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大选年的美国外交与中美关系研讨会”综述

 

    4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举办“大选年的美国外交与中美关系学术研讨会”,来自外交部、经贸部、部队院校和研究单位、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北京大学、外交学院、人民大学、中央党史研究室、《世界知识》编辑部、《光明日报》国际部等40余名学者和教授参加了研讨会。此次研讨会召开于台湾地区选举结束后不久,与会者比较集中地讨论了与当前中美关系有关的一些问题。

 

    一、冷战后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

    与会者一致认为,冷战结束后,中美关系的发展一波三折,甚至出现危机。由于中美关系牵涉到中国外交的全局,面对当前的形势,已经有必要从战略高度予以重新考虑。对此与会者提出了以下几种看法:

    (1)关于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特点。一些学者认为,目前美国对华政策的实质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美国对华遏制战略是一致的;不过,冷战后美国对华的遏制战略受到美国内和国际上越来越多因素的制约,致使美国对华政策表现出两面性和摇摆性,而且这种两面性和摇摆性将会长期存在下去。正是美国对华政策的这种特点决定了中美关系将长期难

以稳定。

    (2)关于冷战后中美关系发展的基础。有学者认为,中美关系在政治、军事安全领域的基础都很薄弱,目前经济关系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但近来中美经济关系有政治化趋向,这有可能使经济关系恶化,而经济关系的恶化会进一步削弱中美关系的基础。也有学者提出,由于美国在冷战后更加关心地区安全问题,中美安全关系有可能再次成为影响中美总体关系的重要领域。在该领域内的地区热点处理、武器扩散及安全机制等问题上,中美有分歧,也存在一些共同的利益。在安全领域,我国既要加强与美国合作的力度,也要加强与美国斗争的力度,以此来影响和带动中美关系的发展。

    (3)由于近来俄罗斯对外政策的变化和中俄关系的发展,国际上出现了关于美中俄战略三角关系的议论,讨论中有学者认为,中美俄三角战略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只是与冷战时期的中美苏三角关系的性质不同,而且影响也不一样。但从策略上可以利用中俄关系的发展促使中美关系的变化。

 

    二、关于今年美国大选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与会者认为,在总统选举中,目前竞选阵营已经分明,共和党候选人多尔与民主党候选人克林顿对阵,双方各有优势,谁当选还难以确定;但在国会选举中,共和党将继续在参众两院中占有多数。与会者普遍认为,今年在美国大选期间政治气氛对中国不利,因此中美关系不会有大的进展。大选结束后由于美国内政局相对稳定,中美关系稳定下来、甚至获得改善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三、关于台湾问题与中美关系

    自去年李登辉访问美国至今年台湾地区选举,中美在台湾问题上一再发生冲突。如何认识中美在台湾问题上冲突的性质?美国对台政策今后会如何发展?是与会者讨论较多的问题。

    (1)如何评价中美在台湾问题上冲突。与会者认为,必须从冷战后国际格局变化的大背景中分析台湾问题的突显及台海危机的发生。此次台海危机的出现是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进入过渡期的标志,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冲突是冷战后双方一次战略层次上的较量,将对今后中美关系的发展和未来亚太地区战略格局的变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2)关于美国对台湾政策的走向。与会者认为,台湾在完成政权全面本土化后,进一步要求在国际上重新定位,并为此开展所谓“务实外交”。台湾的行动对美国在中美关系正常化以后的对华政策造成巨大冲击。这是美国不断调整其与台湾关系的重要外部原因之一。台湾在选举后决不会停止其在国际上、特别是针对美国的活动,对此要有警惕。从美国方面看,它在台湾的重要利益之一是利用台湾问题遏制大陆,这是美国所付代价最小的方式,它将会长期这样做。但另一方面,美国在台湾的利益不足以促使美国为台湾问题与中国直接对抗。因为对美国来说,美中关系的总体利益大大超过美国在台湾的利益,美国对台关系的提升将会以不从根本上危及中美关系为限度。

    与会者还就如何善中美关系、海峡两岸关系未来的发展等发表了各自的看法。(肖蓉)

 

 

   

○新书架

   

   

《美国教育史》滕大春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4月第1版。除“前言”外,正文分4编、21章。全书共53万字。

    作者滕大春现为河北大学教育学教授,是我国屈指可数的外国教育史研究元老之一。本书系其多年研治美国教育史的集大成之作,也是出自中国学者手笔的第一部美国教育通史,系该领域首开风气的巨制作品。作者在该书中分别阐述美国殖民地时期、建国初期以及南北战争之后的美国教育,着重于考察不同时期的教育变革和各级各类教育、教育管理、教育家及其思想的演变。滕氏认为,美国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虽也曾走过弯路、存在不少问题,但它以三百余年跨过欧洲教育千百年的发展历程,可谓跃进滕飞,辉煌灿烂。作为“当今的教育超级大国”,作者认为,美国在教育民主化、教育科学化之足上是快步前进的;美国的教育不是慢慢成长的,而是“拔地而起”的。美国教育发展所走的道路基本符合人类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在美国教育史中,“充满着令人精神振奋的胜利凯歌,充满着令人不胜赞叹的克服教育险阻的斗争智慧,充满着令人鼓舞志气的教育英雄伟人,充满着令人启发理解的教育哲学和教育科学的知识财富;”美国教育史“无异是从事教育工作的领航者和指路标”。(第683-684页)该书资料翔实,论事明晰,但有关引文、数据及资料等的注释尚不够周详,从学术规范的角度观之,仍有可改进、待完善之处。

 

    《中国美国学论文综目(1979-1989)》杨玉圣、胡玉坤编。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年3月第1版。除“《中国美国学论文综目》序(一)”(李慎之)、“中国美国学论文综目》序(二)”(汪熙)、“编纂说明”、“编后记”外,正文计10大部分、622页。全书共60万字。

    本书辑收1979-1989年中国报刊发表的研究美国历史、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外交、科技与教育、文学、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论文、译文及资料总目录。除公开发表的外,对内部刊物、非连续性出版物、重要工具书、论文集等所载有关成果亦尽量收载,还尽可能收集了1981年以来中国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有关美国研究的硕士、博士论文题录。全书大致以主题目录方式递次排列,检索、使用均堪称便利。

 

    《当代美国的“显学”——美国现代中国学研究》侯且岸著。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10月第1版。除“序”(张静如)、“绪论”、“结语”、“后记”、“附录:主要参考资料”外,正文分4章,计195页。全书共18万字。

    本书系作者的博士论文,“试图从史论结合的角度对美国的中国研究进行深入、系统的考察。”(第1页)结合学术发展史、学术批判、个案分析等层面的考察,作者力求从跨文化研究的视角,探讨美国现代中国学的发展历程,以深化中美文化及学术关系的集训。书中指出,“美国现代中国学属于地区研究范畴,是一门以近现代中国为基本研究对象,以历史学为主体的跨学科研究的学问。”(第12页)美国的中国研究的学术影响远远超出了美国学术界,在世界中国学领域居于领先和特殊地位。作者对美国的汉学研究向现代中国学的转变、美国现代中国学的曲折发展过程、理论模式及其马克思主义理论取向分别作了论述。中国学在美国“已经不再是过去那种‘敏感的雷区’,而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大试验室’,充满着生命力”。(第195页)

   

    Hamish Mcrae, The World in 2020: Power, Culture and Prosperity (New York: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1995).

    随着2000年的日益临近,对21世纪的预测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本书一经出版便被一些评论家喻为继艾尔温·托夫勒《未来的震荡》一书之后的又一部预测全球未来的力作。作者认为,21世纪最有影响的地区将是北美、欧洲及日本。但是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超级大国,对美欧的经济霸主地位构成挑战。然而,他同时指出,东亚特别是日本和中国的发展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深刻的调整。第一,他们一向引以为荣的制造业技术将失去原有的价值,因为生产力的提高使劳动力的价值降低,亚洲不得不大力转向服务出口。第二,亚洲的革新而不是简单照抄的能力将面临真正的考验。第三,亚洲各国政府将只能依靠市场和法制来代替经济变革中的指令性体系的保持经济发展和治理腐败,因此,他们将不得不付出巨大的社会和经济代价。作者认为如果中国能与香港和台湾实现统一,将在经济和政治上成为北美的强大对手。但他认为美国将在很大程度上继续保持科技创造领先者的地位并完成向多元化国家的过渡,同时将面临在个人主义和紧张的社会秩序之间进行平衡的难题。他认为家庭是这场世界性变革的最大受害者,婚姻将在很大程度上变为一种“契约体”或临时性合同。由于作者使用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世界银行和经合组织以及对一些名人的访谈,因此其观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Elizabeth Drew, On the Edge: The Clinton Presidency (Washington, D.C.: S. & S. Publisher, 1994).

    克林顿领导下的白宫一直以来所表现出的混乱虽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但是,当本书作者以大量一手材料、“内幕”消息以及其独特的分析将这一连串故事编排在一起时,读者们仍然感到震惊不已。书中向人们展示了总统班底的愚蠢无能、缺乏决断、计划失当以及内部斗争的大量“珍闻”。作者首先充分肯定了总统本人的优良品格和雄心壮志,指出他富有聪明才智、机敏过人、善于交际,是一位在一个玩世不恭的时代中积极行动的总统,是一个努力的新民主党人方式治理国家的新型总统。然而,总统本人在对政治的理解和其自身的个性方面却存在严重缺陷。他分析说,克林顿夫妇以为自己比其他所有人都更加出色,他们不希望华盛顿的政坛老手们环绕周围与他们一争高低。所以,总统夫妇喜欢新手。但是,总统的组织能力却非常低下,加之他对复杂的政治问题缺乏自信,以致在许多重大问题上显得谨小慎微。而他取悦于人的习惯又经常使他的幕僚和国会议员们均感到无所适从。不仅如此,总统对决策感到烦恼,常常在矛盾的意见中举棋不定。尽管近年来所有的总统都听取民意测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但克林顿是完全被民意测验所左右的人,以致显得毫无主见和摇摆不定。作者认为民主党在中期选举中的惨败是选民对总统和其班底的最好的打分。克林顿未来政治前途的主要敌人之一是其自己的弱点。

 

    Doron P. Levin, Behind The Wheel At Chrysler: The Iacocca Legacy (Detroit: Harcourt Brace, 1995).

    作者是美国底特律自由通讯社的资深记者和专栏作家。他通过实地采访和调查研究,以记事报告的形式披露了汽车巨人克莱斯勒和李·雅科卡令人震惊的内幕。书中写道,70年代末“拯救”了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雅科卡在世界许多专访仍然享有极佳的形象。但是,在底特律一带,其声誉已经污迹斑斑了。作者历数了雅科卡作为公司决策者近年来的种种严重失职:拖延给新车型设计提供所需的经费,导致产品陈旧、质量低劣;把有限的财力用于股票回购,造成资金短缺;涉足商用喷气飞机生产和金融服务业,使经济过于分散……。作者指出,这位专横、自负经理的错误决策几乎已使克莱斯勒再度陷入绝境。他认为导致亚科卡失败的原因是其私欲的膨胀:他一味地沉醉于权力、金钱和名望,用公款享受豪华生活,过分热衷于同自己私利有关的股票回购活动,甚至于涉嫌参与榨取公司钱财的图谋。除此之外,雅科尔同公司总裁卢茨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公开的争权夺利斗争,严重地瓦解了公司的凝聚力。目前,克莱斯勒虽没有遭遇灭顶之灾,雅科卡的信誉和权威也还一息尚存,但是,对于克莱斯勒的“救世主”和全世界管理者典范的雅科卡,人们或许需要重新给予一个更为中肯和全面的评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