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1998年第4期

   

   

关于美国对华门户开放政策的几个问题

 

董小川

   

   

    美国对华门户开放政策问题是一个近似古老的课题,许多学者已对此进行过很多研究。但是,我们认为,关于美国对华门户开放政策的研究并没有穷尽,有些问题还很有研究的必要和价值。因此,在美国发表对华门户开放照会100周年来临之际,在中美关系不断改善的今天,本文试图通过对以下几个问题的探讨,以深化此项研究。

 

一、关于美国第三次门户开放照会问题

 

     一般认为,美国国务卿海约翰的门户开放照会共有两次:第一次在1899年9月6日;第二次在1900年7月3日。但是,按照美国外交部远东司的说法,美国对华门户开放照会共有3次,除了众所周知的前两次以外,第三次是1900年10月22日发出的。1908年3月28日,该远东司向美国驻柏林、伦敦、巴黎、罗马、圣彼得堡、东京和维也纳大使馆,以及美国驻布鲁塞尔、哥本哈根、里斯本、马德里、北京和海牙的公使团发出一份文件,详细介绍了门户开放原则产生的背景、经过、内容,以及各国的反映等等。这个文件明确把1900年10月22日的传阅电文(Circular Telegram)称为第三次门户开放照会。这个照会的全文如下:【注释】United StatesDeprtment, Devision of Far Eastern Affairs, Information Series,No.3 , Section A , Notes on the Policies of the “Open Door”(or Principle of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and of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Territorial and Political Integrity of Chinese Empire, With References to the Papers on these Subjects,and Including Copies of the Principle declarations made and Received By the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Washington, 1908,pp.4-5.【注尾】

    “法国政府向我们提出建议,对于所有国家都有保留地接受了的、法国提出的建议条款,如同我们提出的条款一样,进行公开的讨论,而不是尴尬地谈判。法国提出,各国应通过与其驻华大使联系和磋商,然后说明我们同意哪些条款,哪些还要在谈判中讨论。我国政府已经向驻北京大使发出指示,让他按照这一办法与其同僚商议。我们也已经向对我们不放心的法国政府做了担保。只要我们和其他国家对中国皇帝和中国政府正确而又坚决地处理罪犯感到满意,就立即开始谈判。在这个问题上,美国总统也已经对中国皇帝的恳求给予了答复。

    我们对法国政府的上一次外交文件的答复是,本政府相信,如果各国把他们最初的申明包括在他们决定共同发表的声明之内,以保持中国的领土完整和行政完全,确保中国和各国自身受益于中国与世界开放的和平等的贸易交往,那么,法国在其建议条款中所期望的那种结果,即对中国皇帝和政府的决断施加有利的影响,就一定会得到增强。”

    这一照会发表的背景是这样的:1900年下半年,义和团运动已经被八国联军所镇压,中国清政府已经同意由庆亲王和李鸿章作为全权代表与八国代表在北京谈判。于是,侵华各国开始考虑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如何在谈判中与其他国家周旋,以为本国争得更多在华权益;另一个是如何进一步控制清政府,以防止类似义和团这样的运动再次发生。至于海约翰所提的在华贸易机会均等、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完整的问题,已被置于脑后,无人问津。

    当时,法国政府表现得最为突出和积极。1900年7—9月,法国驻华大使频繁活动,与各国驻华代表就谈判条件和内容进行磋商。后来,1900年10月4日,法国驻美国临时代办向美国提出了关于与中国政府谈判的6项条件。【注释】Papers Relating to th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FRUS) (Washington, 1990), pp.321-322.【注尾】但这些条件中只字未提在华贸易机会均等和保持中国领土完整问题,国务卿海约翰十分不满。1900年10月10日,美国向法国发出外交备忘录,逐条说明了美国政府对法国所提条件的看法。【注释】FRUS, 1900, p.323.【注尾】1900年10月17日,法国再次致函海约翰,对美国的答复表示满意。10月19日,海约翰在回信中再次希望各国一致行动,“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完整,并为了中国和他们自己,保证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中机会均等,利益均沾。”【注释】FRUS, 1900, pp.323-324.【注尾】但是海约翰认为,仅向法国说明美国政府的主张是不够的。所以,1900年10月22日,美国又向奥匈帝国、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俄国以及日本等7国政府发出正式外交照会,再次强调了给法国驻美国临时代办的回信中所谈的相同内容。这个外交照会就是美国国务院远东司所称的第三次门户开放照会。

    从1899年9月6日第一次门户开放照会到1922年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的签订,美国政府在其外交照会和信函中,多次提出和强调门户开放政策和原则,其中有不少是美国国务院发给其驻外使节的传阅电文。类似的电文在1900年10月22日前后还有一些,但远东司没有把别的电文称为第三次门户开放照会的原因不得而知。

     对于门户开放政策问题研究来说,有没有第三次照会也许并不重要。然而,如果我们把每次照会的背景联系起来看,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因为第三次门户开放照会对美国对华门户开放政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关于维护中国领土和行政完整问题

 

     众所周知,门户开放政策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贸易机会均等;另一个是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完整。但是,美国在1899年9月的第一次门户开放照会中,并没有提出第二个内容。从1900年7月3日第二次门户开放照会以后,美国才开始强调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完整的问题。有学者就此认为,这是因为1900年俄国军队占领中国东北以后,“海约翰认识到1899年的门户开放照会只提到各国势力范围要对其他国家开放是不够的,只有打着各国要维护中国行政领土完整的旗号才能保证中国市场向美国开放,于是,第二次门户开放照会便……出笼了。”【注释】王学良:《美国与中国东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25页。【注尾】这种说法很值得研究。

     美国政府的三次门户开放照会是在不同的背景下发出的:1898—1899年,英、法、俄、德等列强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和抢占租借地,甚至划定互不干扰的界限,大有瓜分之势。特别是1899年9月2日,英国与德国签订了一个关于在中国的铁路租借权问题的协议,【注释】J.A. MacMurray, Treaties and Agreements with and Concerning China: During the Period from the SinoJapanese War to the Conclusion of the World War (Oxford, 1921), part 5. p.267.【注尾】引起了美国的很大怀疑,一些人担心美国的利益,特别是美国在中国的经济利益由此受到损害。【注释】United Staes Department, Division of Far Eastern Affairs, Information Series, No.3, Section A, p.3.【注尾】于是,第一次门户开放照会产生了。1900年6—7月,义和团运动正向京津地区发展,并大败外国侵略军。7月2日,法国政府向美国提出建议,侵华各国军队联合行动,以便尽快“恢复秩序”,“保护各国在华人员安全”。【注释】FRUS, 1900, pp.317-318.【注尾】7月3日,海国务卿在给法国的答复中表示赞成其主张,同时强调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完整、各国在华贸易机会均等的原则。【注释】FRUS, 1900, pp.318-319.【注尾】同一天,海国务卿把这一答复缩减后以照会的形式发往各国。这就是第二次门户开放照会。

    1900年7月3日第二次门户开放照会发表时,俄国侵略军还没有侵入东北。沙皇尼古拉二世6月23日宣布阿穆尔军区军队进入战争状态;6月25日俄军进行总动员;7月16—21日制造海兰泡惨案和血洗江东六十四屯;8月1日进攻瑷珲。【注释】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沙俄侵华史》,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四卷(上),第189页。【注尾】可见,7月3日的照会无论如何不会是因为考虑到俄军侵占中国东北对美国利益的威胁。1900年10月22日第三次门户开放照会的的确确是担心俄国占领中国东北会威胁美国的利益,我们在前文中已说明了其背景。

    即使第三次照会是从俄国占领东北出发的,也不能说美国人这时才认识到,只有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完整才能保护美国在华利益。早在1869年,美国国务卿菲什在谈到《中美续增条约》(即《蒲安臣条约》)时就曾提出:为了保持最初的贸易自由和最惠国待遇等等合法权益得到延伸,这一条款证实了它承认中国领土完整。【注释】FRUS, 1870, pp.304-305.【注尾】1899年8月,即第一次门户开放照会发表之前,照会起草人柔克义在给英国人贺壁理的一封信中曾强调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完整的必要性。【注释】P.A.Varg , Open Door Diplomat: The Life of W.W. Rockhill (Urbana 1952),p.31.【注尾】可见,美国对华门户开放政策的原则是早就确定了的。

    那么,为什么美国在第一次门户开放照会中没有提出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完整的问题呢?柔克义本人的解释是:这个问题太复杂,现在讨论它不一定有利,“我想,我们现在最好还是不提这个极可怕的问题。”【注释】A.W.Griswold , The Far Eastern Policy of the United States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4), p.75.【注尾】至于有些中国以及美国学者把沙皇1899年8月11日的敕令当作门户开放照会的一个直接原因,甚至认为沙皇敕令给美国以“天然良机”,于是美国将计就计,从而帮助麦金莱政府解脱困境,【注释】Grriswold, op.cit., pp.68-69;皱明德:《美国门户开放政策起源研究》,载《中美关系史论文集》第二辑,重庆出版社,1988年版,第144—145 页。 吴嘉静:《“门户开放”:美国对华政策史一页》,载《中美关系史论文集》 第一辑,重庆出版社,1985年版,第179页。【注尾】则更令人难以理解。因为那个敕令是宣布大连港为自由港的,美国政府当时对沙皇敕令曾表示欢迎。【注释】E.H. Zabriskie , AmericanRussian Rivalry in the Far East: A Study in Diplomacy and Power Politics 1895-1914 (Philadelphia,1946), p.53.【注尾】不存在给美国机会的问题。

 

三、关于尊重中国主权问题

 

    美国对华门户开放政策是为了美国的利益而不是中国的利益,这是连一些美国学者都承认的。但是,在80年代我国学术界的一场大讨论中,曾在门户开放照会的用词问题上发生分歧,即美国政府所提“保持中国的领土和行政完整(Entity,Entirety,Integrity)与尊重中国的“主权”(Sovereignty)是不是一回事。有学者对此进行专门研究并得出结论说,尊重中国主权的说法大概直到1922年华盛顿会议的《九国公约》才提出。【注释】罗荣渠:《关于中美关系史和美国史研究的一些问题》,载《中美关系史论文集》第一辑,重庆出版社,1985年版,第51页。【注尾】但是,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看,美国门户开放政策中最早出现维护中国主权的字样不是1922年的《九国公约》,而是20年前的1902年的一个外交文件。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该条约对法国提出的6项条款,包括赔款、外国在北京驻兵、拆毁大沽炮台等等都有明确规定,却只字未提关于贸易机会均等、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完整的问题。这已经说明了门户开放政策的失败,但美国人仍不甘心。从1900年9月到1901年8月这一年时间里,考虑到俄国几十万大军占领中国东北,美国谈判代表柔克义专门留在中国,了解俄国在中国的动向。但是美国人并没有想过多地插手满洲(即东北)事务,而只是希望通过日本、英国、中国的努力阻止俄国人的行动。【注释】M.H.Hunt, Fronter Defense and the Open Door: Manchuria in ChineseAmerican Relations, 1895-1911 (Yale University Press,1971), pp.74-75.【注尾】1901年末—1902年初,满洲形势很紧张。中国与俄国就俄国从满洲撤军的谈判已接近尾声,接替李鸿章为谈判代表的庆亲王力主尽快签约。这预示俄国很可能从中国取得更多权益。美国担心于己不利,不断给清政府施加压力,阻止签约。【注释】Hunt, op.cit., pp.76-77.【注尾】而且,美俄之间在满洲也不断发生摩擦。1901年12月28日,俄国驻美国大使喀西尼向美国政府通报了一些美国水兵与俄国警察在牛庄(即营口)发生纠纷的问题。【注释】FRUS, 1902, pp.916-918.【注尾】1902年2月1日,美国国务院在给俄国外交部的一份照会中指出:俄国对满洲的垄断已经“干涉,或者说危害,并特别倾向于永久破坏中国在这部分领土上的主权。”【注释】FRUS, 1902, p.26.【注尾】这是我们见到的首次在门户开放外交中涉及中国主权的说法。1909年11月6日,在著名的《诺克斯计划》中,美国国务卿诺克斯在满洲铁路中立化问题上特别指出,“这一计划的实施……自然需要中国、日本和俄国以及与锦瑷铁路合同有特别利益的英国和美国的合作。  这一方案对日本和俄国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这两个国家都已经充分表示赞同门户开放政策和满洲贸易机会均等,并保证中国主权不受侵害,因而,可以期望他们……。”在这个外交文件中,还明确提出了要保持中国在东北的“政治权利”。【注释】FRUS, 1910, pp.234-235.【注尾】在俄国给美国的答复中,也使用了主权的字样。答复指出:“对于美国政府引证并真诚希望我国积极支持在满洲的门户开放和机会均等政策以及保证中国在那里有充分的主权,我国政府感到十分满意。”【注释】FRUS, 1910, pp.239-240.【注尾】

    当然,使用保护中国主权的字样并不等于事实上起到了这种作用。

 

四、关于门户开放原则的针对性问题

 

    门户开放原则是关于中国的政策,但其锋芒所向却是其他列强。那么,美国主要是针对哪个国家呢?一种较为普遍的看法是,门户开放原则主要是针对俄国的。例如,英国学者尼斯认为,“正是俄国人在满洲的行动成为美国人注目的中心,并成为美国发表门户开放政策的直接导因。”【注释】I.Nish, The Origins of the RussoJapanese War (London, NewYork,1985), p.57.【注尾】美国学者贝莱指出,“1899年美国门户开放政策是针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而提出的,俄国不愿放弃它在中国东北的特权,当然反对门户开放,所以,这一政策主要是针对俄国的。”【注释】T.A. Bailey, America Face Russia, RussianAmerican Relations from Early Time to Our Day (Ithaca, New York, 1950), p.161.【注尾】中国学者邹明德认为,美国对俄国在中国东北、华北的侵略行为危及到美国的利益不满,“是门户开放政策产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注释】邹明德,前引文,第139页。【注尾】这些说法都有道理,但并没有准确说明门户开放政策的针对性问题。

    实际上美国对华门户开放政策的针对性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从1899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其针对性可分为3个时期:1899年9月—1900年7月,即第一、二次门户开放照会,是针对列强各国的;从1900年10月—1909年11月,即第三次门户开放照会和“诺克斯计划”发表以前,主要是针对俄国的;从1909年11月—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主要是针对日本的。

    众所周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姗姗来迟的美国当然想分得一杯羹。但是,列强在中国各有优势,而且有的国家正在寻求互保。在这种形势下,美国为了在华取得一席之地,连续发表两个门户开放照会,意在各国而不是专指哪一国。1900年7—8月俄国出动30万大军侵占中国东北,而且赖着不走,大有永久占领之势。第三次门户开放照会明显是针对俄国的。这也是美国在日俄战争中支持日本的主要原因。但是,日俄战争还没有结束,美国人就发现日本是其在华利益的另一个强有力竞争对手。1904年10月,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与法国驻美大使的谈话中说,“在我看来,最好是俄国和日本两败俱伤,保持一种相持状态。”【注释】R.A. Esthus, Double Eagle and Rising Sun: the Russians and Japanese at Portmouth 1905 (Durham and London,1988), p.17.【注尾】尽管如此,罗斯福并没有改变其以俄国为在华主要对手的主旨。1909年塔夫托任美国总统后,改变了美国在华战略。应该看到,此前,美国在华经济活动主要是一些私人行为。“诺克斯计划”表明,美国开始了政府直接参与在华经济竞争,主要是铁路建筑问题。然而,诺克斯的“满洲铁路中立化”的主张遭到了日本和俄国的联合抵制。为了打击日本,诺克斯在1910年5月甚至答应俄国,美国承认不久前俄国迫使中国签订的一个严重侵犯中国主权的、同时也不符和门户开放原则的《东省铁路界内设立议会议定大纲条款》,但俄国必须赞成“诺克斯计划”。【注释】M.H.Hunt, op.cit., p.254.【注尾】由此可以看出门户开放原则的针对性。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特别是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以后,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就更加明显地针对日本。

 

五、关于美国追随英国在华政策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有一个说法,即门户开放政策标志着美国放弃追随英国在华政策而提出了自己的单独政策。我们不知道这种说法源于何时、何处、何人。所见到的最早说法是50年代卿汝辑认为,美国提出门户开放原则表明美国不以英国“跟随者”出现,而是“寻找对自己最有利的道路。”【注释】卿汝辑:《美国侵华史》,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二卷,第446—450页。【注尾】后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美国追随英国在华政策”的说法。如:门户开放政策标志着美国由“追随英国政策变为奉行独立的帝国主义大国政策”;标志着美国不再追随英国在华谋取商业利益的政策;标志着美国追随英国对中国进行商业扩张时期的结束;由追随英国以获取最惠国待遇的传统政策转变为积极扩张美国在华利益的独立政策等等。【注释】罗荣渠:《关于中美关系史和美国史研究的一些问题》,载《中美关系史论文集》第一辑,第51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第二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年版,第648页;李长久、施鲁佳:《中美关系二百年》,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说明部分;吴嘉静:《“门户开放”:美国对华政策史一页》,载《中美关系史论文集》第一辑,第179页。【注尾】

    追随说涉及两方面的问题:第一,门户开放照会发表前后美国对华政策是否发生重大变化;第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国际事务中,包括中国事务,美英两国是什么关系。我认为:

    首先,门户开放照会发表前后美国对华政策没有发生重大改变。尽管是英国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首先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然后其他资本主义列强纷至沓来,其中包括美国,这并不能说明美国在华追随英国的政策,正如我们不能说其他列强都是追随英国一样。从1844年的《中美望厦条约》,到1868年的《中美续增条约》,美国一直强调自己在华有着与其他列强同等的地位和权利,并说明美国不追求在中国的领土扩张和政治权利。【注释】M.J.Bau, The Open Door Doctrine in Relation to China (New York, 1923), pp.1-6.【注尾】这是与门户开放照会一脉相承的。

    其次,自从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演说中告戒美国人“最好尽可能少地与外国进行政治交往”,美国外交政策是不追随别国的。在中国,1854年英、美、法联合在上海发表《三国领事通告》;1860年美国人华尔组织洋枪队;1874年美国支持日本侵犯台湾;1876年美国参与调解中英“马嘉礼事件”;1895年美国袒护日本并在“调解”的旗号下使日本与中国签订了《马关条约》……,【注释】李长久、施鲁佳:前引书,第15-48页。【注尾】这些重要事件都看不出美国在追随英国。

    再次,追随说认定,门户开放政策前的美国对华政策主要是追随英国获取“商业利益”,或者说经济利益,这似乎也不准确。因为门户开放政策前,美国也曾参与了列强在华的不少政治事件;门户开放政策后美国在华战略仍然以经济为主。这一点,我们从美国政府在各次关于门户开放问题的外交文件中不断强调美国没有在华取得领土和政治权利的要求以及实际行动中的哈里曼计划、锦瑷铁路计划、粤汉铁路计划、诺克斯计划等也可以看得很清楚。

    从英国角度看,19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凭借其商业和海上优势,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的产业优势,在外交上几十年奉行“光荣孤立”政策。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的优势已不复存在,缔约结盟的热潮悄然兴起,英国不得已而放弃“光荣孤立”政策,转而寻求伙伴,其中包括美国。在当时发生的一系列国际争端中,不是美国追随英国,而是英国追随美国。例如,1896年委内瑞拉边界争端发生时,英国曾追求与美国合作;【注释】A.W.Griswold, op.cit., p.37.【注尾】1897年,英国又积极与美国进行关于仲裁协定的谈判,和好愿望十分明显。【注释】H.W. Stull, Treaties Defeated by the Senate, (Baltimore,1933), pp.154-162.【注尾】甚至在对华门户开放政策问题上,英国也曾希望取得美国的支持。1894—1897年,英国在华势力受到俄法北南两方面的夹击,加之德、日两国的中间渗透,英国政府感到,要阻止其他列强侵犯英国在华权益,唯有寻求伙伴并打出保持中国领土完整的招牌。【注释】W.H.Langer, The Deplomacy of Imperialism 1890-1902 (New York, 1935), Vol.II, p.460.【注尾】1898年春,英国首选俄国,外交大臣沙利斯伯里指示驻俄大使与俄国实力派人物维特商谈共同提出在华门户开放问题,但遭到拒绝。【注释】G.P. Gooch,H.W. Temperley, British Documents on the Origins of the World War 1898-1914 (London,1926-1938), Vol.I, p.5.【注尾】然后,1898年2月3日,英国首相张伯伦向美国代理国务卿巴尔弗尔以秘密备忘录的方式提出与美国共同发表对华门户开放问题的看法,【注释】B.E.C.Dugdale, Arthur James Balfour (New York, 1936), pp.252-253.【注尾】后来,英国驻美大使又两次提出同一问题。但是,由于美国当时正忙于美西战争,无暇顾及此事,所以拒绝了英国的建议。【注释】A.W. Griswold, op.cit., p.46.【注尾】此后,英国又与日本、德国接触,也没有得到响应。最后,英国人又回到美国方面。由此可见,是英国在四处找朋友,而不是美国追随英国。

    美国对华门户开放政策的发表确实标志着美国对华政策进入一个新阶段,那就是,1898年美国占领菲律宾并取得亚洲立足点后,开始以更加积极的、强硬的远东政策参与列强之间的竞争。当然,由于美国自己的失误而使门户开放政策失败,这正是我们要在下个问题中专门论述的内容。

 

六、关于美国对华门户开放政策失败的问题

 

    从1899年门户开放原则提出,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个政策没有使美国获得在华贸易均等的权利,更没有保证中国领土和行政的完整。门户开放政策完全是一个失败的政策。还没有看到中国学者分析这个政策的失败原因的论著。有美国学者认为,门户开放政策失败的原因是海约翰对这个政策“即不坚定也没有连续性,”政府又总是“犹豫不决”,后来的诺克斯没有外交经验,也没有取得中国政府的支持。【注释】M.H.Hunt, op.cit., pp.43-44,269,274.【注尾】显然,这些分析远远不够。

    我认为,门户开放政策的失败原因可归结为如下四点:

    第一,美国政府没有把中国作为一个平等的主权国家来对待。1840年以后,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主权丧失殆尽,在列强瓜分面前难以保持民族尊严,包括美国在内的侵略者不是把中国作为一个平等的主权国家对待,而是作为鱼肉的对象。1898年美国占领菲律宾前,美国有些人不但不想阻止列强对华侵略,甚至认为这种侵略是正确的。例如,19世纪50-60年代,俄国在我国黑龙江流域扩张并夺取大片领土,有些美国人认为,俄国在那里的扩张是天经地义的,那里“命中注定”应归俄国所有,如同整个北美和加勒比地区应归美国一样。【注释】N.E.Saul, Concord and Conflict, The United States and Russia, 1867-1914  (Kansas,1996), pp.449-450.【注尾】西奥多·罗斯福从来没有把中国放在眼里。他认为,中国是一个落后的民族,俄国和日本等国家的侵入对中国非但不是罪恶,反而会给中国带来文明。【注释】H.K. Beale, Theodore Roosevelt and the Rise of America to World Power (Bartimore, 1956), pp.160,260.【注尾】1910年,诺克斯甚至想承认俄国在中国攫取的铁路特权换取俄国支持美国资本打入东北。美国要在任人宰割的中国寻求贸易平等和领土完整,同时有又不想因中国而开罪列强,当然只能使门户开放政策失败。

    第二,美国政府没有积极维护和执行门户开放原则。门户开放原则从一开始就有名无实,而美国却把门户开放仅仅作为一种外交手段而不是不可破坏的原则。例如,义和团运动以后,俄国几十万大军赖在中国东北不走,事实上对门户开放原则中“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完整”提出了挑战。虽然美国政府在1902年2月1日给俄国发出的照会中说明了美国政府的看法,但那充其量只能说是表示“强烈不满”,而不是有人所说的“强烈抗议”。【注释】丁名楠:《关于美国对华门户开放政策的若干历史考察》,载《中美关系史论文集》第二辑,重庆出版社,1988年版,第121页。【注尾】因为我们从那个照会的原文看不出抗议的意味。【注释】FRUS, 1902, p.26.【注尾】日俄战争后,日俄分占东北,门户开放原则遭到两国的破坏,而美国却在1905年与日本签订的《鲁特—高平协定》中保证“维护太平洋地区现状”,这等于美国自己否定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完整的原则。

    美国政府之所以不积极坚持和维护门户开放原则,主要出于两个考虑:一是保持大国间的“均衡”;二是美国在华利益不很重要。但是,中国学者在考虑美国采取对华门户开放政策时,常常强调美国是为了保护和加强其在华经济利益,特别是纺织品贸易在中国东北不断增加的地位。据统计,1895年美国输入中国东北的棉布为72485匹,同年英国仅输入38460匹,美国是英国的1.88倍;到1901年,美国输入546498匹,英国仅580匹,双方相差达942倍。【注释】张念芝:《东北的贸易》,上海东方书店,1948年版。转引自王学良《美国与中国东北》,第4-6页。【注尾】然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商业部统计局的如下统计数字,可以说明美中贸易额在美国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微乎其微。

1895-1910年美国同亚洲的进出口总值(百万美元)

【注释】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Bureau of the Census, Historical Statistics of the United States Colonial Times to 1970 (Washington D.C., 1975), pp.903-904,906.【注尾】

美国出口总值

美国出口亚洲(除日本外)

美国进口总值

美国从亚洲各国进口(除日本外)

1895

808

9

732

39

1900

1394

24

850

29

1905

1519

30

1118

95

1910

1745

40

1557

114

    表中可以看出,美国向包括中国在内、除日本外的亚洲各国的出口,1895年只占其出口总值的1.11%,1910年也只占2.29%,美国从这些国家进口货物占其进口总值的比例,1895年仅为5.32%,1910年仅为7.32%。可以想象,美国怎么可能为了所占比重如此之小的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除日本外)而作出更大努力呢?

    第三,美国人的内部矛盾。美国对外关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一种双轨行为,即私人行为和政府行为并存。私人行为主要表现为私人资本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往来;政府行为主要是政府政策的执行。很多学者在研究美国对外关系的时候把二者混为一谈,这便难免产生误差。由于美国私人资本和政府政策有时一致,有时矛盾,私人资本不完全以政府政策为转移,政府也不可能在任何时候都能为所有在外国有利益关系的美国人服务。例如,1896—1898年,美华开发公司在中国东北铁路修筑权问题上的失败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得到美国政府的有力支持。【注释】鲍.亚.罗曼诺夫:《日俄战争外交史纲(1895-1907)》中文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上册,第59页。【注尾】而该公司在1899年粤汉铁路修筑权的竞争中取胜并获得4000万美元股票发行权,主要是取得了国务卿海的帮助。【注释】W.R.Braisted,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American China Development Company, The Far Eastern Quarterly, lancaster, 1952, Feb. Vol.XI, No.2. pp.149-150.【注尾】此外,在对外经济活动中,美国私人资本之间因相互竞争而时有矛盾发生,这些矛盾造成的美国人的内耗直接影响美国对外关系的发展。例如,1905年10月,就在美国铁路大王哈里曼已经与日本人签订了购买南满铁路的《桂太郎—哈里曼协定》后,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堂弟M.G.罗斯福不但向日本人通风报信,劝日本人不要出卖南满铁路,而且答应给日本人2000万美元贷款。这个行动成为日本外相小村寿太郎推翻哈里曼计划的重要外来因素。【注释】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编:《满铁史资料》,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二卷,路权篇,第31-33页。【注尾】

    第四,其他资本主义列强的制约,是美国对华门户开放政策失败的重要原因。因篇幅所限,这里不再一一详述。

 

七、美国对华门户开放政策的研究范畴

 

    由于美国对华门户开放是一个关于中国的政策,长期以来,中国学者主要从美国对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角度出发研究这一课题,这当然无可非议。然而,当拓宽历史研究的视野时就会发现,美国对华门户开放政策更多的却是反映美国与其他列强的关系,或者说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东北亚国际关系。

    如前所述,1899—1900年,美国政府向欧洲列强发出了3次对华门户开放照会。截止到1922年,美国政府多次在其外交公文中强调各国应遵守对华门户开放的原则。这些照会和公文不是想解决中美关系问题,也不是要解决对华政策问题,而是要解决美国与其他侵华国家的关系和共同政策的问题。至于美国对华政策,是早已确定了的,那就是人所共知的门户开放政策。关于这个问题,只要看一看美国对外关系文件中的那些照会原文就很清楚了。所以,从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角度出发,以美国对华门户开放政策为中心,研究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列强对华政策的异同,进而掌握中美关系的某些潜在因素,不但具有历史价值,而且具有现实意义。

    应该说,当时,如何协调各国对华政策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因为列强都想维护自己的在华利益。这样,美国与其他列强在中国的关系也很难和睦相处。当时,围绕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原则,侵华各国都有自己的相应政策。尽管各国都表示赞同对华门户开放原则,事实上却是各行其是;表面门户开放大旗高举,背后我行我素。研究门户开放问题的学者都知道,门户开放政策的目的不是为了中国,不论这一政策是成功还是失败,对中国人民来说,都不会是喜讯。但是,不能否认,列强对华政策的差异不但会反映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各国与中国的关系,而且会使我们在认识到这些问题后采取相应的有效的对策。清政府“以夷制夷”的蠢事当然不可再干,而历史留给我们的教训和经验却是不能忘记的。

    美国对华门户开放政策问题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课题,而非仅仅历史或中美关系问题。在某种意义上,它主要是一种国际政治研究。而国际政治研究不仅要考虑历史唯物主义还是历史唯心主义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涉及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问题。要对涉及民族主义的问题做出任何纯粹的考证和分析都难以得到普遍认同的结论,例如,关于近代殖民主义的历史作用的评价历来争论不休,非洲学者一般不接受欧美学者提出的殖民主义给非洲带去文明的说法,拉丁美洲依附论学者从不认可西方现代化理论。要中国人赞同门户开放政策保护了中国是不切实际的。所以,再讨论什么门户开放政策的作用、价值、意义、效果,美国提出门户开放原则的原因、目的等等,已没有太大意义。相反,如果我们以门户开放政策为钥匙,考察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在华竞争的历史,进而探索美国与中国关系的制约因素,则具有现实意义。

   

    董小川: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