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1994年第2期

 

 

论美国黑人继续遭受种族歧视的症结及其出路

 

杨立文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历史系

 

 

黑人问题随美国与生俱来,历来是该国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独立后到内战前的80年间,围绕着黑人奴隶制问题引起了一场全国性的大辩论,一个时期成为了全美国的头号问题,最后通过内战虽然把奴隶制废除了,但黑人问题并没有解决。内战和重建结束后,随着南北合流和美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加诸黑人的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日益严重,终于引发了本世纪50-60年代那场震撼世界的黑人民权运动。黑人革命风暴迫使美国统治阶级从法律上取消了种族隔离的种种规定,黑人的处境同过去相比确乎有了不小改善,但谁都无法否认,美国的种族歧视至今依然存在,美国黑人并没有得到真正解放,所谓的美国黑人问题这一痼疾仍远未根除。1992年春爆发的洛杉矶那场种族骚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事实表明:在资本主义的美国,这个“老大难”问题,看来是无法彻底解决的。于是,在我们面前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当前形势下,黑人运动应走向何方?有什么办法可以使黑人的灾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能有所缓解?美国黑人应如何走上自强之路?

带着这些问题,近几年我在应邀访问北美期间,曾对美国黑人的现状进行了考察,又到加拿大北方参观了10多个印第安人保留地,并对二者进行了比较研究,因此对如何解决美国的黑人问题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加拿大印第安人原有处境与美国黑人大体相似,都是被排斥在西方世界主流社会之外的少数民族,同样遭受歧视,都面临着20世纪高科技、高竞争的现代化社会的强大挑战。但近些年来加拿大印第安人由于狠抓民族教育,已闯出一条民族自强新路,使本身地位有了很大改善。相比之下,美国黑人因长期遭受种族歧视而造成的恶果固然很多,其中教育的落后贻害最大;因此大力发展黑人教育,应该是摆脱当前困境的出路,从长远看,无疑是美国黑人走向自强的必由之路。本文拟对此着重加以探讨,以期就教大方。

 

一、当前黑人继续遭受种族歧视的症结所在

 

50-60年代的民权运动,在暴力和非暴力的合力作用下,美国黑人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在法律上和一定程度在实际上都取得了重大成就,黑人的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约翰逊总统于1964、1965、1968年先后签署了三个民权法案,禁止在公共场所实行种族隔离,明确保障黑人可以和白人一样享用旅馆、饭店、娱乐场所等公共设施,取消学校的种族隔离;保护黑人的选举权;开放住房,禁止在住房方面实行种族隔离。这些法案从法律上摧毁了长期以来美国社会中的种族隔离制度,对于消除美国社会生活中的种族歧视弊端起了积极作用。

    民权运动之后,首先黑人的政治地位有了改善,参政人数不断增加。由于黑人实际上赢得了选举权,使黑人担任公职的人数不断增加:美国黑人官员1963年不到一百人,1970年为1479人,1980年为4963人,到1986年1月达6384人。〔1〕这些人中有300人担任了大中小城市的市长,如纽约、洛杉矶、底特律、西雅图、克利夫兰、纽黑文、费城、巴尔的摩、新奥尔良、亚特兰大和一度在华盛顿等重要城市,都是黑人担任市长。黑人还第一次担任了弗吉尼亚的州长,第一次出任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将军),以及像托马斯这样的黑人到最高法院担任大法官等。在克林顿的新政府中有四名黑人出任部长,这创造了历史的最高纪录。在1992年国会换届选举中,有38名黑人当选为众议院议员,这也是黑人创纪录的胜利。当然担任公职的黑人大多数是在县级等基层单位任职,即多数是“基层干部”。

    其次,黑人的经济状况也有了好转。在民权运动推动下,美国政府从立法上作出了不得在招工时歧视少数民族的规定,为黑人的就业提供了一些帮助。因此,近20多年来黑人的就业人数有了增加,就业范围也有所扩大。在这段时间里,美国黑人人口中已经形成了一个中产阶级阶层,人数达到上百万,这些人多在企业里担任经理或从事技术工作。约有1/3的黑人家庭年收入超过3.5万美元。〔2〕黑人的生活同以往相比有了提高。

    在文化教育领域,由于民权运动的不断冲击,美国长期实行的种族隔离的教育体制基本上被废除了,广大黑人青少年上学的机会比以往大有增加。尤其黑人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增加显著,如攻读学位的黑人大学生人数,从1960年的22.7万人(占这类大学生总数的6.4%),上升到1981年的108万人(占这类大学生总数的10.3%)〔3〕,稍低于黑人在全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同时,从60年代民权运动到现在的30年间,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气氛同过去相比已经大为减弱,种族平等的观念开始在各阶层中形成,并在法律、行政、教育等领域显示出影响。总之,历史在前进,步子虽然缓慢,前进的潮流却是阻挡不住的。

    但是对美国黑人在以上各方面取得的成就都不能估计过高,而必须大打折扣。就如在政治方面,参政的人数虽然增加,黑人在美国政坛上并没有取得与其人数相等的地位和影响,他们仍被排斥在政府决策程序之外,远未能主宰自己的政治命运。黑人的经济生活虽有好转,但20多年来黑人的失业率一直是白人的2至3倍,尤其年轻黑人失业率保持在30-35%。〔4〕由于广大黑人的教育水平普遍偏低,至今他们多数只能从事最笨重和最受轻视的劳动。若拿与白人的人均收入相比,黑人近20年来在经济上的不平等地位没有重大变化。情况相同的家庭,按收入比较,1988年黑人只及白人的57%。〔5〕有1/3的黑人家庭生活在贫困线或贫困线以下,另有1/3的黑人家庭也好不了多少。〔6〕衣食无着的黑人只得靠政府的福利补助维持生计,这样的人口1970年是75万人,1980年约250万,至今仍在继续增加,人数越来越多。〔7〕在近几年来的美国经济衰退中,受害最深的还是黑人。

    在科学技术领域,黑人工程师和科学家也屈指可数,寥若晨星,大多数黑人与科学技术无缘。据“全国科学基金会”提供的材料,黑人虽然在美国人口中占有12.4%的比例,但在美国各学院和大学中黑人教授只有1.1%,获得博士学位的只有1.8%,硕士生2.7%,科学家和工程师2.5%,科研部门经理1.8%,总经理2.9%。相比之下,白人占全国人口的75%,却占据了90%的科学技术领域。〔8〕

    总之,时至今日,美国种族歧视的阴影仍在政治生活、就业、教育和技术领域、社会习俗和心理状态等许多方面严重存在,并且往往采取更隐蔽的形式,使黑人深受其苦,却难于以言语申述。约翰·艾尔文·布朗认为,黑人是美国国内的“第三世界”,他说:“美国黑人至今仍处于被奴役状态,尚未获得自由,因此他们确实是第三世界的老百姓。”〔9〕

    还在1962年,作家迈凯耳·哈林顿就指出:“即使把美国全部有关种族歧视的法律一下子都废除,种族问题仍将是国内道义上和政治上最迫切的问题之一。黑人和其他少数民族还不仅仅是那一连串的不公正法令下的受难者。美国的经济,美国的社会,美国的心理状态,都带有种族主义性质。……反对黑皮肤的法律是可以废除的,但是穷的问题仍将存在,而这个问题又是由于肤色所引起的历史性的和制度化了的结果。只要这种情况存在一天,生而为黑人便将继续成为美国所强加于其公民身上的最严重的残疾。”〔10〕自民权法案签署后20多年来的客观事实,难道不正是这样吗?

    当前美国黑人继续遭受种族歧视的症结究竟何在?有人说,是因为黑人本身愚昧落后,表现不良,才被人看不起的。这种观点在美国乃至世界各地广泛流传着。这种似是而非的看法颠倒了因果关系,是错误的,也是不公正的。对此杜波依斯早就批驳过:“往往是残暴无情的肤色偏见造成了黑人的落后,而不是由于黑人落后才引起种族偏见。”〔11〕只要我们对美国的历史和现实稍加分析,就可证明杜波依斯的上述结论是符合事实的。

    众所周知,资本主义的美国是一个高度现代化的社会,也是一个高竞争的社会。虽然他们历来标榜所谓“公平竞争”、“机会均等”,但对于美国黑人来说,这场竞争从来就是不公平的,在这样一个高度现代化的社会里,黑人连生存的机会都不易得到,更不必侈谈什么“均等”了。其根本原因,黑人来到美国,先当了200多年奴隶,又当了100年“二等公民”,历来与文化和科学技术无缘。在奴隶制时代,黑人读书、写字就是犯罪。“对于黑人,就他所思索到和梦想到的来说,奴隶制的确是一切邪恶的总汇,一切悲哀的源头,一切偏见的根源。”〔12〕内战后在南部虽然为黑人办了一些学校,但由于实行种族隔离制教育,对黑人实行种族迫害,广大黑人仍然被拒于文化大门之外,因而也就无异于将黑人排斥于美国主流社会之外。

    经过50-60年代民权运动冲击之后,种族隔离的教育体制是被废除了,但由于种族主义的深远影响,广大黑人青少年今天也还没有得到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当前黑人面临的各种问题,诸如政治社会地位低微,就业、住房、医疗保险等方面受到歧视和自身生活贫困等等,无一不可从教育方面存在的种族歧视找到根源。据全美科学研究委员会的报告说,美国目前有84%的青年有中学文凭,但黑人儿童中却有40%连小学都没读完,黑人中文盲达30%。由于黑人家庭经济贫困,使黑人在中小学所受的教育水准普遍低于白人,高中升入大学的黑人学生在70年代至80年代不超过38%,即不到白人学生的一半。〔13〕

    种族隔离的教育制度虽然取消了,但其流毒至今犹在。据以著名历史学家约翰·霍普·富兰克林为首的一个黑人学者专家小组在1989年5月发表的报告说,公立学校的美国黑人“在很大程度上是与世隔绝的”,他们受到的教育是很差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教育当局认为大部分黑人及其他族裔学生“学习能力低”,达不到学习要求,因此在学业上对他们放任自流,撒手不管。在很多学校里最出色的黑人学生不能与最佳白人学生享受同等待遇,而且一些白人教师从不在学术上鼓励黑人学生努力进取,结果黑人学生退学率很高。上述报告还指出,黑人教育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黑人教师队伍日益缩小,课程中不包含少数族裔的内容,考试标准也不一致。在黑人高等院校里,不仅教职员的薪金不高,而且设备缺乏,图书馆和其他方面的条件都很差,这些必然会对黑人学生的专业知识训练和能力的提高造成很大限制。

    由于种族歧视,导致了黑人教育水平低下,因此影响 到黑人的就业和竞争能力,由此又造成了黑人生活的贫困化和一系列的灾难。由于长期没有工作的机会,得不到社会救济,许多黑人走投无路,被迫“铤而走险”,采取偷盗、抢劫、贩毒、卖淫等犯罪手段来维持生计。据官方材料,在全国发生的上述恶性案件中,21%是18至29岁的黑人男子干的;20至29岁的美国黑人男子中,几乎有1/4已经进了监狱。这使大部分黑人相信,美国的监狱是专为黑人而设的。许多中青年黑人在械斗中被杀。黑人中的吸毒者和艾滋病患者按人口比例,都高于白人数倍。由于黑人离婚率和非婚生育率的趋势在发展,黑人的家庭多数趋于破裂。黑人单亲家庭在1989年已多达50%,其中贫困儿童又占多数。〔14〕黑人儿童多数生下来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从小无人管教,流浪街头,沾染恶习,组织团伙,长大后自然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就这样代代相传,恶性循环,情况越来越严重。实际上,黑人成了所谓“美国生活方式”的最大牺牲品。

    这一切到底都是谁的过错?难道都要黑人自己负责吗?!杜波依斯说:“种族偏见使黑白混血儿和黑人停留在原来的地位,它使那些在苦难中挣扎的人丧失志向,心中产生病态。”〔15〕迈凯耳·哈林顿也指出:“黑人是有自己的志向和愿望的,但没有实现这种志向和愿望的机会。其结果只是遭到令人绝望的挫折。”〔16〕而当人们处在绝望中时,又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出来的呢!

    今日的美国黑人问题,并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种族问题,已经成为美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看来仅仅采取过去行之有效的暴力手段或非暴力手段,都已经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案。应该考虑一个新的方案,选择一条新的道路来尝试解决这个难题。我认为,在新形势下,发展黑人教育,是美国黑人走向自强的必由之路。

   

二、应该走布克尔·华盛顿开创的“塔斯克基”之路

 

    在美国历史上,早就有人设想通过发展黑人教育,提高黑人文化素质来解决问题这条路子,并且作过尝试。奴隶制时代,一些自由黑人从1830年起一直到内战时期,都在努力创办工业学校;美国传教士联合会从一成立就教黑人各种手艺。甚至约翰·布朗这位伟大的废奴主义者早年在探索解放黑奴的方案时也曾考虑过教育这条路子,他还草拟过一份黑人教育计划。〔17〕可是当黑人身上还背着镣铐,给奴隶主当牛做马的时候,这条路子又怎么能走得通呢?

    内战和重建后,真正把发展教育、掌握技术作为解决美国黑人问题的方案,提到全国面前,本人身体力行,树立模式,并收到效果的,首推布克尔·华盛顿和他的塔斯克基计划。但对布克尔·华盛顿其人的评价和他所开创的这条路子是否正确,在美国有过很多争议。我们应对此重新加以认识。

    布克尔·华盛顿(1856-1915),出生于弗吉尼亚州的一个种植园,母亲是一名黑奴。他在1872年考入汉普顿学院,这是一所黑人工艺学校。学习期间,他深受院长阿姆斯特朗将军的影响,认识到职业技术教育的极端重要性。毕业后经院长介绍,1881年他到亚拉巴马州塔斯克基城负责领导一所规模很小的学校,着手把他所学的理论付诸实践。由于他精明强干,富有组织才能,仅仅四年时间他就把这所小而破旧、只有很少学生的学校改造成为一所充满生机、拥有十多幢校舍和300多名学生的学院——塔斯克基师范工业学院。100多年来这所学院仍然存在,规模越办越大,远近闻名,为黑人职业技术教育树立了一面旗帜。

    华盛顿的人生哲学是:“一个人只要能做一点世界上需要做的事情,终究会腾达起来,不论他属于哪一个种族。”〔18〕他强调黑人通过掌握技术,培养忍耐性和不屈不挠的品德,获得财产,进入美国的主流社会。他的教育方案的基本内容包括:广办公立的黑人小学;施行全面的工业技术教育;与南部和解。就工业技术教育来说,他首先注重给学生传授农艺和手工业,如泥瓦匠、木匠、铁匠等技术,要求学生掌握一门实用的手艺、技术或专长,这样黑人就能在社会上派上用场而富裕起来。其次,华盛顿认为黑人在商业上大有可为,应该训练黑人一套做生意的本领。所以他计划的第二个方面是发展黑人商业机构。他组织了全国商业联盟,并担任该联盟第一任主席。这个组织的宗旨是要“向全世界显示黑人的才能与前途发展的可能性”。〔19〕他发展黑人商业的计划后来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总之,19世纪80年代出现的塔斯克基运动想给美国黑人指出前进的方向:为了改善黑人的经济地位,就必须通过职业训练,掌握技术,以适应“自由”后的新环境,尽快使黑人从不识字、无财产的农民,提高到在“重建”后的新工业界里占有一席之地的工商业者或中产阶级。

    可是在塔斯克基运动兴起之时,当时美国的客观现实却是:种族主义日益嚣张,三K党肆意横行,私刑迫害黑人的事件层出不穷,黑人反迫害、争民权的斗争不断高涨。面对这样的现实,华盛顿的基本态度是:黑人不必对当时存在的政治上不合理现象进行严肃的斗争;对那些占统治地位的种植园主和工业资本家,黑人顺从他们比反对他们更有好处。他主张放弃公民权和政治权等,认为这些是“非主要的东西”。他说:“全美国各地的黑人应决心从此抛开一切非主要的东西,而只抓住那些主要的;他们行动的目标应该是财产、经济、教育和基督教徒的品性。现在对于我们来说只有这些是麦子,其他的都不过是秕糠。”〔20〕由于这种思想支配,他当然主张和南部和解。1895年他发表了著名的亚特兰大演说,他对南方人说:“在一切纯粹是社会的事情上,我们可以像五个手指一样的分离而立,但在一切对我们共同的进展有重要关系的事情上,我们必须像一只手一样。”〔21〕

    亚特兰大演说使布克尔·华盛顿一跃而成为全国性的政治人物,无论在南部或北部,他在白人中都受到热烈赞扬,但在黑人中却遭到很多人的反对。以杜波依斯为首的一批黑人激进派,对华盛顿提出了尖锐批评,称他上述演说为“亚特兰大妥协方案”〔22〕。杜波依斯认为,华盛顿要求“黑人民族至少在现阶段必须放弃三样东西:第一,政治权利;第二,对各种公民权的坚持;第三,让青年一代黑人受更高的教育”。〔23〕1905年,反对布克尔·华盛顿路线的一群北部黑人青年知识分子,在杜波依斯等人领导下团结起来,集会于著名的尼亚加拉瀑布,发起了“尼亚加拉运动”。他们提出了与塔斯克基运动相对立的方针,在所发表的《政策宣言》中,坚决抗议施于黑人的种种暴行,要求给予黑人选举权,取消公共场所的歧视制度,在法庭上受到公正待遇,让黑人得到全面教育等等,并号召黑人群众团结起来展开斗争。尼亚加拉运动由于缺乏群众基础以及遭到布克尔·华盛顿本人的反对,只持续了四年就结束了。但它为争取黑人权利进行了大量工作,它的纲领一直是20世纪以来黑人运动为之奋斗的目标,并在60年代民权运动中基本上实现了。

    在很长时间里,美国史学界对布克尔·华盛顿的评价一直褒贬不一,贬者居多。直到50年代塔斯克基师范学院对外公开了华盛顿的档案,包括他的大量私人书信、会议记录、演讲等,在世人面前展示了许多以前鲜为人知的新材料。由此,美国史学界推翻了过去对他的某些定论,而形成了对华盛顿研究的修正派。从这些新材料中最重要的发现可分两个方面:“一是揭示了他的适应主义往往只是表面现象,私下里他曾运用塔斯克基的权力和金钱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黑人争取民权的斗争。二是揭示了他同样运用塔斯克基机器无情迫害反对他的黑人领袖。”〔24〕

    对布克尔·华盛顿本人的历史评价问题,这里姑且不论〔25〕,只谈谈他所创造的“塔斯克基模式”在今天新形势下是否还有意义,或可否加以运用?经过60年代民权运动之后,美国已经从法律上废除了种族隔离制度,黑人已经争得了公民权与选举权,当年“尼亚加拉运动”为之奋斗的目标已基本实现。因此今天的形势同100多年前华盛顿创办塔斯克基师范学院时的形势相比已有很大不同。今天随着美国和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发展黑人教育、让黑人掌握科学技术已刻不容缓,比当年更加紧迫;而客观形势虽然还存在许多问题,也比当年有利多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塔斯克基模式只要加以改造,其基本内容完全可以适用于今天。例如华盛顿的一个主导思想认为,黑人应该发奋图强,通过学习,掌握技术专长,增强自身竞争能力,打入美国主流社会,这个想法就很正确,应该发扬。华盛顿偏重职业技术培训,而疏忽了黑人的高等教育,这一点应予纠正。总之,布克尔·华盛顿给美国黑人留下了一份珍贵遗产,把经过修改的塔斯克基模式在新形势下加以弘扬,对振兴美国黑人民族必将大有裨益。

   

三、加拿大印第安人提供的范例值得借鉴

 

    加拿大印第安人是加拿大国内的少数民族,由于历史上长期受白人殖民者的隔离、歧视,又同样处于20世纪高度现代化的西方社会中,所以面临了很多与美国黑人相似的问题。但最近20多年来,由于印第安人重视发展本民族的教育,已经取得明显的效果,使印第安人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都有了明显改善。这方面有不少好的经验值得美国黑人借鉴。

    据统计,1987年加拿大有条约印第安人共41.5868万人,其中居住在保留地内的有26万多人,居住在保留地之外的有14万多人。〔26〕政府的调查报告说:印第安人的离婚率、死亡率、少年犯罪率、自杀率、凶死率、坐牢人数等都比全国平均数高2至4倍。50-60%的疾病和死亡均与酗酒有关。某大城市一个监狱的犯人中竟有75%是印第安人。〔27〕长期以来在白人中形成了对印第安人的牢固偏见,认为印第安人各方面都不成熟,像小孩子一样,需要“大人”来监护、照顾。加拿大政府就是这样的“大人”,它可以举出许多不体面的事说明“小孩”不行,必须由它来安排一切,即实行所谓监护政策。因此迟至1960年(有的省到1969年)印第安人才取得联邦选举权。在这之前,印第安保留地的一切事务均由政府派出机构印第安事务所统一管理,连印第安人外出也得经该事务所批准。印第安人没有工作,可以在保留地领取一定数量的“福利补助”,虽然不多,也够一家人衣食之需。这是加拿大政府的福利政策,表面看来不错,实际后果是消极的。因为这种政策容易引起其他各族劳动者对印第安人的不满,也容易养成印第安人自身的依赖思想,泯灭他们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印第安人长期被困居于保留地和贫民窟中,接受“福利补助”,终日无事可干,尤其青年感到困顿苦闷,看不到自己的前途,于是很容易走向酗酒、犯罪、家庭破裂、滋事生非。因此这种作法遭到许多觉醒了的印第安人的反对。他们要求民族权利,反对民族歧视,希望得到更多受教育和就业的机会,而不是福利补助。

    在教育方面,加拿大政府过去对印第安人实行同化政策,想把印第安人培养成“黄皮肤的白人”。加拿大实行12年义务普及教育,但达不到目标,印第安学生辍学率很高。原因是加拿大以前的教育不能反映印第安人的实际,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整套教材歪曲印第安人的历史与文化。印第安人对此很不满意,致使90%的印第安学生不能完成12年义务教育。针对这种情况,发展印第安民族教育的设想,早在50-60年代就有了,那是老一辈印第安“智叟”们最先提出来的,他们认识到“教育是通向机会之门”〔28〕,建议要创办印第安人自己的民族学校,让印第安人管理印第安人的教育。

    在加拿大历史上,自1867年加拿大自治领建立后,从1868-1945年,由政府与教会联合办学,对印第安人实行分校教育;二战后由于印第安人一再要求结束分校教育政策,自1946-1969年实行合校教育,即印第安儿童与非印第安儿童合校学习。到70年代初期,一部分印第安领导人要求,他们需要自决并直接参与印第安人教育体制的改革。1972年全国印第安人兄弟会正式提出,印第安人有权直接管理他们孩子的教育,由父母与地方当局负责。1973年联邦政府表示接受印第安人管理印第安人教育的建议并同意把这一建议作为印第安人未来教育发展的基础。从此印第安人的民族教育大大改观。

    概括地说,70年代起印第安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开始迅速发展,在此基础上到80年代,高等教育也跟着发展起来。近几年进入了印第安人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时期。1987年在41.5868万名条约印第安人中,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学生共有7.6192万人,大学生1.2万人。在1979-1980年,印第安人大学生占其总人口的1.5%;到1986-1987年已占其总人口的4%。由于印第安人的要求,加拿大政府对印第安人高等教育的投资10年间增加了10倍;政府还给印第安学生发放了大量奖学金。例如1988年印第安人高校奖学金共达1.1亿加元,平均每个大专学生一年可得7500加元,足够维持学生的各项开支。〔29〕

    自从印第安人自己接过教育管理权之后,由印第安人保留地村落社〔30〕管理的学校已遍及全国。虽然根据规定,印第安人可以上村落社办的中小学,也可上省办的中小学,还可以上联邦政府办的中小学,但实行的结果是,进入联邦学校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少,将最终实现村落社管理学校的目标。由村落社管理教育有很多优点,他们重视从幼儿园和小学这类初级教育开始抓起,让孩子的父母和村落社过问学校事务。这样学生到校率大大提高,中途退学的减少了。重视将教学大纲与本地区的具体情况紧密结合,包括讲授印第安人的传统技术,请长老参加教学大纲的讨论,并给学生作报告。还特别重视培养本民族自己的教师,村落社学校的教师已有30%是印第安人。各类学校都注意教育学生继承印第安人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如印第安人历史、印第安语言和文化等都作为正规课程,在课程安排上占有合法地位;帮助学生从道德上、文化上加深对本民族的感情,例如让学生发展自我价值的信念,培养个人对本地区社会、对国家和世界的责任感等等。

    除了从小学、中学到大学这种全日制正规教育外,还采取多途径、多渠道办学。如萨省印第安联合学院于1976年成立后,针对印第安人中存在的很多社会问题,如酗酒、家庭分裂等,适应当时形势的需要,专设“印第安社会工作系”,培训一批批“社会工作者”,去印第安人中解决上述问题,收到很好的效果。其次,该学院还开办了师资培训班,以满足保留地村落社学校对印第安师资的大量需求。此外,还开办社区班,进行政治、经济或语言等单项训练,或对村落社管理人员进行定期训练;开办电话教学,通过电话给远程学生授课或解答问题;主办夏季学校,培训那些在印第安地区工作的人员,如小学校长等。所有这些办学方式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针对印第安人的经济比其他民族落后这一特点,在发展正规教育的同时,改革了就业培训计划,开始设立与新职业有关的专业技术培训。只有熟练掌握某一门专业技术,才能适应主流社会的就业需求。过去印第安人失业,多是由于没有技术找不到工作;现在掌握了某项技术,找工作也就容易了。在1978-1983年期间,在社会服务方面有5000名印第安人找到了工作。〔31〕随着印第安民族教育的发展,也给印第安地区的经济带来了繁荣。近十多年来各保留地的印第安人因地制宜,开始有计划地发展自身经济,如就地开发印第安传统手工艺品、发展渔牧业、野稻加工或其他副业,使印第安民族经济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这一切表明:加拿大印第安人通过办学来振兴民族的路子是对的,为生活在西方主流社会中的其他少数民族提供了范例。近几年来,中南美洲的印第安人、澳洲的土著等都派人前往加拿大取经。加拿大印第安人在政治上也开始昂起头来,正向联邦政府要求给予印第安人以民族区域自治。

    总结加拿大印第安人的办学经验,有几条十分宝贵:印第安人自己全面管理教育,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都由印第安人管理;重视培养本民族的教师;采用多渠道办学,把教育与就业和发展民族经济相结合;要求政府重视少数民族教育,拨出大量经费给以资助,等等。这些经验很值得美国黑人参考。

   

四、发展教育是振兴美国黑人民族的当务之急

 

    列宁指出:“劳动者渴求知识,因为知识是他们获得胜利所必需的。……知识是他们争取解放的武器,他们受到挫折就是因为缺少教育。”〔32〕常识告诉我们,无论是对个人的发展,还是对一个民族的发展,教育都是极端重要的。特别是在现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更是如此。一个民族由于种种客观历史原因造成了教育的落后、知识的贫乏,要想在高度现代化的社会中立足,在西方主流社会的激烈竞争中获胜,是非常困难的。美国黑人在取得了基本民权之后,要想真正直起腰板,昂首前进,只有大力发展教育,掌握科学技术,才是出路。

    为此,首先要通过各种舆论工具,向美国政府和各阶层人民大声疾呼,让他们重视黑人的教育问题。要论证与宣传,黑人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不是黑人本身的过错,而是美国长期以来加诸黑人的种种不公正待遇的结果。像杜波依斯指出的,“黑人所以落到现在这种处境,奴役制度和种族歧视是主要原因。”〔33〕如果美国政府真正想消除美国的种族歧视,想还给黑人以人权,就应给黑人以优先发展的机会,把大力发展黑人教育的问题提到政府的议事日程上。美国国会应制定发展黑人教育的专项预算,增加拨款。黑人应利用自己的投票权,必要时发动新的民权运动,造成强大声势,对此施加影响。

    已有许多实例表明,黑人孩子在黑人学校学习,由于没有种族歧视造成的精神负担与心理压力,退学率低,进步较快。但由于过去美国对黑人长期采取种族隔离政策,实行隔离教育,不许黑人与白人同样读书,几经斗争,才纠正过来。所以至今黑人对黑白分校反感至深。根据加拿大印第安人的经验,分校与合校并不是问题的关键,这两种方式他们都曾经历过,即使合校,从教师到教学内容都以白人为核心,并没有使印第安人在文化上翻身。此中要害,关键在于谁掌握教育的管理权。因此要明确提出“黑人管理黑人教育”的口号;同时彻底改革美国现行教育体制,在北部大城市的黑人区和南部黑人占多数的农村,不妨大胆重新实行黑白分校。在黑人的小学和中学里,尽量聘用黑人教师,要使黑人教师逐渐占居主导地位。要大力改善黑人教师待遇,给以优厚薪金,使他们安于本职工作。

    针对当前多数黑人家庭破裂、单亲居多、孩子从小无人管教的情况,黑人教育要从幼儿园和小学抓起,越早越好。在黑人区,要创办一些全托幼儿园和寄宿小学校,来收留那些没有父母管教的孩子,费用要由政府或社区全包下来。要和孩子的父母与黑人社区取得密切配合,让他们参与学校的管理,以尽量减少黑人学生的退学率。华盛顿的马尔科姆·艾克斯小学就是一所被公认为创造了“不小奇迹”的黑人小学,成为其他学校争相仿效的楷模。该校学生3/4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还有一些来自避难所。但这所小学的30名教师中有28名是黑人,教室里挂着著名黑人艺术家、科学家和作家的画像,整个学校洋溢着一种自豪感:一种黑人帮助黑人改造混乱社区的自豪感。学校的所有员工都在尽力挽救孩子们,教师们懂得这所小学对孩子们多么重要,他们说,这确实是他们的生命线。校长为鼓励学生上进,建立了一整套奖励制度,并且已见成效。学校的上课率达到93%,即达到了该地区教育系统的平均水平。学生们很喜欢这所学校,认为这是“一所充满爱的学校”;家长们则认为“把孩子送进这所学校很放心,会有美好的未来。”〔34〕马尔科姆·艾克斯小学的成功经验应在全美国加以推广。

    还应该大胆实验由一些黑人教育工作者早就提出的建议:在小学里为黑人男孩单独开班,并聘请黑人教师承担这种班级的教学。虽然有人指责这种种族和性别隔离的作法是一种倒退,但已有事实证明这种作法可取。几年前佛罗里达的一所学校专为黑人男孩开设了两个班级,结果令人鼓舞。每天上学的人数增加了6%,考试合格率上升了9%,而生病住院人数则明显减少。〔35〕目前反对这种作法的阻力很大,应该坚持下去,让事实说话。

    要吸取加拿大印第安人的宝贵经验,美国的黑人大学和其他高等院校要专门建立“黑人社会工作系”或开办类似的专科训练班,培训出大批的黑人社会工作者,让他们深入到各地黑人聚居区,对黑人中吸毒、犯罪、家庭破裂等各种问题展开工作。要劝说、诱导不务正业的黑人改邪归正,规劝退学青少年重返学校,帮助失业黑人安排工作等。这当然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但必须下最大决心去做,而且要选派优秀、自愿的黑人来承担,这样效果更好,又可避免种族歧视之嫌。

    要采用多渠道、多途径为黑人办学。黑人青年从中学毕业后,可以进黑人大学,也可进公立大学或私立大学深造。在已有黑人大学的基础上,还要多办一些黑人大学,并配备优秀的教师、先进的设备和图书资料等等。在白人占优势的大学里,教师对黑人学生要严格要求,热情帮助,在学术上鼓励他们的进取精神。对其中出色的黑人学生应与最佳白人学生享受同等待遇,要给以优厚的奖学金以资鼓励。

    要吸收并发扬“塔斯克基模式”中的有益成分,结合未来的就业考虑,对黑人学生进行专业技术训练,让他们掌握一门技术专长。考虑到黑人在体育、音乐等领域内素有专长,还可以多办些黑人体育、音乐等方面的专科学校。但也要克服布克尔·华盛顿的教育思想中不足之处,即对黑人高等教育的忽视。杜波依斯认为,公立小学、工艺教育和职业学校都有它们的作用,“但是单靠这些还不够。如果我们要建立一座结实的、永久的建筑物,就必须在专科学校和大学里打下深厚的知识基础,这对于黑人同对于其他民族是一样的。”〔36〕原因很简单,要发展黑人教育,就必须有大量的黑人教师,而黑人教师只有在大学和专科院校里才能培养。只有在这样的大专院校里,才能给予教师和学校领导人以最好的训练,其中“最重要的是,给黑人世界传授足够水平的文化和人生的崇高理想。教师的教师只受技术师范的教育是不够的;在可能范围内,无论男女,都必须把他们培养成胸怀宽大和有修养的人,让他们到那些不仅不懂文字、也不懂生活的人当中去散播文明的种子。”〔37〕

    无论哪 一种学校,包括小学、中学、大学和职业技术学校等等,不仅要教给黑人学生以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更要教给他们以崇高理想和高尚品德,培养他们作为黑人民族一员的自尊自爱,为振兴美国黑人民族而发奋图强。在各类学校都要开设黑人历史与文化课程,让广大黑人青少年懂得本民族的苦难遭遇、历史贡献和当前困境,懂得黑人不要依赖政府,而要靠自己的首创精神来摆脱贫困,像黑人领袖杰西·杰克逊历来所主张的那样。〔38〕

    与此同时,要在全美国造成尊重黑人和其他少数族裔的社会风气。在美国的公私立学校中要把黑人历史课当作必修课程,让广大白人学生了解黑人民族的来历、对美国文明的伟大贡献、他们苦难的根由,从而对黑人采取理解、同情和帮助的态度。近些年来,美国的教育界已开始注意这个问题,看来还有必要大张旗鼓地去做。要使美国的统治者和广大白人明白:“黑人如果始终是愚昧而狂暴的无产者,南部就不可能建立巩固的文明”〔39〕,美国就会永无安宁之日!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帮助黑人创造平等的就业的机会,要对各类学校毕业的黑人学生作出妥善安排,帮助和鼓励黑人发展经济,积极从事工农商各业,以争取较好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

    美国黑人虽然在奴隶制时期完全被关在文化大门之外,奴隶制废除后又长期在教育上受到种种限制和阻碍,但因他们原本是一个英雄的民族,本来就具有和白人相同的生理秉赋,在艰苦环境里特别勤奋用功,所以历史上黑人中人材辈出,在科学文化的许多领域内作出了杰出的成就。今天,如果他们主观上认清了本身走向自强的道路,客观上又给以大力配合,则美国黑人民族的振兴是指日可待的。

    马克思有一句名言:“劳动在黑皮肤上打着火印的地方,无论如何也不能在白皮肤上得到解放。”〔40〕他还说:“压迫别的民族的民族铸成它自身的锁链。”〔41〕当年美国的种植园奴隶主和资本家们为了自身发财致富,丧尽天良,跑到非洲将黑人强行捆绑运到美洲,奴役和剥削黑人几百年。这固然给黑人民族造成了无穷无尽的灾难,同时也给美国自身套上了一副无形的“锁链”,至今无法解脱。马丁·路德·金在《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说中说:美国的白人“已明白他们的命运已与我们的命运连在一起,同时他们的自由与我们的自由已是息息相关的。”〔42〕因此,只有把黑人问题妥善处理好了,美国人才会有真正的自由与安宁,那时美国种族之间的不和才会“变成充满兄弟情谊的优美交响曲”。〔43〕

   

注释:

 

〔1〕Statistical Abstract of the United States, 1988, 108th Edition, p.247.

〔2〕戴增义:《黑人状况与种族歧视面面观》,载《美国研究参考资料》1990年第8期,第26页。

〔3〕李道揆:《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720页。

〔4〕戴增义前引文,第27页。

〔5〕同上,第29页。

〔6〕李道揆:《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第720页。

〔7〕戴增义前引文,第29页。

〔8〕Tom S. Threlkeld, "Left out of the Equation," The Dallas Morning News, August 10, 1991.

〔9〕John Alvin Brown, "Black Americans As Third World People," Journal of Third World Studies, Vol.II, No.2, Fall, 1985.

〔10〕迈凯耳·哈林顿:《另一个美国》(美国的贫困),世界知识出版社1963年版,第86,87页。

〔11〕杜波依斯:《黑人的灵魂》,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46页。

〔12〕同上,第5页。

〔13〕戴增义前引文,第28页。

〔14〕同上,第29-30页。

〔15〕杜波依斯:《黑人的灵魂》,第82页。

〔16〕迈凯耳·哈林顿:《另一个美国》,第94页。

〔17〕杜波依斯:《约翰·布朗》,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60页。

〔18〕转引自福斯特:《美国历史中的黑人》,三联书店1961年版,第445-446页。

〔19〕同上,第446页。

〔20〕转引自哈利·海伍德:《黑人的解放》,世界知识出版社1954年版,第215页。

〔21〕布克·华盛顿:《亚特兰大博览会上的演讲》,载乔安妮·格兰特著:《美国黑人斗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14页。

〔22〕杜波依斯:《黑人的灵魂》,第37页。

〔23〕同上,第44页。

〔24〕黄颂康:《美国对布克·华盛顿的再评价》,载《世界历史》杂志1981年第4期,第70页。

〔25〕请参考《兰州学刊》1992年第3期张士昌的文章:《试评布克·华盛顿》。

〔26〕由于历史与人为的原因,加拿大印第安人被划分为几种不同地位的集团,主要有三类:一是有条约地位的印第安人;二是无条约地位的印第安人,这类人约有50多万,分散居住在保留地以外;三是“梅狄”人(Metis),是印第安人与白人的混血儿,也有共约50多万人。文中所引统计数字系转引自阮西湖等著:《加拿大与加拿大人》一书,第183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27〕引自陈永龄:《记加拿大“第一民族”——印第安人》,载《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第1期第210页。

〔28〕Linda Goulet, Faculty Reflection and Practice in Implementing Indian Teacher Education, Saskatchewan Indian Federated College, University of Regina, 1991.

〔29〕本段数字均引自阮西湖等著:《加拿大与加拿大人》一书,第183,195,206页。

〔30〕村落社band,又译“集群”,是政府划定的一种印第安人基层组织,专指具有土地和经济的共同利益,以及有历史联系的一群印第安人,同位于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保留地内,设酋长领导。村落社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改划。

〔31〕阮西湖等著:《加拿大与加拿大人》,第206页。

〔32〕列宁:《在全俄教育工作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演说》(1918年8月),《列宁全集》第28卷,第70页。

〔33〕杜波依斯:《黑人的灵魂》,第49页。

〔34〕Time, December 21, 1992.

〔35〕Time, May 21, 1990.

〔36〕杜波依斯:《黑人的灵魂》,第92页。

〔37〕同上,第85页。

〔38〕参考李道揆:《美国政府与美国政治》,第728页。

〔39〕杜波依斯:《黑人的灵魂》,第90-91页。

〔40〕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1963年中文版,第312页。

〔41〕马克思:《给国际工人协会伦敦中央委员会的信》(1870年1月),载《马克思致库格曼书信集》,1957年中文版,第101页。

〔42〕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1963),载赵一凡编:《美国的历史文献》,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316-317页。

〔43〕同上,第3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