“结构障碍磋商”终于告一段落。美国基本获得胜利,日本做出了许多让步,修改了某些法律和政策,消除了某些妨碍美国产品进入日本市场的结构性障碍。例如:日本同意扩大公共设施投资;修改禁止垄断法,改善妨碍自由竞争的商业惯例;修改了大规模零售店法,使开设分店的时间缩短;修改土地税制度,以降低地价;放松了对超级电子计算机、人造卫星、木制品、医疗器材、通讯设备、农产品等美国竞争力强的商品的进口限制。美国也许诺减少财政赤字,刺激个人储蓄及企业投资等。由于谈判取得了不少成果,美国已把日本从重点国家名单上取下。尽管如此,两国贸易摩擦的火种还不能说已完全消除。今后这样是不是就能显著减少两国贸易的不平衡,现在还下不了结论,还要拭目以待。10年间的公共设施投资要增加到430万亿日元(约3万亿美元)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日本政府在美国的强大压力下把这作为政治决断接受下来,将来是不是行得通,还是问题。此外还有一些商品的进口,例如电子计算机网络、电信服务、非晶态金属、汽车零件、半导体、建筑业等,还有待日本放松限制。

    日本为什么竟最终会俯首帖耳地做出这样多的让步呢?这里有它不得不让步的理由。

    第一,日本的经济虽然发展得很快,近来竟有赶上美国之势,但是美国的综合国力毕竟还是比日本强得多。日本需要仰仗美国的地方不少,特别是需要美国的市场。1988年日本的出口总额中有34%是输往美国,而美国对日本的出口则只占11.7%。如果美国实行起保护主义政策,那么日本所受的损失要比美国大得多,所以日本不能不屈服。

    第二,在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前期,其政府采用某些行政手段对一些重点产业实行扶持和保护是必要的。但是在经济起飞以后,尤其是在日本已成为经济超级大国,越来越走向国际化之后,再要对经济实行过多的保护,就会遇到许多严重的问题,结果反而会对自己的继续发展不利。所以美国提出的结构问题,实际上大多正是日本自身应当解决的问题。

    所谓结构问题实际上是要日本扩大内部需求,即内需。只有这样才能使日本人消费更多的商品,从而增加进口。日本虽然在许多制造业上,特别是尖端产业上,劳动生产率高于美国,但却在农业及第三产业方面劳动生产率明显低于美国。由于政府的长期保护,大量低效益企业能长期生存,并使日本的整体经济效益低于美国。美国人一周工作5天,而日本人则一周基本工作6天。日本人的平均工资不比美国人低,但由于日本的物价高得多,所以日本人的生活水平低于美国人。日本政府从保护国内产业出发,限制进口,限制外商在日本经营商业,对某些外贸商品实行专营,对某些价格加以支持或直接干预。这种对经济活动的过多限制自然会形成价格体系扭曲,导致物价偏高。所以尽管日元大幅度升值,日本人仍难以买到价廉物美的进口货。这种片面维护生产者的利益,忽视消费者利益的政策,自然不利于内需的扩大。另外,在增加公共设施的投资自然也是扩大内需,增加进口的重要途径。

    由此可见,日本实行经济结构改革也是其经济发展到当前阶段本身的需要。如果美国想通过经济结构磋商来削弱日本的经济实力,那么实际的结果也许适得其反。一个经过这样改革的日本,也许会在经济上变得更为强大,成为更加难于对付的竞争者。到了现阶段,日本毕竟不能再依靠出口导向来发展经济了。

   

相互依存与民族主义

 

    由于美日两国的经济利益不会完全一致,它们之间的矛盾与摩擦将持续下去,旧的消除了,新的还会发生。竞争力低的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必然会受到损害,而一国的政府归根结蒂还是要照顾本国的利益,替本国企业说话的。不管两国如何争吵,由于相互依存的关系太深,一旦破裂,对双方都十分不利,因此最后总是会妥协的。日本需要美国的市场,它还有在美国的迅速增长的大量直接投资。美国需要日本的资金来填补财政亏空。它在日本也有不小的市场和直接投资,而且没有物美价廉的日本商品,美国物价也会上涨。目前,两国企业已经相互渗透,美日之间已形成一个复杂的跨国公司网,使两国经济紧密结合。例如在汽车工业上,美国的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等汽车公司已在日本的五十铃、铃木、马自达、三菱等汽车公司拥有股份,而日本的丰田、日产、马自达、本田等汽车公司也与美国的汽车公司合资或在美投资建厂。

    相互依存的结果是朝向无国界的经济前进。现在的情况当然还未达到真正的无国界。美国还要排除各种障碍,迫使日本开放市场。日本也要防止美国实行保护主义,要在美国市场上自由地竞争。双方也要在相互直接投资上获得更大的发展。于是逐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难分难解的局面。

    相互依存的另一结果是走向无国界的政治。由于经济上逐渐不分彼此,分隔国家的墙也会不断降低。一国的国内事务常常会与国际事务分割不清。长期以来被视为国家主权禁区的财政、货币及税务政策,现在也成为可在国际上协商的项目了。如不考虑国际影响,一国不但难于实现其宏观经济计划,甚至会难以制定其社会福利政策。这虽然离目前的实际情况还有相当的距离,但已出现了一些迹象。在美日结构障碍磋商中美国所提要求已接近干涉内政。比如说,美国要求日本修改各种有关经济的政策、法律和规章制度,要求日本扩大公共设施投资等。反过来日本也要求美国降低消费和提高储蓄率。这种干涉会逐渐从经济领域向政治领域扩展,因为没有适合的政治条件保证,经济也无法顺利发展。总之两国相互依存愈深,就会愈加相互干涉内政,这是无法避免的。

    要实现相互依存,一个国家必须国际化。美国早已经基本上国际化了。美国的经济发展得较早,本世纪初已超过英国而居世界第一。美国的市场一直比较开放(也执行过保护主义政策)。美国人最早是欧洲主要是英国的移民,以及当地的印第安人,后来又有非洲黑人后裔,拉丁美洲移民,亚洲各国移民,是一个多民族的混合体。由于是移民组成的国家,美国的封建传统很少,资本主义的发展较彻底。它也是一个资源丰富,远离欧亚是非纷争之地,近邻无强敌的得天独厚的国家,因此经济发展很快,生产以内需为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其他强国或衰、或败,只有美国未受影响,国民生产总值一度占世界的40%,于是到处向别国贷款,到处驻军,俨然不可一世。

    日本在19世纪中叶之前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制国家。1853-1854年,美国的炮舰敲开了日本的大门,强迫日本签订条约。此后英、法、俄等国也同日本签约,于是日本门户开放了。不久后,日本实行明治维新,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为资本主义开辟了道路。但是这次改革并不彻底,日本成了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相结合的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的国家。于是从19世纪末起,日本连年东征西讨,不断进行军事侵略,占领了许多殖民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战败,以美军统帅麦克阿瑟将军为代表的同盟军占领了日本,强迫日本实行民主改革,强加给日本一部“永远放弃以国家权力发动战争”的宪法,把拥有绝对权限的天皇变为没有权力的日本国象征,建立了议会民主制,比较彻底地摧毁了法西斯军国主义势力,并在经济上多方扶持日本,使其资本主义得到迅速的发展。

    自明治维新起,日本就一直在进行国际化。日本人首先注意到的是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日本之落后是在科学技术上,于是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甚至于某些文化、生活方式。但是日本却长期认为自己的政治制度和思想道德优于西方,因此  拒绝在这方面学习。直至美军占领日本,日本才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其引进的程度甚至超过了许多其他东方国家。有趣的是,日本固有的文化和传统并没有被冲掉,而是奇妙地同舶来文化结合在一起了。据说有些美国人以为这种结合是日本企业成功的秘诀,于是跑到日本去学习日本的神道,他们身穿和服,脚踏木屐,睡草垫,参拜神社,努力体验日本人的精神生活,想弄清日本在经济上成功之路,但是其效果甚微。

    日本同美国不一样,是个高度单一民族的国家,甚至有相当程度的排外性。别看它越来越国际化,但外国人想打入他们的社会是很困难的。日本侨民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抱团,形成其独特的社会。美国压日本开放市场,使许多日本人非常反感。在国际化的过程中,外来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力量不断进入日本的社会,激起了日本人的民族主义反应,产生了抵制国际化的情绪。一小批日本人在高声喊叫,要求顶住美国的压力,不能退让,甚至要进行报复。去年日本出了一本书,叫做《能说“不”字的日本》,非常畅销,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竟卖出一百万册。这就是那种情绪的具体表现。

    在美国,民族主义情绪同样也在上升。美国人不甘心自己的国际地位今非昔比,高喊日本人忘恩负义。他们一方面喜欢用日本产品,另一方面又对日本的经济侵入不满,特别对日本人在美国大举买房买地有意见,好像美国就要被日本差不多都买走了一样。其实,日本所购买的产业只不过占美国全部产业的很小一部分。但是有些著名的大楼和公司,如洛克菲勒集团中心大厦和哥伦比亚制片和娱乐公司,被日本人重金买去,使美国人失去引以为自豪的东西,真叫一些美国人动感情。他们惊呼:日本人买走了美国的灵魂。去年一次民意测验竟表明有65%的美国人认为今天日本的经济威胁大于苏联的军事威胁。今年的一期美国《幸福》杂志的封面题目是《美国对日本的恐惧与憎恶》。美国舆论也不断责备日本人以不公正的手段赚走美国人大量的钱。

    日本已进入新的民主化阶段。人民谋求自身利益的思潮在上升。自由民主党执政30多年,但由于近年来连续发生牵涉到其领导人的贪污受贿案,去年又由于消费税的问题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因而在参议院的选举中遭到失利,未获多数席位。虽然目前其他政党仍不能取代自由民主党来组织政府,但是它的统治能力已明显削弱,很难做出果敢大胆的决定。

    美国的情况虽不完全相同,但共和党控制的政府却受到民主党控制的国会的处处掣肘,在制定外交政策上难以自由行事。美国人的国际主义情绪现在可能到达了战后的低潮。他们的国内问题已经不少,哪有更多精力来考虑国际问题?由于国际市场对美国不利,代表受到影响的资本家的利益集团,正在对政府施加强大的压力,要求实行保护主义,维护其利益。

    今后美日两国间的矛盾与摩擦不会停息,加上两国政府都处于比较软弱的状态,解决问题不可能十分果断,因此可以估计在今后若干年内两国间的麻烦事情一定会层出不穷。由于两国的分裂必然使双方都受到巨大的损失,所以争吵虽不会停止,但妥协办法总会找得到的。正如美国的亚洲问题著名学者罗伯特·斯卡拉皮诺教授的一句名言所说的那样:“无论这桩婚姻多么痛苦,离婚是不可能的。”(However troubled the marriage, there can be no divorce.)

   

美日军事关系

 

    美日军事关系可以从1951年两国签订的和约及安全条约开始。根据条约,美国结束占领状态,但可以长期驻军日本。安全条约同以后的北大西洋公约一样,是为了同时从东方和西方像一把老虎钳似的对苏联进行军事遏制。由于日本列岛和南朝鲜包围着日本海,所以除了通过几个严密把守的海峡外,苏联驻海参崴的太平洋舰队将不易进入太平洋。

    长期以来,美军在太平洋占绝对优势,日本的安全主要靠美国负责,而日本则仅保持三军自卫队和少量国防预算。1976年日政府还规定国防预算不得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1%。70年代末以后,苏联在其东部不断增强兵力,美苏争霸愈演愈烈。美国逐渐感到其财力难以支撑它继续在亚洲扩军,于是要求日本增加国防预算,扩充武器装备,特别是要求日本逐步承担起1000海里以内的海上交通线的保卫,使日本海上自卫队显著地加强。结果日本的国防预算在1987年度突破了上限,达到1.004%。虽然日本政府一再表示突破值很小,以后也不会增加太多,而且这个比例比美国的6%和苏联的16%小得多,但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基数很高,每年还以4-5%的速度增长,所以日本的国防预算已居世界第三位。尽管日本自卫队人数不多,但是装备精良,军官比例很大,很容易扩大规模。这必然会引起受过日本侵略的许多亚洲国家的不安。日本有这样强大的经济,变成一个军事大国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一旦日本成了军事大国,会不会反过来又威胁美国呢?美国对此也有所警觉。美国驻日海军司令亨利·斯塔克波尔最近对《华盛顿邮报》记者说:“美军驻守日本起着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作用。”

    现在美国已不要求日本过分扩充军力,而要求日方更多负担驻日美军的费用,这叫做“分担负担”。日本已经支付了美军费用的一部分,又答应考虑负担大部分,甚至全部费用。分担负担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美国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要日本负担一部分向有战略意义的国家提供经济援助,特别是东南亚国家,也包括拉丁美洲国家。对此,日本也欣然表示同意。这样做,不仅减轻了美国的负担,也会增加日本在国际上的政治和经济影响。

    在日本所需的武器装备上,美国也尽量要求日本从美国购买。在有必要重新研制和生产时,也是坚持双方联合起来干。这既有美国想从中获得经济利益的企图,也有限制和控制日本的军工生产和自卫队装备的用意。美国和日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达成了共同研制和生产FSX战斗机就是一个例子。日本空中自卫队需要新战斗机。起初,美国要日本购买美国制造的F-16,但是日方不同意,认为本国的技术力量已达到自行研制和生产的水平,何必去买美国的东西。双方经过几年的激烈争论,才达成协议,即在F-16的基础上,采用日本的先进技术加以改进,搞成FSX。

    日本将来会复活军国主义,变成一个军事大国吗?

    从日本的经济潜力看,变成军事大国完全可能。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生产力强,技术水平高,想要扩充军备易如反掌。何况它目前的军力与经济力量相比还很不相称,增强军力是很自然的。它过去之所以没有增强,只是因为有了美国驻军而已。

    那么日本有无成为军事大国的意图呢?少数军国主义分子日夜梦想着恢复当年的皇军和赫赫武功,但是绝大多数人民的心情是很厌恶战争的。现代的日本已不是处于天皇制、武士道精神和军国主义居统治地位的时代了。日本政府是弱政府,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民意对政策的影响日益加强,军人没有很大势力。在可预见的未来,很难出现一个强行推行军国主义的政府。

    日本有无必要复活军国主义?过去日本实行军国主义,无非是为了侵略别国,掠夺其资源,霸占其市场,强迫其人民进行奴役劳动。这些条件现在都变了。日本当然仍缺乏资源,但这些东西不难用低价从国际市场购买,何况生产技术的发展已使材料的用量明显减少。市场更不需用武力抢占。因为日本早已通过竞争手段占领了很大的国际市场了。今天的保护主义比过去弱,即使有,也可以通过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打入别国的市场。各国对投资一般是欢迎的。至于奴役劳动,那已不是今天的正常做法。资本家当然还要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价值,但今天的企业要讲效益和质量,这是奴役劳动所办不到的。第三世界的工资比发达国家低得多,为什么直接投资主要还是在发达国家呢?那是因为那里的投资环境好,政治稳定,生产效益高。由此可见,今天已没有占领别国领土的必要了(至少对发达国家来说是如此)。侵略别国不但无益,还要背包袱,去养活那里的人。

    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直接投资很多,经济上有千丝万缕割不断的联系,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因此如果双方交战,就都会在经济上遭到极大的损失,对彼此都很不利。日本的工业全都铺开在沿海的狭窄地带上,经不起飞机和导弹的攻击。再加上日本的原料和粮食都十分依赖海外供应,运输线漫长,掌握全部制海权极困难,这也不利于打仗。

    自然谁也不能保证日本不会成为军事大国,但可能性不很大。不过由于今天的国际局势还不十分稳定,像目前日本军力如此弱,与其国力极不相称,不利于日本在世界上的地位,所以日本在军力上作一定的扩充也是可能的。从长远看来,如美苏关系继续缓和下去,美国在日本的驻军迟早会撤走(实际上已经开始了),日本大概会加强本国的军事力量,但扩充到成为发动侵略的军事霸权,这在可预见的未来,大概不致于发生。

   

美国继续称霸,日本称霸,还是美日合霸?

 

    美国虽已相对衰落,但仍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不过它现在要再像过去那样独霸世界,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美国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正在采取各种措施,以图消除两个赤字,增强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想要东山再起。它能否如愿,美日学者的看法不一。有个日本学者认为与“前美”相对将有个“后美”阶段出现。他是用中国历史上的前汉与后汉相比。前汉衰亡后10多年又出现后汉,存在了200年。但是即使美国将来能够再度强盛起来,在已经存在着若干个强国的情况下,它想要称霸,没有日本的合作和支持是办不到的。美国今后能否真的重整旗鼓,卷土重来,还有待观察。

    有些人议论,日本的经济实力如此强大,它将在21世纪称霸世界。能做得到吗?

    日本欲称霸世界,必须先称霸亚洲。而要称霸亚洲必须先组织以日本为首的亚洲经济集团。最易拉拢的应是四个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即南朝鲜、台湾、香港、新加坡四小龙和东南亚国家联盟。但多年来始终不成功。日本同它们在经济关系上好似排成飞雁队形。日本排头,四小龙在后,东盟则跟在末尾。它们之间的差距近年来在不断缩小,人字形渐渐向一字变化。它们相互的贸易量不算大,同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却占2/3以上,其中又有一半出口到美国。日本向四小龙和东盟出口生产设备很多,而进口它们的产品则很少,因而大量出超。一个经济集团的贸易首先应在其成员国之间进行,多少带点排他性。像欧洲经济共同体,其贸易就有58%在内部进行,相互依存的关系很深。所以日本始终未能组成亚洲经济集团。四小龙与东盟之所以不愿同日本靠得太紧,还有一层顾虑,就是害怕日本。它们在历史上都遭受过日本的侵略,对日本存有戒心。它们宁愿让美国进来牵制日本。

    日本的经济主要靠出口,其国内市场不大,每年只进口不到1900亿美元的商品,而且出超很大。美国则每年进口近5000亿美元的商品,入超很大。在许多国家看来,美国是慷慨的,让人家去赚钱;而日本则是小气的,光想赚别人的钱。一个国家想当霸主,就要给人好处。光想占便宜是不能服人的。日本向这些国家投资虽有利于改善关系,但情况不会立即改变。

    从综合国力看,日本的经济虽然很强,但国民生产总值却只及美国的一半左右。日本的军事力量很弱,科技水平还不如美国,国际上的文化和政治影响也远低于美国。所以,有人估计,日本的综合国力还不到美国的一半。

    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日本不足以称霸世界。如要起更大作用,它必须取得美国的支持和合作,但这却不能算是日本单独称霸了。

    那么美日能否联合称霸呢?这听起来似有道理。两国各自都无力称霸,但是美国的军事力量同日本的经济力量合起来就可以说是天下无敌了。但是这办得到吗?

    历史上还没有过联合称霸的情况。罗马帝国和大英帝国都是一国称霸。两国或几国联合,只有在战争中或在它们的利益受到共同威胁时才能实现,但这是联盟而不是联合称霸,即使联盟也不一定能战胜对方。列强联合起来瓜分一个弱国也是有的,如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但那种联合是暂时的,也不是针对世界的。还有一种联合是经济上的,如欧洲共同体。它的贸易大部分是在成员国之间进行的,因此有必要组织互利的联盟,这当然也不是称霸。

    美日之间的联盟是为对付苏联威胁的军事性联盟。随着苏联态度的软化,联盟的军事性将逐渐减弱。美日之间的经济关系虽相当密切,但远赶不上欧共体的那种关系,达不到联盟的地步。美国是世界型的经济大国,不会同日本单独在经济上结盟。相反,两国在经济上还有较大的矛盾,经常发生严重的摩擦。这种情况在可预见的未来是不会根本变化的。因此两国关系虽难分难解,但也不会变得太密切。况且两国在种族、文化、宗教、价值观念和社会传统方面极不相同。所以很难在涉及国家利益的问题上用一个鼻孔出气,一种声音说话。

    在今天的世界上并不是只有这两个强国。至少西欧不会完全听命于它们。苏联虽然国内出了严重问题,有求于西方,但军事上仍然同美国并驾齐驱,不可能完全听从它们。中国国力虽较弱,但执行着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也不能任美日两国摆布。所以,美日联合称霸世界是不现实的。

    从现在已形成的世界形势的发展前景看,将来的世界很可能是一个多极化的世界。存在着若干个集团,若干个强大的国家。它们之间的经济相互依存将不断发展。国与国间的矛盾虽然将继续发生,但缓和将居主导地位。这个世界将不会由一两个强国来统治或称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