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2002年第3期

 

C-SPAN镜头中的美国国会:美国媒体与政治的互动

 

沈国麟

 

〔内容提要〕本文以美国电视台C-SPAN的创建历史、受众结构、从业人员为例探讨美国国会与媒体的关系,分析了美国议员对于C-SPAN的双重态度,并从中检验西方新闻学理论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美国社会文化/媒体/国会/C-SPAN

 

  在当今美国,媒体被称为"第四权力"--监督政府、引导舆论、影响受众。从媒体来说,总统、白宫、国会是报纸、电视台、电台每日政治新闻中不可或缺的素材,对于总统、议员来说,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起着监督作用的第三只眼睛,又是扶摇直上的政治助推器。甚至有人提出,媒介的介入改变了美国的政治进程。美国的行政、立法、司法三权究竟是如何与媒介互动的?特别是美国的立法机构--国会与媒体两个独立系统之间如何相互影响?媒介与政治权力之间到底保持着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本文以C-SPAN(美国公共事务有线电视网)的发展为例, 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一  媒介与政治的关系

 

    自从新闻学作为一个学科诞生以来,就开始了对媒介与社会控制问题的探讨,并产生了自由主义新闻理论、社会责任论和客观主义理论等一系列新闻理论。其中自由主义新闻理论备受推崇,不仅因为它是最早形成的一种新闻理论系统,也是西方一些国家新闻体制的基石和主导性理论。【注释: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0页。】自由主义新闻理论提倡把客观地向公众提供事实作为新闻报道的最高标准和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标准,其基本原则大致有:(1)媒介不受政府的干涉;(2)媒介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3)"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4)对事实的信念【注释:李良荣:前引书,第21-22页。】。客观主义理论脱胎于自由主义新闻理论,它要求新闻报道最终是为了反映客观事实,所以事实与意见必须分开。相比起自由主义新闻理论和客观主义理论的许多主张,社会责任论则要求大众传媒真实、客观地报道新闻,承担社会成员之间交换思想的责任,并且反映社会各阶层的面貌。【注释:李良荣:前引书,第37页。】

    上述三种新闻理论,分别产生于西方特别是美国19、20世纪轰轰烈烈的新闻实践中。美国是世界上大众传媒业最发达的国家,其大众传媒的具体作用一般有传达政策、信息;诠释政府政策;设置公众议程;为竞选作广告;监督政府等。自由主义新闻理论、客观主义理论和社会责任论在美国复杂的实践中不断地被检验修正,这些理论关注的是对媒介如何进行控制,而现在的学者越来越关注媒介在当今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库克(Timothy E.Cook)认为:当今的媒体本身已经成了一个政治机构(Political Institution)。因为媒介按照长期制定的规则来"制造"新闻,并且由于媒介因独立依靠资源而享有自己独立的权利。媒介不是一个中立的传输渠道,它依靠自己独立的资源来决定谁是权威、哪些价值观应该被确立,哪些制度应该被选择。【注释:Timothy E. Cook, Governing with the News: The News Media as a Political Institution (Chicago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转引自Richard A. Brody,"Book Review,"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Vol. 62, No. 4, Winter 1998, pp.665-667.】

    政治权力对于媒介的态度也受到关注。斯蒂芬*弗朗西斯(Stephen Frantzich)认为作为新闻媒介的传播主角,国会议员非常关心自己和他们的机构在公众面前呈现出一幅什么样的景象。他们要和政治对手竞争权力、地位、威望,他们利用媒介和控制媒介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成败。【注释:Stephen Frantzich,"Communications and Congress,"in Gerald Benjamin, eds., The Communications Revolution in Politics: Proceedings of the Academy of Political Science (The Academy of Political Science, 1982).】 媒介把国会的立法过程放在了一个公开、透明的环境里,约束了议员们的行为。美国传播学者休梅克(Pamela J. Shoemaker)在1998年与其他学者为了检验传播学中的"把关人理论",以1996年到1998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议案为样本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表明,美国媒介的"把关人"--新闻编辑的新闻价值判断角度直接影响国会议案的报道,议案的重要性程度直接取决于报道的数量。【注释:Pamela J.Shoemaker,MartinEichholz,EunyiIim,and Brenda Wrigley ,"Individual and Routine Forces in Gatekeeping,"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Summer 2001,Vol.78, No.2.】

    应当说, 媒体的新闻运作对美国政治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当今美国,广播电视正以自己独特的自身优势积极报道政府行为,吸引公众对政治生活的注意。一些研究表明:电视的出现使政治生活具有了形象化特征。政治事件的视觉化图解强化了语言所不能达到的渲染效果。【注释:王永亮:《美国大众传媒和政治现代化进程》http://www.zijin.net/06masters/wangyongliang/.】电视展示了政治事件的过程。记者和编辑对于新闻的取舍建立了美国公众对于政治事务、政治人物的评判标准和"刻板印象"。

 

二  把镜头对准国会的发展策略

 

    美国公共事务有线电视网(Cable Satellite Public Affairs Networks)C-SPAN又称国会台,是一家私营的、非营利性的公共有线电视网,也是当今美国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有相当影响力的力量。

C-SPAN成立于1979年,创始人布赖恩*拉姆(Brian P. Lamb)1963年毕业于普度大学,1964年加入海军。在海军服役的两年期间,他去过17个国家,退役后定居华盛顿。约翰逊政府时期,他曾在国会和国防部担任报界联络的工作。1977年,当拉姆还是商业杂志《有线视点》的华盛顿办事处主管时,他对一群有线电视行业的行政人员提到自己想成立一家非赢利电视台以转播国会的开会情况。两家有线电视台负责人答应拿出2.5万美元。不出两年时间,C-SPAN成立。【注释:托马斯*迈耶:《不受声段的羁绊》,《交流》1993年1月。】拉姆能够把他的摄像机架到国会去,还应该感谢他的好友约翰*埃文斯媒体与技术基金(John D. Evans Fund for Media and Technology)的创始人约翰*埃文斯(John D. Evans)。当拉姆把自己的想法跟他说了后,埃文斯参加了组建C-SPAN的工作,并帮助拉姆说服华盛顿的官员,拿到了报道国会的通行证。【注释:Travis Paddock,"C-SPAN Chief Says Network Has ‘Extended the Gallery’" http://www.umich.edu/~urecord/9798/Apr08_98/cspan.htm.】当年3月19日,350万美国家庭通过C-SPAN收看了白宫发言人的讲话。1980年,C-SPAN第一次全程报道了美国总统选举。在初创时期,C-SPAN以客观详实的政治报道赢得了第一批观众,如观众可以在C-SPAN全程观看国会听证会。1982年,C-SPAN发展成为一个每周7天,一天24小时全天候的有线电视网。C-SPAN从此踏上了飞速发展的道路。目前,C-SPAN以报道国会事务为主, 共拥有三个电视频道、一个电台和一个网站。通常,C-SPAN一台主要报道众议院,二台主要报道参议院,【注释:1986年,C-SPAN成立了二台(C-SPAN2)专门播放美国参议院的辩论。除了直播议员们的唇枪舌战外,C-SPAN2还制作当前形势热点话题节目,每周五晚上,观众还能通过C-SPAN2看到金融证券行情及读书节目,周日早上8点开始则是48小时的非小说类的读书节目。】三台主要是一些专题节目,【注释:随着C-SPAN节目质量的提高及数量和种类的增多,目前的节目界限已经不是那么明显。】 1989年起,C-SPAN开始直播英国两院议员辩论。C-SPAN很多直播节目都有电话接听,听众随时可以打电话进直播间与主持人和嘉宾进行交流。 90年代后,C-SPAN在美国的影响日益增大。1990年6月18日,C-SPAN有了第5000万个观众。1992年1月至11月,C-SPAN制作了近1200小时的选举节目。1997年9月,C-SPAN成立了旨在关注公共事务的三台,同年10月,C-SPAN全天候的公共事务电台的信号也被送上了天。今天,C-SPAN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260个员工的电视网,全天候节目通过6500个有线系统传送到7700万个美国家庭。在当今迅速发展的美国有线电视行业里,C-SPAN独树一帜,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C-SPAN的大量节目是直播,如国会辩论、政治会议、记者招待会、热线电话等。C-SPAN本身不仅是媒介,而且已经成了美国政治生活的一部分。当然,它现在也面临着日益增长的压力,即向观众提供完整的各种政治活动的信息与一些观众因信息过量而产生的不信任和玩世不恭之间的矛盾。【注释:汪文斌、胡正荣:《世界电视前沿》,华艺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第52页。】

C-SPAN对美国国会政治的报道大致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国会报道,包括国会的新闻发布会、议案辩论,议员演讲等。例如,美国2000年国会选举,C-SPAN做了系列节目报道议员们的唇舌交锋,甚至专门设置了"本周辩论"栏目,供观众选择。【注释:C-SPAN对每两年一次的国会选举的报道极为详尽。每逢国会选举年,C-SPAN派出了大部分采编人员对竞选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如议员的竞选演说、全国各个选区选情的分析、选民访谈、选举结果通报,使观众不出家门而将国会选举尽收眼底。】

  观众通过收看一周的C-SPAN国会竞选节目,可以看到议员竞选人的政治观点和举止风度。而在议员辩论的同时,C-SPAN不做任何评论,任由观众评说。

C-SPAN非常重视对国会立法的报道,有时能够为了使观众了解一项法规的出台,它追踪国会几个月甚至几年,直到这项法规被否决或者被通过。所有的国会会议都逃不过C-SPAN的摄像机,包括听证会和议案修改、投票。摄像机还记录了议员们和记者的闲聊、参议院领袖与新闻界的对话,甚至国会议员的一举一动。

  国会对于国家重大事件的反应和决策也是C-SPAN国会报道的一个重点。2001年9月20日,C-SPAN直播了布什总统关于"9*11" 事件在参众两院做的演讲、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达施勒和少数党领袖洛特的反应。从9月11日到10月20日的近40天里,C-SPAN仅国会的直播节目就制作了229条,包括参议院、众议院多数党领袖发表评论,议员们的反应、国会听证会、议员对炭疽热的反应、国会新闻发布会、议员的专访、民主党共和党的立场等等。

  (2)对各种政治活动的报道。C-SPAN初创时期以报道国会活动为主,但随着其对美国政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它已经不再局限在国会报道上。总统选举、政府会议、竞选演说、外事活动、政治辩论等美国社会各种政治活动几乎都成了C-SPAN的报道对象。

  (3)时事报道。C-SPAN报道当前美国社会各个方面的重大政治社会问题,如经济问题、能源政策、社会保障制度的前景、战争决策、国防、法制的完善、税制改革等等。C-SPAN的时事报道追求时效性、客观性。对于特定问题,C-SPAN会邀请有关政府官员、从业人员,以及民间人士座谈。

  (4)历史节目。C-SPAN的历史节目侧重于对美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物事件的报道。1999年3月至12月,C-SPAN制作了"美国总统肖像"节目,对于美国历史上41位总统的工作、生活、家庭做了详尽的叙述。配合节目的播出,C-SPAN还制作了总统录像带、总统明星片、总统T恤等一系列的产品。C-SPAN在其成立20周年之际推出这套节目,旨在强调电视台其对美国历史文化的关注和对受众的教育功能。

  (5)读书节目。每个周末,从周六早上8点到周一早上8点,C-SPAN二台播出长达48小时的节目,关注近一个月来美国出版的各种非小说类书籍,特别是有关公共事务著作。节目邀请作者直接到演播间畅谈写作目的,读者也直接可以通过电话或到现场与作者进行对话。读书节目还设全国畅销书榜,每周播报排名靠前的书籍销售情况。

  (6)其他专栏节目。如《华盛顿杂志》,邀请美国社会各界权威人士对当前热点问题及美国各大报纸的焦点问题进行评述,节目播出期间观众可以直接打电话与节目嘉宾讨论;《美国法庭》,报道美国各级法院的诉讼、法律的执行,以及美国法制史等。《美国政治》是电视杂志,每周日播出,专访美国政府及民间机构的负责人、领袖,作有关美国各种政治社会问题的访谈。《美国政治档案》则是C-SPAN电台的一个专栏节目,专门为美国历史上的重大政治事件做档案解密。

    C-SPAN以非商业性及低姿态出现在美国观众面前,每年1800多万美元的经营费均来自当地的有线电视公司。C-SPAN的任务就是将电视业中的强调娱乐的风气转变为强调信息和教育,向观众提供更多的了解政府行为的机会和渠道,让观众看到政治程序及政府活动的全过程,从而最终让观众形成自己对公共事务的看法。【注释:汪文斌、胡正荣:前引书,第52页。】

3.记录式的报道策略和独树一帜的新闻观

20多年来,拉姆领导的C-SPAN负责每天为千百万有线电视用户播出美国政治社会生活记录。观众可以在C-SPAN上收看"未经过滤过"的新闻,C-SPAN的工作人员从不对摄像机中的场景进行剪辑、评论。正像客观主义理论强调的那样,C-SPAN把事实和观点分开。拉姆认为,新闻报道应该清楚地让人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拉姆所创造的是一个没有剪片房的网络,观众了解详尽新闻的唯一方法,就是经常收看该频道的报道。一位传播媒介分析家称之为"记录式的电视报纸"。【注释:托马斯*迈耶:前引文。】 C-SPAN在当今美国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媒介环境中,能够坚持自己不掺杂任何杂质的报道方式,实属不易。拉姆的新闻观是独树一帜的,隐约可以照见社会责任论的影子。拉姆在接受采访时说:"在电子媒介的历史上,C-SPAN是仅有的能够让有些人站在麦克风前,不受干扰的表达他的思想"。【注释:"Today in Technology History,"http://www.tecsoc.org/today.htm.】

    自由主义新闻理论、客观主义理论和社会责任论在C-SPAN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但实践是复杂的。客观地说,C-SPAN与美国其他有线电视网不同,它背后没有大垄断财团支持,也没有商业广告,它的全部收入来源于当地有线电视用户。这就决定了C-SPAN的新闻取材、新闻制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用户为中心来运作的,不受垄断财团的控制,充分形成了自由主义新闻观中很重要的"意见自由市场"。但自由主义新闻理论中的"新闻不受政府干涉",C-SPAN却很难做到,因为C-SPAN用于报道的摄像机属于国会所有,并由国会议员选派的人员控制。这些人对国会负责,国会还对参众两院的报道内容做出极其严格的限制。例如:(1)摄像机必须始终对准发言的人或会议主持者;(2)投票时,摄像机必须对准会议厅的讲坛区,不得拍摄选票统计显示牌,以免显示各议员的投票详情;(3)不准摇摄,以免拍摄到议员聚焦在墙边或通道上谈笑、吸烟的镜头;(4)在拍摄发言人时,禁止切入非发言人的脸部特写镜头;等。【注释:马庆平:《浅析各国有线电视体制》,http://go4.163.com/dxiang/wztj/tz0601.htm.】C-SPAN的工作人员并没有生活在绝对自由的环境中,他们受到来自国会的压力和限制,其对国会的监督也打了折扣。不可否认,C-SPAN的新闻体现出了一种社会责任感。C-SPAN的特点是不对报道的内容做编辑、评论或分析,其工作人员即使面对摄像机也从不报告自己的姓名,而是通过报道开始前的旁白或中间打出的标识来区分不同的报道者。C-SPAN尽量不以记者、编辑的个人喜好来影响新闻的取舍,强调新闻的"无过滤性",因此在国会报道中从来不体现出一种社会目标和价值观。C-SPAN的新闻无倾向性,这一点又与美国学者所提倡的"社会责任论"矛盾。

  在美国学界对C-SPAN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C-SPAN其实是一个公共服务机构。甚至像库克说的那样,已经成为一个政治机构。它展示了一个政治过程,改变了公众观察、体会政治的方式。其工作人员把自己界定为记者,但他们的工作没有"编辑、评论或者分析"。【注释:Timothy E. Cook, Governing with the News.】与美国其他电视网不同的是,C-SPAN与其创始人一样始终保持着低调,从不播放商业广告和制造政治明星,如拉姆所说:"我所做的只是帮助你在场。"1995年,C-SPAN对辛普森杀妻案未做任何报道。【注释:"C-SPAN Founder Says His Network Is Based on ‘A Simple Concept’", http://www.columbia.edu/cu/record/archives/vol21/vol21_iss8/record2108.27.html.】也有学者对C-SPAN提出质疑,认为其节目既然没有叙述和评论,那和记录片或录像带没有什么两样。【注释:"Today in Technology History."】但不管如何,C-SPAN还是为自己赢得了声誉,就像杰克*尼尔森(Jack Nelson)说的那样,"也许它不是新闻,但它一定是传播,它向我们传达了政府真正在干什么。"【注释:"Today in Technology History."】

 

三  促进国会平台的开放和国会事务的透明化

 

    在C-SPAN前,很少有美国人能够直接看到自己选出的代表每天在干什么。电视上播放的是特殊的政治事件,如总统选举或"水门事件"听证会,但议员的日常活动是不被公众所知的。C-SPAN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状况,它把摄像机直接放到了国会,把议员们的日常活动放在了聚光灯下,放到了观众面前。C-SPAN不仅影响了它的观众而且还影响了它的节目对象。国会是C-SPAN的报道对象,没有国会就没有C-SPAN。另一方面,国会也因为C-SPAN的报道,不得不作出一些改变,并对C-SPAN作出一些限制。国会对于C-SPAN的态度具有两重性。

  首先,国会议员认识到电视是受欢迎和信赖的媒介,他们希望利用电视塑造自己的政治形象,赢得选民的支持。与此同时,电视可以重塑国会的形象。在过去公众的印象中,国会是争吵和犯错误的代言词。80年代初,议员埃里奥特*利维塔斯(Elliot Levitas)说:"我不相信公众对我们政府的信心会有所改变,除非他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在做什么和怎么做。信任必须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而理解则来源于一个对我们政府的目的和行为的清晰认识。电视摄像机,我相信,可以提供这一清晰的认识。"自从C-SPAN创建以来,直播国会的辩论、听证会确实对国会的形象有了很大的改观。前众议院议长金里奇早就很喜欢摄像机,常常在众议员们回家后在C-SPAN的镜头前发表长篇大论。"他利用C-SPAN,"海斯说,"去追踪民主党人,使国会变得声名狼藉,并一举击倒演讲者。"例如,1989年,议员吉姆*赖特(Jim Wright)因为道德问题受到谴责而下台。金里奇从C-SPAN受益很多,他是一个一分钟演讲的高手。一些人甚至认为,没有C-SPAN就没有金里奇领导的共和党占多数的国会。与金里奇一样,戈尔也是利用电视的高手,作为参议院的主席,他通常在C-SPAN的黄金时段召开国会听证会。C-SPAN也是议员们竞选的阵地。如同拉姆说的那样:"在过去,你要竞选众议员或者参议员,你必须去华盛顿。如果你要同你的选民对话,你必须去当地电视台或电台并且还要得到华盛顿的许可,但现在这种日子一去不复返。我们(C-SPAN)提供了一个直接的途径。"【注释:Stephen Frantzich,"Communications and Congress,"p.97.】

    其次,国会不得不对C-SPAN的报道进行限制。议员们看到了电视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一着不慎,即会满盘皆输,甚至提早结束自己的政治生命。C-SPAN并非一路遇绿灯,拉姆遭到很多非议。虽然在金里奇主持众议院的时代,C-SPAN得到了极大的自由,但还是受到很多议员的质疑。特别是1995年3月,国会进行了紧张激烈的关于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辩论。民主共和两党分歧严重,各自都有保留意见。民主党向金里奇提出了尖锐的问题,诸如:在辩论严肃的话题时,如果C-SPAN的镜头扫到了一个议员正在开玩笑怎么办?如果扫到了共和党人和民主党人走到了一起怎么办?镜头中出现议员抽烟怎么办?【注释:Stephen Frantzich,"Communications and Congress,"p.97.】事实上,在C-SPAN把摄像机架到国会那一刻起,反对声就不绝于耳。有的议员认为,刺眼的聚光灯和笨重的摄像设备使国会的工作变的难以忍受;有的议员认为,摄像机会使某些人故意在镜头前大放厥词,措辞激烈,其结果是浪费时间而难以达成妥协;还有的议员则认为,暴露于公众的恐惧会使某些人害怕表达和修正自己的观点。【注释:Stephen Frantzich,"Communications and Congress,"p.98.】其实,国会议员最害怕的还是C-SPAN的镜头摄下自己的丑态,影响自己的公众形象,政治生涯造成负面影响。拉姆说:"其实国会议员并不喜欢他们在镜头前的形象,他们并不喜欢被看到(决策的)全过程。【注释:Stephen Frantzich,"Communications and Congress,"p.98.】实际上,C-SPAN的摄像机归国会所有,国会设专人负责C-SPAN的摄像机,特别是镜头的方向。有时,议员也可以控制C-SPAN的节目日程。议员如果要阻挠某项议案通过并且不想让公众看到的话,他会千方百计地阻止C-SPAN直播。1997年,当弗雷得*汤普森(Fred Thompson)的政府公共事务委员会在调查民主党的政治献金时,听证会就被禁止直播,连民主党的演说,也没有在后来晚间播出时间转播。【注释:马庆平:《浅析各国有线电视体制》。】更有些激进人士认为:"有些国会议员因长时间暴露在公众面前而感到惊恐和害怕,因为他们总是越过法律和道德的界限。"【注释:Don Harkins ,"C-SPAN: Public Telesthesia?"http://proliberty.com/observer/prt1197d.htm.】

    的确一部分政客因为C-SPAN的镜头而改变了他们的政治生涯。C-SPAN增加了美国政治的开放度和透明度,缩短了美国民众和他们所选代表的距离。一项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议员因为C-SPAN的直播而增加了他们演讲的次数(虽然每人承认他们改变了自己的行为)。大部分议员利用C-SPAN监看国会的活动情况,大部分人对直播的效果感到满意。另外,从C-SPAN开始直播后,国会每天早上的一分钟演讲也明显增加了。议员约翰*安德森(John Anderson)的办公室曾经做过调查并得出结论:电视减缓了立法的过程。C-SPAN直播后,国会通过一项议案的时间比原来增加了54%,众议院每天开会讨论的时间比原来增加了6%。【注释:Stephen frantzich,"Communications and Congress,"p.99.】C-SPAN改变了观众对于政治的认识。C-SPAN一台拥有大约6300万有线电视用户,C-SPAN二台的用户已经达到3900万。【注释:Ronald D.Elving ,"C-SPAN Get Pushy," http://www.cjr.org/year/95/5/c-span.asp.】C-SPAN甚至以一个新闻机构的身份成为美国政治生活的一部分。如同拉姆说的那样:"我更忠实于历史,我们的电视网也属于历史。我们喜欢像历史学家那样塑造它。"【注释:"C-SPAN Founder Says His Network Is Based on ‘A Simple Concept’."】

 

四  民众对"国会症状"的异议和评判

 

C-SPAN 报道的最突出的社会效应,是引起民众对"国会症状"的非议,主要集中在以下一些方面:

1.国会是一个官僚机构,国会议员来自各州、各选区, 因此在维护地方利益上不遗余力, 但在通盘考虑上却缺乏协调。

2.国会受特殊利益集团的影响、压力和"被收买"的现象呈现在公众面前。 如通过C-SPAN的报道,人们看到在国会审议有关农业法案时,不少农业或农场主团体整天聚集在华盛顿,通过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对国会农业委员会和参与该法案审议的议员们施加压力。 而当劳工管理方面的立法需要被修订时,又有不少商业组织对国会负责贸易的委员会和其成员进行全方位的"围攻",有关贸易问题也会引起大众媒体的广泛注意,甚至引起全国范围内是"保护主义"还是"自由贸易"更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争论。

3. C-SPAN 镜头下的国会呈现出某种程度的固步自封,从而引发民众寻求改革的思考。例如, C-SPAN 对立法程序的报道使人思考参众两院的运作能否跟上信息时代步伐?在公共政策的制定方面, 国会争吵过多, 难免效率低下,【注释:Cited from William J. Keefe, Morris S. Ogul, The American Legislative Process: Congress and the States (NJ: Prentice-Hall, 1997), p. 7. 转引自孙哲:《左右未来:美国国会的制度创新和决策行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第446页。】 从而对国家的整体经济成长和政治发展造成一定的伤害。 C-SPAN 曾跟踪报道了1996年共和党国会和民主党总统克林顿之间的矛盾。当时国会和政府未能就年度财政预算达成协议, 国会在10月和12月中分别两次关闭政府某些部门,合计一个月左右。 其间, 虽然社会保险支票按时邮出, 但是护照停办,对老人的特殊照顾午餐取消,自由女神和其他国家公园关闭, 连国会山庄的办公楼都关闭了。双方最后被迫妥协。【注释:Alissa J. Rubin, "Reality of Tough Job Ahead Dampens Joy Over Deal," Congressional Quarterly Weekly Report, November 25, 1995, pp. 3597-3599;George Hager, "A Battered GOP Calls Workers Back to Job," Congressional Quarterly Weekly Report, January 6, 1996, pp. 53-57; George Hager, "Congress, Clinton Yield Enough to Close the Book on Fiscal ’96," Congressional Quarterly Weekly Report, April 27, 1996, pp. 1155-1157.转引自孙哲:前引书,第447页。】 这件事经C-SPAN 和其他媒体的报道传遍全世界, 对美国国会的形象造成了很大伤害。据《纽约时报》统计,人们普遍认为总统面对"刁钻"的国会已无计可施,最后只有宣布停止办公。 而国会无法通过2/3票数来否决总统决定,要求他接受国会提案,最后这场面对C-SPAN 等重要媒体的公关较量中,国会最终成为输家。【注释:Robin Toner, "Split and Bruised in Polls, G.O.P. Weighs New Tactics,"New York Times, January 5, 1996, D18.转引自孙哲:前引书,第447页。】

4.C-SPAN 还特别关注议员们的操守问题。通过电视媒体,人们发现国会被一批追求个人利益和竞选连任的人霸占,他们对选民不断许诺。议员特权太多, 享受过多的福利和补助, 同时,贪污腐化、丑闻不断大多与议员的素质和他们来国会山的目的有关。这种情况,造成民众对国会的信任度的下降。

  总之,C-SPAN作为美国公共事务有线电视网,在美国的媒介体系中拥有独特的地位。它在新闻实践上对西方新闻学的几大理论--自由主义新闻理论、客观主义理论和社会责任论做出了回应。

  它对国会的报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影响了国会的工作程序、议案的讨论和通过,从而影响着美国的政治进程。

 

沈国麟: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