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1993年第2期

 

 

一幅志在振兴美国经济的蓝图

 

——评克林顿的第一个国情咨文

 

陈宝森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

 

 

2月17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国会发表了就职后的第一个国情咨文,为振兴美国经济规定了“新方向”。所谓新方向是相对于里根、布什执政12年所奉行的新保守主义路线而言的。自本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的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干预主义与放任主义,民主党和共和党在激烈的政治角逐中互有胜负,此起彼落。在这次经济衰退中新保守主义的政策失去民心,布什在竞选中卫冕不成,以主张政府干预的行动主义为标记的克林顿经济学取代了里根经济学,于是政治钟摆掉转了方向。

   

除旧布新的行动计划

 

    克林顿的经济纲领在竞选中早已公布。它的基本取向是要发挥政府的领导作用,实行变革,振兴美国经济。但是在咨文发表以前人们对克林顿实行变革的决心有多大,道路准备走多远,如何处理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的矛盾等仍有多种不同的猜测。咨文详细展示了克林顿对当代美国病的治疗方案。其内容与里根、布什所奉行的路线相比有以下鲜明特点:

第一,大胆提出增税和减少福利开支的计划,迈出了削减联邦财政赤字,克服宏观经济失衡的第一步。

    里根和布什都讲要消灭联邦财政赤字。为此推动国会通过了一个又一个法案,可是1993财政年度的联邦赤字已是里根上台前的四倍多。这是因为增税为里根经济学所诅咒,而减少支出又不敢触动医疗保健等权利项目,致使联邦赤字处于失控状态。

    克林顿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了四年增税1860亿美元的设想。如果实现将是美国历史上第二个最大的增税计划。同时在削减支出方面准备对医疗保健动手术。初步计划四年减少国内各种开支1410亿美元。此外,四年中在国防支出方面将在布什政府削减的基础上再多减760亿美元。

    这样,通过增收、减支,预计到1997年将累计减少预算赤字3250亿美元。到1997财政年度,联邦赤字将由预计的3465亿美元下降至2065亿美元,即比原来的赤字减少1400亿美元。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由1993年的5.4%下降至1997年的2.7%。克林顿没有像里根那样提出消灭赤字的日程表。但2.7%的赤字对美国经济来说是可以承受的。如果把赤字开支用于基础建设,它对经济将是有益的。

第二,提出公平负担的原则,把增税的主要压力放在富人身上。

    里根经济学主张保护大企业、大资本家的利益,给他们多减税,调动他们发展经济的积极性。然后,“利益逐层渗透”,使劳工大众也分得一点好处。这种政策实行的结果,是美国的贫富差距拉大了。

    克林顿反其道而行之,把增税的主要部分让富人承担。具体措施一是把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由31%提高到36%。凡夫妻两人应税收入高于14万美元的,以及单身汉应税收入高于11.5万美元的都要按36%纳税。二是对应税收入在25万美元以上的富人再加征10%的附加税。三是增加富人的医疗保健税。原规定富人交纳1.45%的保健税但以13.5万美元为上限,超过此数的不再征。克林顿要求取消这个上限。如果这项提案被通过,对一个年收入为20万美元的人将意味着一年多交纳942美元。四是要富人对社会保障收入的较大部分付税,原规定应税部分为这种收入的50%,现在扩大到85%。

    此外,大公司经理请客吃饭的开支原来可以享受80%的课税扣除,现在降为50%。原来大公司经理加入俱乐部的会费以及进行院外游说活动的开销可以享受课税扣除,现在规定年薪在100万美元以上的经理人员不再享受这种优惠。

    公司所得税也将由34%提高到36%。

    根据合理负担的原则,除富人多纳税以外,普通家庭则要普遍承担能源税。对汽油、天然气、煤炭等不同类型的能源规定高低不同的税率。汽油税最高。按照设计,一个年收入2.5万美元每年消耗能源2242美元的家庭大约要负担105美元的能源税。

    收入低于2万美元的家庭将得到补贴或课税减免以保证不增加他们的负担。

    克林顿这次提出的增税计划把富人的面扩大了。原来把收入在20万美元以上的家庭和收入在15万美元以上的个人列为富人。现在则扩展到收入在14万美元以上的家庭和收入在11.5万美元以上的个人。同时,他原来许愿给中等阶级减税,现在则普遍增加了能源税。即使如此,他仍然不能实现到1997年把联邦赤字减少一半的诺言。这是因为联邦赤字到1997年比原来估计又高出了500多亿美元。所以到1997年能把赤字减少40%已很不容易。

    尽管如此,照白宫的解释,这一增税方案仍不违背公平负担的原则。大约人口的10%将承担增税的70%,而年收入低于3万美元者一般都不增加什么负担。

    第三,实行倾斜政策以保持美国在高科技领域的优势地位,加强国际竞争能力。

    里根布什政府反对实行产业政策,认为由政府选择赢家或输家是错误的。他们拒绝接受总统竞争委员会主席,惠普公司总裁约翰·扬提出的成立工业部实行支持高新技术产业政策以加强美国的国际竞争能力的建议。

    克林顿认为要振兴美国经济必须反其道而行之。他向美国商会建议在自由企业与政府之间要建立更密切的联系。他的政府决心努力帮助并鼓励商业性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并在资金上给以支持。他认为不这样做,美国的私营企业将无法与德国和日本那种举国上下的努力相竞争,大部分高工资工作将从美国流往别的地方。为改变这种状态,克林顿强调“必须有目标地进行具体项目的投资以促进经济的增长”。他还认为,过去美国的产业战略是由国防预算驱动的,其结果是使美国加强了国防方面的领先地位,但却“丧失了许多商业技术方面的优势”。

    他宣布政府将在支持科学技术方面采取主动行动。对在长期中能提供高工资工作的产业以更有力的支持。为此增加了170亿美元的联邦支出以帮助民间研究与开发计划,其中65亿美元用于研究与实验的课税减免,同时把这种优惠由年年审批变为永久有效。

    副总统戈尔将负责技术计划的指导。计划中的主要项目是:

    (1)增加对先进的空间制造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等应用研究方面的政府投资。例如,在空间技术方面,克林顿打算在今后四年花5.5亿美元资助对包括超音速运输在内的新航空技术的研究。

    (2)加强国家实验室同私营企业的伙伴关系,允许私营企业利用国家实验室。如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的加州军事研究中心劳伦斯·利物莫尔国家实验室。

    (3)制订计划使美国汽车工业发展用蓄电池为能源的不污染的电子轿车。其他环境保护的研究计划也将得到更多的政府拨款。

    (4)鼓励其他行业按照美国半导体行业已经形成的模式建立联合体,由政府给以更多的拨款。今后给国家科学基金以及国家实验室的民用研究拨款将增加,而给国防研究的经费将减少。

    (5)建立帮助中小型企业得到先进技术的信息网络。

    副总统戈尔还计划把全国信息基础设施的创建放在优先地位,建立大学、政府和私营研究机构之间的高速数据联网或称“超级信息线路”。这种线路可以在不到一秒钟的时间中传递整部《大英百科全书》的资料。

    这个发展科学技术的计划与产业政策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为了减少人们接受这 一计划的阻力,克林顿称之为支持能创造高工资工作的政策,为产业政策发明了另一种表述方法。

    第四,对仍然乏力的经济实行刺激以保证经济不再滑坡。

    里根、布什政府认为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如物价稳定、收支平衡是政府的主要职责,不赞成对经济波动实行短期刺激。在最近两次衰退中,里根、布什政府基本上采取的是不干预政策,只靠联储调节利率影响经济,财政杠杆没有发挥什么作用。

    克林顿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今明两年由政府拿出300亿美元刺激经济。采取的方式是对企业的税收减免和公共工程开支。预计采取这些措施可以增加50万个就业机会。有人认为美国经济已经开始回升而财政赤字又如此庞大,不必要再对经济实行刺激,克林顿政府强调这次经济复苏曾经出现波折而就业情况的改善又进展缓慢,实行经济刺激是对复苏的保险,以防经济再度出现波折。这种看法与联邦储备委员会是一致的。艾伦·格林斯潘也警告说,现在预言经济复苏将持续下去为时尚早。例如人们普遍关心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已由1月份的76.7下降到2月份的68.5。更令人烦恼的是就业问题。这次经济复苏过程失业率的下降慢于历次经济复苏。据全国企业经济家协会的估计,由于许多大公司的裁员,今年就业情况的改善将是十分有限的,失业率可能从1992年的7.4%下降到7%。这还是把政府采取刺激措施考虑在内的结果。克林顿这次刺激方案的剂量要比原来提出的小一些,由一年200亿美元减少到150亿美元左右。他们预计实行刺激以后,1993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将由2.8%上升到3.1%,明年由3.1%上升到3.4%。

    应该如何评价克林顿所绘制的振兴美国经济的蓝图呢?

    首先,克林顿的国情咨文表明他将承担起实现变革所需要的领导。美国需要变革,这是因为苏联解体以后国际战略格局发生了变化,由美苏争夺军事霸权转变到美、日、欧三家争夺经济优势。美苏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但也削弱了美国的经济实力。冷战后美国的历史任务是振兴国内经济,使之保持第一超级经济大国的优势地位。这需要强有力的领导。日、欧在战后迅速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政府强有力的宏观指导,而这是信奉自由放任主义的里根、布什政府所不能提供的。克林顿信奉行动主义,能够提供这种领导。但是领导一个重大变革必须有逆潮流而进的勇气,克林顿在国情咨文中表示决心增税和改革保健制度,显示了这种勇气。增税和改革保健制度是削减财政赤字的必要条件,是美国需要做的,但又都是要触动既得利益的。做这种事要冒很大风险,克林顿甘冒这种风险说明他是一个有政治敏感性并想有所作为的总统。但他能否坚持到底,尚待进一步观察。

    其次,克林顿政府对美国病的诊断要比里根、布什更切合实际。现在的美国病根源于高消费低积累,高赤字低储蓄以及由此造成的宏观经济失衡。造成这种局面由来已久,且与里根、布什政府80年代所奉行的政策有密切关系。里根不认这笔账,布什没有勇气清算里根的账。所以客观地评估12年来政策得失的责任就历史地落在民主党总统的肩上。为此,首先要认识美国的现实。美国的现实,照克林顿的说法是:“20年来的低劳动生产率和停滞的工资;持续的失业和就业不足;连年的巨额政府赤字和对未来投资的下降;保健支出的爆炸和许多人没有健康保险;大批的贫穷儿童;为适应高工资、高增长率需要的教育和再培训不足”。这些问题被克林顿概括为三种赤字,即:财政赤字、投资赤字和社会赤字。克林顿认为长期以来美国人毫无目标地随波逐流。美国的政治制度被利益集团和党派纷争所瘫痪。克林顿揭示了这些现实及其对美国国际竞争地位的威胁,而里根、布什政府掩饰这些现实。承认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端,从这个意义上说克林顿胜过了里根和布什。

    第三,克林顿医治美国病的措施是比较对症下药的。美国病有急性的和慢性的两种,两者又相互纠缠。急性病与经济周期波动俱来,也能在周期运动中得到康复。慢性病起源于宏观经济失衡,是结构失调和政策失误造成的,解决问题需要实行根本性的政策调整。在小石城会议上克林顿的主攻方向还不明确。在国情咨文中则把削减联邦赤字放到了首位。这一方面与美国经济复苏的态势有关,最根本的还是由于振兴美国经济的需要。振兴美国经济需要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高赤字使美国长期利率居高不下,使投资者对借钱趑趄不前,而投资不足就谈不上使美国经济迅速发展。所以把削减财政赤字作为改善宏观环境的突破口是有道理的。在克林顿宣布了他的国内经济战略以后,作为长期利率基准的财政部30年债券利率降到15年以来的最低点7.1%,最近更跌到6.8%左右,这说明金融界的信心确因克林顿的决策而得到提高,这对鼓励企业界增加投资是有好处的。

    但是削减赤字有一个从何入手的问题。共和党主张从减少开支入手,反对增税,克林顿则主张增税和减少开支并举。从实际情况看,要使赤字受到控制仅靠削减支出是不够的。1993财政年度美国的联邦支出共15180亿美元(内有650亿美元为某些收入所冲销),其中社会保障、医疗照顾和医疗补助以及利息开支等强制性支出占2/3。国防支出约占20%,酌情决定的国内外支出约占17%。里根、布什政府削减支出的重点主要放在最后一项,所以在这个领导油水已经不大。这次克林顿决定对强制性支出也要动点手术,从社会保障、医疗照顾等项目中削减约1000亿美元,加上从国防费中再减760亿美元,酌情决定支出削减约400亿美元,总计四年减少开支2170亿美元。即使如此仍不足以控制赤字增长的势头,所以增税不可避免。即使如此到1997年也不过把赤字减少1/3。显然,如果不增税就谈不上削减赤字了。现在美国老百姓对这个问题也看得比较清楚,认为增税是罪恶的观念正在发生变化。

    克林顿削减赤字的计划能否实现,关键是看能否控制保健支出。近年来保健支出不断膨胀,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从1980年的7%上升到1990年的12%和1992年的14%。预计到2000年将再上升到17%。布什政府未能控制赤字,不是由于1990年与国会达成的削减5000亿美元赤字的协议没有执行,而是由于对迅速膨胀的保健支出听之任之。克林顿吸取了这个教训,决心扭转保健支出失控的状态,甚至把总统夫人请来做工作组长,这是为了表明他的决心,说明克林顿对削减赤字是认真的,全力以赴的。

   

不可轻视的重重阻力

 

    克林顿的国情咨文表明,美国现任政府已朝着除旧布新、振兴美国经济的方向迈出了第一步。但在前进的道路上,它将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

    第一,两党的矛盾与斗争。共和党对克林顿全盘否定他们12年的所做所为是不甘心的。对克林顿的行动主义从哲学观点上是完全反对的。他们正在纠集力量,阻挠克林顿计划在国会的通过。眼下他们着重攻击克林顿的计划太偏重于税收而不重视削减支出,增税与减支不成比例。里根在《纽约先驱论坛报》上除为自己的政绩辩护以外,着重攻击克林顿言而无信,批评他去年夏天竞选时曾答应给中等阶级减税,而上台不到一个月却变成了加税。还批评他原说只对富人加税,而现在则变成了普遍加税。原来给富人下的定义是年收入20万美元以上者,而现在则把富人的界定划到10万美元,甚至年收入3万美元以上的也变成了富人。里根还断言,克林顿如实行全民保健计划,一定会掀起一轮新的增税浪潮。而且增税的对象肯定将不限于百万富翁。

    民主党的策略是先发制人。把能减少的开支最大限度地开列出来。共和党的对策是要求实行支出的全面冻结或封顶。用这个办法限制民主党实行倾斜政策。如果这一计划得逞,克林顿加强美国国际竞争地位的一切措施,如重新培训工人、修理道路桥梁、建立全国高技术数据网络等都将难于实施。

    在民主党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国会民主党议员中已经出现对克林顿计划的不满情绪。在参议院中,民主党内的持不同政见者最多,他们不仅在程序问题上而且在实质问题上都有反对意见。少数人已经公开表示对计划有保留。更多的人是在不公开的会议上提出意见。这些议员多数来自南方和中西部保守思想牢固的地方。有些人担心这个计划一旦出台就会对他们所代表的州惩罚过度。

    为了研究克林顿获胜的把握,人们把约翰逊时代和克林顿时代两党在国会的力量作了对比。约翰逊向国会提出的议案不比克林顿少,但约翰逊时代民主党在国会有更大的优势。1965年民主党在参议院比共和党多36席,在众议院多118席。而今年民主党在参议院只多14席,在众议院只多84席。这说明克林顿要使自己的主张在国会取胜必须作出更艰巨的努力。现在克林顿希望得到佩罗的支持,也希望得到艾伦·格林斯潘的支持。佩罗在竞选中提出比克林顿更激进的增加税收和削减赤字的方案,获得了1900万张选票,并在国会中得到一部分议员的拥戴。克林顿和佩罗所得到的直接选票加在一起占选民的62%,这将是一个可以压倒共和党的力量。克林顿在发表国情咨文之后立即打电话给佩罗寻求他的支持不是偶然的。克林顿还希望他的短期刺激经济扩大赤字的计划不致引起利率的上升,在这个问题上联储的态度举足轻重,克林顿在发表国情咨文时请格林斯潘在讲台上坐在希拉里的旁边以示对格林斯潘的格外尊敬也不是偶然的。

    第二,与既得利益集团的矛盾与斗争。在许多场合国会抵制削减支出并不是因为要挫败反对党总统的计划,而是因为有强大的利益集团在背后为受到威胁的既得利益撑腰。这种情况完全有可能在克林顿任内重演,现在克林顿提出的许多减少开支的计划,过去里根、布什都提出过,但是皮球踢来踢去,毫无结果。

    例如,克林顿提出的分阶段取消对各州和城市修建地方污水处理工厂的联邦补贴就未必行得通。这种补贴最早是作为全国整治水质的污染而授权的。1987年国会同意分阶段取消补贴,改由各州建立永久性周转金,为继续修建污水处理工厂发放低息贷款。但是在里根于1988年的预算中停止拨给周转金之后国会又恢复了补贴。在布什要求大量减少其他开支的时候,国会反而为这个项目增加了几亿美元的拨款,现在的数额约为25亿美元。克林顿这次又提出从1994年起急剧削减这个项目的拨款,五年内节省41亿美元,能否实现,人们持怀疑态度。

    克林顿建议对退伍军人的贷款收费2%,到1998年可以节约6.2亿美元。但这种建议过去曾经受到退伍军人院外集团的坚决反对。

    另一个例子是克林顿要求停止对田纳西河谷管理局制造化肥研究项目的资助。五年计划节约1.88亿美元。布什去年也曾想砍掉这个项目未获成功,原因为田纳西河谷管理局得到国会议员的支持。

    以上不过是利益集团可能进行阻挠的一些例子。来自保健部门和受益者对控制保健支出的反应肯定会更为强烈。

    第三,政策目标与财力不足的矛盾。克林顿振兴美国经济的计划是一个全面出击的计划。他也犯了许多美国总统所犯的毛病,即战线太长,许愿太多,力不从心。最典型的是保健制度的扩大。保健支出本来就是难以驯服的一匹烈马。克林顿在没有取得降伏它的经验时就忙于推行全民保健,这是十分冒险的举措。他也许由此而得到了众多选票,但他也因此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根据最近的消息,克林顿任命的16人过渡班子在向他提出的报告中指出,要把健康保险推广给3700万没有保险的职工,在四年中将花1750亿美元。如果无力承担这个包袱就要等到1997年保健制度改革取得成功,有了结余以后再推行。另一个办法是把价格管制和政府支出结合起来。这就是说政府在四年中增加开支1050亿美元,同时实行物价管制。为此克林顿必须从国会得到“宣布全国紧急状态,实行全面物价控制”的授权,根据这种授权对私营保健部门的订价实行控制。

    克林顿的顾问们在竞选中对保健制度改革短期内能实现多少节约看法就很不一致,至今仍然争论不休。据说有几位高级顾问,包括艾拉·马格金纳尔对报告是不满意的,但是马格金纳尔在随后写给总统的备忘录中还是同意把原报告所提出的费用计算作为起草立法的出发点。备忘录中指出:“按计划构成的不同定义,实施全民保健意味着政府将要在每年追加支出300亿至900亿美元。”

    政府官员正在考虑用二十几种新税筹款300-900亿美元以兑现克林顿在竞选中许下的诺言,保证每一个美国人都能享受健康保险。这些新税是在为短期刺激经济和长期削减赤字而增加的税收以外的。这样大规模地增税在国会中很可能受到抵制或者引起纳税人的不满,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第四,实际成效与选民期望值的矛盾。克林顿许愿太多,最后兑现多少,能否达到选民的期望值还很难说。现在他已经在给中等阶级减税的诺言方面,在四年中削减一半赤字的诺言方面后退,能否实现全民健康保险也成问题。克林顿把解决就业问题强调到很高的高度,但很可能就在这个问题上走火。“就业难”有经济本身的原因,也有政策原因。经济原因在于美国企业面临全球竞争、工资太高、计算机价格日趋低廉这三个因素的致命结合。首先,美国公司已日益跨国化、全球化,美国的进出口额已从10年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上升到现在的25%。这种局面迫使美国公司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开支以应付外国廉价商品的竞争。其次,美国的劳工成本随保健和其他福利支出的迅速上升而急剧增长。相反,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的价格却上升很慢,这样就把两者的差距拉开了。如果以1987年的价格为100,到1992年劳工成本上升速度比资本费用快17%,如果把利率降低的因素考虑进去,这个差距将达到40%。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美国公司中普遍出现了用高技术装备取代工人的热潮。这种趋势并不是政府政策所能左右的。就业难的另一个原因是紧缩政策与刺激政策的冲突。例如300亿美元的刺激方案将于今明两年实施,而削减赤字的措施也将于明年出台,一紧一松两者可能起相互抵销的作用。人们算了一笔大账,在刺激方案出台以后,花在建筑方面、职工培训方面的投资以及实行课税减免所发生的效应加在一起大约能增加100万个新工作。它将被削减国防开支以及对其他开支的节约所造成的失业所抵销。人们担心四年后美国的就业情形可能没有大的起色,从而使支持克林顿的选民们失望。

    总之,克林顿为振兴美国经济所绘制的蓝图能在多大程度上化为现实,将取决于他对上述矛盾的驾驭能力。

    在克林顿国情咨文发表以后,民意测验的初步结果是积极的。根据盖洛普等机构的调查,支持率在70-80%左右。随后的调查还发现,选民们对增税虽不欢迎但许多人表示理解。中等阶级的反应是如果增税在100美元左右是可以承受的。如果多到500美元,支持率就要大大下降。克林顿及其部长们正在为争取各方面的支持进行全面、深入的宣传攻势。

    民主党还认为把提案分阶段提交国会讨论,取胜的把握较大。他们计划将在今年4月复活节后把短期刺激计划提交国会审议,到今年9月劳工节后把长期削减赤字的计划送交国会审议,这将是克林顿今年进行初战的两个战役。

   

尚待观察的对外经济政策

 

    克林顿在国情咨文中没有详述他的对外经济政策,但民主党一贯比共和党在贸易政策上更具有保护主义色彩。近一个多月来美欧贸易磨擦加剧。1月17日美国对英法日等19个国家进口的某些钢材征收平均为27%的惩罚性关税,三天以后美国又威胁说,如果欧共体3月22日前不废止歧视性的采购协定,美国将禁止联邦机构购买欧共体的通讯及发电设备。2月中旬,克林顿在底特律的演说中,又用强硬的语言要求欧共体停止补贴它的航空业。这种形势不能不使美国的贸易伙伴感到忿怒,并对今后贸易关系的前景表示担心。2月26日克林顿在美利坚大学的讲演中就新政府对外经济贸易政策提出五项原则。应当说其中有积极因素但也埋藏着激化贸易磨擦的伏笔。积极方面是克林顿表明他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欢迎外国企业和产品进入美国市场,主张推进开放和富有竞争的国际贸易。同时他把提高美国竞争能力的主要措施放在削减财政赤字,降低长期利率,增加私人投资,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这一点是与里根、布什政府的政策有所不同的。埋下的伏笔是他同样强调各国要为美国投资和产品进入本国市场提供平等机会。这是“公平贸易”的另一种表述方法。公平贸易本来是无可非议的,问题在于美国是按照自己的标准,由美国裁决其贸易伙伴是否公平,并且挥舞301条款这个大棒对别的国家进行制裁。

    克林顿在竞选中提出,要加强对外国在美国的公司的税收监督,并打算从堵塞税收漏洞方面筹款110亿美元。在这次演讲中虽然没有再提这个具体目标,但仍强调要制止外国公司的逃税行为。实际上这方面的努力早已开始。美国国内收入局建立了一种提前订价协议的制度(Advanced Pricing System)以对付外国公司利用在美国的子公司实行价格转移的行为。首先挨整的是日本松下电器公司。1992年美国国内收入局控告松下电器通过其在美国的分公司抬高录像机的进货价格,隐藏了在美国实现的1570万美元利润,最后对该公司罚款270万美元。松下电器为了防止以后的磨擦正在与国内收入局就每一种进口商品的合理价格进行谈判,签订预先订价协议。受松下事件的影响,另外十几家日本公司也在同国内收入局谈判签订协议事宜。据美国《商业周刊》报道,国内收入局为了从外国控制的子公司榨取更多的税金,在过去两年已经大大充实了监察队伍。它增加了100名审计员,花了约1600万美元聘请外国专家进行调研。据说在该局视野内正在进行审查的外国驻美公司已达2500多家。其中当然也包括中国公司。美国已声称它将对限额以外通过第三国进入美国市场的纺织品进行制裁。

    克林顿表示美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的贸易争端应尽快停止是一个好迹象,但美国是否愿意主动让步,是否将以实际行动加快签署乌拉圭回合一揽子协议仍然有待观察。

    克林顿表示美国愿意同中国发展贸易伙伴关系也是一个好的姿态。但他在支持中国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方面,在继续给中国最惠国待遇方面是否不再设置障碍仍有待观察。可以预计的是,克林顿将会继续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两面政策来为美国争取最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