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架
《克林顿治下的美国》牛军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全文350页。全书共32.8万字。
本书系国内学者研究冷战后特别是克林顿第一任期时美国内外政策调整变化的论文集,共收论文20篇。作者们从不同视角探讨克林顿上台后如何面对变化了的世界局势和国内矛盾而实施的内外政策;对其展开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全书分“外交篇”和“内政篇”两大部分,涵盖了美国政治、军事、外交、经济、宗教、文化等各个方面。其中有王缉思的《战后美国的世界地位与外交战略》(代序)、吴展的《克林顿政府的核政策》、金灿荣的《美国外交的国内政治制约及其在后冷战时期的特点》、杨达洲的《克林顿政府与前南危机和波黑内战》、朱世达的《克林顿政府在肯定性行动中的两难处境》、柯居韩的《克林顿政府第一任期的内外经济政策及其前景》、陈宝森的《美国两种经济哲学的新较量》、刘澎的《宗教右派及其与后冷战时期的美国政治》等。这些文章对我们了解和研究美国内外政策的现状、变化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衰落还是复兴:全球经济中的美国》主编郑伟民,副主编黄苏。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8月第1版,除“序言”、“结束语”外,正文321页。全书共27万字。
该书是一部中国学者用科学的经济理论、方法分析研究美国经济发展变化以及在世界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的专著。对于如何确切地评价美国在当前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作者们认为:“与50和60年代美国的颠峰时期相比,今日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有所削弱,但是‘削弱’并不等于‘衰落’”(第320页)。对于近几年提出的美国经济“衰落论”和“复兴论”两者的观点,本书通过对超级大国美国经济地位的各种评估、对美国经济若干重要指标的剖析,以及对美、日、欧三方主要经济指数进行比较分析,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是不可取的。“应该看到,超级大国的经济兴衰是一个跨无数次经济周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决不是一种易变动的短期商业周期现象。”(序言)自90年代以来美国以信息技术产业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推动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从目前的发展形势看,美国经济前景乐观。作者预见:即将来临的21世纪开始的几十年中,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不会动摇,世界政治和经济中一超多强的格局还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在经济方面,美国也不会遇到真正动摇其地位的有力挑战者。(王亚平供稿)
Dean Alger, Megamedia: How Giant Corporations Dominate Mass Media, Distort Competition, and Endanger Democracy. New York: Rowman & Littlefield, 1998.
虽然美国宪法第一条修正案中明确规定公民享有言论自由的权利,但是作者却以翔实的原始和第二手资料揭示了当今美国的电视、报纸、图书、杂志等新闻媒体正越来越牢牢地控制在少数媒体“巨头”手中的现实,并指出:言论自由正在变为一种事实上的空谈。书中披露,迪斯尼、莫多克、时代-沃纳公司等12家媒体跨国公司已经控制了绝大多数的美国报纸、电视台和出版公司,它们左右着美国公众的信息来源。作者分析了这种新闻垄断的发展对美国信息传播和公众舆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目前,中、小报纸被大报社购并的事件在美国屡见不鲜,许多小城镇的居民眼下已经越来越难以在当地的报纸上看到反映他们自己城镇事务的消息了。在美国,新闻检查已经司空见惯,所不同的是,它并不是来自联邦或地方政府,而是来自拥有它们的大公司。书中还对如何真正保护美国公民的言论自由提出了许多具体的建议和方案。
Jeffrey Schultz & Laura Assendelft ed., Encyclopedia of Women in American Politics. New York: Oryx Press, 1999.
作者是美国玛丽·鲍德温大学的政治学教授,曾于1997年编辑出版《民主党百科全书》和《共和党百科全书》。本书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在美国200多年的历史上妇女为争取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平等权利所进行的努力及取得的进展。书中对由始以来在美国联邦和其他各级政府中当选或被任命担任公职的每一位女政治家的主要情况均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另外,书中还就目前在美国社会中引起广泛争论的堕胎、生育、家庭暴力、就业机会平等以及幼儿保育等与妇女权利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介绍了这些问题的历史由来、现状和社会各方的不同观点。与其他同类图书相比,本书的一个最大特点是收录了由始以来美国最高法院就涉及妇女权利的案件所作的所有重要判决的文本,并就这些判决对妇女的社会及政治权利的影响等进行了分析。此外,书中还收录了14篇有关妇女问题的重要讲话和文件,联邦和各级地方政府、议会中女政治家的传记资料以及妇女政治组织的名录等资料。
Leonard Steinhorn & DiggsBrown Barbara, By the Color of Our Skin: The Illusion of Integration and the Reality of Race. Washington, DC: Dutton Press, 1999.
这是一本研究美国种族问题的新作。两位作者均是美利坚大学的社会学教授,所不同的是,一位是黑人,一位是白人。书中以比较悲观的态度论述了美国的种族关系现状。作者以大量的事实说明,最近十几年来,美国的“肤色界线”非但没有逐渐消失,相反却在不断加深。黑人和白人在美国社会中虽然已经共同生活了两个多世纪,但他们之间却从未实现过真正的融合,种族主义在当今的美国社会中仍然随处可见。作者认为,美国人特别是少数族裔应当放弃实现种族平等的种种幻想。对他们来说,主要和可行的不是实现种族的融合和平等,而是实现种族共存,进而达到真正的种族公正。一些美国种族问题专家认为,本书的观点反映了美国社会特别是知识分子对种族关系不断恶化的现实的忧虑和无奈。尽管这种悲观主张无疑是对民权运动活跃分子的一大打击,但它却为敏感、复杂、争论不休而又进展缓慢的种族问题提供了一种可以接受的解释。
James Mann, About Face: A modern History of America's Curious Relationship with Ching, from Nixon to Clinton. New York: Knopf Press, 1999.
作者是《洛杉矶时报》记者。书中对尼克松至克林顿当政期间的美国对华政策进行了研究。作者运用了美国最新公布的总统文献和其它档案资料,同时对曾经参与美国对华政策决策的前任和现任政府官员进行了大量的采访。在此基础上,作者对20多年来美中关系中的一系列重大矛盾和争论的起因、背景及其对美中关系的影响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书中以大量篇幅考察了美国政府长期以来坚持对华保持接触政策的内在动因,阐述了美国总统及其外交政策助手在这一问题上的现实与长远考虑,并对前参议院外交委员会首席顾问威廉·特里普利特和前驻华大使李洁明等主要决策顾问对美中关系的态度和他们在任期间对美中关系的发展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剖析。作者还对克林顿政府不顾国会的反对,做出人权与最惠国待遇脱钩的决定进行了个案研究。作者认为,冷战结束后,联系美中关系的纽带将不是任何战略考虑,而主要将是共同的经济利益。美国评论界认为,在最近十几年中出版的众多研究美中关系的著作中,本书是为数不多的从新闻记者的角度观察美中关系的著作,作者侧重于从美国的角度研究美中关系,是对1994年由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弗和谢利·维邓恩撰写的《中国的觉醒》(China Waked)一书的重要补充。
Tom Diaz, Making a killing: The Business of Guns in America. New Pr., Dist: Norton Press, 1999.
本书作者是位于华盛顿的美国反暴力中心的资深学者。书中对美国枪支工业的历史、现状及其对美国社会所造成的灾难性影响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几十年来美国政府在控制枪支生产、防止枪支泛滥方面的种种失误。由于美国的枪支工业是在极其保密的情况下经营的,因此,书中提供的许多材料都是通过秘密访问取得的,是极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作者运用这些资料描述了美国枪支生产、出口和销售的全貌,并对利益集团、枪支工业协会和新闻媒介在促进这个“死亡工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逐一分析,对枪支工业与政府、司法部门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进行了大胆的揭露,阐明了这个“死亡工业”得以成功地逃脱政府监督的真相。书中还对目前美国社会中围绕着枪支管制问题所展开的争论进行了全面的叙述,介绍了各方的不同观点和主张,并就解决因枪支泛滥而导致的暴力犯罪问题提出了建议。美国评论界认为,本书是由始以来第一部比较系统、全面地揭示美国枪支工业的内幕和枪支生产对当代美国社会所造成的危害的著作。
Peter Peterson, Gray Dawn: How the Coming Age Wave is About to Transform America and the World. Washington, DC: Times Press, 1999.
世界人口中老年人的比例正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在世界上一些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作者彼得森是“康科德联盟”的联合创立者之一,曾多次在美国联邦政府中担任顾问。他在书中警告说,美国政府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否则人口老龄化问题将会变为一场危机,给美国社会造成难以应付的后果。作者指出,随着“婴儿潮”一代人逐渐步入退休年龄,在不久的将来,养活老年人的工人数量将会大幅度减少。虽然目前世界许多国家都实施了一些相应的社会计划,但几乎没有一个工业化国家已经真正为迎接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做好了准备。以美国为例,到目前为止,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基本上只停留在政治上和口头上,而没有一个具体、完整的财政措施。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必将成为一个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作者对如何延缓老龄社会的到来提供了一些具体的选择,他还呼吁尽早成立一个全球范围内的“世界老年问题组织”,以便及时交流信息,共同寻找一个世界性的解决办法。
(高英东供稿)
《棘手的合作:中美关系的现状与前瞻》贾庆国、汤炜著。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6月第1版。除“后记”、“索引”外,正文7章,270页。全书共24.7万字。
在人类迎接21世纪到来之际,国际关系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新时代给人类提出了新的挑战,其中包括:战争威胁、贸易摩擦、毒品走私等等。面对这些挑战,作者认为:当前国际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中美两国之间的合作发展对国际合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中美两国存在着巨大差异,阻碍两国间的合作与发展。本书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首先回顾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历史,重点介绍和分析了冷战结束以来中美关系的历史演变,以及近年两国关系改善和存在的问题。作者认为,必须看到中美两个超大型国家存在着巨大差异,相互之间有着许多利益上的冲突和看法上的不同,两国历史和价值观念的鸿沟又造成偏见和误解。从某种意义上讲,“中美关系只能是一种‘有限的冲突与有限的合作’式的关系”(第246页)。作者对中美关系的前景持乐观态度,认为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来分析,两国的合作给两国带来的利益要比对抗大得多,“理性终于战胜偏见和冲突。近年来,在两国政府的积极努力下,两国关系明显改善。各种迹象表明,两国间的分歧在缩小,合作在增加,正在出现1979年以来的第二个春天。”本书资料丰富、观点新颖,除引用大量中外学者的论著外,书后附录《比尔·克林顿政治生涯》、《比尔·克林顿生平》、《中美关系大事记》为读者提供了颇有助益的阅读参考。
《克林顿传》江峡著。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除“前言”、“主要参考索引”外,正文13章、419页。全书共28万字。 作者江峡为旅美学者,1992年曾在美国亲眼目睹了总统大选全过程。为了使中国人对美国总统克林顿有更全面的了解,他广泛搜集资料,作了充分的准备,撰写这部克林顿生平传记。克林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生的新生代美国领导人。他从一个没有任何政治背景的南方贫寒少年起步,经过努力奋斗,终于在46岁的英年当选为位高权重的美国总统;随后又连任两届,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最年轻的连任两届的总统;也是半个世纪以来民主党第一位连任两届的总统,在美国历史上写下了不寻常的一页。全书以克林顿个人的成长与奋斗史为主线,详细记述了他的家庭、成长、身世、爱情与婚姻生活,以及夺取与保卫白宫宝座的艰难历程。本书系作者利用第一手资料撰写的一部比较全面而生动地反映克林顿生平、个性与政治观点的传记著作。读者不仅可以从本书中对克
林顿的生平、思想与主张有全面的了解,而且对认识当今美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情况与文化思潮,以及美国的选举制度及其竞选运作过程都有裨益。书后附有《克林顿第一任期就职演说词》、《主要参考资料索引》。
Stephen Endicott, & Hagerman Edward, The United States and Biological Warfare: Secrets from the early Cold War and Korea. Indiana: IndianaUniversity Press, 1999.
两位加拿大历史学家对冷战期间美国研制和发展生物武器这段骇人听闻的历史进行了政治和道德方面的研究和探讨。书中阐述了美国政府决定研制和发展生物武器的原因和历史背景,运用大量来自美国、加拿大和中国的历史文献和档案,证明了在冷战期间美国不仅一直在研制和发展生物武器,而且还曾在朝鲜战场上使用过生物武器。当这一事实败露后,美国政府特别是CIA曾运用各种非法手段,对美国公众和世界舆论隐瞒真相。书中还透露,在这项秘密计划中,日本曾与美国进行过密切合作,美国方面从日本人那里得到过大量的技术支持。尽管书中提供的资料有些并不是第一手材料,并且有些论据也显得不够充分,但本书的出版仍然在美国有关方面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评论界指出,这是第一本比较系统、全面地揭示和分析冷战期间美国发展和使用生物武器内幕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