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2005年第4期

 

美国对中国军力的认知

【注释】作者感谢富布赖特项目的资助,使作者有机会到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事务学院西格尔亚洲研究中心研究中美安全合作问题,该文是整个研究课题的一部分。【注尾】

 

朱立群

 

〔内容提要〕本文考察了近年来美国对中国军力的认知情况,并对一些重要机构的研究报告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美国在中国军力问题上已经形成了四点共识,但对中国军力背后的意图判断上仍存在分歧。这种分歧为中美战略对话提供了空间,也说明中美还需付出努力才能把握好21世纪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的未来走向。

关键词:美国外交与军事战略 中美关系 中国军力

 

    2005年7月19日,美国国防部发布了2005年《中国军力报告》,这已经是公开发表的第五份此类报告了。美国对中国军力的重点关注始自90年代中后期,一些主要思想库和中国问题专家都有相应的研究,并逐渐形成了一些基本判断。总体上说,美国对于中国军力的讨论始终都是与对中国中长期战略的研究联系在一起的。尽管“中国威胁论”有所抬头,但迄今并不能说美国朝野上下已经根据中国军力不断上升的判断形成了遏制中国的一致看法。本文考察近年来美国关注中国军力的主要机构公开发表的报告,分析这些报告所形成的一致意见及至今还有争议的问题,进而探讨如何认识美国对中国军力的关注。

  
一、关注中国军力研究的主要机构和重要报告

     除美国国防部作为官方机构每年向国会递交关于中国军力情况的公开报告外,一些重要的思想库如外交关系委员会、兰德公司、企业研究所、传统基金会、陆军战争学院、及一些中国问题专家也都将中国军力作为他们研究的重点。

     (一)美国国防部

    1999年,美国国会在关于2000财政年度国防拨款法案1202条款中专门做出规定,要求行政当局每年必须就中国军力状况向国会提交报告,以便让国会在编列国防预算时有所参考,同时也使国会在审批对台军售问题时有所依据。因此,从2000开始,美国国防部开始向国会提交有关中国军事力量的年度专门报告【注释】2001年布什政府以刚上台为由向国会要求免交当年的中国军力报告,所以目前为止只有2000、2002、2003、2004和2005年五个年度报告。【注尾】。

    2000年的报告是克林顿政府在任最后一年向国会提交的报告。从2002到2005年,布什政府国防部先后向国会提交了四份报告,因此一共有五份报告发表。这五份报告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特点:

  第一,它们都首要关注中国军事力量的最新进展情况。除2000年的报告外,布什政府的四个报告基本上都是首先关注关键领域的最新发展情况。这一部分主要评估每一年中国军事战略思想和作战原则的最新变化、力量结构包括常规军力和战略力量的最新发展和新的部署情况、情报系统和指挥通信系统、电子战和军事技术能力的新变化等。

  第二,它们都用较大篇幅讨论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动力问题,也就是中国的国家战略、包括安全战略所追求的目标。2000年报告总体比较客观,认为,“中国国家领导人主要埋头于国内事务,特别关注维持国家统一和内部稳定所需要的条件”。【注释】DoD, Annual Report on 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Report to Congress, 2000, http://www.defenselink.mil/news/Jun2000/China06222000.htm【注尾】“中国军事现代化的根本目标是形成一支足够防御任何地区对手的力量,维持对领土要求的可信力,保护国家利益,保证内部安全,阻止台湾走向法理独立,遏止侵略。”【注释】DoD, Annual Report on 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Report to Congress, 2000, http://www.defenselink.mil/news/Jun2000/China06222000.htm【注尾】布什政府的前几个报告也强调,中国发展可信的军事部署能力,主要是为台湾海峡潜在的冲突做准备。【注释】DoD, Annual Report on 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02, II. Goals and Trends in Chinese Strategy;  DoD, Annual Report on the Military Power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July 2003, Security Situation in the Taiwan Strait. also see the report of 2004.【注尾】但2005年报告有所不同,除台湾问题之外,它第一次提到了“中国对市场和自然资源的强烈需求将影响它的战略行为”,强调资源需求已成为推动中国安全战略发展的动力,包括扩大对深海舰队的投入,甚至可能在海外增加更多军事存在。【注释】DoD, Annual Report on 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July 2005. Chapter II.【注尾】与前几个报告相比,2005年报告更加强调正在崛起的中国处于战略选择十字路口的不确定性。

  第三,它们都设有专章讨论中国对台湾的军事能力情况。从2000年报告开始,中国对台军事能力就是中国军力报告的核心内容。2000年报告,强调比较多的是中国国防技术的对外倚赖,通讯指挥系统(C4I)和协同作战能力与西方的巨大差距,以及导弹防御能力的有限性。报告预测,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短期内(2000~2005)对台联合作战能力还非常有限,中期(2005~2010)内这种能力有望大幅提高,但仍会有很大缺陷。2002年报告也认为,2010年前中国不具备对台发动大规模登陆作战的能力。2005年报告显著的不同点,在于它强调中国力量部署能力已经超出了台湾范围,正在向地区范围发展。【注释】Ibid.【注尾】

  (二)兰德公司

    兰德公司作为对决策有广泛影响的著名思想库,自9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拥有相当的人力从事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军力研究。1998年后,兰德公司亚太政策研究中心与台湾“中国政策研究委员会”(CAPS)共同主持召开了一系列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研讨会,参会论文集结成册后公开发表,如1998年会议主题为“信息时代的人民解放军”,1999年的主题是后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军事研究,2000年的主题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织”等,之后还有关于“人民解放军的改革”等等。【注释】如James C. Mulvenon, Andrew N.D.Yang, eds.,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A Retrospective on Chinese Military Studies in the PostMao Era (RAND 2001); James C. Mulvenon, Andrew N.D.Yang, eds,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 as Organization ( RAND, 2002). 【注尾】

  此外,兰德公司的 “美国空军项目(Project Air Force,PAF)”中还有涉及中国军力和国防现代化的研究。该项目是在美国空军航空作战部队副总参谋长及太平洋空军司令的直接主持下进行的,涉及中国的课题名称为“中国国防现代化及其对美国空军的影响”。该项研究已经进行了十年,发表了一系列相关报告,值得重视。比较重要的报告有:卡利扎德的《遏制加接触中国》(1999),以及他与其他作者合著的《美国与一个崛起的中国:战略与军事含义》(1999)。后者的核心观点是强调:“一旦中国完全现代化或成为发达国家(很难想象会在2050年前的什么时间实现),中国将成为世界力量的的主要对手”。报告认为,中国在未来15到20年时间里成为真正的全球军事竞争对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中国可能成长为亚洲地区一个难以对付的力量,即“多方位的地区竞争对手”。【注释】这个结论的前提是中国保持独裁形式的政府,即使其在民主化后,盲目的爱国主义情绪在决定外交政策中也将起很大作用。见原文注释。Zalmay M. Khalilzad, Abram N. Shulsky, Baniel L. Byman, Roger Cliff, David T. Orletsky, David Shlapak, Ashley J. Tellis,  The United States and a Rising China: Strategic and Military Implications, Project Air Force ( Washington, DC: RAND, 1999), Summary, p.xii.【注尾】

  2000年发表的伯莱斯和舒尔斯基合著的《中国使用武力的模式》,主要从历史文献中研究中国用兵的特点,强调军力差距并不能阻止中国在必要时使用武力。舒尔斯基于2000年还发表了《威慑理论与中国的行为》,强调中美竞争不同于美苏,核威慑理论的运用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困难,建议美国政府寻求非军事的威慑手段、特别是利用外交手段操控局面。2000年,兰德公司的另一部力作是史文与阿什利·德利斯的《解读中国大战略》,该书主要分析和解读了中国的战略目标和意图,并从理论和实际政策上分析了大国崛起的途径和应对大国崛起的办法。该书认为现阶段中国的战略追求主要是国土防御和改善国际地位,并认为传统上中国在使用武力上还是克制的。该书被认为是美国学术界论述中国战略的一部力作,理论和资料功底扎实,分析严谨、理性。

  2001年发表的罗杰·克里夫的《中国商业技术的军事化前景》,考察了中国今后10~20年里8个领域(微电子、电脑、通讯装备、核武器、生物技术、化学、航空、航天)技术发展的前景,特别是其支持军用技术发展的前景。报告强调,尽管20年后中国也难以接近美军的技术水平,但却有可能在某些方面发展出对美军造成麻烦的能力。

  2002年兰德公司没有发表相关报告。2003年度有两个重要课题,分别是由凯斯·克莱恩牵头的《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前景与影响》和由罗杰·克里夫牵头的《中国的拒止概念和能力》【注释】这两个报告虽在兰德公司网站上出现过标题性介绍,但始终没有见到报告全文。【注尾】。2004年的课题为凯文·彭比特完成的《美中安全管理:评估军事关系》,强调美国应对美中军事关系加强管理,而不是一味强调美中安全合作。 2005年的报告已经发表,题目为《中国军事现代化:机遇与限制》。该报告是由克莱恩、麦艾文等完成,着重评估中国政府未来20年的军事开支增长情况,以确定未来中国国防工业具备的能力。报告预测,尽管中国经济将持续发展,但考虑到增加其他社会开支的压力,未来军费开支将不会超过GDP的2.3%。【注释】Zalmay Khalizad, Congage China ( RAND, 1999); Zalmay Khalizad et all, The United States and a Rising China,  MR-1082-AF, 1999; Mark Berles and Abram N. Shulsky, Patterns in Chinas Use of Force: Evidence from History and Doctrinal Writings, Mr-1160-AF, 2000; Abram N. Shulsdy, Deterrence Theory and Chinese Behavior ( RAND, 2000); Michael D. Swaine and Ashley Tellis,  Interpreting Chinas Grand Strategy, MR-1121-AF, 2000; Roger Cliff, The Military Potential of Chinas Commercial Technology (RAND, 2001); Kevin L.Pollpeter, U.S.China Security Management: Assessing the Military –to –Military Relationship (RAND, 2004); Keith Crane, Roger Cliff, Evan S. Medeiros, James C. Mulvenon, William H. Overholt, Modernizing Chinas Military: Opportunities and Constraints ( RAND, 2005).【注尾】

  兰德公司关于中国军力的研究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对中国军事能力的发展和军事战略及特点的研究持续时间长,未曾间断,而且几乎每年都有一个以上报告出台;二是内容虽涉及广泛,但军事性和技术性突出,研究深入,政策性与可操作性强【注释】2004年3月3日,作者对兰德公司分析员的访谈。【注尾】;三是兰德公司的研究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和军方背景,研究报告直接为美国空军服务。

  (三)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

    2003年5月,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推出的《中国军力报告》,曾引起广泛关注。个中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是参加该独立课题组的45名成员(还有15位观察员)几乎囊括了美国所有中国问题专家,前国防部长布朗和前驻华大使普理赫牵头,外交关系委员会的中国问题专家史国利任组长。该课题组从2002年2月开始工作到2003年5月22日报告出版,期间先后召开了10次研讨会。因此该报告不仅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其权威性也不言自明。第二,政治性强,将中国军力放在美国对华战略和中美关系的大背景下进行分析。该报告开宗明义地警告,美国应避免在对中国军力的评估上犯冷战期间的错误,强调“该报告的目标就是提出一份关于中国军事力量现代化的非党派的、符合实际的评估,以避免出现冷战期间针对苏联评估中曾出现的那种毫无根据的大幅度摇摆。”【注释】Harold Brown(Chair), Joseph W. Prueher(Vice Chair), Adam Segal(Director), Chinese Military Power (New York: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Press, 2003),report of an Independent Tast Force sponsored by the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and Maurice R. Greenberg Center for Geoeconomic Studies, p. V.【注尾】

  报告对中国军事现代化成就评估的结论是,中国在军事技术和军事能力方面至少落后美国20年,并可能在今后20来年里仍继续保持相对美国的落后状态。报告认为,中国是一个地区力量,在未来20年里中国不可能成为一个全球的军事力量。但如果保持当前的发展态势,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亚洲地区“主导军事力量”。中国现有力量结构和军事思想提供了反对任何侵略和攫取中国领土的有效纵深防御。尽管中国已经是东亚最强大的陆上军事力量,并且注定要成为超越其沿海边界的更大力量,但强大的美国海空军可以抵消中国在未来20年发展成为挑战美国及其盟友在亚太地区利益的能力。【注释】Ibid, pp. 2~3.【注尾】

     报告强调,今后10年,中国军事能力主要围绕影响台湾的未来政治选择和防止台湾“独立”而展开。目前中国的政策是尽一切所能避免军事对抗,但在某些情况下,中国可能选择使用武力,即使是海峡两岸的力量平衡对美国和台湾有利的情况下也在所不惜。然而,如果美国为保卫台湾决心与中国一战,最终美国将取得胜利,但北京有能力使美军付出沉重代价,也有能力使用海上力量和潜艇等阻止美国的干涉。报告指出,美国应该清楚认识到,“美国在台海地区战略的核心目标必须是阻止这样的危机发生,或使之降低到最低水平”。【注释】Harold Brown, Chinese Military Power, p.4.【注尾】台湾问题最可能引发中美冲突。这既是一个军事问题,但说到底是一个政治问题。如果美国继续保持一种维持平衡的政策,就可以避免台海冲突。

  报告认为,为集中精力处理国内问题,中国领导人总体上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尤其是与美国的友好关系。中国的需要和优先考虑使美国有可能通过外交手段影响中国军事现代化的计划及威胁使用武力的政策。

  除上述机构曾就中国军力发表研究报告外,还有一些思想库也十分重视中国军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研究。如有些思想库和研究机构近年来先后发表了一些相关的专题研究报告,如关于中国空军、海军、导弹、核武器等等。【注释】See Kenneth Allen, Glenn Krumel and Jonathan D. Pollack, Chinas Air Force Enter the 21th Century Santa Monica (Calif.: RAND Corporation, 1995); Bernard Cole, The Great Wall at Sea: Chinas Navy Enters the 21th Century (Annapolis, Md.: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0); Alan D. Romberg and Michael McDevitt, “China and Missile Defense: Managing U.S.PRC Strategic Relations,” 2003, http://www.stimson.org/china/pdf/CMDFindings.pdf. Robert A. Manning, Ronald Montaperto, and Brad Roberts, China, Nuclear Weapons, and Arms Control: A Preliminary Assessment (New York: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2000).【注尾】另外,值得一提的还有美国企业研究所、传统基金会和美国陆军战争学院三家每年联合召开一次关于中国军力的研讨会,讨论中国军力的最新发展及其对美国的影响。除政府机构和思想库的研究报告外,在大学工作的一些中国问题专家相继发表了许多的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军力的著作和论文。【注释】See David Shambaugh and Richard H. Yang, ed., Chinas Military in Transition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97); Mel Gurtov and ByongMoo Hwang, Chinas Security: The New Roles of the Military (Boulder, Colo.: Lynne Rienner, 1998); James R. Lilley and David Shambaugh eds., Chinas Military Faces the Future (M.E. Sharpe, 1999); Slomon Karmel, China and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2000);  Larry Wortzel, ed., The Chinese Armed Forces in the 21th Century (Carlisle Barracks, Pa.: U.S. Army War College 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 2000); David Shambaugh , Modernizing Chinas Military: Progress, Problems, and Prospects (Berk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2).【注尾】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乔治·华盛顿大学沈大伟的《中国军队现代化:进展、问题和前景》,是1987年以来美国学者撰写的关于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最为详尽的为数不多的专著之一。

  
二、对中国军力的看法

   美国关注中国军力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经济和国力的迅速上升,但也有一些政策因素。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所的史文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外国对华投资增长所带来的中国力量的加速成长,“导致许多安全专家认为中国对美国构成了日益增长的战略挑战。”然而,“至少一直到90年代中期前,严肃的军事专家很少认为中国对美国的利益或美国领土在任何可预见的未来构成实际的安全威胁。”但是“到90年代后期,美国主流的安全专家20年来首次认为中国是美国利益潜在的严重威胁。几个特别的事件导致了这一基本变化:第一,1995~1996年中国军事演习给台湾造成了直接的军事压力;第二,中国关于美国的战略分析作品中,越来越集中地把美国看成是北京在亚太地区的首要对手和台湾“独立”的可能支持者;第三,中国国防开支呈两位数字的实际增长;第四,中国可以发展出重要的力量投射能力,如短程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先进作战机、地面作战部队、潜艇和各种高精尖军事技术;第五,中国开始在军事力量的组织、程序、士气和培训上下大力气,特别是这种努力的许多方面都针对迫使台湾屈服或占领台湾。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导致美国防务界包括文职人员和高层军事官员的强烈反应。越来越多的人认同中国是冷战后美国的主要战略威胁,既作为一个从中长期看对美国利益充满敌意的崛起中的大国,也作为一个中短期内有可能武装进攻台湾的侵略者。”【注释】Michael D. Swaine, “Perceptions of the American National Security Elite”, in Carola Mcgiffert ed., China in American Political Imagination, Web edition, http://www.csis.org/isp/ch_amer_imagination/021210_swaine.pdf.【注尾】史文概括地分析了美国国内关注中国军力的主要原因。其他学者也认为,这是导致中国军力研究热的重要原因,而且这样的密切关注会持续下去,相关作品会越来越多。【注释】2004年2月27日下午作者就美国的中国军力研究趋势对乔治·华盛顿大学艾略特国际事务学院学者的采访。【注尾】

  研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形成了基本的共识:

  第一,中国的军力发展是21世纪美国面临的国际关系中关乎势力均衡的最重要事件,长远看对美国亚太利益将构成严重的挑战。有学者更认为,中国军力的增长及中国在其他领域的发展,是自19世纪初西方卷入亚洲事务以来前所未有的变化,美国进入了一个战略经历的全新时期。兰德公司在一份报告中强调的两点集中代表了美国的关注:假如中国的经济、技术和军事力量继续沿着今天的轨道发展,“它对美国及其利益的潜在威胁将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台湾问题的演变;第二则要看一个更强大的中国是否寻求减少美国在东亚的影响和存在。”【注释】Zalmay Khalilzad, David Orletsky, Jonathan Pollack, Kevin Pollpeter, Angel Rabasa, David Shlapak, Abram Shulsky, and Ashley Telllis, “The United States and Asia: Toward a New U.S. Strategy and Force Posture,” 2001, web version, http://www.rand.org/publications/MR/MR1315.ch2.pdf.【注尾】台湾问题的演变,主要是指台海冲突可能导致美国的直接干预,从而使美国面临困难和危险。【注释】David Shambaugh, Modernizing Chinas Military Progress, Problems, and Prospects (Berk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2), p.327.【注尾】毫无疑问,美国各派政治力量对中国的担心正在逐渐增长。

    第二,中国仍然是一个地区力量,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可能赶超美国,或与美国平起平坐。即使有可能成长为与美国力量相当的国家,中国也需要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论是兰德公司、外交关系委员会,还是国防部的报告都认为,从整体上说,中国军力较之国际先进水平落后20年或是更多时间。但这个一般性的结论并不意味着,难以和美国在力量上抗衡的中国不会给美国造成威胁。美学者普遍认为,中国力量发展的趋势是谋求在某些领域的突破,从而使中国有能力在台湾问题上敢于挑战美国的利益,给美国造成损失。【注释】2004年2月7日作者就中美关系问题对乔治城大学美国专家的采访。【注尾】

  第三,现阶段美国对中国军力的关注重点还是在解放军解决台湾问题的能力上。它涉及到台海力量平衡问题,具体涉及到解放军的作战能力、水平、武器装备和采购、特殊战略战术等各个方面。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 2005年以后台海军事平衡开始向大陆倾斜。【注释】DoD, “Annual Report on 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July 2005. Chapter VI; Richard D. Fisher, Jr., “Testimony before the 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 on Foreign Military Acquisitions and PLA Modernization,” Feb. 6, 2004. Http://www.uscc.gov. David Shambaugh, Modernizing Chinas Military, 2002.【注尾】一些专家认为,维持台海军力平衡不仅不容易,也不可能。美国不论卖多少武器都不能维持力量的平衡,一是因为台湾并不能完全有效地利用资源,二是中国军力增长迅速。中国军力已经在许多类别上占据优势,如导弹、信息战、潜艇能力、制空权等。虽然中国目前的登陆能力明显较弱,但如果进行封锁、电子对抗或导弹打击等都没有大的问题。【注释】2004年2月27日作者就中国军力问题对乔治·华盛顿大学艾略特国际事务学院学者的采访。【注尾】在承认中国越来越具有控制台海地区能力的同时,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中国的决心及美国可能卷入的程度都是远比能力更为重要的因素和观察指标。

  第四,继续维持对中国的武器禁运和出口限制是控制中国军事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手段。美国普遍认为,中国改变军力落后状况的主要手段是对外武器采购,因此,无限期地维持在武器及国防技术方面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的制裁,可以有效地避免帮助提高中国军队的攻击能力或加速中国军备的现代化。尽管,中国军队现代化不过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一个方面。美国也深深地卷入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但美国没有而且也不应该卷入中国军队的现代化【注释】David Shambaugh, Modernizing Chinas Militar, p.352. 外交关系委员会《中国军力报告》也持同样观点。【注尾】。要审慎对待中美之间的安全关系,最好不提安全合作,而是强调对中美安全关系的管理。【注释】Kevin L.Pollpeter,“ U.S.China Security Management: Assessing the Military toMilitary Relationship,” RAND, 2004.【注尾】对于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运的讨论,美国应要求欧盟做到不是解除而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华武器禁运。【注释】David Shambaugh, “Dont lift the arms embargo on China”, The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Feb. 2, 2005.【注尾】

    美国关于中国军力的研究在如下问题上存在分歧:

  首先,关于中国军费开支数字有各种各样的说法。美国国防部报告总是夸大中国的军费开支,通常比中国官方公布的国防费预算高出3~4倍。以2005年美国国防部报告为例,认为“中国的国防在2005年可获得900亿美元的经费”,实际上中国国防白皮书公布的数字为2117亿人民币(约合256亿美元),美国防部报告多出3.5倍。外交关系委员会的报告认为,中国的国防开支比官方公布的数字可能高出2~3倍,如报告估计2002年中国国防开支在440~670亿美元,而实际上2002年中国的国防开支为1708亿人民币(约合206亿美元)。在备受关注的军费开支问题上,一些专家经过比较分析,认为中国的军费开支看不出特别的威胁。凯托研究所的国防政策专家伊万·艾兰德指出,美国每年要花费400多亿美元用于武器的研制和发展,仅这一项就差不多相当于中国的年军费开支,更不用说美国用于购买新武器的开支高达600亿美元【注释】Ivan Eland, “Is Chinese Military Modernization a Threat to the United States?” January 23, 2003, http://www.cato.org/pubs/pas/pa-465es.html. Also see Ivan Eland, “Tilting Windmills: PostCold War Military Threats to U.S. Security,” February 8, 1999, http://www.cato.org/pubs/pas/pa332.pdf.【注尾】。沈大伟则认为,从1989年以来,中国官方军事预算以平均15.5%的速度增长。1993~1997年由于通货膨胀的比率和这个增长速度大约相等,实际上抵消了增长。但此前和此后的增长则由于通货膨胀率低而成为实实在在的增长。尽管如此,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军费开支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仍然是温和的,大约为1.4%,占中央政府支出的8.6%(1989~2000),这个百分比远远低于冷战时期的前苏联(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 沈大伟强调,尽管1989年以来中国军费开支以一种实质性比率在增长,但如果将其称为一种“爆炸”式的军备建设是不准确的。中国既没有在军事上进行额外的补助,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其大量投资于某些特别的计划(可能1996年以来的短程弹道导弹和1998年以来的巡航导弹除外)。【注释】David Shambaugh, Modernizing Chinas Military, pp.223~224.【注尾】而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较长时期看,军费开支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1950~1980年,军费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35%, 1980年代是2.3%,1990年代只占1.4%。【注释】Ibid., pp.188~189.【注尾】而兰德公司预测中国今后20年的军费开支总体不会超过GDP的2.3%, 而美国2004年国防开支占GDP的3.9%。【注释】Keith Crane, Roger Cliff, Evan S. Medeiros, James C. Mulvenon, and William H. Overholt, Modernizing Chinas Military: Opportunities and Constraints (RAND, 2005).【注尾】

    其次,争议最大的问题是关于中国军力背后的意图和动机问题。究竟中国军事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自然而然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注释】位于华盛顿的美国世界安全研究所中国项目主任孔哲文(Eric D. Hagt)认为,美国首先应该认识到,中国军力的发展是经济和综合国力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中国经济及其综合国力的发展,美国如何能拒绝中国在发展自身安全、参与地区及全球安全方面发挥作用?”见陈雅莉的采访,《华盛顿观察》周刊,第27期,2005年7月27日。http://www.WashingtonObserver.org。【注尾】还是主要的意图在于解决台湾问题、为可能出现的台海冲突做准备【注释】2004年以前的几个美国国防部报告和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报告都认为中国发展军力的目标在于阻止台湾“独立”、影响台湾决策并在必要时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注尾】?亦或中国有更大的野心要成为地区的主导力量,或者不仅要成为地区主导力量,还要将美国赶出亚洲?【注释】See Gary Schmitt & Dan Blumenthal, “Wishful Thinking in Our Time,” The Weekly Standard, August 8, 2005; John J. Tkacik Jr., “Pentagon Report on Chinese Military Power Deserves Careful Reading,”http://www.heritage.org/research/AsiaaandthePacific/wm804.cfm.【注尾】对意图的判断,实际上是对安全威胁来源的判断。中国是否是美国的威胁?是现实的?还是未来的?一些人认为,中国不是眼前的威胁,但20年后难以确定。这也是2005年国防部报告所说的“中国正处在一个战略选择的十字路口”,其未来存在不确定性。7月20日,报告发表后的第二天,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佩斯将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人们从两个方面判断威胁,一是能力,二是意图,我们绝对没有理由认为中国有任何这样的意图。”【注释】转引自Gary Schmitt & Dan Blumenthal, “Wishful Thinking in Our Time,” The Weekly Standard, August 8, 2005.【注尾】新保守主义阵营对佩斯的看法根本不能认同。他们认为布什政府不应该再遮遮掩掩、使用外交辞令,中国这种集权政府的威胁意图十分明显,要立即采取遏制政策;非保守主义人士则认为,现政府“没有焦点、支离破碎”、“患得患失”的对华政策,是因为美国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既希望中国逐渐融入世界体系,又担心发展经济这条融入世界体系的必经之路会使中国变成美国的潜在威胁。【注释】李焰对美前国防部助理部长、前驻华公使傅立民(Chas W. Freeman Jr.)的采访,《华盛顿观察》周刊(http://www.WashingtonObserver.org)第28期,2005年8月3日。【注尾】因此,非保守主义人士认为问题出在了美国人身上,也就是美国的政策上。

    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强调中国的不确定性是相对比较一致的看法,而如何对待不确定中的中国则意见不一。应该遏制(containment)还是应该接触(engagement)?应遏制加接触(congagement)还是融合(integration)?【注释】Richard N. Haass, “The Opportunity: Americas Moment to Alter Historys Course,”The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May 2005.【注尾】 在上述问题上看法不一,表明美国对华战略尚未定型,正处在一个关键点上。

  实际上,美国国会要求国防部向其提交关于某一国家的军事力量发展状况并非始自中国。冷战时期,美国国防部每年都要提交一份关于苏联军力的报告,以便国会在决定开支等重大立法问题上有所依据。《中国军力报告》几乎是《苏联军力报告》的翻版,从这个意义上说,国防部报告的形式本身就表明美国对中国崛起的强烈防范和戒备心理。

  美国一些人始终试图通过夸大中国军力说服政府采取当年对付苏联的办法来对付中国,但也发现他们很难套用苏联的模式来对付中国。这不仅因为国际结构特征和进程等因素都和冷战期间有所不同,还因为中国的外交政策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融入世界体系、睦邻友好、倡导多边主义、在朝核问题和反恐等问题上与美国合作,所有这些都使遏制中国难以找到政策的合法性依据。中国政府通过新型外交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和平发展与和平崛起的理念,并采取积极措施应对中国国力上升对世界产生的影响,美国无法否认中国的这些积极努力。

     毫无疑问,中国军力问题仍将持续成为美国的热门话题,并且有可能随着中国国力的进一步上升,出现更大规模的“中国威胁论”。需要明确的是,对中国军力的认知,只是美国对华认知的一部分。面对迅速变化中的中国,美国上下正开足马力,试图勾勒出一种更为全面清晰的认识。但由于中国作为转型国家所具有的复杂性,准确地把握中国有较大的困难,这也是美国强调中国不确定性的原因之一。另外,超级大国通常所缺乏的战略自省,“新帝国”思维的一时盛行,再加上部门利益作祟,美国对中国的认知偏差和错误知觉在所难免。

    面对升级版的“中国威胁论”,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随之起舞。加强中美战略对话和沟通,向美国清楚解释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坚持和平发展和多边主义路线,坚持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中国威胁论”就难以存活,因错误认知导致的冲突就可以避免。

 

朱立群: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