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1993年第3期

 

 

新殖民主义的发端:二十世纪

初美国对菲律宾的统治

 

王文良

作者单位:云南省东南亚研究所

 

 

美国对菲律宾的统治一直是史学界所关注的问题。尽管美国议员们进行了长期的争论,尽管美国官方文件从未把菲律宾作为美国殖民地来加以占领,尽管美国声称在菲律宾建立的只是一个“过渡政府”,然而美国毕竟在菲律宾行使了主权。这一行动不能不说是美国政府对美国宪法原则的一次大偏离。如何保持美国人自独立以来一直尊崇的美国精神和反殖民主义传统,以维持美国形象?这是20世纪前半期美国历届政府面临的一个难题。

    研究美国对菲律宾的初期统治政策和这些政策对菲律宾历史发展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出后起的资本主义大国——美国在对外政策的制定和决策上与老殖民主义国家的区别。并以此为例,对美国新殖民主义统治作一个概括,分析其得失,评价其结果,指出其影响。以期得出一个较为切合实际的认识。

 

一、美国对菲律宾的初期统治政策

 

    菲律宾学者格雷戈里奥·F·赛义德在其著作中指出:“菲律宾人为了自由而战斗过,可是失败了,菲律宾人除了接受美国的统治以外,没有别的法子可想。对他们来说,幸而,养育在民主传统中的美国和君主制的西班牙相比,是一个较为宽大的统治者,他们有福气得到民主和美国文明的开明影响。”〔1〕

    1.以菲化政策为中心的政治措施

    从1901年美国在菲律宾建立的第一个文官政府到1935年菲律宾实现自治的30多年中,美国政府共任命了11个总督。尽管他们施政的风格不同,但总的来说都没有违背让菲律宾人逐渐实现自治这个总原则。在这11任总督中,首任总督塔夫脱执政时期是一个重要时期。他不仅是文职政府的奠基人,同时也为菲律宾实现自治政策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在1904年他离任后,继任美国陆军部长,后任美国总统,从而使他能够对菲律宾问题继续施加影响。

    在塔夫脱委员会赴菲律宾之前,麦金莱总统给了他们一个重要的指示,这个指示后来成为塔夫脱委员会制定政策的理论依据。指示提出:“一切政府的组织和职能都应该建立,委员会必须牢记,他们将建立的政府并不是按我们自己的满意程度,或为了表达我们的政治观点,而是为了与菲律宾人民的风俗习惯,甚至他们的偏见一致。尽最大努力建立一个公正和有效的政府。同时,委员会必须记住,应该使岛上的人民认识到,建立一个政府必须坚持一些重要的原则。我们认为这些原则对保证法律秩序和个人的自由是必不可少的。为了保证菲律宾人的自由和幸福,这些原则和政府的组织形式必须被建立,然而,这些法令和组织形式也许与过去的习惯法和菲律宾人所熟悉的制度是矛盾的”。〔2〕

    1901年3月2日,美国国会通过了“斯普诺修正案”。授权美国总统着手在菲律宾建立一个文官政府,在此之前,美国总统一直靠战时权力统治菲律宾。根据这个修正案,麦金莱总统授权威廉·塔夫脱就任美国驻菲律宾第一任总督。1901年7月4日,以塔夫脱为首的文官政府在马尼拉宣誓就职。在就职典礼上塔夫脱宣称:“尽管群岛的自由是掌握在美国国会手中,但总统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尽可能为菲律宾人的独立做准备”。〔3〕

    在总督任职期间,塔夫脱公开宣称他完全不赞同英国、荷兰和法国人对殖民地事务的处理方式。他极力反对继续利用军队来处理菲律宾事务,要求尽快撤走大部分军队。同时反对美国商人要求在对菲律宾贸易中拥有的特权,塔夫脱因此而受到美国商人的强烈指责,说他对菲律宾实行的政策是理想主义、利他主义的政策,不符合美国利益。塔夫脱对这些指责不予理会,他宣称,他所做的一切并不是为了迎合“已腐化的美国商人”的利益。他强硬地说:“如果这些美国人不喜欢他的政府和法律,不愿意服从这些法令,他们可以乘下一班船回美国去”。〔4〕与此同时,塔夫脱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口号:“菲律宾人的菲律宾”。正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塔夫脱开始在菲律宾建立文官政府。1901年以后,一批菲律宾人被任命担任政府中高级职务。首先是塔夫脱委员会中由麦金莱总统任命三个菲律宾人,之后最高法院院长和一些高级法官均由菲人担任。

    190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菲律宾组织法》,也称“Cooper Act”。同年,为了进行选举,菲律宾政党也恢复了活动,最初出现的政党叫“独立党”,以后逐渐演变到国民党和民族进步党两大政党,为后来菲律宾自治和政党政治奠定了基础。

    1904年塔夫脱离任后,继任的总督基本上坚持了塔夫脱开创的体制和政策。1907年,菲律宾举行了第一次立法议会选举。29岁的前宿务省省长塞希奥·奥斯梅纳被选为议会议长,曼努埃尔·奎松担任了议会多数党领袖,他们成为1935年自治政府成立时的第一任总统和副总统。1916年,在哈里森总督任职期间,促使美国国会通过了“菲律宾自治法案”(亦称“琼斯法案”),法案给菲律宾人更多的参政机会。并同意一旦菲律宾能建立一个稳定的政府,就准许菲律宾独立。

    从1903年以来,随着菲律宾化政策的推行,菲律宾各级政府的人员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1903年,菲律宾人担任公职者占全部公职人员的49%,他们主要任一些下层公务员,1913年,这个数字上升到71%。到1920年,政府中的菲律宾籍公职人员总数为12561人,而美国人为528人。到1928年,在政府中上到部长,下到邮递员几乎全部由菲律宾人担任。〔5〕这样,从1902年菲律宾组织法到1916年的菲律宾自治法,美国政府对菲律宾自治的承诺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菲律宾化政策基本达到预期目的。

    2.经济政策的推行及其后果

    在美国占领菲律宾之前,菲律宾仍处于农业经济状态。土地主要掌握在教会、封建领主和大种植园主手中。农民长期遭受超经济剥削。18世纪末,西班牙殖民者在菲律宾开辟种植园,使糖、麻、烟草、咖啡的种植面积大大增加,单一种植制经济结构已经开始在农业中形成。

    1902年,美国国会授权菲律宾政府对所有土地进行分类,以便把土地所有者的权利由政府给予承认,要求以后的一切土地买卖必须通过政府办理手续,目的是把美国的“自耕农场制度”移植到菲律宾。根据菲律宾政府颁布的“自耕农场法令”,每个菲律宾公民都有权通过办理一定手续,向政府购买16公顷土地。〔6〕1904年,塔夫脱亲自到罗马教廷,以将近700万美元购得西班牙教团在菲律宾占有的近40万英亩土地。塔夫脱认为有这些土地作为资本,就可以把美国的自耕农场制度移植到菲律宾。然而这一政策的施行则完全没有达到目的。从当时情况看,由于手续繁琐,信贷机构和制度不健全,一般农民根本无力购买大面积土地,而土地投机者则通过各种手段,钻法令的空子得到了大片土地。美国在菲律宾进行的土地改革实验完全是失败的。

    尽管自耕农没有得到土地,但由于大地产和大种植园的发展,菲律宾农业仍有了迅速发展。1903年菲律宾有815453个农场。到1918年增加到1955276个。〔7〕从1910年至1920年间,菲律宾甘蔗种植面积增加137%,椰子种植面积扩大了140%。在西班牙统治时期就已形成的单一种植制经济,这一时期得到了更大发展,甘蔗、椰子、马尼拉麻、烟草成为四种主要经济作物,使菲律宾单一种植农业结构更加强化。

    除农业外,美国人较为重视发展菲律宾现代经济基础设施的建设。1903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菲律宾货币法令。法令以金本位制为基础发行新的货币,取代了过去西班牙的银本位制,稳定了菲律宾货币,方便了对外贸易。当美国占领菲律宾时,岛上的公路年久失修,铁路几乎瘫痪,塔夫脱委员会在拨款100万美元维修公路、桥梁之后又开征人头税,规定每人每年交纳一美元的修缮税,用于公路、桥梁、铁路的养护。到1930年,美国人在菲律宾修筑了将近1.4万公里的公路,同时对沿海的防波堤、灯塔等设施进行了修整。到1912年,菲律宾已有近6000座永久性桥梁,修整了1000多公里的铁路。拨款375000美元修筑灌溉工程。为了解决岛上的饮水问题,到1927年,打了1820口水井,解决了270万人的饮水问题。美国人逐步把先进的交通工具和通讯系统引进了菲律宾,例如空运、无线电和广播都开始在菲律宾大城市中建立起来。〔8〕

    在工业方面,从1908年到1923年,美国在菲律宾的总投资达1.5亿美元,大部分资本都投入到原材料生产部门、贸易和加工工业方面。美国人把现代机械和先进工业技术带到菲律宾。与农业产品有关的糖厂、椰子加工厂、烟草加工厂、锯木场、采矿场都迅速发展起来。到1913年,美国在菲律宾的企业已达2184家。从1910-1920年,菲律宾糖的出口量增加了三倍多,椰油增长七倍。糖产量的99%输往美国,占美国进口糖的1/4。〔9〕

    从1902-1913年,美国在菲律宾的对外贸易政策主要通过三个法案得到体现。1902年,美国国会对菲律宾出口到美国的商品给予关税征收上的优惠。〔10〕1909年,制定了“佩恩-阿尔德里奇关税法”,规定美国商品可以免税输入菲律宾,菲律宾的原料和制成品,除稻米以外,都允许免税进入美国,但在进口量上有所限制,如果超过规定限量,则征收100%的关税。这种明显的不平等作法引起菲律宾人的不满。1913年,美国国会颁布了“恩德伍德关税法”,取消菲律宾物产对美国输入的限量,双方实行对等的自由贸易。这些措施加强了美菲间的贸易往来。1900年,美国商品在菲律宾的进、出口总值中仅占11%,1910年上升到41%,1920年达65%,1935年达72%。1899年,菲律宾从美国进口的商品价值为菲律宾进口总值的9%,到1933年,上升到64%。1899年,菲律宾出口贸易总值中美国仅占18%,到1933年上升到83%。美国出口到菲律宾的主要是机械和加工产品,菲律宾方面则主要出口原材料。

    3.普及教育政策的施行

    英国著名东南亚问题专家霍尔认为:“普及教育是美国在菲律宾的最大成就。有人说,教堂和传教士是传播西班牙文化的官方工具,而美国人传播美国文化的同等工具则是校舍和教师,这话说得很对。还可补充一句的是,美国人用他们的方法,在几十年间所取得的社会进步,超过了西班牙三个多世纪的统治结果。”〔11〕

    1898年5月1日,当杜威取得马尼拉湾的胜利之后几天,美国人就在科雷希多尔建立了第一所美国学校。在占领马尼拉后不久,美国人在城里办了七所学校。1898年6月1日,第一加利福尼亚志愿军的天主教牧师威廉·麦金农被任命管理这些学校。之后乔治·安德生中尉被任命为马尼拉学校的总监。1900年,大约十多万菲律宾儿童和成人在全日制或夜间学校学习。孩子们得到了免费的书籍、笔记本、铅笔,美国人甚至发放糖果来吸引孩子们到学校学习英语。〔12〕

    “1901年8月23日,美国陆军运输船托马斯号来到马尼拉,从美国带来了600名训练有素的美国教师,他们后来被称为‘托马斯人’。这批人成为美国文化重塑菲律宾民族的先驱”。〔13〕

    在塔夫脱执政时期就为菲律宾公共教育体制的建立打下了基础。1901年1月21日,塔夫脱委员会通过了第一个“学校组织法”。法令规定建立一个免费的初级英语教育系统,并授权在马尼拉建立一个正式培训学校,由有经验的美国教师执教。从1903年开始,菲律宾逐渐派出公费留学生到美国学习。在此之后,政府按照美国方式把教育体制逐步移植到菲律宾。为了推行美国教育制度,把菲律宾划为37个分区,每区组成一个教育局,再把37个分区划为379个学区,学区各设学监一人,重点发展初等和中等教育。1908年,第一所美国大学——菲律宾大学建立。到1920年,学生人数达3838人。〔14〕与此同时,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也有了很大发展。从小学开始,英语就作为教学语言,到1939年,十岁以上的居民识字率由过去的20%上升到49%,近27%的居民都可以讲英语。一位菲律宾学者指出:“在美国时期(1889-1935),菲律宾在教育方面的进步是惊人的,不问社会地位和穷富,人人都享受教育的幸福,这还是第一次。贫穷的农民和工匠的子女也和富有的暴发户和实业界巨头的子弟同在学校和大学上课。”〔15〕

   

二、美国统治政策的特点及对菲律宾社会发展的影响

   

    由于第一任美国驻菲律宾总督塔夫脱对英、法等老殖民主义政策的蔑视,使美国对菲律宾的统治政策带上了许多美国特点。

    1.美国统治政策的特点

    (1)针对菲律宾“精英阶层”而采取的菲化政策。

    美国对菲律宾政治统治政策的核心就是以“菲律宾人的菲律宾”为口号的菲化政策。这一政策在思想上显然受到门罗主义的影响,是“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这一口号的翻版。然而根据菲律宾当时的社会状况,这一口号的提出是符合当时菲律宾实际和极有诱惑力的。

    19世纪中叶,菲律宾社会中产生了一个新阶层,这个阶层主要由受过高等教育的菲律宾地主资产阶级子弟组成,他们中多数人都在菲律宾或西方各大学读过书,深受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然而,由于西班牙殖民者的残酷统治,他们不仅无权干预政治,而且深受种族歧视和宗教压迫,尽管他们的父母很有钱,但他们仍是西班牙人和僧侣的歧视对象。他们被骂成是“猴子”,他们的父亲则被叫做“驮满黄金的畜牲”。这种状况使得这个阶层的民族意识特别强烈。从19世纪中叶以后,他们就积极领导菲律宾人民为争取自由独立而斗争。在美国人占领菲律宾时,这批菲律宾学者称之为“精英阶层”的知识分子已形成了一股极大的政治势力,并一度建立了“马洛洛斯共和国”。他们要求独立的强烈愿望可以在其领袖奎松的一句话中清楚看出:“我宁愿要一个由菲律宾人掌握政权的地狱,而不要一个由美国人统治的天堂。”〔16〕

    美国人一进入菲律宾,首先接触到的就是这个阶层。舒尔曼委员会和塔夫脱委员会都与这个阶层进行了广泛接触,对他们的思想状况、要求、实力都极为清楚,正如菲律宾学者波尼发秀·撒拉门哥指出的,美国人非常了解这批菲律宾精英的愿望,懂得他们需要的是个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开明政治、政教分离、民族平等、国家独立,美国人正是以给他们这一切的许诺和行动来拉拢这个阶层,并依靠这个阶层对菲律宾进行统治。〔17〕美国的政策显然取得了“精英阶层”的认同,从而使美国能尽快结束与菲律宾人的军事对峙,较为顺利地在菲律宾推行其统治。

    (2)注重文化教育的同化政策。

    美国人注重发展菲律宾英语化教育的目的是多方面的。其长远目的是通过普及英语,传播美国和西方思想文化,从而使美国的影响深深扎根于菲律宾社会中。同时还可加强与菲律宾地方势力的合作,更好地实施其统治政策。美国人认为:

“如果社会下层人民不懂英语,他们将受到各种剥削者更加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因此普及英语的真正贡献在于使劳动者摆脱其依附地位。使他们懂得自己的权利,并且知道如何去获得这种权利。”〔18〕当然,随之而来的诸如劳动者文化程度的提高将使劳动者更容易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普及英语对促进对外贸易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因此,美国人特别注重教育在菲律宾统治中的重要地位,政府专门委派总督助理兼任教育部长,并经常从美国派考察团来了解有关菲律宾教育发展的情况。1916年制订的“琼斯法案”规定,政府各部部长均由菲律宾人担任,只有教育部长一职必须由美国人担任,从而保证了美国教育制度和政策在菲律宾的实施和贯彻。霍尔教授感叹说:“菲律宾人对这种扩大了的受教育机会的反应是热烈的。随着菲律宾人在政府任职的人数不断增加,他们对教育的支持也更大。不过教育设施始终是落后于需要的,无论什么地方,教育都被视为取得独立和政治进步的关键。”〔19〕

    (3)利己主义的经济政策。

    如果说塔夫脱时期曾一度对美国商人投资者加以限制,那么塔夫脱之后,这种政策则逐渐发生了变化,利己主义倾向也越来越明显。

    塔夫脱统治时期,美菲之间的战斗基本结束,政府面临的问题首先是恢复国内经济秩序,并为日后的经济发展奠定一个基础。基于这个目的,塔夫脱政府把注意力放在修复交通设施、完善通讯设备,整顿货币、金融机构,为恢复经济创造条件。与此同时,为了促进农业发展,出售国有土地及从教会所购得的土地,企图扶持自耕农建立农场,移植美国的“自耕农场制度”。这一时期的经济政策是建立美国统治的伴随物,它们必须符合在菲律宾建立美国统治这个大前提。因此,暂时压制了经济上的需求是必要的。但这种统治一旦建立,美国人对经济的要求也就逐渐显露出来。

    菲律宾学者指出:“美国在菲律宾的经济政策反映了美国只考虑自己的经济利益而不考虑菲律宾经济利益的思想”。〔20〕塔夫脱之后的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反映了这种观点。

    美国利己主义的经济政策主要反映在关税政策方面。在美国占领菲律宾前,菲律宾的对外贸易是十分活跃的,贸易对象遍及各大洲,主要与日本、中国、欧洲和拉美国家保持贸易关系。出口商品主要是糖和烟草。塔夫脱时期,为了恢复经济,曾经让进入美国市场的菲律宾烟草、糖减征25%的关税。这一政策的实施引起美国方面的强烈不满。1909年,美国国会颁布了佩恩·阿尔德里奇关税法,规定美菲间免税贸易。但对菲律宾出口美国的主要商品作了数量上的限制。这一措施完全出于对美国利益的考虑。免税贸易使美国工业品在菲律宾市场上取得绝对优势,挤垮了其他国家的竞争者,使美国人独占菲律宾市场,另一方面,则使菲律宾对美国的依赖加深。一旦菲律宾与美国关系发生变化,势必影响菲律宾经济发展,而美国则可从古巴得到烟草和蔗糖,运输上较为方便,价格自然也便宜,因此要限制菲律宾产品进入美的数量。即使失去菲律宾市场对美国经济也不会构成任何影响。由于菲律宾精英阶层强烈反对佩恩·阿尔德里奇关税法,1913年,美国政府又颁布了新的关税法,取消了对菲律宾商品进入美国的限量。尽管如此,亦无法改变美国对菲律宾市场的垄断和菲律宾对美国市场的依赖这一事实。因此许多菲律宾学者都一致认为:“自由贸易政策给菲律宾经济带来了繁荣,但过分依赖美国市场却使菲律宾忽视了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这种自由贸易对美国来说是真正自由的,对菲律宾人来说却不自由。”〔21〕

    2.美国统治政策对菲律宾社会发展的影响

    美国在菲律宾30多年的统治,使菲律宾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引人注目的变化是,仅仅30年,美国人就通过教育手段,把菲律宾民族改造成了一个英语民族,这种现象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罕见的。归纳起来,美国统治对菲律宾社会的影响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西方式政治制度的确立。

    美国人第一次把美国式的三权分立政治模式引进了菲律宾,彻底改变了西班牙殖民者在菲律宾的封建专制统治。废除了西班牙式的政教合一的统治方式。在菲律宾逐步推行民主选举方式,给予菲律宾人充分的政治自由。“自1907年起,没有一个菲律宾人因为鼓吹独立被美国当局监禁或处死。有出版自由、宗教自由、集会结社自由、诉冤的自由。无怪菲律宾人并没有组织秘密团体用革命的方法从美国的统治下恢复他们的独立。”〔22〕

    由于美国统治政策不反对在菲律宾建立自治政府,在美国统治期间,菲律宾政党活动十分活跃,政党领袖均为当时美国在菲律宾统治政府中的要员,如奎松和奥斯梅纳长期担任下院正副议长,他们还从官方角度,在1919-1934年间,先后组织了10多个独立使团到美国国会,要求给予菲律宾自治。1934年,在菲律宾独立使团的强烈要求下,美国国会通过了泰定·麦克杜菲法案,答应菲律宾人制定宪法,通过选举成立自治政府,并在自治10年后,允许菲律宾人完全独立。1934年,菲律宾人通过选举建立了制宪会议。会议以欧美宪法、美国统治期间颁布的组织法及马洛洛斯宪法〔23〕为依据,制定了菲律宾宪法。宪法中很大一部分内容与美国宪法相似,例如总统任期四年,24名议员由选举产生,任期三年,每两年改选1/3。众议院是立法机构,由120人组成,其选举与总统选举同时进行,任期四年。法院自成系统,有权解释宪法、保护公民权利,审理和裁决上诉案件,并维护文官权力高于军权的原则。〔24〕1935年,宪法由美国总统批准生效。同年9月17日,联合党、共和党和国家社会主义党参加选举,选出以曼努埃尔·奎松为总统,塞希奥·奥斯梅纳为副总统的菲律宾自治政府。这届政府的组织形式和选举程序完全仿照西方资产阶级政府的方式,并一直沿续至今。因此在30年代和二战后,美国人把菲律宾称作“东亚的民主橱窗”。

    (2)传统农业形态的加强和过多依赖美国的经济体制形成。

    菲律宾学者赛义德认为:“在美国统治期间,菲律宾在经济和社会方面有相当大的进步。美国人从欧洲受到工业革命的利益之后,欣然把这种利益扩展给菲律宾人。农业和工业改进了,新的制造工业和现代化技术传入了,交通运输现代化了,菲律宾的通货稳定了。”在美国统治期间,农业方面的发展较为显著,美国人带来了现代化的农业机械,采用了科学的耕作方法,农作物的病虫害也得到有效控制,水利灌溉系统有了重大改善,耕种面积从1903年的1267600公顷扩大到1935年的4017880公顷,产量也成倍增加。〔25〕工矿业方面,工业中原材料工业和食品加工业有了很大发展,在马尼拉和东方一些大城市,各种制糖厂、锯木场、雪茄烟厂纷纷建立起来,采矿业中也开始引进较大规模的新型机械开采设备。电力交通运输方面的改进也特别突出,美国人控制了主要电力生产企业,第一次引入了现代的电话、无线电业务,第一次把汽车、大轮船和飞机带入了菲律宾,使菲律宾交通业迅速现代化。在自由贸易的原则下,菲律宾农产品进入了美国广阔市场。1899年,菲律宾贸易总额为1058万比索(2比索为1美元)。其中出口为787万比索,进口为270万比索。1935年上升到总额25860万比索,其中14987万为出口,10873万为进口。〔26〕30多年中上升了24倍多。

    虽然美国对菲律宾的占领给菲律宾经济带来了一时的繁荣,但造成的后果也是灾难性的。

    首先是经济作物种植制农业形态得到强化。远在西班牙统治时期,菲律宾农业中以烟草、麻、蔗糖、椰子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制就已形成。美国占领者不仅没有改变这种不合理的农业结构,而且使这种结构进一步强化。1910-1920年,菲律宾烟草种植面积增加了89%,甘蔗种植面积增加了137%,椰子种植面积增加了142%,而同一时期水稻种植面积仅增加25%。从1910-1950年期间,椰子和甘蔗的播种面积增加了1-2倍,同一时期稻米种植面积下降了12%。〔27〕

    另外,在对外贸易中片面依赖美国状况的形成,也给菲律宾经济发展带来了致命的影响。在美国自由贸易政策推行之后,菲律宾与美国的贸易关系日益密切,到30年代中后期,菲律宾进口总值的70%,出口中80%以上都是与美国贸易。许多历史上长期保持外贸关系的伙伴国家被美国人挤出了菲律宾。如英国、西班牙、中国、德国、荷兰等国家,在美国统治期间与菲律宾的外贸几乎等于零。单一经济作物种植形态和对外贸易上对美国依赖的不良后果很快就得到体现。1920-1922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使菲律宾糖价下跌3/4,椰油下跌2/3,对外贸易额下降1/2。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中,菲律宾经济受到更加沉重的打击。在危机中,马尼拉麻价格下跌10%,椰干下跌了58%,椰油下跌了67%,主要产品的出口值下降了55%。造成生产急剧缩减,烟草种植面积减少了39%,大批工人失业,到1932年,失业工人达120万。〔28〕

    (3)菲律宾社会文化生活的美国化。

    菲律宾学者阿贡西洛在其著作中指出:“美国对菲律宾社会进步的最大、最持久的贡献不是物质利益方面,而是在教育、卫生、个人自由和政治觉悟方面。”〔29〕美国30多年的统治使菲律宾人变为一个英语民族,英语成了菲律宾人最一般的社交语言,学校教育完全英语化。到20年代,许多菲律宾作家已经用英语来创作文学作品,并在美国出版,得到美国文学界的赞誉。英文报刊和书籍广泛发行。“美国文明的影响使菲律宾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年轻一代起了美国名字,如富兰克、汤姆、玛丽、珍等,他们玩美国游戏(篮球、网球、滚球等);跳美国舞(狐步舞、却尔斯登舞等);唱美国歌(“星条旗”“顺斯瓦尼河而下”“是的”“我们没有香蕉”等);穿衣谈话采取美国方式;吸美国纸烟(骆驼牌、走红运牌等);喝美国饮料(威士忌酒加汽水、可口可乐、七泡汽水等);吃美国食物(碎牛肉排夹心面包、火腿鸡蛋、麦片粥等);美国电影、无线电收音机、汽车、杂志和服装式样受到人们的欢迎,很多美国风俗习惯为菲律宾人采用。如庆祝华盛顿诞辰、感恩节、圣诞节、吃火鸡等……。”〔30〕

    美国文化和生活方式对菲律宾传统文化产生了重大冲击。直到今天,美国文化和生活方式仍然是菲律宾人追求的时尚。如何认识这种文化变迁,把他看作一种社会进步还是文化侵略,值得认真思考,但这一任务已超出本文范围。

   

三、美国是新殖民主义的鼻祖

 

列宁曾经指出:“殖民政策和帝国主义在资本主义最新阶段以前,甚至在资本主义以前就已经有了。以奴隶制为基础的罗马就推行过殖民政策,实行过帝国主义。”〔31〕他还进一步指出:“不仅奴隶制时代,封建制时代的殖民政策与资本主义时代的殖民政策不一样”,“就是资本主义过去各个阶段的资本主义殖民政策,同金融资本的殖民政策也是有重大差别的。”〔32〕列宁的上述论点说明:殖民政策与社会经济形态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殖民政策。

    列宁从其所处的时代出发,总结出帝国主义时期殖民主义的两种方式。即以武力占领为特征的赤裸裸的殖民统治,这是帝国主义时代殖民主义的一种主要形式,同时还存在着通过经济手段进行掠夺与控制的另一种形式,也就是后来被学术界和理论界称之为新殖民主义的殖民方式,这在当时是一种非主要的殖民形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旧的殖民统治形式土崩瓦解,新殖民主义成为一种主要形式,当前世界上存在的不平等的国际分工状况,国际贸易中的不平等交换和南北关系中的诸多问题与矛盾,究其根源,都与新殖民主义密切相关。

    我们在研究了美国对菲律宾的占领和统治政策后,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20世纪初的美国政府,是新殖民主义的鼻祖,从美国对菲律宾的占领和统治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可以找出新殖民主义的一切特征和形式。在这方面,列宁也有着极富预见性的论述。

    早在1915-1916年列宁在写作《关于帝国主义的笔记》中就摘引了古斯达夫·弗·斯特芬的话来说明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非殖民占领方式。他引述道:“的确,现在不去直接占领其他洲的土地(这种占领我们称之为“殖民”),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实现经济帝国主义和帝国主义扩张。……不用直接去夺取土地或者实行政治侵略就可以在其他各洲获得经济利益的势力范围或统治范围。”〔33〕列宁指出了这种“不带政治兼并的经济兼并是完全能实现的,并且屡见不鲜。”〔34〕

    在对新殖民主义的分析中,列宁特别注意到了美国,他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笔记中,在摘录济格蒙德·施尔德尔德博士一段话时,在旁边写道:“注意,注意美国人在菲律宾。”施尔德尔德博士的原话是:“尽管美国同起义的土著人进行了多年顽强的流血斗争,但最后还是让菲律宾成立了拥有广泛权力的议会制代表机关(国会),这一点很好地证明了北美政治家推行殖民政策的本领。”〔35〕列宁把美国称为“谙练的帝国主义”。认为美国“掠夺得非常巧妙,美国没有殖民地。英国在战争中抢夺了很多殖民地,法国也是如此,英国要把它抢来的一块殖民地的委任统治权——现在是用这种语言来讲的——让给美国,但是美国不接受。美国商人显然打的是另一种算盘。他们看到,战争对于经济破坏和工人的情绪都起了很大的决定作用,因此得出结论说,接受委任统治权对他们没有好处。但是,他们当然也决不准许其他国家来利用这块殖民地”。〔36〕

    囿于时代,列宁不可能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民族解放运动的新局面和新殖民主义政策被帝国主义国家广泛接受的现实。但是,他的这些极富预见性的论述仍给我们对近代以来殖民问题的研究予很大启示。通过美国对菲律宾的占领和统治这一历史现实,我们对美国是新殖民主义的鼻祖进一步作如下论证。

    新殖民主义的主要特点是经济性。而这种经济渗透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通过商品输出,特别是商品的不等价交换剥削与掠夺广大发展中国家。第二,通过直接投资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剥削与控制。第三,通过各种形式的贷款和这种债务关系剥削与控制发展中国家。第四,竭力维持原有殖民地经济的畸型性和单一性。这四个特征我们在美国对菲律宾的统治过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特别是一、四两个特征在当时特别突出,二、三两个特征也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得到证实。

    另外,新殖民主义也并不是纯经济的殖民主义。新殖民主义在大力进行经济扩张的同时,并没有完全放弃种种非经济的手段。在政治上,新殖民主义表现为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破坏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独立,以维持自己的势力范围与统治地位。在军事上,通过提供军事援助、派遣军事顾问、建立军事基地以至直接派遣武装部队等方式,在许多国家建立不同程度的直接和间接的军事控制。从美国对菲律宾的统治看,政治上,尽管美国允许菲律宾人实现自治,但对菲律宾内政的干涉却从未中断,美国从1898年对菲律宾实行占领到80年代马科斯政权的垮台,美国政府从未停止过对菲律宾政治的干预。在军事方面,除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对菲律宾的占领以外,美国一直仍保留着在菲律宾的驻军和军事基地,并通过驻军干涉内政和维持势力范围。因此,笔者认为,美国是新殖民主义的鼻祖,美国的新殖民主义政策在其对菲律宾的统治中得到了充分的施展,这种新殖民主义政策后来为各帝国主义国家所效法,成为时代的一大历史特征。

   

注释:

 

〔1〕格雷戈里奥·F·赛义德:《菲律宾共和国——历史、政府与文明》,温锡增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425页。

〔2〕Pedro A. Gagelonia, Filipino Nation -- History and Government, Manila, Philippines, 1977, p.193.

〔3〕William H. Anderson, The Philippine Problem, New York, 1939, p.103.

〔4〕Ibid., p.105.

〔5〕Robin Jeffery, Asia -- the Winning of Independence, Hong Kong, 1981.

〔6〕Bonifacio S. Salamanca, The Filipino Reaction to America Rule 1901 - 1913, Quezon City, Philippines, 1984, p.130.

〔7〕同〔1〕,第453页。

〔8〕Jin Haskins, The Filipino Nation, America, 1982, p.120.

〔9〕Salamanca, op. cit., p.107.

〔10〕Gregorio F. Zaide, The Pageant of Philippine History, Manila, Philippines, 1979, p.371.

〔11〕D.G.E.霍尔:《东南亚史》,中山大学东南亚历史研究所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879页。

〔12〕Zaide, op. cit., p.414.

〔13〕Zaide, op. cit., p.415.

〔14〕Zaide, op. cit., p.416.

〔15〕同〔1〕,第471页。

〔16〕Anderson, op. cit., p.179.

〔17〕Salamanca, op. cit., p.161.

〔18〕Salamanca, op. cit., p.81.

〔19〕同〔11〕,第880页。

〔20〕Salamanca, op. cit., p.105.

〔21〕Zaide, op. cit., pp.372-373.

〔22〕同〔1〕,第481页。

〔23〕马洛洛斯宪法,是1899年1月菲律宾民族资产阶级在菲律宾的马洛洛斯建立的第一个菲律宾共和国制定的宪法,这个宪法是依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宪法制定的菲律宾第一个宪法。1901年共和国总统阿吉纳多被美军俘获,共和国消亡,宪法亦随之消亡。

〔24〕约翰·F·卡迪:《战后东南亚史》,姚楠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第101页。

〔25〕同〔1〕,第452-453页。

〔26〕Zaide, op. cit., p.372.

〔27〕赵松乔等:《菲律宾地理》,科学出版社1964年版,第76页。

〔28〕中山大学历史系东南亚研究室:《菲律宾史稿》,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94页。

〔29〕Teodore A. Agoncillo, A Short History of Philippines, CaloocanCity, the Philippines, 1975, p.210.

〔30〕同〔1〕,第467-469页。

〔31〕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二卷,第802页。

〔32〕同上。

〔33〕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笔记”,《列宁全集》第39卷,第280页。

〔34〕列宁:“论对马克思主义的讽刺和‘帝国主义经济主义’”,《列宁全集》第23卷,第36页。

〔35〕同〔33〕,第92页。

〔36〕列宁:“在俄共(布)莫斯科组织积极分子大会上的演说”,《列宁全集》第31卷,第40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