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后

 

  “9·11”已经过去一年多了,但它给美国社会及国际局势带来的影响是长期而深远的。箭在弦上的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朝鲜核问题、俄法德等国在对伊动武问题上与美国的分歧,以及发生在世界许多地方的反战游行和反美示威,使国际局势变得日趋错综复杂。而在美国国内,保守主义的重新崛起、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的新国家安全战略、反恐怖法对公民权利的侵害,……凡此种种,引发了学者们对大国关系、文化冲突、富国与穷国的关系、种族关系、保守主义理念等一系列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如何看待当今纷纭复杂的世界,“9·11”之后美国社会及其对外政策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希望学者们就此赐稿。

  本期专论中,蒋劲松在对美国第107届国会与布什总统应对“9·11”恐怖袭击、建立国内安全体系的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对美国两党的执政方式及特点进行了讨论。他认为,这种执政方式体现了美国宪法所规定的民主、分权和制衡原则。韩铁从美国法律史的角度对私有财产保护问题进行了探讨。他认为,美国法律对私人产权的保护,并不等于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为了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美国法律并不畏惧必要时限制私人产权;正是由于在私人产权和社会经济的长远利益之间保持了一定的平衡,美国经济的发展才走出了一条相当成功但并非没有问题的道路。赵可金和朱锦屏对美国选举中的“软钱”问题进行了探讨。他们认为,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软钱”卷入到竞选过程中,对美国代议民主制形成了严峻的挑战;美国政府须通过立法对“软钱”加以限制,堵塞宪政民主体制中存在的漏洞,但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张建新对美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出现、理论基础与实践,及其对美国经济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论述。卢春玲对美国老年保健计划的产生、发展及其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当前美国学术界所提出的多项改革方案做了评估。她认为,对现有税制作彻底的改革也许是摆脱困境的一个有效途径。褚乐平则对《美国宪法》批准史的一些具体过程进行探讨,进而审视了联邦党人和反联邦党人在宪法批准过程中的特殊历史地位。郑达的文章介绍了旅美华裔作家蒋彝在文学、绘画,以及诗歌创作方面的成就。在蒋彝先生百年诞辰之际,我们刊发此文,以志纪念。

  在新的一年里,我刊将在原有栏目的基础上,增设“青年论坛”栏目,借此为青年学者开辟的园地,进一步推动我国学术界对美国国内问题的研究。该栏目将发表青年学者,在读博士、硕士生关于美国问题的研究成果,特别欢迎从事美国国内问题研究的青年学者赐稿。

  我们将努力在新的一年里使本刊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