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1994年第3期

 

 

试论核裁军的几个问题

 

吴  展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

 

 

核 裁 军

 

联合国于40年代末开始推动核武器控制的谈判。从60年代中到70年代末,谈判由美国和前苏联直接进行,名称是限制战略核武器谈判(SALT)。全世界都曾对这一谈判寄予希望,不过其实际效果却不大。当时两个超级大国都力图在激烈的核武器竞赛中夺取优势。后来由于双方的核武器数量都超过了毁灭全世界所需的数量,所以不希望再增加,但又怕对方不停止,于是谈判集中于规定一个上限,以便双方能在限度内开展质量上的竞赛。

    美苏双方所签订的两项SALT条约保证了它们核力量的大致均衡和相互的核威慑。这指的是:若一方首先发动核突袭,而另一方的核武器虽遭损失,但所剩的数量仍足以给予对方以致命打击,于是双方都不敢动手。相互核威慑产生了数十年恐怖的平衡下的和平。

    从80年代初开始,双方进行了削减战略核武器谈判(START)。从限制到真正削减,很不容易。双方几经谈判,一直难于达成协议。战略核武器一时谈不成。在中程核导弹方面却出现了突破。1988年底,美苏终于签订了中程核导弹(INF)条约,从而开始了真正核裁军的新纪元。条约规定把双方的中程核导弹全部销毁。尽管这种武器在两个超级大国间的战略平衡中并非绝对必要,但销毁一整类核武器毕竟是前所未有的,可能是走向全面销毁核武器的第一步。根据条约,苏联应销毁的核弹头数目三倍于美国,所以美国显然占了便宜。

    削减战略核武器谈判经历了十年多的过程,于1991年7月达成了第一阶段条约,即STARTI。它规定双方各自的11000到12000个战略核弹头在1998年之前都大致削减1/3,即前苏联削减到6500,而美国只削减到8500个。前苏联的王牌,陆基重型洲际弹道导弹SS-18,减少50%,而美国的王牌,潜射弹道导弹三叉戟C-5,则基本不变。美国飞机载核导弹和核炸弹的保留数也多于前苏联。

    第二阶段条约STARTII于1993年1月签字。它规定双方战略核弹头到2003年1月应各减至3000到3500个,即大约剩下1/3。这又对美国有利,因为俄罗斯(前苏联)威胁美国最大的SS-18等重型多弹头导弹将一个不留,而美国占优势的潜射弹道导弹仍能大部分保留。

    此外,美国和前苏联的领导人在1991年秋季各自单方面宣布,将其大部分战术核武器从作战部署状态撤回。

    至此,双方的削减战略武器谈判暂告一段落。从数字上看成绩不小,削减了2/3。不过余下的3000多个核弹头仍能对世界造成极大的破坏,因而仍是对人类安全的很大威胁。

    为什么两个超级大国间的核裁军谈判几十年成绩不大,直到80年代末才能有所突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长期地相互争霸,不断扩大各自的军备,特别是核军备,而互不相让。在这种情况下当然很难进行核裁军。然而到了80年代中,前苏联领导人发现该国经济每况愈下,实在无法继续支撑其庞大的军费开支了。于是前苏联逐渐减弱其对西方的强硬立场,在核裁军谈判中的态度慢慢软化,从而使东西方关系日益缓和,危险的核战争已不大可能爆发。美国自然也希望减轻其沉重的军费开支。两国继续维持庞大的核武装也就不必要了。

    在此形势下,苏联-东欧集团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分崩瓦解,东欧各国发生政治巨变。苏联也于1991年底解体,分裂为15个国家。其中最大的俄罗斯是苏联的主要继承国。

    美国的强大敌人已经不存在了。俄罗斯困于不断恶化的经济,已无力与美国争霸,反而乞求西方国家给予经济援助,以渡过难关。

    美俄两国既已不是你死我活的对手了,有无可能达成新的协议,再接再厉地销毁它们的核武器呢?看来当前还做不到。因为:

    一、美俄两国还未相互信任。美国觉得俄罗斯虽已不是过去的苏联,其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已无力与美国为敌,但是它仍然是一个大国,有巨大的潜力,按条约保留的核武器仍足以毁灭美国。俄罗斯有着一部侵略和扩张的历史,谁能担保它在经济恢复之后,不会重新成为美国的巨大威胁?因此美国对俄罗斯一直不放心。如果俄罗斯的经济崩溃,国内发生混乱,那就不知会出现什么后果。所以美国不能不帮一把,但也不会给太多,使俄罗斯富强起来。最好是让它吃不饱饿不死,拖得越久越好。

    另一方面,俄罗斯许多人觉得他们的国家从一个与美国平起平坐的超级大国落到目前的虚弱、屈辱、摇尾乞怜的地步,实在不甘心,因此俄国内民族主义高涨,去年俄国议会选举的结果就明显地反映出了这种广泛存在的情绪。这一变化是俄国政府领导所不能忽视的。在外交上他们虽仍要讨好美国,但又不能过多让步,有时还得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以免引起国内的强烈反对。

    二、到STARTII条约完全兑现还有大约九年时间,双方还没有建立相互的信任,对下一步应如何裁减,都不感到着急。销毁那么多核武器是一件费钱、费时、在技术上也不容易的事情。如果俄罗斯的经济近期不能显著改善,那么它能否按期实现条约所规定的义务还是一个问题。此外还有一件麻烦事。前苏联的核武器并非全在俄罗斯手中。其中一小部分由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克兰接管,而这部分正是条约规定应加销毁的。美国和俄罗斯要求三国批准STARTI条约,签署核不扩散条约,并把全部核武器移交给俄罗斯来销毁。如果它们不答应,那么STARTI就无从落实,STARTII就更谈不上了。

    去年美俄与三国在葡萄牙开会,商定由三国议会批准STARTI条约,然后将他们手中的核武器交俄罗斯销毁。三国也同意签署核不扩散条约。会后白、哈两国这样做了,而乌克兰议会却附加了许多美俄难于接受的条件,等于否定了原来的承诺。其原因之一是乌克兰的民族主义势力认为,要保证国家安全,不应完全放弃核武器。原因之二是它希望美国多付一点补偿金。1994年初,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俄罗斯时与俄、乌两国总统再次商讨这个问题,发表了三边核武器声明,乌再次承诺参加核不扩散条约,并答应将核武器逐步向俄移交,美国则明确了如何给予经济补偿。由于这是一项政治声明,所以无需议会批准。至于这次协议能否落实,会不会又节外生枝,还很难说。

    三、再往下削减一些,对俄罗斯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但它的问题主要在于经费不足。它连落实已有的条约都需要美国的经济资助,再减下去,其困难可想而知。美国则有两派。一派以军方及强硬派为代表,他们希望长期保持3000-3500的水平。另一派主张缓和,认为可减到1000以下。究竟需保留多少,主要看核武器如何使用。如美国继续现有的实战威慑(War-fighting deterrence)政策,即在大、小战争中都使用核武器,那么3000就不多。如果采用纯威慑政策,即在遭到侵犯时,能给予对方不可忍受的打击,使他不敢再犯,那么留下几百个就足够了。将来哪一派占上风,还要看局势的发展。

    四、再往下削减,将使得美、俄两国的核武器数量逐渐接近中等核国家(英国、法国和中国)的水平。其结果是这三个国家核力量的相对地位将不断提高,而成为美、俄两个核大国所不能忽视的问题。目前三国在核裁军上的想法也不尽一致,要把它们拉进核裁军谈判并非易事。所以多边谈判的时机尚未成熟。

    总之,在进一步削减核武器的问题上,近期内不会有大的动作,主要是落实已签订的条约。目前俄罗斯的地位比较虚弱,不可能采取重大的步骤。而美国则处于关键的地位,只有当美国认为有必要时,才会有进一步的核裁军谈判。

    虽然要把美俄两国的战略核武器各减少到3000以下,在近期内还不现实,但从较长时期看,维持这样的水平并无必要。美国和前苏联之所以部署那么多核武器,纯粹是它们间你死我活的敌对争斗的结果。尽管两国间还互有疑虑,但两国关系终究会稳定下来。俄罗斯要改善其经济就必须更多地进入国际市场,从而与其他国家的相互依存会不断增强。民族主义上升当然会造成干扰,但绝不会把美俄关系扳回到你死我活的敌对中去。在这种形势下还要那么多核武器干什么呢?所以核裁军迟早还是会继续下去,使核武库降到较低水平。至于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则是一个长远的目标,一时还难以实现。

 

核弹头问题

 

美国和前苏联(俄罗斯)历次达成的削减核武器条约都只是规定运载工具应销毁,或转做他用(如发射卫星),而对核弹头则无明确规定。一般都是把它拆卸下来存入仓库,因为核材料(高浓缩铀235或钚239)无法销毁,只能等它们自然衰变。钚239的半衰期(即衰变掉一半所需时间)长达24000多年,而铀235的半衰期还要长得多。显然靠自然衰变不行。

    美国拆下的核弹头被送往得克萨斯州的潘特克斯(Pantex)工厂进行分解。那里每年只能处理不到2000个核弹头。如果送去的是钚弹,则分解开的组合件中的钚芯被放入特殊容器在该工厂单独存放。如果是铀弹,则其中的高浓缩铀再被转运到田纳西州的Y-12工厂储存。对这些核材料该如何处理,条约没有说明。而美国政府对此也未考虑好。尽管现在核武器已经过多,但是美国政府究竟该保留多少武器级的核材料以备重新生产核武器,尚有待做出决定。俄罗斯也存在着类似问题,当然它还有着资金和技术问题。这些存放下来的核材料可以重新用于核武器的生产,这是核裁军所遗留下的一个大问题。仅仅销毁运载工具即导弹并不能真正销毁核武器。

    那么核材料应如何处理才能不被用于核武器呢?据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国际安全与军备控制委员会的建议,有几种处理办法:

    其一是用作燃料,在核动力反应堆中消耗掉。高浓缩铀235比较好办。它可以同其他铀同位素混合起来成为低浓缩铀燃料。使用后剩下的核废料虽然仍具有放射性,但从中提供武器使用的核材料并不容易,而且全世界核电站每年会产生大量的核废料,增加这么一点,并显不出来。

    钚的问题比较麻烦。它虽然可以与铀混合起来用作核动力反应堆的燃料,但是这种燃料的毒性大,效益不高,而且只能用于某些反应堆(如轻水型反应堆)。因此人们一般喜欢用铀燃料,而不愿用钚燃料。虽然从使用过的钚废料中还可以提出用于武器的钚来,但是全世界核电站所产生的核废料也可以提取钚,而且数量多得多。所以形不成特殊的问题。

    其二是玻璃化,即把钚渗进核废料里,变成新的废料,然后混进熔化的玻璃中,凝结成块,埋于地下。

    其三是埋入地下的深洞中。

    这三种办法虽然在理论上都可行,但都还有一些实际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加以解决。

    与美国相比,俄罗斯更愿意把多余的核弹头处理掉。美国已答应在20年内用119亿美元购买500吨俄罗斯的高浓缩铀,以便稀释成核电站燃料,但不肯买俄罗斯的武器级钚,又不同意俄卖给别国,因怕引起核扩散。

    总之,要把美、俄两国削减的核弹头真正销毁,把里面装的核材料都变成核废料,不是短期内所能完成的,大约需要10-20年时间。所以仅签订START条约还不够,还需要有销毁核弹头的条约,否则核武器的削减并不能真正实现。

   

防止核扩散问题

 

由美、苏、英牵头签署,于1970年开始生效的核不扩散条约,已有159个缔约国。条约的目的是防止更多的国家拥有核武器。根据条约,缔约国将于1995年开会研究使条约永久化或者延长一定期限的问题。争论将非常激烈。有的国家(主要是美国)坚持条约应变成永久性的。但是有不少国家反对,它们认为永久化等于使核垄断永久化,这不合理。最终目标应是禁止和销毁核武器。

    中国于1992年签署了这项条约。以前,中国没有参加。尽管中国并不造成核扩散,但那时认为条约允许有核国家继续拥有核武器,不许无核国家再搞核武器,是不公平的。后来中国觉得在全面禁止核武器一时难于实现的情况下,任凭核武器在全世界扩散,并不利于国际和平与安全,两害相权取其轻,故决定参加。$现在核武器技术已不成为秘密。发达的无核国家如日本、德国、意大利等要制造核武器,已是易如反掌,只是有无必要的问题了。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伊拉克、巴西、阿根廷等也具有制造核武器的潜力。虽然氢弹技术较难过关,但是粗糙的原子弹还是不难掌握的。

    印度早已开始核武器计划,并于1974年进行了一次核装置爆炸,以后未再试验,但计划一直未停。它已生产并储存了武器级的钚。印度的公开政策是不制造核武器,但要掌握其技术,以便在必要时能迅速开始生产。巴基斯坦同其邻国印度之间矛盾很大,自独立以来已进行过三次战争。印度爆炸核装置后,巴也开展了核武器计划。由于印度较强大,所以巴搞核武器主要是为了对抗印度的压力。

    世界各大国中最担心核扩散的是美国。它的军事力量强大,别的武器都不在话下,唯独核武器能对它构成威胁。冷战后苏联解体,剩下的俄罗斯核威胁已不大,于是美国就把注意力放在第三世界中的核扩散上了。但是美国在这方面却执行着双重标准。尽管全世界公认以色列已在搞核武器,但美国却不认真压以色列停止其核计划,因为以不会威胁美国。而对其他有核扩散嫌疑的国家,美国则使用各种手段来压它们罢手。

    对于印、巴两国,美国首先要它们参加核不扩散条约。巴说只要印度参加它就参加,而印则拒绝,理由是条约有歧视性。就是说,有核国认为核武器对保障其安全是必要的,就可以保留和发展它;而无核国若也认为有必要用核武器来保障其安全时,却不可以拥有。

    美国还要求两国停止各自的核计划。巴表示印停止它才停止。美国甚至以恢复出售F-16战斗机为条件,也未能使巴让步。印度则以受到中国的核武器威胁为借口,不同意停止核计划。这没有道理。中国的政策是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也不对无核国家使用。中国部署核武器也不针对印度,所以不能说对它构成威胁。鉴于印巴矛盾严重,只有通过它们之间的协商,才有可能停止它们的核计划,并建立一套核查程序和相互信任措施。

    美国怀疑北朝鲜研制核武器,但北朝鲜加以否认。它是核不扩散条约的签字国,有责任让国际原子能机构检查其有关核设施。1992年初,北、南朝鲜签署了朝鲜半岛无核化协议,其条款包括放弃获得核武器的权利和禁止搞再处理与浓缩设施(制造核材料)等内容。以后,北朝鲜与美国进行了官方会谈,还接受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检查。在检查中,该机构认为北朝鲜实际生产的钚的数量与它所公开宣布的有差距,于是要求进行更多检查,但北朝鲜不同意。美国施加了压力。北朝鲜1993年3月宣布要退出核不扩散条约。经过谈判,它同意暂不退出,检查可以继续,但是在检查的条件上,双方几次发生冲突,所以检查时断时续。今年5-6月,关系日益紧张。美国早就中止了谈判,并谋求联合国对北朝鲜实施经济制裁。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决定停止对北朝鲜的援助。对此,北朝鲜作出了强烈反应,宣布退出这个机构。在事态一触即发的情况下,美国前总统卡特访问了北朝鲜。在他的斡旋下,金日成表示,如美国同意恢复双方会谈,北朝鲜将冻结其核计划,国际原子能机构检查人员可留在现场,并建议与南朝鲜总统金泳三会谈。美国同意于7月初恢复谈判,并暂不谋求联合国的制裁。至此,局势又缓和了。

    北朝鲜是否在制造原子弹,笔者不得而知。但它即使想搞,也不一定很快就能成功。美国在外交问题上一向依仗自身的实力强大,态度往往专横、缺乏耐心。这次它多少算是比较明智。但是检查问题上不断发生冲突时,又几乎失去耐心。对北朝鲜这个具体国家,只能通过长期的耐心谈判来解决问题,单凭压力是不行的。北朝鲜在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隔绝或半隔绝中已生存了近50年,用经济制裁很难整垮它。采用军事手段,目前也不可能,而且只会把事情搞得更糟。它目前有与美、日等国建交并取得援助的要求。所以美国如能坐下来,耐心地进行谈判,问题还是有可能解决的。

 

导弹扩散问题

 

核不扩散条约并未对核武器的运载工具——导弹和飞机——做出规定。冷战后美国开始注意运载工具在第三世界的扩散问题,但它不太关心能运载核武器的飞机的问题,因为它的制空能力很强,不怕飞机,而且它自己出口大量军用飞机,不能限制飞机扩散。美国只提出导弹(主要是弹道导弹)的问题。由于弹道导弹很难防御,所以美国很怕这种武器,如果导弹上装了核弹头,那就更糟。美国研究反弹道导弹系统已有多年,尚未成功。为对付前苏联大规模导弹进攻的“战略防御计划”在冷战后已下马。接替它的是一种较小规模的战区防御系统,用以对付第三世界的导弹。在1992年初的海湾战争中,美军以具有一定反导弹能力的“爱国者”防空导弹来拦截伊拉克的改进型“飞毛腿”常规近程导弹,实际效果不甚理想。即使将来有了效果较好的反导弹武器,也无法保证全部击毁进攻导弹,而只要漏过一个核弹头就会成为灾难。所以美国千方百计地设法防止导弹扩散。

    1985年,美国牵头,加上英、法、德等七个工业化国家,签订了“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简称MTCR),限制导弹及有关技术的出口和转让。后来成员国增加到23个。MTCR几经修改。到1991年,射程超过300公里,有效载荷大于500公斤的导弹及其技术都禁止出口和转让。同年美国借口中国向巴基斯坦出口M-11近程导弹违反了中国未参加的MTCR,对中国实行三项制裁。1992年双方达成协议,美取消制裁,中国宣布按MTCR办事。以后双方又为MTCR发生争执。1993年MTCR成员国会议修改了条文,以生物及化学武器弹头较轻为由,把小于500公斤的弹头也列入限制。这意味着很难出口导弹。中国迄未接受。

    印度正在研制一种中程导弹,射程2000-2500公里,名叫“烈火”(Agni)。它当然不是针对巴基斯坦的,因为近程导弹足以打击巴全境。美国曾要求印度停止研制,但印度说“烈火”不是武器,而是研究宇航用的试验器。不过印度已私下承认它可作为武器用而且试验成功后准备部署。它显然主要是针对中国,最终可能发展为洲际导弹。这与印度想成为世界强国的野心相一致。

    美国科学家联合提出了冻结南亚地区导弹部署的建议,要求印、巴停止导弹生产和部署,还要求中国撤除能打到印度的导弹,以解除印度对中国的担心。

    笔者认为中国不能同意把它硬拉进南亚的矛盾。中国的导弹和核武器是过去为对付美、苏的核威胁而搞起来的,与印度无关。中国的政策是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也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中国核武器既不针对印度,自然不会因印度的要求而撤除。中国的导弹和核武器将如何办,只能根据美国和现俄罗斯裁减其导弹和核武器的程度来定,不能与南亚问题混淆起来。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导弹技术已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了。许多有关技术已经公开,材料和零件也不难在市场上买到。有的国家掌握不了技术,可以从国外雇请专家。伊拉克就是这样干的。

    许多国家对美国按自己的利益来推行政策不满。美国实际上是在按双重标准办事。如前所述,美国力图限制导弹的扩散,而对同样能运载核武器的飞机却不加限制。美国阻止阿根廷、伊拉克、埃及与法、德、意的公司合作研制导弹,不许法国向巴西出售发射卫星用的火箭发动机,反对俄罗斯向印度出售发射卫星用的低温发动机。这些做法剥夺了许多国家和平利用外空的权利,影响了它们研制自卫武器的计划,而美国自己却向英国出售“三叉戟”式潜射战略导弹,同以色列合作研制“箭”式导弹。

   

停止核试验问题

 

全面禁止核试验问题在国际上讨论了多年一直没有结果。全面禁试不能消除核武器,而只能限制其发展。现在制造一枚对其效能要求不高的原子弹,无需经过试验。但如要求较高,特别是设计氢弹,则试验还不能免。两个核超级大国,特别是美国,都已做了数百次核试验。它们的第二代核武器设计基本到达了极限,改进余地已不大。只有第三代核武器如核激光武器、钻地炸弹等还有试验的必要。此外,储存的核武器是否安全可靠,还要进行少量的低当量抽检试验(是否必要,还有争论)。目前正处于试验淡季,所以美国于1992年率先建议暂停核试验到1994年9月。这得到俄、英、法的赞同。只有中国没有参加。1993年10月,中国做了一次地下核试验,引起了西方国家的谴责声。中国外交部宣称,中国在核试验上极为克制,在五个核国家中中国的试验次数最少(美942次、苏715次、法210次、英44次、中39次)。中国希望不晚于1996年达成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1994年6月中国又做了一次地下核试验,中国外交部再次发表了类似声明。美国对这两次试验虽进行了谴责,但不十分强烈,也未表示将恢复它的试验。1994年3月它还宣布将暂停核试验期延长到1995年9月底,以为1995年核不扩散条约的讨论创造一个良好的气氛。

    中国最近的少量核试验是其长期核计划的一部分,并非有意与暂停核试验作对。美国和前苏联的核试验已做得很多,不太需要再试。英、法虽不能说做够了,但在美国压力下只好同意暂停。中国赞成全面禁止核试验,但只有在签订一项条约后才能停试。目前中国还需要继续其核计划,以保证核武器的现代化。

    美国是否会同意全面禁止核试验呢?目前还不能肯定。美国有一派意见认为还要试验以完成第三代核武器,同时为了保证储存的核武器安全可靠,还得进行少量试验。军界有人要求允许进行当量1000吨以下的小型试验,以便研究对付第三世界的小当量核武器。

另一派意见是,既然冷战后发生大规模核战争的可能性很小,就无必要研制第三代核武器,现有核武器用于核威慑已足够;对库存核武器进行抽检试验没有必要;制造小型核武器必将引起第三世界更多国家搞原子弹,所以效果不好。

    总的说来,发生核战争的危险确已减小,美国现有的核武器确已过多,研制新型核武器已无此必要。俄罗斯目前经济困难,无力研制新型核武器。它拥有的核武器也已超过需要。况且它的核试验场在独立了的哈萨克斯坦,在那里试验问题很多。英国的核试验必须使用美国的试验场,受制于美国。法国军界想恢复试验,但密特朗总统反对,不过他的任期将满,以后如何还不得而知。法国将来很可能随大流。中国则已表态支持全面核禁试。从以上情况看,经过认真的讨论之后,有关各国在适当时机达成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还是可能的。

   

中国的核政策

 

在50年代的朝鲜战争和台湾海峡的两次危机中,美国政府曾多次用原子弹威胁中国。这些恫吓未能产生美国所希望的影响,即使中国屈服,却促成中国下决心发展自己的核武器,以对抗强加于中国的核讹诈。

    中国自50年代开始的核计划最初是针对美国的。60年代初中苏关系破裂后,它又转而针对前苏联。尽管前苏联撤走了核专家,中国未停止研制,并于1964年10月进行了首次核试验。中国政府当时宣布决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中国政府一贯认为核裁军的最终目标是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为了防止核战争,各有核国家应承诺在任何情况下决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也不对无核国家或无核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拥有最大核武器库的美、苏(俄)两国应率先停止试验、生产、部署一切类型的核武器,大幅度地削减并就地销毁各自在其国内外任何地区的各种类型的核武器。这样就有可能为召开由所有核国家参加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核裁军国际会议创造积极的条件,以商议进一步核裁军和彻底销毁核武器的步骤。

    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是在目前尚不能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的情况下的最佳政策。最关键的是拥有最多核武器的美国和俄国是否同意这样做。

    美国从未接受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它在过去与苏联及东欧集团对抗时,曾准备首先用核武器来对付占优势的敌方常规力量进攻。在1978年的联合国首次裁军特别会议上,美国代表声明:对于无核武器而又是核不扩散条约成员的国家或相似的地区集团,若它们未参与由核武器国家支持的对美国或其盟国的侵略,美国保证不使用核武器。这只是类似于不对无核国家或地区使用核武器,而并非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以后美国也未再提起。

    前苏联曾正式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但1993年11月俄国防部长格拉乔夫却声明放弃这项政策。他未说明变化的原因。但据透露,这是为了对付美国占优势的非核尖端武器的进攻。若在战时抵挡不住这种武器的攻击,俄罗斯就会用核武器反击,颇似当年美国打算用核武器来反击前苏联占优势的常规武力进攻。这反映出俄罗斯可能也不愿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在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的目标一时无法实现的情况下,为了防止核战争,按照中国的倡议缔结一项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条约是非常必要的。其重要性远远超过核不扩散条约和尚未达成的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外国朋友常问,中国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参加核裁军的进程呢?中国政府提出的,美、苏(俄)率先停止试验、生产和部署一切类型核武器的要求,虽未完全实现,但正在朝这一方向前进。目前冷战已结束,两国的核武器都已过剩,其设计效能已基本达到极限,试验的必要性不大,所以这一条有可能实现。

大幅度削减是多大幅度?中国政府没有说明。按STARTII条约把战略武器削减2/3,每方剩下3000到3500个核弹头是不够的,数量仍然太多,仍足以打一场大规模核战争,而且与中国以至于英、法的核武器库相比仍然十分悬殊。此时要求中国和英、法参加核裁军谈判,时机不成熟。笔者个人的意见是,中国可以不谋求以核武器数量相等为条件,但也不能相差太远。笔者认为可以用“可比性”来描述五个核国家的相互关系。就是说,当美、俄的核武器数量削减到可以与中、英、法的核武器数量相比时,中国可以参加核裁军谈判。比如说,美、俄各削减90-95%,降到1000枚以下时,中国也许会加入谈判进程。

    这样幅度的裁减会破坏美国和俄罗斯的核威慑能力吗?不会。1000个核弹头仍是一支可怕的作战力量,足以对一个国家造成灾难性的损害,比中、英、法的核弹头数量还大得多。

    所以,这种条件应当是美国和俄罗斯能够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