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2004年第1期

 

 

伊朗核问题与大国关系

 

王冀平 洪邮生 吉利强

 

 

〔内容提要〕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美国在核武器开发问题上向伊朗施压,使伊朗核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伊朗核问题为大国提供了一个外交角逐的舞台,美国、欧盟、俄罗斯从自身利益出发,对这一问题的态度和立场各异。伊朗在各方压力下,态度软化,同意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暂停浓缩铀计划。但伊朗核危机只是暂时平息,美国不会放弃在这一问题上对伊朗的继续打压,前景如何仍难预料。

关键词:美国外交/中东战略/伊朗/核问题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伊朗的核问题已经成了国际社会的最新热点,并集中反映了国际关系领域的诸多矛盾。本文通过跟踪了解伊朗核问题的发展,分析有关大国态度和政策的变化,探讨在该问题上有着切身利益的美国、伊朗及俄罗斯、欧盟等之间的斗争、合作和妥协,以及这一问题的未来走向。

一 伊朗核问题的由来

  伊朗是中东地区的一个大国,在伊斯兰世界历来有着极大的影响。它地处海湾与中亚这世界两大石油产区的要冲地带,是连接波斯湾和里海、中亚的最佳通道,具有重要地缘战略和经济地位。是大国政治争夺的前沿。在此背景下,伊朗核问题由来已久,发展到今天的地步,有政治和历史渊源。

  早在20世纪50年代,伊朗就已经涉足核领域,巴列维时代的伊朗一直努力成为伊斯兰国家中第一个拥有核威慑的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伊朗核计划处于暂时停滞时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是伊朗核计划重新全面启动时期。1992年,伊朗与俄罗斯签署《和平利用核能协议》,标志着伊朗核计划进入新的阶段。根据西方情报部门的资料显示,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伊朗已在核项目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初步建成了完整的核燃料循环体系。【注释】泽春: 《伊朗两手应对核压力》,《环球时报》,2003年10月8日第7版。【注尾】 与此同时,伊朗还大力发展自己的导弹系统。1998年伊朗成功地进行了“谢哈布-3型”弹道导弹的试验性发射,射程1300公里,可达以色列,表明了伊朗自身的武器研制和生产能力,加强了伊朗在海湾乃至中东地区的战略威慑力。伊朗还在研制射程2000公里的“谢哈布-4型”弹道导弹和“谢哈布-5型”洲际导弹。

伊朗军事力量的发展、尤其是核问题引起了美国的严重不安。美国一直认为 “伊朗是世界上最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注释】Statement by Secretary of State Warren Christopher Regarding U.S. Sactions Against Iran,State Department Briefing,in Federal News Service, May 1,1995, p.1.【注尾】 “其对阿以和平进程的反对,对地区和国际恐怖主义的支持及其寻求制造核武器的努力使其不仅成为邻国的威胁,而且成为整个地区和世界的威胁。”【注释】Remarks by President Clinton, at a Dinner of the World Jewish Congress, pp.2-3.【注尾】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就十分关注伊朗的核设施,也指责伊朗寻求发展核武器。尤其是1995年伊同俄罗斯签署了共建布什尔核电站合作协议后,美如坐针毡,担心伊有朝一日发展核武器,多次敦促俄中止与伊的核合作,但无结果。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美加强了在伊朗核问题上的施压力度。美国负责武器控制和国际安全事务的副国务卿博尔顿甚至威胁,美国保留使用军事手段防止伊朗发展核武器的权利。美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加强了对伊的核监督。

二 美国与核查危机

  2003年2月以来,国际原子能机构已经对伊朗进行了5轮核查。8月26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德黑兰南部的纳坦兹检测到了武器级浓缩铀的痕迹。美国对此大做文章,认为纳坦兹铀浓缩设施是伊朗核武器计划的组成部分。美国军事情报部门称,伊朗在制造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飞速进展,已处于核弹开发的最后阶段,有望在两年内制造出核武器。在美国的推动下,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会议经过激烈辩论和磋商,于9月12日晚在维也纳通过了由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日本提出、美国全力支持的关于解决当前伊朗核问题的一项决议。决议要求伊朗“全面、无条件地”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在10月底之前,就伊进口的所有与浓缩铀有关的原料及生产设施等呈报一份“完整的报告”。国际原子能机构还要求伊朗政府尽快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并终止浓缩铀试验。如伊说“不”,美就将在联合国发起对伊的全面制裁,甚至提出武力解决议案。

  在美国和国际社会的压力下,伊朗的态度开始软化。10月16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对伊朗的访问取得了明显的成果。10月22日,伊朗与来访的英、法、德三国外长达成协议,伊朗方面表示“准备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并愿意接受对其核设施进行更严格的、不事先通知的核查。【注释】《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明智合作”》,大洋网2003年10月17日讯。【注尾】虽然伊朗已经表现出了积极的合作态度,但美国政府仍然以伊朗“秘密发展核武器”为由,执意要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讨论,而欧洲国家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则主张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框架内寻求解决办法。对俄欧纷纷帮伊朗说好话的态度,美国表示十分不满。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11月20日召开会议,决定是否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并由联合国安理会考虑是否对伊朗进行制裁。经过反复磋商,美欧双方采取了折衷方案。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11月26日一致通过了德法英三国起草的有关伊朗核问题的决议草案,批评伊朗过去违反了其对国际原子能机构做出的承诺,但对伊朗表示要积极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和增强核活动的透明度表示欢迎。决议还提到今后一旦发现伊朗再次违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理事会将立即召开会议,研究采取具体行动。12月18日,伊朗驻国际原子能机构代表萨利希代表伊朗政府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至此,伊朗政府终于履行其在年底前签约的承诺。虽然伊朗核问题表面上看来暂时告一段落,但这一问题远未获得最终解决,其未来发展还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美国在这其中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伊朗的核问题说到底是美国和伊朗之间的较量,下一步如何演变,很大程度将取决于美国的态度。美国在伊朗核问题上步步紧逼的原因在于:首先,冷战结束,世界两极格局发生变化后,美国就在构思如何建立新的国际秩序。美国认为,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它有能力也有责任在全世界行使军事、政治和道义上的领导权。由于苏联势力在中东的退缩,使美国看到了建立以美国为主的“中东新秩序”的机会,但海湾地区霸权主义的出现对美国的中东新战略又是一种严重挑战,美国不得不认真对待。海湾战争后伊拉克的实力已大不如前,十年禁运使其日益贫瘠,根本无力向外扩张。刚刚结束的伊拉克战争使萨达姆政权土崩瓦解,对于美国维持在中东的霸权可以说是消除了一大威胁。但失去了伊拉克这个敌人并不意味着中东地区霸权主义的消失,其留下的力量真空难免不被另外的地区强国所填补,在这种情况下,伊朗这个海湾地区的军事、经济大国自然成为美国关注的重点。伊拉克在海湾战争中遭到严重削弱,为伊朗称霸海湾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中东这样重要的战略地区,美国决不希望伊朗成为霸主,挑战自己在这一地区的地位。美国的目标是使中东的政治经济秩序服从美国的全球利益,使中东在美国的全球扩张中不致成为一个障碍。美国对伊朗核问题的大做文章,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要借机削弱伊朗,降低其在中东说话的声音。

其次,美国要通过伊朗核问题打压伊朗现政权,以压促变,竭力把伊朗这个中东仇美反美的国家纳入自己的政治价值体系。有学者指出,美国攻打伊拉克只是美国中东战略的第一步。芝加哥大学卡利则教授认为,事实上美国对伊朗的仇恨胜过对萨达姆的反感,布什打击萨达姆是要在中东搞出一个“民主”国家来,以突出伊朗的专政,鼓励伊朗人民推翻现政权,或者为攻打伊朗铺平道路。从共和党的传统施政纲领看,这种战略上的推理无疑是符合逻辑的。【注释】《沙拉:小布什倒萨内幕》,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年版,第77页。【注尾】在美国看来,伊朗一直是最积极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在美国的安全战略中,伊朗作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的中心,是一个比伊拉克还值得警惕的国家。尤其令美国恼怒的是,伊朗通过支持巴勒斯坦和黎巴嫩的恐怖主义活动来破坏阿以和平进程。美国前国务卿克里斯托弗曾说:“伊朗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恐怖主义发起国……伊朗谋求制造核武器是核扩散的主要危险。……美国对伊朗的政策就是要使用外交和经济措施,以及军事威慑来遏制伊朗。” 【注释】王京烈:《面向21世纪的中东》,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370页。【注尾】

第三,通过伊朗核问题,实践其对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改造。布什政府自上台以来在重大国际问题上表现出咄咄逼人的单边主义势头,在“9·11”后更是按照自己的意志来主导国际反恐活动,将反恐范围扩大化。在2003年的《国情咨文》中,布什总统首次提出,“美国和全世界面对的最严重危险是寻求和拥有核生化武器的非法政权。” 【注释】Joseph Cirincione, “How will the Iraq War Change Global Nonproliferation Strategies?”Arms Control Today, April,2003,p.5.【注尾】在这里,美国将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作为干涉他国主权的战略工具,目的是达到政权更迭建立美国式的民主政权。美国于2002年12月11日发表了《反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战略》报告,在报告中,布什总统正式提出了“先发制人”战略。这一战略主张在反击核扩散时,除施加外交压力的同时,在军事上做好打击对方核设施和投掷工具,以及防御对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准备。【注释】孙逊:《论伊拉克战争对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影响》,《国际政治》2003年9月,第12页。【注尾】现存国际核不扩散体制被美国认为不能适应业已变化了的安全威胁,不能满足世界安全环境变化所产生的客观需求。美认为它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对付安全威胁,却因种种制约无法行使权力。美国要将国际核不扩散机制改造为以美国为国际规则制定者的世界新秩序的政策工具之一。伊拉克战争是实践其改造这一机制的一次主动出击,接下来在伊朗、朝鲜核问题上的步步紧逼正体现了其要巩固对国际核不扩散机制改造的意图。

三 欧盟与伊朗核问题

  伊朗在国际原子能机构设定的最后期限(2003年10月31日)前10天同欧盟三大国——英、法、德三国外长达成协议,同意暂停加工浓缩铀,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严格核查,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至此,一场迫在眉睫的危机得到化解。此次欧盟为伊朗核危机的暂时平息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展示了其不同于美国的新形象。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盟逐渐以一种独立于美国的力量出现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中东对欧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西欧的安全与繁荣仰赖于中东,特别是中东的石油战略资源。” 【注释】王京烈:《动荡中东多视角分析》,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版,第79页。【注尾】在中东问题上,欧盟的基本政策是政治解决中东地区冲突;控制军备,实现地区安全与稳定;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加强欧洲同中东地区的经济合作。【注释】李援朝:《中东问题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223页。【注尾】曾任美国国防部及能源部部长的施莱辛格曾说,在最近的将来,西方所有的自由国家,乃至自由本身的命运仍然依赖于能否得到这个变化莫测地区的石油资源。【注释】赵国忠:《海湾战争后的中东格局》,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64页。【注尾】与美国石油供应多元化相比,欧盟更依赖中东,其石油进口主要来源于中东,占其石油消耗量的52%。欧盟也不希望看到伊朗发展核武器引发地区军备竞赛和武装冲突(以色列多次扬言要对伊朗核设施发动攻击),使本不平静的中东局势更加动荡,为世界石油市场增添不稳定因素。欧盟在伊朗核问题上的态度要比美国温和得多。欧盟希望发挥联合国的主导作用,通过“核查”、谈判等和平方式解决危机,不希望美国像对待伊拉克一样,过分夸大其威胁程度,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一方面,他们认为美国对伊朗采取强硬政策会产生相反的副作用——增强伊朗保守派的势力,助长其对中东和北非恐怖主义的支持。【注释】Fawaz A.Gerges, America and Political IslamClash of Cultures or Clash of Interests?(Cambriage University Press,1999), p.119.【注尾】另一方面这会更加助长美国推行单边主义,主导国际事务,这是主张世界多极化,希望在国际问题上拥有更大发言权的欧盟国家不愿意看到的;再者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中东的不稳定极有可能波及欧洲,若由此引发民族和宗教仇视、社会动荡、难民潮和恐怖袭击,将直接冲击欧洲,毕竟与中东山水相连的是欧洲而不是美国。

  近年来欧盟越来越把注意力投向中东,中东不仅与欧洲的经济、战略利益紧密相关,而且更被欧盟视作摆脱美国影响,独立发挥作用的重要舞台。2003年10月20日,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给伊朗订立的最后期限即将到来的关键时刻,英、法、德三国外长史无前例地同时出访德黑兰,以同一个声音说话,这在外交史上也是罕见的。随着伊朗核问题的发展,欧美在这一问题上的分歧逐渐显现。2003年11月26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11月26日一致通过了德、法、英三国起草的有关伊朗核问题的决议草案,这是英法德三国与美国斗争的结果,美国人认为这份草案是“欧洲又一次蓄意冒犯美国”。美国此次在伊朗核问题上似乎比在伊拉克战争中感觉还要孤立。据报道,在35个国家组成的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中,只有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赞同美国的立场,其余大部分国家都对英、法、德的提案表示支持,包括俄罗斯和中国。其坚定盟友英国站在法、德一边,使美国最终不得不从原有立场后退,同英、法、德三国就决议达成妥协。

  英、法、德三国作用的发挥不仅是欧洲在伊拉克战争后独立于美国政治意志的表现,更被视为欧盟在国际舞台上成功发挥影响力的良好开端。尤其是在伊朗核问题上欧盟三架马车英、法、德表现出了空前的团结,特别是英国坚定的站在了法德一边,这有助于弥和前阶段伊拉克战争带给三国关系的损害,对加强欧盟内部的团结意义重大。当然同时也应看到,虽然欧盟对伊朗的态度要比美国温和得多,但在伊朗核问题上欧盟与美国的最终目标还是一致的,即决不允许伊朗拥有核武器。二者的分歧主要在于达成这一目的的方法和手段上,因而二者之间能最终达成妥协,主要表现为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关于伊朗核问题的决议在欧美之间经过数日的讨价还价后最终获得通过,并使各方均表示满意。这也表明了欧美之间存在的利益契合点还是主要的。有报道称,布什勉强接受的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决议是个胡萝卜加大棒的对伊朗政策,即欧盟的胡萝卜加美国的大棒。【注释】Philip Stephens,“A Divided Europe Would Be A Europe Without Influence,”Financial Times, London , Nov . 28, 2003, p.19. 【注尾】

四 俄罗斯与伊朗核问题

  俄罗斯与伊朗核问题也关系紧密,该问题把俄罗斯直接牵扯其中。对俄罗斯来讲,中东有其不可忽视的战略利益,包括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伊朗是俄罗斯外交在中东重要对象。近年来,俄伊关系发展很快。俄伊在核能方面的合作一直在深入。布什尔核电站不仅是俄与伊经济合作最大的一个项目,而且涉及到双方的经济关系和合作信誉,更关系到两国间的战略关系。美俄之间关于俄罗斯向伊朗提供核和导弹技术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止。俄罗斯称:作为伊朗的邻国,俄远比美国更加希望保持伊朗的无核化,俄绝不希望在其家门口出现一个拥有核导弹的国家。【注释】Talal Nizameddin, Russia and the Middle East: Towards New Foreign Policy, (Hurst & Co., 1999), pp.237-239.【注尾】

  “9·11”之后伊朗被布什打入“邪恶轴心”国家,俄伊军事技术合作使美国更为敏感美国向俄罗斯施加了更大压力。2003年5月在美俄首脑会晤新闻发布会上,布什与普京公开就此问题争论。布什就俄援建伊朗布什尔核电站问题向普京公开发出警告,要求俄尽快罢手。应该说俄罗斯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一直是比较坚定的,没有因美国压力放弃与伊朗的合作。但事隔3个月后,在对伊朗的问题上俄罗斯的态度却有了微妙的变化。先是俄罗斯总统经济顾问伊拉里奥诺夫在莫斯科称,俄罗斯只有在确信伊朗没有发展核武器计划后,才会与其展开全面深入的经济合作。这一言论当时引起俄罗斯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认为这是俄罗斯在伊朗核问题上将要改变以往政策的一个重要信号。9月12日,俄罗斯投票支持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伊朗的强硬决议,这让伊朗也感到了意外。接着,在美俄首脑会晤上,普京公开表示希望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

  是何原因促使俄罗斯在伊朗核问题中的立场发生微妙的改变?笔者认为有以下方面原因。 首先,俄罗斯向美国政策靠拢是“一超”格局的事实所决定的,俄罗斯目前面临着发展经济的重任及解决车臣恐怖主义问题的艰难使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很难产生实质性影响,对此俄自己也有认识。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俄罗斯在中东面临的最大两难选择是增进与伊朗经济军事合作与维持俄美关系大局之间的矛盾,随着美国在伊朗核问题上施压的力度逐渐增加,俄罗斯也不得不改变政策。俄罗斯明白跟美国僵持下去,既没有好处也没有用处。随着美国在国际关系中越来越倾向于通过武力解决问题,在伊朗核问题上美国或其盟友以色列是否会以终结伊朗核计划为名对伊朗核设施发动先发制人式的攻击,就像1981年以色列用炸弹摧毁伊拉克乌西拉克核反应堆那样?若事态真向这个方向发展,俄罗斯的政策选择余地将被压缩得非常狭小。俄力图在美伊之间顾此而不失彼,最终却不得不做出艰难选择。其次,不管俄美关系如何变化,俄总是着眼于本国利益。早些时候有消息称,美国可能提供100亿美元作为停止俄援助伊朗核电站的补偿方案。【注释】王凤:《布什政府对伊朗的政策与伊朗的回应》,《西亚非洲》2003年1月,第69页。【注尾】 再次,目前对于俄罗斯来说,车臣问题是威胁其安全和领土完整的心腹大患。而车臣问题起源于境外激进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思想的渗入和传播。车臣伊斯兰极端势力打着 “回归伊斯兰社会”“建立伊斯兰国家”的幌子,并声称他们代表车臣民众的利益。建立用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作为统治原则的国家正是他们追求的目标,也是他们用来煽动民众蛊惑民心的工具。虽然在对俄罗斯的问题上,伊朗基本上是根据国家利益行事,其是最晚支持阿塞拜疆和中亚诸国独立的国家,也曾在俄罗斯—车臣冲突中表达了对俄罗斯的支持。但一旦伊朗在美国打压下,改变了政权的性质,其对车臣的示范作用消失,对俄罗斯平定车臣不失为一件好事。 

   当然,伊朗核问题发展到现在还远没有结束,俄罗斯并没有完全放弃在这一问题上与美国的斗争,布什尔核电站计划仍在继续当中。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积极合作,又使俄罗斯找到了为伊朗辩白的机会,特别是欧盟在这一问题上的温和立场和与美国的明显分歧更使俄罗斯看到了维持与伊朗在原子能方面合作的希望。俄总统普京明确表示,伊朗作为国际社会的成员,有权开发并和平利用核能,俄伊两国在核领域中的合作不存在任何障碍。俄罗斯在伊朗核问题上的态度变化再次印证了俄罗斯外交的实用主义理念,随着这一问题的不断发展,俄罗斯在伊朗核问题上的态度和立场还有反复的可能。但其外交政策的重点和底线不会改变:在当前以美国为核心的准单极体系下,必须与美国建立和保持友好的密切关系,避免两国间出现重大裂痕;当俄国家利益与发展同美关系出现矛盾时,不惜在一些原则和利益上做出让步与牺牲,避免伤害两国关系。因此在伊朗核问题的未来发展中,当形势紧张,美对伊朗打压力度加大时,俄罗斯的政策选择空间还是狭小的,美国毕竟是俄外交的重中之重。 

五 伊朗面临的困境

  伊朗核问题已令伊进退两难,既要应对美国的咄咄逼人,又要妥善引导民众强烈的反美、仇美情绪和防范宗教极端势力趁机发展、滋事。伊朗面对的不仅仅是美国,还要面对国际原子能机构所代表的国际社会。

伊朗现已做出了很大让步,倾向于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消除美国寻衅的借口。此次哈塔米总统做出同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的决定在国内是承受了很大的压力的。如果美国在核问题或其他问题上继续寻衅,伊朗国内的保守派强硬势力很容易因此大做文章,使其找到打击以哈塔米总统为代表的温和派的借口。若伊朗现政权发生大的变化,强硬派上台执政,不仅伊朗核问题的解决前景堪忧而且会威胁到整个中东地区的稳定。但种种迹象表明,美国在核问题上对伊朗的打压并不会就此结束。美国真正的“如意算盘”是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妖魔化”战略,利用伊国内保守派与改革派间的矛盾,加强“和平演变”攻势。同时,加紧对伊进行封锁,争取操纵国际社会对其实施全面制裁,逐步瓦解伊朗现政权基础。目前美国媒体对伊朗核问题报道的一些动向值得注意:一些专家认为,更换伊朗政权很可能成为美国“改变萨达姆政权”之后的下一个目标。美舆论也在讨论“改变萨达姆政权”之后军事打击伊朗的可能性。【注释】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全球变局:美国与伊拉克》,北京·时事出版社,2003年版,第221页。【注尾】美国认为伊朗现在表现出的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积极合作态度仅仅是缓兵之计,就算伊朗签订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按照规定伊朗只需提前90天通知有关各方便可退出。考虑到伊朗已经掌握的大量核技术和伊朗强硬派庞大的势力,美国认为伊朗核计划仍然是个令其及其盟友头疼的问题。【注释】“Coming clean or playing for time? ”Economist.com / Global Agenda, Oct 22, 2003, p.1.【注尾】

伊拉克战争后,伊朗周边的安全环境更为恶化。其长期盟友叙利亚自身尚且难保,在伊拉克战事未完全平息时,就已成为美矛头所向,被美指责在战争中支持伊拉克,帮助伊拉克转移和隐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庇护伊拉克领导人。除了土耳其和以色列这两个美国盟友的南北夹击外,美国的势力在阿富汗反恐战争后又相继深入到伊朗北部的高加索和中亚一带,以及伊朗东部的阿富汗。美国顺利拿下伊拉克,使伊朗西部的“真空地带”也被美国填补。伊朗成为美国势力围堵下的一块孤岛。【注释】王凤:《布什政府对伊朗的政策与伊朗的回应》,《西亚非洲》2003年1月,第69页。【注尾】失去伊拉克这个缓冲,伊朗将直接面对美国的军事威胁。重建后的伊拉克如果转变为一个亲美国家,将与土耳其、以色列一起构成美国在中东的“民主核心”。美国迫使伊朗放弃核能开发只是第一步,促使其加速政治变革,建立民主政权,并改变与美国作对的行为方式才是美国的最终目的,即便是伊朗现在向美国妥协,放弃了其核计划,如果伊朗内政将来仍未发生美国所希望的变化,不排除仍然有美国使用军事手段颠覆伊朗政权的可能。美国将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这两大威胁提升到其中东战略的首位,伊拉克战争表明,美国更愿意也更有决心使用武力。美国诉诸战争的门槛正在降低。

伊拉克战争后,伊朗已经陷入美国的多面重围之中,其处境更加艰难,美国在反恐及核问题上加大了对伊朗施压。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排除伊朗内部出现温和派的声音,以避免美国用对伊拉克的手段来对付自己,但更有可能在民族、宗教情绪的推动下,谋求拥有更先进的常规武器或发展核能力,加快强军的进程。以色列问题是中东问题的症结所在,以色列问题不解决,中东核扩散的危险将不会完全消除。

六 前景展望

  从目前形势发展看,伊朗核问题前景还不明朗,伊朗同意签署附加议定书只是暂时消除危机的一项举措,因为伊朗没有同意完全放弃其铀浓缩计划,这远不能让美国满意。其发展趋势尚难预料。由此而联想到1994年朝鲜在与美国签署《核框架协议》后,朝鲜核问题一波三折的事实,这使人更不能对伊朗核问题能否顺利解决过早下结论。

  作为石油大国,能源既是伊朗发展对外关系的纽带,更是其区别不同对象、平衡对外关系的王牌。在美国仍对伊采取敌视政策的情况下,伊朗的外交政策和能源战略更重视像欧盟和俄罗斯等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国家或政治实体。通过与欧盟和俄罗斯发展合作关系,伊朗既能从中获得经济实惠,促进本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又能抗衡美国的遏制政策。【注释】《伊朗“能源外交”抬身价》,和讯网www.homeway.com.cn.【注尾】伊朗虽然不相信欧盟、日本将来有能力阻止美国打击自己(如美痛下决心的话),也担心俄与美接近而拿自己做筹码,但是继续加强同以上国家的关系无疑会对美国起牵制作用。此次伊朗选择与欧盟三大国外长达成协议,缓解迫在眉睫的危机,一个原因是由于欧盟在伊朗的问题上持更温和的态度,另一个原因就是通过巧妙利用美、欧之间的分歧,把欧洲拉到自己一边。既然伊朗已经充分表明了合作的诚意,那么如果美国进一步对伊朗施压,欧盟等国势必不再跟进。

  美国的目标是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对中东进行民主改造,这不仅对伊朗、叙利亚两个强硬国家,对其他温和阿拉伯国家如沙特阿拉伯、约旦、科威特和埃及也构成了威胁。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曾经警告伊拉克人说:“如果你们想要一个伊朗式的政府,由一些教士来操纵国家政权,我告诉你们—这是不可能的。” 拉姆斯菲尔德的话向伊拉克人也向其他中东国家人民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他们可以选择由谁来统治,但这个政权必须是亲美国的和世俗的。他们不能选择反美的和伊斯兰政权。从更深层次来理解,这无异于是否认民主与伊斯兰共存的可能性。【注释】Iffat Idris Malik, Dawn,“Democracy without Islam,”World Press Review, July 2003, p.11.【注尾】让这些中东国家背弃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追求美国式的民主,这是该地区人民所不能接受的。正是由于面对着共同威胁,以往中东格局中强硬派国家和温和派国家的对立可能会有所缓和,政治观点和意识形态上的分歧会让位于共同的安全考虑。伊朗会努力发展同中东各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加强协调和合作,不排除与之形成临时的权宜联盟的可能。伊朗国防部长沙姆哈尼表示,伊朗不希望伤害与邻国的关系,因此不会基于任何理由发展核武器。【注释】《伊朗防长:不会发展核武》,联合早报电子版2003年2月5日。【注尾】

  从美国方面来看,伊朗拥有射程覆盖美国在海湾地区军事基地的中程导弹,伊朗对伊拉克什叶派的影响举足轻重。解决伊拉克问题离不开伊朗的支持与合作,同时美国大选在即、巴以和谈陷入僵局、打击“基地”组织美国需要伊朗的合作。美国担心对伊朗过度施压会刺激其国内宗教及民族主义情绪,为极端势力扩张推波助澜,甚至妨碍对伊朗的“和平演变”。美国一时还不想与伊朗“摊牌”。因此,美对伊朗采取“威慑加合作”的政策将会存在相当一段时间。另外,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所遭到的反对和牵制,迫使其在对伊朗动武问题上需权衡政治、经济、道义上的利弊得失,三思而后行。

  美国有学者提出“虽然‘硬实力’在应对美国目前所遇到的挑战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但 ‘软实力’对中东国家的转型才真正具有帮助。以建立民主为形式的先发制人与军事上的先发制人将是同样重要的。要使中东发生积极的改变,需要长期持续地介入——不仅需要这一地区而且需要美国和欧洲的共同努力。”【注释】Ronald D. Asmus ,“Rebuilding the Atlantic Alliance,” Foreign Affairs, September/ October 2003.【注尾】毕竟取得盟国、友国及有关地区国家特别是大国的支持,是推行美国中东战略不可或缺的条件,美国在这一问题上会谨慎从事,逐步推进,防止树敌过多。

  一些观察家认为,伊朗发展核武器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中东地区的政治形势和缺乏安全感。【注释】Shahram Chubin and Robert S.litwak, “Debating Irans Nuclear Aspirations,”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Autumn 2003,p.102.【注尾】也有美国学者指出:美国要促使伊朗彻底放弃核计划,首先要向伊朗提供安全保证,包括不试图颠覆其政权,不干涉其内政,取消对其的经济制裁。【注释】Shahram Chubin and Robert S. Litwak, “Debating Irans Nuclear Aspirations,”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Autumn 2003,p.109.【注尾】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只要求中东国家放弃发展核武器的努力,却不能为其提供安全保障。因此,只有根本改善中东地区的政治安全环境,推进巴以和平进程,促进不同民族间的对话与和解,构筑本地区的军备控制与安全对话机制,中东才可能驱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阴霾,实现持久和平,而这一过程绝非短期内所能完成的。

 

  王冀平: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在读研究生

  洪邮生: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教授

  吉利强:石家庄军械工程学院基础部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