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后
今年1月1日是中美两国建交20周年纪念日。在中美建交10周年之际,本刊曾发表资中筠先生探讨两国合作基础的文章。如今,又一个10年过去了,中美关系历经风雨,实现了“第二次正常化”。在两国建交20周年之际,资先生再次撰文,纵论两国关系的发展。她指出,中美关系中,利益汇合这个基础没有变,但一些旧的分歧依然存在,同时又面临许多根本性的新变化。因此,需要两国以符合现实需要的新观念和新姿态来迎接这些新挑战,实现中美两国间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美国史学的发展历来是我国美国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期李剑鸣先生的文章考察了本世纪美国史学的发展轨迹及趋势。他认为,美国史学在本世纪中经历了进步主义、新保守主义、新左派和新美国史学四大思潮的兴替,并呈现出社会科学化和专题化的趋势,致使宏观综合研究相对薄弱。这正是20世纪美国史学未能产生影响世界的巨著的原因所在。
冷战结束后,随着大量档案文献的相继解密,美国外交史学界近来开始了“新冷战史”的研究。戴超武先生追踪考察了这一新的学术动向。他指出,“新冷战史”注重多国档案的研究,强调“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的影响,很有意义;但在冷战起源等问题上却退回“正统派”观点,为美国大唱赞歌,从而对世界外交史学界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此外,在本期专论中,李晓岗先生探讨了冷战时期美国的难民政策,樊书华女士考察了至今仍在致力于中美学术及教育交流活动的哈佛-燕京学社创立的过程,令湖萍女士论述了上个世纪中国妇女移民美国的动机,刘树森先生讨论了《回头看记略》的翻译及中译美国小说的起源。这些文章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其中一些还利用了新解密和新获得的档案文献资料,对于认识和理解中美文化交流及美国对外政策应该很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