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后

 

    "9·11"事件后,美国媒体所表现出的一致,引发了不少人对媒体在美国社会中作用的思考。本刊"专题研讨"栏目中的三篇文章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翟峥以1998年《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对对方国家的报道为例,分析了中美两国在对方媒体中的形象。吴惠连则以资深华裔美国记者的观察角度,讨论了美国的新闻自由、新闻界与政府的关系、调查性新闻的使命等美国新闻业的核心问题。沈国麟以美国CSPAN电视台对国会的报道为例,探讨了美国媒体与政治的互动关系。

    本期"专论"中,鲍绍霖教授以翔实的材料,对香港回归前后美国的对港政策和对香港的干预进行了探讨。阮宗泽副研究员对近年来频频出现在美国舆论中的"新帝国论"和"整合外交"进行了阐述。吴心伯教授的文章着重分析冷战结束之初美国战略界关于美国亚太安全战略走向及其东亚发展前景的展望和辩论。牛可博士的文章考察了50年代美援在台湾经济改造中所起的作用。

  自创刊以来,本刊一直致力于推动学术规范建设。1995年,我们参照国内和国际规范,制定了本刊"注释体例说明",实行了严格的规范化注释体例。这项变革虽然给作者和编辑增添了不少负担,但却使投寄我刊论文的学术规范性和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近来,学术规范中的其他问题,也不能不引起注意。前不久,本刊第2期与《现代国际关系》(月刊)第7期几乎同时刊发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王传剑关于战后美韩军事同盟的文章,内容几近重合。经查证,作者几乎是在同一天将文章分别投送两刊,并在接到用稿通知后,未知会任何一刊编辑部。这种明显的一稿两投行为,历来为学术界所不齿,也严重地损害学风。《现代国际关系》已就此刊载声明,提出批评。尚望今后大家共同努力杜绝。

    一个希望与大家分享的佳音是,本刊被评为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期刊。这不仅是对本刊编辑部的鼓励和鞭策,更是对本刊作者们高质量稿件的褒奖。在此,衷心感谢多年来给予我们支持的海内外读者和作者。我们将加倍努力,与读者和作者一道把这份刊物办得更好。另外,我刊网站业已建立,自1987年创刊以来《美国研究》各期全文均可在网上查阅。由于上网的电子文本为排版小校文件,1997年以前的电子文本还留有少量排版控制码,最终内容以PDF文本或印刷版为准。读者可以通过网站投稿、与编者交流看法。我们希望藉此加强与读者和作者的沟通,促进学术交流,努力使这份刊物成为交流对美国看法更肥沃的园地。《美国研究》网址:http://www.mgy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