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述巡礼

 

 

《大变局: 全球化、冷战与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叶江著。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6月第1版。全书除刘同舜先生所作的序,作者所写的绪论和后记,以及附录和参考书目之外,共10章,约25万字。

  作者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关系系主任。本书是作者所承担的95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全球化对战后世界历史的影响》的最终成果。全球化是当代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一大变局,研究全球化有助于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冷战史,并厘清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发展演变和未来走向。本书比较宏观地整体研究和分析了全球化的缘起,全球化在西方学术界所引起的争论,全球化与冷战之间的关系,全球化对世界市场和国际政治的影响等问题,并就美苏冷战、美欧关系、第三世界的发展、全球化与中国的选择,以及历史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与全球化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作者得出结论认为:首先,全球化是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一个新阶段,也是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在当代的一次大变局;其次,西方学术界对全球化问题的争论在很大程度上跨越了西方传统的指导性理论——自由主义、现实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的界限,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传统意识形态或世界观的思维定式;第三,冷战所造成的东西方两大对立集团的内部高度协调,特别是在美国霸权主导下,西方集团以开放和多边主义为导向的内部协调,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第三世界和苏联东欧集团主动地或被动地融入以西方集团为主导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等,对全球化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第四,全球化的发展有助于冷战时期两极国际体系保持稳定,并促使冷战以和平的方式宣告终结;第五,在全球化环境中美国的霸权实际上是有减有增,此消彼长,并且其霸权的盛衰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第六,在全球化的推动下,随着欧洲一体化的不断发展,美国与其西欧盟国的关系从主从关系向着平等关系方向转化,虽然真正平等的美欧关系迄今尚未建立起来;第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和第三世界的兴起是全球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全球化虽然给第三世界国家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但对第三世界却具有不可否认的重大负面影响,第三世界的贫困与全球化的发展密不可分;第八,为了抓住机遇,规避风险,中国需认清自己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实际地位,主动地接受世界市场的运行机制,按世界市场的规则办事,加强与世界市场中所有行为体的合作;第九,在全球化的作用下,世界历史并没有因冷战的结束而告终,但后冷战时期的世界主要矛盾和国际格局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民族国家与世界市场之间的矛盾成为后冷战时期世界经济乃至国际政治体系中的主要矛盾,并且导致后冷战时期的国际格局向无极化方向发展;第十,作为现代世界体系的历史资本主义必将成为历史,而历史资本主义的进步性确实很值得怀疑,但是,由于全球化的作用,现代世界体系正经历适合其本身继续延续的大变局。因此,历史资本主义在后冷战时期乃至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都很难退出历史舞台,对此应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文学女性与女性文学:19世纪美国女性小说家及作品》 金莉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全书除前言、主要参考书目、19世纪美国社会与女性文学大事年表、后记外,共5章,437页。

  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妇女文学专家。本书以19世纪美国女性作家及作品为主要讨论对象,探讨了美国女性作家与作品、美国女性小说与美国小说、美国女性与美国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国内第一本系统介绍美国19世纪女性小说的专著。

  在19世纪的美国文坛上活跃着一大批女性作家。本书以此为切入点,试图通过把握19世纪女性小说的发展脉络,重新审视19世纪美国文学及其发展方向。全书共分5章。第一章“导论”介绍了19世纪小说发展的历史背景,分析了19世纪女性小说是如何被排斥在美国“经典著作”之外的,同时还阐述了女权评论家是怎样努力恢复19世纪女性小说在美国文学史中的合法地位的。作者将19世纪女性小说分为四类:“社会抗议小说”、“家庭小说”、“区域小说”和“新女性小说”。第二章“社会抗议小说”介绍了两位积极参与19世纪废奴运动的女性作家,通过对她们的论述使读者看到女性作家对于当时社会问题的极大关注。第三章“家庭小说”论及五位19世纪的畅销女作家,她们的作品在当时文坛享有盛誉,代表着19世纪美国女性文学发展的第一次繁荣期。第四章“区域小说”着重介绍两位19世纪后期的乡土作家。这两位作家用女性特有的笔触描绘新英格兰地区的时代变迁和妇女的生存环境,对于了解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有很大的帮助。第五章“新女性小说”论及两位美国女权主义的先驱,她们的作品反映了世纪末女性的觉醒和反抗,是了解19世纪末妇女思想意识演变的生动读本。

  本书在写作上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没有将19世纪女性作家逐一进行介绍,而是挑选了11位典型代表进行论述,既展现了19世纪女性文学的发展全貌,又突出了该时期女性文学多样化的创作特点。其次,采取夹叙夹议的编写原则,将介绍与评论相结合,使不太熟悉19世纪女性小说的中国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把握这些作品的真正内涵。第三,本书不是按照传统的时序编排,而是尝试以主题类别的组合方式分章,有利于展现19世纪女性作家纵向的前后继承关系和横向的相互影响关系。第四,本书不仅局限于白人女性作家,在11位典型作家代表中也包括了黑人女性,从而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19世纪女性文学的面貌。

  本书内容翔实,见解独到,为我国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19世纪女性文学的平台。无论是对美国文学爱好者还是对美国文化研究者来说,这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Chuck Hagel, “A Republican Foreign Policy,” Foreign Affairs, Vol. 83, No.4, July/August 2004, pp.64~76.

  本文作者为现任美国参议员。他认为,恐怖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中最重要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仅靠军事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他提出了7个指导共和党外交政策的原则,认为这些原则将有助于美国推进全球安全、推广民主和强化重要的联盟关系。这些原则包括:在全球经济和全球能源安全问题上发挥领导作用;构建和维护盟友关系;推进各国的民主改革;与美国的南北邻国发展良好的关系;消除贫困与疾病;开展强有力的公共外交活动。另外,作者认为,美国成功的外交政策有赖于与欧盟、俄国、印度和中国保持积极良好的关系。他还讨论了贯彻这些原则的具体细节及与美国相关的重要地缘关系。

 

Richard Bauman, “The ‘Worst’ Best Job In The United States,” American History, Vol.39, No.3, August 2004, pp.50~80.

  作者回顾了美国副总统的历史,发现尽管副总统们总是期望登上总统的宝座,但这个经常遭到诋毁的职位却很少成为晋升总统的阶梯。按照宪法的规定,只有在总统身亡或者无能力履行职务时,副总统才能继任,而这种情况只出现过4次,产生过4个“意想不到的总统”。在1804年宪法第12条修正案(允许总统候选人提名自己的副总统搭档)通过之前,选举的规则意味着最初的三任副总统实际上都是总统的政治对手。作者认为,这是导致副总统这一职位长期名声不好的重要因素之一。作者还指出,对一些总统来讲,即便是自主选择副总统的人选,这个职位也经常出问题。例如,富兰克林·罗斯福的第一任副总统由于抗议罗斯福第三次连任而辞职,而他的第二任副总统,看起来是一个“地理上更合适的人选”,却又被哈里·杜鲁门所取代。

 

David Hale, “China’s Growing Appetite,” National Interest, No.76, Summer 2004, pp.137~147.

  作者指出,作为世界上许多工业品的最大的消费国,中国的崛起使世界各国不得不重新思考现行的外交、军事政策及货币政策所依据的假定。他指出,过去,7国集团的中央银行主要依据他们自己的商业周期和美国的经济情况来制订货币政策。而在未来,制订货币政策则需要考虑中国经济对全球商品价格的影响。对于美国、中国的邻邦,以及其他即将成为中国的原料供应国的第三世界国家而言,中国对原料的需求将对他们的外交政策产生深远的影响。可以预见,中国政府将奉行一项保护其原料供应的外交、军事政策。中国进口商品及国外对中国自然资源开发项目直接投资的不断增长,已经开始改变全球政经关系,但是现在就评估这些变化的影响还为时过早。(卢宁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