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2004年美国大选及其影响”国际研讨会综述

 

 

李晓岗、魏红霞

 

 

 

2004年12月8日,“2004年美国大选及其影响”国际研讨会在北京王府井大饭店召开。会议由中华美国学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主办,亚洲基金会、波音中国有限公司、北京普世之光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协办。美国研究所所长兼中华美国学会会长王缉思主持了开幕式,亚洲基金会项目发展主任邱越伦、福特基金会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华安德、波音公司副总裁兼波音中国公司总裁王建民、普世之光文化艺术公司公共事务经理王晓丽等到会祝贺,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务院发展中心、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北京大学、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美国公共正义中心等40多家研究机构、高校和新闻媒体的100多位中外代表参加了会议。美国艺术与科学院中国问题专家罗伯特·斯卡拉皮诺、前美国贸易代表助理伊拉·沃尔福、南京-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中心客座教授加里·瓦瑟曼、美国公共正义中心总裁斯基伦博士、密歇根大学教授、前美国总统亚洲事务特别助理李侃如分别就“大选与美国外交”、“美国经贸政策”、“大选与美国政治”、“大选与美国社会价值观念”以及“大选与中美关系”做了主题发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阮宗泽、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胡国成、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刘澎分别就美方专家的发言进行了评论。现将主题发言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2004年大选与美国外交政策

 

   斯卡拉皮诺认为,伊拉克问题和经济问题是2004年大选中最主要的议题。在外交政策方面,维持大国间的协调和均势是美国亚洲政策的两大原则。亚洲现在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安全机制,一些组织只是经济意义上的,多边机制如三方、四方或六方会谈可以作为一种替代组织。

 

   美国在亚洲的主要目标不是遏制中国,而是鼓励中国与邻国之间和平共处并推进国内改革。而中国第四代领导人也更加务实,更少意识形态色彩,致力于解决国内失业、腐败等问题,并以和平发展的姿态与邻国相处。因此,斯卡拉皮诺对中美关系的未来持谨慎的乐观态度,认为两国都有巨大的挑战要面对和处理,会加强合作与对话。

 

  斯卡拉皮诺预测,在布什第二任期内,美国对华政策不会有大的改变,而是会延续以往几届政府的对华政策。未来中美之间的摩擦将会集中在贸易逆差和政治上相互批评方面,如中国抨击美国傲慢、霸道,美国指责中国缺乏民主。关于台海局势,他认为,台湾问题不会很快解决,最重要的是要维持现状。在这个问题上,中美应该相互合作。美国应对陈水扁施加静悄悄而又有力的影响,表明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而中国也应当采取能够吸引台湾人的措施,例如考虑如何使“一国两制”更有灵活性。

 

  日本的民族主义情绪正在抬头,希望国际社会承认其是世界大国。如果日本对外部威胁的认识、对美日同盟信用的看法改变,其政治和民意将会发生重大变化。

 

  在韩国,民众的反美情绪正在上升,但领导层仍然支持美韩同盟。朝核问题是美国面临的严峻问题,只有朝鲜拆除其核设施,美国才会考虑安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问题。中国应利用对朝鲜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与美国合作解决这一问题。

 

  美国与俄罗斯的关系是良好的,布什总统努力与普京建立起了积极的私人关系。

 

  斯卡拉皮诺提出,目前大国关系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好,大国间如发生战争将不会有胜利者,而是会造成政治和经济上的灾难。美国在国际上推行单边主义已经使自己付出了沉重代价,因此与大国合作,通过对话解决问题是趋势。在恐怖主义继续扩散、失败国家造成地区动荡、能源危机和水危机并存的情况下,美国应该改善和加强公共外交,尽力去理解其他国家。

 

    (二)美国经贸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沃尔福分析了中美两国在亚洲的经济影响。他认为,经贸关系将两国连在一起,亚洲和中国经济的增长对美国经济发展的意义日益重要。美国在亚洲的利益是长期的战略利益,美国的实力来自经济,美在东北亚的战略安全利益与经济利益联系在一起。近年来美国在对华政策方面有连续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美两国建立了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PNTR)。当年围绕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问题,在美国国内进行的游说运动是对国会议员和美国公众在中美关系认识上的一次教育运动。虽然目前日本是东亚最大的经济体,但中国将来在这一地区的影响会超过日本。日本、韩国和中国是美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但美国对东亚经济一体化有些担心,美国需要成为东亚区域机制的一部分,否则这一区域机制会显著减少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影响。

 

    (三)2004年选举与美国政治

 

  瓦瑟曼教授介绍了他对美国目前政治状况的看法。他认为大选造成了美国政治的重组。目前共和党主宰了美国的政治,集中控制了美国行政当局和国会,这是非同寻常的。共和党正在快速壮大,而且日趋保守,克林顿和民主党主张的影响在下降,布什甚至获得了部分民主党人的支持。他的内阁中没有不同声音,只有忠诚和一致。布什当选的最主要原因是他成功地利用了九一一后美国公众对恐怖主义的担忧。

 

  瓦瑟曼认为,布什权力的加强和共和党影响的扩大对中美关系有利,因为这使得美国外交决策圈子变小,减少了干扰因素。

 

  (四)美国人观念与社会的变化

 

  美国公共正义中心总裁斯基伦博士根据大选投票情况分析了美国宗教和道德观念的变化和影响。宗教在这次大选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宗教信徒和道德保守派参选人数明显上升,对道德的关注超越了对自由和民权的关注。美国公众舆论转向右倾,在道德上和宗教上趋于保守,使得布什在婚姻、堕胎、家庭等社会问题上的保守主张更能得到中间选民的认同。而观念越保守的人,越强烈支持扩大军费开支。

 

  (五)中美关系发展趋势

 

  李侃如在发言中预测了布什第二任期内的中美关系前景。他认为,相对而言,布什第二任期内将更为关注国内问题,外交政策的地位不像第一任期时那样重要。外交方面主要是伊拉克问题、巴以和平问题和全球反恐,中美关系不是美国外交的焦点,但对双方极为重要。中美关系目前比较稳定,这归因于过去四年双方的努力。在过去四年中,领导层的交往为双边关系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双方经济领域的合作也日益加强。在反恐领域,中美具有共同的利益,例如,中美都不能容忍伊斯兰极端势力的存在,而且双方可以在反恐领域和不扩散问题上分享情报,开展合作。

 

  李侃如表示,因为反恐是美国最重要的外交问题,这促使布什继续以积极的态度看待中美关系。但他也从五个方面分析了未来中美关系可能会遇到的麻烦。

 

  第一,美国政府人事变动可能产生的影响。行政当局中负责中美关系的人有的调整了职位,有的离开了政府。虽然布什在对华政策上的立场没有变,但赖斯担任国务卿以后的立场还不清楚。另外,谁是副国务卿也非常重要。中国需要花时间与新人建立起人际关系。

 

  第二,朝鲜核问题。在朝鲜半岛,中国有两个目标——稳定和无核化。美国有一个目标,即无核化。美国没有对朝鲜实施政权更迭的迫切念头。朝鲜肯定在发展核武器,美国一直拒绝与其进行双边会谈,中国协调召开六方会谈,使危机暂时得以缓解。到目前为止朝鲜不合作,美朝都在等待大选结束再采取新举动。中美两国能否在这一问题上达成一致?中国使布什在过去的四年里暂时把朝鲜问题搁在一边,在布什的下一个任期内,中国如何推动这一问题的解决?这些问题,尚有待观察。

 

  第三,关于两岸关系。李侃如认为,这一代人几乎不可能在台湾问题达成和平协议,在未来20年内也不可能解决。台北和北京互不信任,但都不希望发生冲突,不过对情势的误判可能导致冲突,而且误判的可能性很大。中国大陆的前提是如果台湾采取宣布“独立”的具体行动,将动用武力。但什么样的具体行动算是“独立”?大陆的“底线”是什么?陈水扁走到什么程度才知道该收敛?他认为,值得制定一个为期20~30年的稳定协议,在这段时间内,台湾承诺不宣布独立,大陆承诺不动武。但达成这样的协议有难度。美国应在2005年初派高层官员赴北京和台北沟通,促成这一协议。达不成这样的协议,如果大陆动武,中美两国打起来,那对大陆、台湾和美国三方都将是一场灾难。

 

  第四,经贸关系。现在中美贸易增长强劲,但双方存在发生摩擦的可能。美对华贸易逆差今年达到1500亿美元,美国失业率还在上升。因为实施“软着陆”,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在一两年内会减缓。如果中国经济发展显著减速,美国对华出口将下降,中国的出口压力也将加大,双方贸易摩擦就会出现。

 

  第五,亚洲区域政治问题。虽然亚洲国家对美国的反恐行动做出了很大贡献,连亚太经合组织(APEC)也暂时把贸易问题搁在一边,突出反恐问题;但中国在美国忙于反恐之时,在亚洲运作不包括美国在内的经济上的多边机制安排,在亚太地区与美国竞争发挥影响力的可能性增大,美国对此非常敏感。如美国认为自己的影响被排斥,有可能采取重新激活在这一地区的同盟关系如美日同盟关系的措施。

 

  李侃如指出,中美关系有继续改善的动力和开展战略合作的潜力,但双边关系的向前发展并非是注定的;台湾问题对两岸关系有爆炸性影响,会损害中美关系的发展。

 

  北京外国语大学美国中心主任梅仁毅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贾庆国教授、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宋泓、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刘永涛以及上海美国研究所所长兼中华美国学会副会长丁幸豪分别主持了上述五个议题的研讨和闭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