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2005年第2期

 

 

美国在中亚—里海地区的能源政策评析

 

 

罗振兴

 

 

〔内容提要〕美国在中亚—里海地区的能源政策是其国际能源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简要介绍美国国际能源政策的基础上,集中阐释美国在该地区能源外运线路、商业利益、国家间合作等方面的能源政策,进而对该政策在美国国际能源政策中的地位、原因,以及政策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美国在中亚—里海地区的能源政策并不以直接满足美国石油供应为目标,而是更多地着眼于平衡全球能源供应、稳定石油价格、保障能源供给多样化等长期的能源战略目标,并服务于美国在该地区的外交战略目标。但除了商业利益之外,美国实现该能源政策的其他目标则面临诸多困难。

 

关键词:美国外交军事战略 能源政策 中亚 里海地区

 

    

  能源是美国国内繁荣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注释】Timothy E. Wirth, C. Boyden Gray, and John D. Podesta, “The Future of Energy Policy,” Foreign Affairs, July/August 2003, pp.132~155.【注尾】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能源政策。布什政府尤其重视能源战略和政策,它第一次清晰、全面和系统地阐述了美国的能源政策。【注释】能源政策是派生政策,对经济增长和发展、国家安全、环境、竞争政策、公有资源的使用及联邦和州政府之间的关系等都有重要影响。参见Paul L. Joskow, “Energy Policy During the 1990s,” American Economic Policy in the 1990s,eds., Jeffrey Frankel &? Peter Orszag,(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2002),p.513.在历届政府中,惟有小布什政府把能源政策摆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在他就职的第二周,就建立了国家能源政策发展小组(NEPD)。该机构以副总统切尼挂帅,成员包括政府主要部门的负责人,负责制定能源政策,并于2001年5月16日提交了《国家能源政策》报告。NEPD, National Energy Policy, May 2001,www.whitehouse.gov/energy/NationalEnergyPolicy.pdf【注尾】自前苏联解体之后,在中亚—里海地区出现了6个新国家,由于该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而且位于战略要地,因此,该地区逐渐成为能源界关注的焦点和大国角逐的场所,也成为美国国际能源政策关注的重要地区。与对中东、西半球、非洲的政策相比,美国在中亚—里海地区的能源政策有着明显的不同。美国在该地区的能源政策并不以直接满足美国石油供应为目标,而更多地是着眼于长期的能源战略目标,并服务于美国在该地区的外交战略目标。但是,除了商业利益之外,美国要实现该能源政策的其他目标则面临诸多困难。

 

  一、美国的国际能源政策

 

 

  美国是世界能源生产大国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能源进口国之一。从能源的供求和价格来看,美国能源市场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国内能源供不应求,需要进口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对外国能源,尤其是石油形成了较大的依赖;二是能源价格与国际价格的变动基本一致。这两个特征不仅是美国制定国内能源政策的出发点,也是其国际能源政策的出发点和重要依据。

 

  美国能源消费增长较为平稳,从1990到2000年,增长了17%左右。据估计,从2000年到2020年,美国能源消费将增长32%左右。【注释】NEPD, p.1.以下未注明来源的数据都引自该报告。【注尾】在2000年初级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所占比例为38%,天然气为24%,煤炭为23%,可再生能源为7%,核能为8%,估计到2020年,美国的能源结构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尽管天然气的份额将持续增加,石油份额会有所下降,但石油仍将保持绝对第一的位置。据估计,在2000~2020年间,美国的石油消费将增长33%,天然气消费将增长50%多。

 

  相对于不断增长的能源消费而言,美国国内能源生产能力增长缓慢。如果在2000~2020年间能源生产保持上世纪90年代的增长趋势,则美国将面临长期的供求缺口。在1990~2000年间,美国国内能源总的生产能力没有大的变化。【注释】上世纪80年代美国每天关闭的炼油能力都在300万桶左右,炼油厂的数目一直在持续下降,国内石油产量也持续下降,但在1990~2000年间,炼油能力却几乎保持不变,而且在1994年以后炼油能力还有明显的扩张,原因在于现有炼油厂的能力扩张和设备利用率的增长。尽管同期美国国内天然气、煤炭和可再生能源产量都有所增长,但增长的幅度都比较小。因此从总体上看能源生产能力变化不大。参见Paul L. Joskow, p.517.【注尾】 美国煤炭、可再生能源等都能保持自给自足,存在供求缺口的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必须通过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其中石油的净进口比例为52%,天然气的净进口为15~16%。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就一直是能源的净进口国;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能源进口量持续增加。天然气主要从加拿大进口。由于天然气的净进口比例较小,而且进口来源集中在西半球,较为稳定和安全,造成美国能源进口量变化的主要是石油,因此,美国国际能源政策关注的重点是石油。例如,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能源进口量的大幅上涨主要就是因为石油净进口量的增加——从1985年的每天430万桶左右增加到2000年的1000万桶。目前,石油净进口量占到了能源净进口量的89%。1990~2000年间,美国石油消费量增长了15%【注释】从石油消费结构来看,交通运输部门是石油的主要消费部门,在2000年占到了美国石油消费的68%左右,剩下的大部分是工业部门,少部分在居民和商业部分或用来生产电力。【注尾】,而石油进口增长了40%;2000年底,美国进口石油占其石油消费总量的比例为56%;而进口石油占能源总消费的比例从1990的17%上涨到2000年的25%。和上世纪70年代中期的第二次石油危机相比,目前美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性更大。【注释】但美国的能源强度(energy intensity),定义为每一美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GDP)所消耗的能源数量)在这一时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2000年每美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费仅相当于1977年的60%。【注尾】 和2000年相比,2020年美国每天的石油消费将增加600多万桶,达到每天2580万桶的消费量;如果现有政策不变的话,预计到2020年,美国石油产量将从2000年的每天580万桶下降到每天510万桶。到2020年,美国石油产量只能满足不到30%的国内需求量,消费的每三桶石油中就有近两桶是进口石油。

 

  美国消费了世界石油总产量的25%还要多,因此,世界石油价格的剧烈变动对美国的影响非常大。从1973年以来,由于政治和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世界石油价格变动较为剧烈。在1973~1985年,世界石油价格从每桶5美元上涨到40美元,后又回落到28美元左右;在1986~2000年,世界石油价格曾一度跌到每桶8美元。从2000年到2004年,全球石油价格总体上呈上涨趋势,截止到2004年10月,原油价格已经突破了每桶40美元。石油价格的剧烈变动,尤其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操纵及其他非市场因素造成的波动会对经济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美国对石油价格的非正常波动也非常关注。

 

  基于长期存在的供求缺口和能源价格波动剧烈的现实,美国能源政策集中于三个目标:一是保证能源供给的可靠性;二是保证能源价格的合理性;三是保持能源生产、消费、运输与环境保护的合理平衡。【注释】在《国家能源政策》报告里表述为提供可靠的(reliable)、买得起的(affordable)、不破坏环境的(environmentally sound)能源。【注尾】在国际能源政策方面,关注的重点是石油,其核心目标在于保证能源安全,缓解能源价格波动和供应的不确定性。美国国际能源政策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立足于国内。国家能源政策发展小组提交的《国家能源政策》报告认为,要提高美国能源的安全,首先应立足于国内来制定合理的国际能源政策,即以一种有效率和保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使用自己的能力生产、加工和运输美国所需要的能源资源。

 

  二是保证世界能源供应链条的正常运转,即保证国内和国际能源供应基础设施的有效性,加强与重点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扩展全球能源供应的资源和种类,从而保证美国的能源安全并分享全球经济的繁荣。通过增加能源使用的效率、提高能源市场的透明度和高效运转并增强抵抗石油供应中断的能力。

 

  三是深化美国和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关系,加强美国与主要石油生产商的对话,并促使西半球、非洲、里海和其他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增加石油产量。在对石油和其他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情况下,美国政府认为,世界各国加强能源效率和能源清洁技术等方面的合作,可以给各方带来重大的经济和环境利益。

 

  四是维持石油紧急储备的足够数量。一方面要求国际能源机构的成员国承担各自应该维持的紧急供应储备的义务;另一方面和亚太经合组织(APEC)等其他机构保持合作,以敦促其他大的进口国增加他们的石油储备。

 

  在国际能源政策实施方面,美国重点强调以下几个具体措施:

 

  一是能源供应来源的多样化。美国总统布什在阐释美国国家能源政策强调,“不仅对能源安全,而且对国家安全而言,多样化都是重要的。在面对价格冲击、供应中断和勒索这一最坏的情况下,对能源的任何单一来源,尤其是某种外国来源的过度依赖,会让我们变得非常脆弱。”【注释】River Centre Convention Center ,“Remarks by the President to Capital City Partnership,” http://www.whitehouse.gov/news/releases/2001/05/20010517-2.html【注尾】《国家能源政策》报告也认为,世界石油生产集中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将造成石油供给潜在的不稳定性。因此,能源供应来源多样化是保证能源安全的重要措施。具体来说,能源供应来源多样化的措施包括:促进供给多样化和需求多样化的措施;加强对主要能源生产商的支持;既要鼓励石油生产的多样化,又要鼓励石油运输的多样化;同时还要利用技术进步来加速石油生产的多样化,例如加快大西洋湾(Atlantic Basin)深海的石油勘探和开发,包括加拿大海底延伸到加勒比海以及巴西和西非这一地区。能源供应来源多样化的重点是大力推进非海湾地区的能源生产,这些地区包括里海地区、非洲西海岸和拉丁美洲等。

 

  二是提高市场透明度。提高市场透明度,有利于能源市场的稳定,降低能源价格的波动幅度。例如,2000年石油价格之所以波动很大,石油产量和存货水平的数据缺乏及时性和准确性是重要因素之一。在这方面,美国认为,关键是要和石油生产商加强合作,提高全球石油市场数据的透明度、及时性和准确性。

 

  三是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在这方面,主要是支持全球能源部门的自由化,对国际贸易和投资开放。一方面,国际投资将增加能源生产国的生产能力和基础设施,并使世界能源基础设施更有效率和弹性;另一方面,《国际能源政策》报告认为,在石油进口国和出口国之间不断扩展的贸易和投资不仅增加了双方的利益,而且还增强了全球能源和经济的安全性,由于美国的能源企业仍然保持了世界领先地位,应鼓励和支持美国能源企业在能源生产国的投资,促进这种投资将是美国支持外国主要的石油生产商的核心方法。

 

  四是不断检查和改革制裁措施。由于经济制裁能实现重要的国家和全球安全目标,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外交政策工具。在反对那些支持恐怖主义和寻求获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时,美国通常采取经济制裁等措施,包括美国单边制裁和诸如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等多边制裁措施。这些措施可能涉及能源生产国等,因此,《国家能源政策》报告认为,必须定期检查这些制裁措施,以确保他们持续有效并使它们对美国的国家和公民的利益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小化。

 

 

  二、美国在中亚-里海地区的能源政策

 

 

  中亚—里海地区,由于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对世界能源市场的未来可能会有深远的影响,加之在全球政治、安全、军事和外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因此,自前苏联解体之后,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和大国角逐的场所,美国也不例外。早在克林顿政府时期就把中亚—里海地区纳入了美国国际能源政策关注的重点,《国家能源政策》报告也认为,里海是一个快速增长的新供给地区,对保障美国能源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其他主要能源产地相比,由于中亚—里海地区在能源储量、政治、经济和安全形势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作为国际能源政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尽管符合美国能源政策总的战略目标,但美国在这一地区的能源政策也存在明显的差别。

 

 (一)中亚—里海地区的基本情况和能源状况

 

  中亚—里海地区包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等国、俄罗斯和伊朗的部分地区及里海。【注释】中亚地区由五个国家所构成,它们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以及乌兹别克斯坦;里海地区包括里海及其周边国家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俄罗斯和伊朗的部分地区等,以及乌兹别克斯坦。尽管不是里海沿岸国家,但由于是该地区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因此乌兹别克斯坦也被算作里海地区的组成部分。EIA,“Caspian Sea Region,”http://www.eia.doe.gov/emeu/cabs/caspian.html.实际上,南高加索地区对里海能源外运通道也很重要。因此,广义上的中亚—里海地区还应包括格鲁吉亚。【注尾】历史上,中亚—里海地区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是连接欧洲和亚洲的重要走廊,也是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更是不同民族和文化交汇之地和大国纷争的场所。一百年前,这里是俄罗斯、英国、法国和奥斯曼帝国等国家的角逐场所。一百年后,随着苏联的解体,这里又成为众多大国的争夺场所。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中亚—里海地区位于欧洲与亚洲的交界处,地处俄罗斯、欧盟、中国、伊朗、印度等国和地区的“包围”之中;不仅是欧洲文明、中华文明、印度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等多个文明的“交汇”地带,而且紧邻中东这一敏感地带,并成为世界石油和天然气的“新贵”。因此,自1991年中亚—里海地区这几个国家独立以来,该地区就倍受世界关注。

 

  从能源资源的角度看,该地区最大的特点是石油储量的总量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尽管可以肯定该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但不同机构和国家对资源的具体数量的估计却大相径庭,这就给能源政策的制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局(EIA)的数据表明,里海地区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超过232万亿立方英尺(TCF),占世界储量的4%,与沙特阿拉伯相当;可能的总储量最高为560 万亿立方英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在170亿到330亿桶之间,占世界储量的3%左右,可以与北海和阿拉斯加的石油储量媲美。该地区石油的总储量可能高达2118亿桶,如果该数字最终被探明属实的话,这一地区将是除波斯湾之后,世界第二大未开发的石油产地。而美国一些石油公司估计该地区的石油总储量超过3000亿桶,日本和俄罗斯一些机构的估计则是在6000亿桶左右。【注释】日本《每日新闻》1997年10月7日报道,称里海地区石油储量为6000亿桶;英国《世界能源统计评论》估计里海石油的最终可开采储量为160亿桶。英国石油工业界公认的该地区石油最终可开采储量(包括尚未发现的)为250~350亿桶。参见刘清鉴:《围绕里海石油的纷争与角逐》,http://www.cass.net.cn/chinese/s24_oys/chinese/Production/projects22/016.html。本节有关石油和天然气的数据主要来自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局,参见EIA, http://www.eia.doe.gov/【注尾】

 

     2001年里海地区天然气产量达到了4.5 万亿立方英尺,相当于南美洲、中美洲和墨西哥这三个地区产量的总和,预计2010年的天然气产量最高可达8.7 万亿立方英尺,将超过整个中东地区2001年的总产量。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是该地区可能的天然气总储量最高的国家,分别高达230 、153 、101 万亿立方英尺。目前,产量最大的是乌兹别克斯坦,2001年的产量达到了2.23 万亿立方英尺;其次是土库曼斯坦,2001年的产量为1.7 万亿立方英尺。预计到2010年,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产量将分别达到4.2 万和2.2 万亿立方英尺,哈萨克斯坦的产量也将从2001年的0.36 万亿立方英尺增长到1.7 万亿立方英尺。

 

     2002年里海地区每天的石油产量达到了160万桶左右,相当于南美第二大石油生产国巴西的产量。预计2010年每天的产量将达到300万桶到500万桶之间,将超过南美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委内瑞拉的产量。如表1和表2所示,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和土库曼斯坦的石油总储量可能分别高达1096亿桶、445亿桶和397亿桶,是该地区石油储量最丰富的国家,也是目前产量最高的国家,2002年的石油产量分别达到了每天94万桶、32万桶和18万桶,到2010年这三个国家的石油产量最高可分别达到240万桶、114万桶和98万桶。从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来看,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阿塞拜疆是该地区最重要的国家。

 

  目前,里海地区的国家都是世界上相对较小的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商,而且正在面临着非常困难的政治和经济转型。自前苏联解体之后,这些国家的经济因为地区贸易的崩溃而处于苦苦挣扎之中。由于历史原因,这些国家对俄罗斯的政治和经济的依赖性都非常大,俄罗斯经济不景气也给这些国家的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与俄罗斯在领土和安全方面所存在的一些纠纷则增加了该地区的不稳定性。尽管这些国家的经济在上世纪90年代的后期都出现了增长,但除乌兹别克斯坦外,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国内生产总值仍低于1992年的水平。该地区两个最大的石油生产国,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经济仍然处于困境之中。据估计,2001年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占其总人口的比例分别为49%和26%。对于中亚—里海地区的经济增长而言,自然资源的利用是关键,【注释】Philip AndrewsSpeed and Sergei Vinogradov, “Chinas Involvement in Central Asian Petroleum: Convergent or Divergent Interests?” Asian Survey, Vol.40,No.2(Mar.Apr.,2000),pp.377~397.【注尾】尤其是加快该地区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出口是重中之重。然而,地处内陆,缺乏足够的和多样化的出口通道、基础设施落后却严重制约了对石油等资源的开发利用,而该地区里海划分的不确定性、复杂的领土纠纷、文化、种族以及长期存在的军事冲突、恐怖主义、大国之间的博弈、政治腐败、环境保护等也给该地区的发展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注释】EIA,“Caspian Sea Region: Regional Conflicts,”http://www.eia.doe.gov/emeu/cabs/caspconf.html;EIA,“Caspian Sea Region,”http://www.eia.doe.gov/emeu/cabs/caspian.html.【注尾】这些巨大的不确定性也给能源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表1里海地区各国石油储量

                                                                 单位:亿桶

国家

探明储量

潜在储量

合计

阿塞拜疆

70

125

320

390

445

伊朗

1

 

150

151

 

哈萨克斯坦

90

176

926

1010

1096

俄罗斯

3

 

70

73

 

土库曼斯坦

5

17

380

385

397

乌兹别克斯坦

3

6

20

23

26

合计

172

328

1860

2032

2188

资料来源:EIA,“Caspian Sea Region: Key Oil and Gas Statistics,” August 2003,http://www.eia.doe.gov/emeu/cabs/caspstats.html

 

表2里海地区石油产量

                                                                 单位:千桶/天

国家

1992

2002

2010

阿塞拜疆

222

318

789

1140

伊朗

N/A

N/A

N/A

哈萨克斯坦

530

939

1617

2400

俄罗斯

N/A

N/A

N/A

土库曼斯坦

110

184

374

984

乌兹别克斯坦

88

152

205

240

合计

928

1593

3135

4884

资料来源同上表。

  (二)美国在中亚—里海地区的能源政策

 

  上世纪90年代初,克林顿政府形成了较为完整针对里海地区的能源政策。美国能源专家乔斯科夫认为,克林顿政府的国际能源政策主要包括,“加强同石油生产国政府的关系,促使国家石油进口的多样化,以及支持前苏联解体后新成立的石油生产国与伊朗和俄罗斯保持独立”。【注释】Paul L. Joskow, p.511.【注尾】而美国能源部前官员柯蒂斯(Curtis)则强调克林顿政府在开发里海资源、帮助俄罗斯恢复其石油和天然气生产能力及开发西半球资源等方面都付出了很大努力。【注释】Ibid., p.565.【注尾】可以说,克林顿政府把介入里海地区的石油开发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国际能源政策,在其任内得以实施,并被布什政府所继承和深化。

 

  总的来看,美国在这一地区能源政策的主要目标是:支持这些国家的独立,使这些国家与西方形成更为紧密的关系;打破俄罗斯对该地区石油和天然气外运线路的垄断,支持不同外运管道的建设;加强能源供应来源的多样化以增强能源安全;阻止穿过伊朗的外运管道的建设,防止伊朗扩大其对中亚经济体的影响。其中,重点是支持该地区能源外运管道多样化,建设各种绕开俄罗斯和伊朗的管道,使这里的石油或天然气直通世界市场。因为除了提高能源安全以外,该政策还将巩固新成立国家的主权,从经济角度看还能加强它们的自生能力【注释】Alan P. Larson ,“Testimony Before the Senate 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 Sub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Policy, Export and Trade Promotion,” Washington, DC,April 8, 2003,http://www.state.gov/e/rls/rm/2003/19447.htm【注尾】;同时,也能增强该地区与西方的关系。具体来看,美国在该地区的能源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支持该地区能源外运管道多样化,鼓励多条出口线路的建设。

 

  由于里海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位于内陆,而且主要供出口,因此,出口管道的建设极为重要。但现有管道大多是在前苏联时期建成的,一般都要经过俄罗斯境内。因此,对于主要的产油(气)国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和土库曼斯坦而言,极易受俄罗斯控制。【注释】俄罗斯不仅可以提高过境运费,而且可完全关闭管道以切断该地区能源的出口通道,例如1994年和1997年俄罗斯就曾两度关闭土库曼斯坦通往俄罗斯的天然气管道。【注尾】在管道建设方面,美国的政策主要是支持该地区能源外运管道多样化,鼓励多条出口线路的建设。

 

  从已经存在或已开工建设和计划建设的输油(气)管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是向西的管道。向西的管道,被美国视为里海地区的油气输送摆脱俄罗斯控制的关键,尤其是通往欧洲的东西方向的管道(BTC管道),将使该地区对俄罗斯的依赖降到最小化,从而被美国视为关键中的关键。向西方向三个最大的管道项目包括里海管道财团项目(简称CPC项目)、通往欧洲的东西方向的管道项目和南高加索天然气管道项目(又简称BTE项目)完全建成后,将形成新的能源输送网络。【注释】三个项目的英文全称分别是“the Caspian Pipeline Consortium Project”,“the BakuTiblisiCeyhan oil pipeline”和“the South Caucasus Natural Gas Pipeline” (或BakuTiblisiErzurum).【注尾】

 

  里海管道财团项目将哈萨克斯坦石油产区与俄罗斯黑海港口新罗西斯克港(Novorossiysk)联接起来,石油到达港口后再用油轮运往世界市场。尽管该管道仍然经过俄罗斯境内而且是与俄罗斯政府联合开发,但里海管道财团项目仍得到了美国的支持,原因在于这是俄罗斯所控制的北部出口管道(被称做AtyrauSamara)之外的一条新管道,第一次为里海地区能源出口提供另外一种可行的选择,而且美国能源企业也参与其中可以获取商业利益。该管道主要输送哈萨克斯坦的田吉兹(Tengiz)油田的石油,已于2001年11月27日正式开通,目前的运输能力是每天56万桶,完全建成后的输油能力将达到每天134万桶。里海管道财团项目的主要问题在于,随着输油能力的不断增加,会增加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拥挤,并可能因为油轮碰撞和石油溢出等引发环境污染。

 

  通往欧洲的东西方向管道项目,又被称为欧亚走廊(The Eurasian corridor),是美国最为积极支持的管道,【注释】Michael Klare ,“BushCheney Energy Strategy: Procuring the Rest of the Worlds Oil,” FPIFPetroPolitics Special Report,January 2004,http://www.fpif.org/papers/03petropol/politics.html【注尾】因为该管道主要是向欧洲等美国的盟友供油,并且绕过了博斯普鲁斯海峡,而且不受俄罗斯控制。该管道从阿塞拜疆的巴库经格鲁吉亚的第比利斯到达地中海沿岸土耳其的杰伊汉(Ceyhan)港口,全长1040公里,设计能力为每天输送100万桶石油,估计将花费29亿美元。该项目自1997年9月5日开始提出,2002年9月开始动工,预计在2004年第四季度建成,并于2005年开始输油。该管道将主要输送阿塞拜疆油田和哈萨克斯坦的石油。美国的一些公司积极参与了该项目的建设。该管道的最大问题是有可能破坏环境,并引起了一些非政府组织的抗议和反对。

 

  南高加索天然气管道项目是天然气管道,基本上与通往欧洲的东西方向石油管道平行,在埃尔祖鲁姆(Erzurum)小镇与土耳其基础设施相连接。该管道主要输送阿塞拜疆气田的天然气,输气能力为每年258万亿立方英尺,预计于2006年开始向土耳其输气。【注释】该管道的延长线还可以输送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即从土库曼斯坦穿过伊朗连接到巴库,但曾遭到俄罗斯和伊朗的反对,理由是担心破坏环境。【注尾】

 

  二是向东的管道。向东的管道主要通往中国,可能是世界最长的管道之一,主要有两条:一是哈萨克斯坦通往中国的石油管道,另一条是土库曼斯坦通往中国的天然气管道。这两条管道总长在4000~7000公里之内,由于所面临的地理条件较为恶劣,受到吉尔吉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山区的限制,建造成本极其高昂,估计最终造价高达50~100亿美元。据推算,如果石油价格在10美元以下的话,该管道将缺乏经济价值。由于欧洲未来10到15年的石油需求增长量预计不会超过每天100万桶,而同期亚洲石油需求的增长量将高达每天1000万桶,尤其是中国石油消费量预计将急剧增长,因此建设向东的管道,可以保证里海地区尤其是哈萨克斯坦等国的出口市场的稳定,并满足亚洲市场的需要。

 

  三是向南的管道。满足亚洲需求的另外一条出口通道是往南输送里海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的管道,这将意味着要么穿过阿富汗要么穿过伊朗。土库曼斯坦早已提出修建一条穿越阿富汗到达巴基斯坦市场或者印度市场的管道。随着2001年12月塔利班的垮台,建立穿越阿富汗的天然气管道(TransAfghan natural gas pipeline)【注释】为了建造该管道,还专门成立中亚天然气管道财团(the Central Asia Gas Pipeline Consortium,称为CentGas)。该管道将从土库曼斯坦穿过阿富汗到达巴基斯坦的木尔坦(Multan),全长790公里,主要输送土库曼斯坦气田的天然气到巴基斯坦,该管道亦可延伸到印度的新德里,因而印度也是可能的市场之一。【注尾】和中亚石油管道(the Central Asian Oil Pipeline)的方案又被重新提上了议事日程。但在2003年7月,穿越阿富汗天然气管道的关键的支持者之一的亚洲银行,要求进一步论证其可行性,这样就延迟了该项目的上马。中亚石油管道将向南穿过阿富汗最终到达巴基斯坦的一个沿海港口,估计全长为1040公里左右,输送能力可达每天100万桶石油,建造成本估计在25亿美元左右,可以将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等的部分石油输送到亚洲。但该地区的安全形势较为复杂,因而迟迟未能动工。

 

  而修建向南穿越伊朗的管道将受到伊朗和利比亚制裁法案的限制,该法案将对投资于伊朗石油和天然气部门的非美国公司进行制裁。美国公司已经被美国法律禁止与伊朗发展商务往来。

 

  四是通往北部或西北部的管道。中亚这些国家独立后,很快就修建了两条通往西北的新管道,分别被称为“北部”和“西部” 厄尔利石油管道(the “Northern”and “Western” Early Oil Pipelines),其中一条从阿塞拜疆的巴库(Baku)延伸到俄罗斯的新罗西斯克港,另外一条是从巴库到格鲁吉亚的苏普拉(Supsa),这两条管道的输送能力加起来达到了每天21.5万桶左右。同样,往北还有一条从哈萨克斯坦的阿塔老(Atyrau)到俄罗斯的萨马拉(Samara)的管道,该管道早就存在,近来扩大了其输送能力。

 

  尽管美国支持管道多样化,但其核心是把里海地区石油和天然气出口通道对俄罗斯的依赖程度降到最小,而且要防止任何出口管道通过伊朗。因此,其管道政策还是有所侧重的。在四条线路中,美国大力支持的是向西的管道,对于向南通过伊朗的管道则极力反对。美国积极支持向西通往欧洲的管道,尤其是通往欧洲的东西方向管道的建设,不仅是因为该管道绕过俄罗斯,而且因为石油和天然气供给所谓“硬通货”的欧洲市场。无论是克林顿政府还是小布什政府都积极支持该项目。克林顿在卸任之前,还飞往土耳其主持一个拟投资30亿美元建设通往欧洲的东西方向管道的地区协定的签字仪式,而布什总统则给通往欧洲的东西方向管道开幕式写去了贺信,并阐释了对该管道的意义。他说,“通往欧洲的东西方向管道是新东西能源走廊的中心组成部分,将带来诸多长期利益,包括为该地区吸引新投资,提高全球能源安全,加强里海盆地国家的主权和独立,以及支持这些国家的经济合作和融入全球经济” 。【注释】Spencer Abraham,“Remarks by Energy Secretary Spencer Abraham BTC Pipeline Groundbreaking Ceremony,” 23http://www.energy.gov/engine/content.do?PUBLIC_ID=13423&BT_CODE=PR_SPEECHES&TT_CODE=PRESSSPEECH【注尾】

 

     2. 支持美国企业参与该地区的能源开发。

 

  里海地区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吸引了世界众多能源公司的大量参与,尤其是美国能源公司。美国企业不仅大量参与了该地区的管道建设,而且参与了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例如,在里海管道财团管道项目里,就有优尼科(Unocal) 和德塔赫斯( Delta Hess)等公司的参与;在通往欧洲的东西方向管道方面,也有优尼科, 阿莫科(Amoco), 埃克森(Exxon) 和彭泽尔(Pennzoil)等四个美国公司的参与【注释】德塔赫斯公司属于沙特阿拉伯和美国合资。BTC管道的重要参与企业是阿塞拜疆国际经营公司(Azerbaijan International Operating Company),该公司当时是由包括了这4个美国公司在内的11个外国石油公司所组成的财团,阿莫科公司已于1998年被英国石油公司收购,彭泽尔公司也已于2002年被壳牌公司收购。【注尾】;早在1993年雪佛龙(Chevron)公司就开始参与哈萨克斯坦田吉兹油田的开发,共同组建了合资企业,并签署了为期40年的协议,总投资200亿美元等。1993年初,美国企业还参与了的“里海石油财团”的组建。1994年9月,在有效期为30年、总投资额为74亿美元的《联合开发里海阿塞拜疆水域油田》的合同中,美国企业所占的股份达到了44%。到1997年底,在阿塞拜疆与外国所签的总金额为300多亿美元的10个大型石油合同中,美国企业参加的有7个,其中3个为多边合同,美分别占40%、30%和55%的股份,4个为美、阿双边合同,美国企业所占的股份均为50%。【注释】刘清鉴:《围绕里海石油的纷争与角逐》,http://www.cass.net.cn/chinese/s24_oys/chinese/Production/projects22/016.html.【注尾】

 

  大力支持美国能源公司参与该地区的能源开发以获取巨大的商业利益,实际上是美国在该地区非常重要的目标之一。在这方面,由于美国能源公司在世界上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因此,美国一直强调该地区的能源部门应对外开放,要求该地区的国家实行自由贸易,并改善投资环境以吸引国际投资,尤其强调该地区的政府要遵守合同和反对腐败的重要性。例如,在能源外运管道建设方面,美国政府一直主张,尽管地区政治的因素非常重要,但商业利益仍然是美国政府支持特定管道的决定因素之一。美国主张该地区这些大规模的基础设施项目都应该引入商业化竞争机制。为了使通往欧洲的东西方向管道的建设更具商业吸引力,美国政府不仅要求土耳其政府采取各种措施,而且主动提供政治风险担保措施以促进地区国家之间的合作,例如,帮助格鲁吉亚训练特种部队以镇压其国内叛乱并为通往欧洲的东西方向管道在格鲁吉亚的部分提供安全保障等。此外,美国政府还鼓励该地区国家间成立国家工作小组,通过多边谈判的方式加强放松管制、法律、关税等方面的合作,从而使通往欧洲的东西方向这一欧亚走廊更具商业吸引力。

 

  在这方面,较为突出的例子是,在美国一些能源企业的呼吁下【注释】支持自由法案的907节于1992年10月得以通过。该节主要限制美国政府对阿塞拜疆的援助,以逼迫阿塞拜疆政府停止所有对亚美尼亚和纳卡(NagornoKarabakh)地区的封锁和其他武力进攻措施。早在1998年,Unocal 石油公司一位负责人在国会作证时就呼吁废除该节制,“美国对这些新经济体的发展援助对于商业成功至关重要。……特别地,我们强烈要求废除或取消支持自由法案的907节。这节不公平地限制了美国政府对阿塞拜疆政府的援助,并限制了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参见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Subcommittee on Asia and the Pacific, 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Hearing On US Interests In The Central Asian Republics ,” February 12, 1998, http://commdocs.house.gov/committees/intlrel/hfa48119.000/hfa48119_0f.htm. 1998年10月,美国进出口银行(the U.S. ExportImport Bank)、海外私人投资公司(the Overseas Private Investment Corporation)和贸易发展署对阿塞拜疆的援助不再受该节限制。【注尾】,并出于反恐战争的需要,2002年1月25日美国废除了支持自由方案第907节,因为该节禁止美国政府对阿塞拜疆提供经济援助,从而影响了美国企业在该国的商业利益。目前,美国是该地区的最大援助国,每年向该地区提供大批“人道主义援助和改革起步资金”,并逐渐将经济援助与油气开发联系起来,为美国企业争取了不少的商业利益。

 

     3.加强美国与该地区的主要产油国家以及俄罗斯的合作。

 

     加强与产油国家政府的合作一直是美国国际能源政策的重点,在中亚—里海地区也不例外。由于俄罗斯在中亚地区有着重要的安全和经济等利益,而且一直是中亚—里海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大国,因此,尽管美国支持里海地区输油(气)管道的多样化以防止俄罗斯垄断出口通道,但并没有阻止任何通过俄罗斯的管道的建设。事实上,美国也意识到在该地区不和俄罗斯保持合作是非常困难的。【注释】事实上,由于俄罗斯是世界第二大石油生产国,也是石油储量丰富的国家,是美国石油前15大供应商之一,因而美国和俄罗斯在能源方面的合作是全方位的,在中亚—里海地区的合作只不过是其中极小的一部分,但这种合作也包含很多竞争性和对抗性。2001年5月,美国总统布什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了美俄能源对话的联合声明,强调能源在双边关系中的重要性。随后,美国能源部和俄罗斯能源部共同创建了美俄能源工作小组,主要就加强美俄在全球能源市场、投资、包括能源效率、保护环境、煤炭清洁技术和石油溢漏的防治等方面的技术、能源信息交换,以及中小企业等五个方面的合作进行谈判等。【注尾】例如,新建成的往西通往黑海港口的两个出口管道都必须通过俄罗斯,对此美国并没有表示反对,还支持里海管道财团项目的上马。【注释】这两个项目是阿塞拜疆国际经营公司厄尔尼北部管道(the Azerbaijan International Operating Company Northern Early pipeline)及里海管道财团(the Caspian Pipeline Consortium)从哈萨克斯坦到俄罗斯的新罗西斯克港的项目,即CPC项目。【注尾】美国还曾经资助了一项重要研究,以改进已有俄罗斯管道系统输送石油的能力,从而扩大里海地区的出口。由于俄罗斯能源公司在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等国有很大的竞争优势,美国意识到要想完全排斥俄罗斯参与里海地区石油的生产和运输是不可能的,因此鼓励美国企业和俄罗斯公司在里海地区的商业合作。

 

  美国还加强了与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等主要产油国家的合作。美国已经废除了自由法案对援助阿塞拜疆的限制,并发展了同阿塞拜疆的关系。在阿塞拜疆,近来已经把合作领域从石油和天然气扩展到了能源效率与可再生能源。【注释】Leonard L. Coburn,“Global Energy Security,” Oral Statement of Leonard L. Coburn Director, Russian and Eurasian Affairs Office of Policy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 Department of Energy Before the Senate 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 Sub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Policy,April 30, 2003. http://foreign.senate.gov/testimony/2003/CoburnTestimony030430.pdf【注尾】在哈萨克斯坦,美国政府与哈萨克斯坦政府之间建立一个能源合作工作小组,就两国开展能源合作方面的事宜开展广泛的对话等。在土库曼斯坦,美国政府为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出口到土耳其开了绿灯,尽管该天然气管道要穿过伊朗境内,但美国政府还是小心翼翼地为其辩解,称未违反利比亚-伊朗制裁法案。

 

  除了加强与产油国家在能源方面的合作外,美国政府还加强与该地区其他国家合作,试图解决该地区的领土纠纷、政治和军事冲突等对石油供应和出口所带来的威胁。中亚—里海地区的许多国家都被种族和分离主义冲突所困扰,而且是恐怖主义的土壤之一。从克林顿政府开始,为了保障该地区的能源安全、促进地区和平和消除恐怖主义的土壤,美国实施了很多军事援助项目来加强该区内部的安全能力,包括提供武器、训练军队和联合演习等。但在九一一之前,美国在该地区的卷入大多局限在经济、外交和军事援助协定方面。九一一后,为武力推翻阿富汗的塔利班政府,美国在该地区布置了军事力量,并在吉尔吉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建立军事基地,哈萨克斯坦也为美国后勤性质的军事活动开放了空军基地,而且鉴于反恐战争的长期性、能源出口的安全性和该地区局势的复杂性,美国试图保留其军事基地的长期存在。

 

     4. 孤立伊朗。

 

     以伊朗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美国通过了相关法案,禁止任何能源外运线路通过伊朗。不仅如此,美国还阻止伊朗石油和天然气产业的发展,对外国企业与伊朗在能源方面的合作持反对态度,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美国认为,如果修建该地区向南通过伊朗的能源外运管道将妨碍往西管道的建设和发展,而且伊朗石油和天然气产业的发展壮大,将会增加伊朗对中亚—里海地区的影响力,进而增加该地区的不稳定性,不利于美国遏止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战略目标。另一方面,美国认为从能源安全的角度看,让更多的能源资源通过波斯湾毫无意义,因为波斯湾已经是一个非常拥挤且极不安全的能源通道。

 

  三、美国在中亚—里海地区能源政策评析

 

 

  如图所示,从美国石油进口的地区来源上看,美国每天进口的石油的一半多来自西半球,从加拿大、委内瑞拉和墨西哥占了进口的41%。2000年,美国石油进口总量的近55%主要来自于四个国家:加拿大(15%),沙特阿拉伯(14%)、委内瑞拉(14%),墨西哥(12%),其余的主要进口来源国还有尼日利亚、伊拉克、哥伦比亚、英国和安哥拉。在前15名的进口来源国中没有一个位于中亚—里海地区。因此,目前中亚—里海地区在美国能源供给来源中的地位并不突出。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美国石油安全主要取决于美国和前四个国家的外交和经济关系。

 

  从2000年已探明的世界石油储量来看,地区分布仍然相对集中,中东的探明储量达到6640亿桶,占世界石油储量的2/3,紧接着是西半球(14%)和非洲(7%),中东和前苏联(6%)远东和太平洋地区(4%)。到2020年,海湾地区石油产量将占世界石油产量的54%到67%。很显然,对美国利益而言,这个地区仍然非常关键。而保持同该地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和储量最大的国家——沙特阿拉伯的关系仍是美国的重点。《国家能源政策》报告指出,“无论何种估计,中东石油生产国仍将处于世界石油安全的中心地位。海湾地区将是美国国际能源政策的首要焦点。”【注释】NEPD, pp.8~5.【注尾】正如美国能源专家爱德华·乔在国会作证时强调,海湾地区石油仍然是美国的能源战略重点,并对中亚—里海地区在美国能源战略中的地位表示怀疑。【注释】Edward C. Chow, Hearing on “U.S. Energy Security: Russia and the Caspian,” before Sub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Policy, Export and Trade Promotion U.S. Senate Committee on Foreign Relations, April 30, 2003 , http://foreign.senate.gov/testimony/2003/ChowTestimony030430.pdf【注尾】

 

         图2000年美国石油进口的地区来源

 

 

   但不可否认的是,中亚—里海地区在世界石油市场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且在美国能源战略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实际上,美国在中亚—里海地区的能源政策作为美国国际能源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和美国能源政策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尽管中亚—里海地区在美国能源供给来源中的地位并不突出,但美国仍将中亚—里海地区的能源政策放在重要位置,主要出于两方面考虑:

 

  一是保证能源安全的需要。美国的能源安全战略着眼于长远,重点在于使美国能源供应来源多样化,这必然要求美国放眼全球,关注会对全球能源平衡带来重大冲击的潜在地区。中亚—里海地区不仅已探明的能源储量较为丰富,而且潜在储量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而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使世界能源市场和美国都不能忽视该地区的重要性。一旦证实该地区是“第二个中东”,全球能源平衡将会受到重大冲击,世界石油价格也会受到重大影响。同时,即使在不考虑潜在储量的情况下,该地区已探明储量已经可以为参与开发的美国能源企业提供可观的利润,而且提前进入该地区的企业都将具有先行优势,因此,从支持能源企业的角度看,也有充分的理由重视该地区的能源开发和外运。

 

  二是实现美国在该地区战略目标的需要。【注释】哈萨克斯坦学者把美国的中亚战略归纳为:遏止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维护其军事和战略利益、限制伊朗、维护其经济和贸易利益等;中国学者把美国在中亚的战略目标概括为:获取能源、遏制俄罗斯和抵制伊朗。参见郑羽主编:《独联体十年:现状 问题 前景》,http://www.cass.net.cn/chinese/s24_oys/chinese/Production/CIS10/;Ariel Cohen, “The New Great Game: Oil politics in the Caucasus and Central Asia,” the Heritage Foundation ,Backgrounder,No.1065,January 25, 1996, www.heritage.org/Research/RussiaandEurasia/BG1065.cfm..Ariel Cohen,“U.S. Policy in the Caucasus and Central Asia,” the Heritage Foundation, Backgrounder,No.1132, July 24, 1997. http://www.heritage.org/Research/RussiaandEurasia/BG1132.cfm。事实上,直至1997年美国才有了明确的对该地区的战略政策,此前一直集中在能源投资方面。见赵华胜:《中亚形势变化与“上海合作组织”》,《东欧中亚研究》2002年第6期。【注尾】能源政策本身就是美国在该地区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利于美国实现遏制伊斯兰原教旨主义、遏制俄罗斯、孤立伊朗等外交目标。自石油输出国组织上世纪70年代使用“石油武器”以来,国际能源政策往往就有了双重性,既要服务于满足国内能源需求,又要服务于国家外交目标。中亚—里海地区作为重要的战略要地,通过修建往西通往欧洲的能源外运管道,既可以满足欧洲的能源需求,巩固欧美关系,又可以让中亚—里海各国摆脱俄罗斯的控制,防止伊朗扩大其影响力,从而发挥美国在该地区的主导性作用。尽管中亚—里海地区对美国国内的石油供应影响非常小,但很明显美国在这一地区的能源政策确可作为重要的外交工具来使用。由于该地区新独立的国家大都必须依靠“资源立国”,因此,美国的能源政策对于该地区和中东地区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地区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实现美国的全球反恐战略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中亚—里海地区还是大国博弈极其激烈的场所,所涉及的大国就有俄罗斯、中国、印度、伊朗、欧盟和土耳其,尤其是随着中国和印度能源需求量的激增,中、俄、美、伊朗、印度等国可能成为该地区的主导力量,作为外交工具的能源政策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美国在中亚—里海地区的能源政策却面临困境,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 支持该地区自由独立与稳定之间的矛盾。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美国在该地区的能源政策目标之一是“支持这些国家的独立,使这些国家与西方形成更为紧密的关系”,该目标的实质是促使这些国家摆脱俄罗斯的控制,进行西方式的民主和市场化改革,并尊重人权,发展与西方的合作关系。而重点支持通往欧洲的东西方向管道的修建,加快该地区的能源开发,并为该地区的能源通道提供一定的军事安全保障,促进该地区的合作和稳定,则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手段。但是,随着美国反恐战争的升级和在该地区军事介入程度的日益加深,在阿富汗塔利班政府垮台后,该地区却变得更加不稳定,原因在于美国与中亚国家的政治军事合作和美国的人权政策既鼓励了执政当局,也鼓励了政治反对派。【注释】赵华胜: 前引文。【注尾】又由于该地区长期受前苏联控制,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影响非常之大,美俄在该地区的能源利益上存在直接冲突,加剧了该地区局势的不稳定。因此,美国试图通过能源政策及其他外交政策来支持该地区的自由独立与支持该地区政治稳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短期内这种矛盾很难得到解决。

 

2.地区冲突和能源外运管道多样化的困境。

 

  尽管美国大力支持该地区能源外运通道的多样化,但由于该地区冲突极其严重,已有通道、正在修建和计划修建的能源外运通道几乎没有一条不受到地区冲突、政治不稳定和缺乏地区合作的影响,这使得能源企业和潜在的投资者在投资修建管道时十分小心并放慢了修建的速度。从1997年至今,美国的出口管道多样化政策实际上并没有实现。

 

  向西的管道,也就是所谓的“东西能源走廊”,无论是里海管道财团项目还是通往欧洲的东西方向项目和南高加索天然气管道项目,都要穿过格鲁吉亚的冲突多发地带或其附近,包括纳卡地区、谋求独立的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和南奥塞梯自治州。其中,里海管道财团项目管道还穿过俄罗斯南部的车臣共和国,该地也属于长期不稳定的地区。往东南的通道,则受到阿富汗不稳定局面及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间爆发战争的威胁;而中亚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长期存在,对向东通往中国的管道建设造成障碍。

 

  更为关键的是,被视为“能源聚宝盆”的里海本身,由于其法律地位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即沿岸国家对其所有权的划分并未被最终确定下来,也给该地区的能源开发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尽管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已经签署了双边协定,明确了各自所属的里海区域,但里海南部区域的划分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和伊朗之间的冲突越演越烈,伊朗甚至在2001年7月做出了武力回应。在里海的法律归属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之前,美国能源政策目标实际上很难实现。

 

3. 孤立伊朗的困境。

 

   伊朗虽然既不是经济大国也不是军事大国,但却是中亚地区一个重要的国家,这不仅由于地缘因素,而且由于伊朗在该地区具有较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影响力。随着中亚几个国家的独立,伊朗在该地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对于中亚—里海地区的能源,伊朗有三个主要的目标:(1)获取能源资源;(2)在伊朗北部进口石油和天然气;(3)作为里海地区通向波斯湾的出口通道。【注释】Philip AndrewsSpeed and  Sergei Vinogradov, “Chinas Involvement in Central Asian Petroleum: Convergent or Divergent Interests?” Asian Survey, Vol.40,No.2(Mar.~Apr.,2000),pp.377~397.【注尾】而美国孤立伊朗的政策则面临着四面楚歌的困境。

 

  首先,伊朗对该地区的影响是一种客观的现实,而且中亚国家也有着与伊朗保持合作的客观需要。仅从能源出口管道而言,从里海地区通过伊朗的出口管道是距离最短而且是最为安全的通道,任何一个中亚国家都难以放弃与伊朗合作的机会。尽管美国极力反对,中亚—里海地区其他国家与伊朗在能源方面的合作还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1997年,土库曼斯坦和伊朗完成了耗资1.9亿美元的卡尔毕茨—库尔德昆(KorpezheKurt Kui) 管道的修建,该管道连接了这两个国家,因此是中亚第一条(也是迄今为止惟一的)不通过俄罗斯的天然气出口管道。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已经和伊朗在进行小量的石油互换交易,即用油轮输送石油到伊朗北部地区,伊朗则从位于波斯湾的港口出口同样数量的原油进行交换。近来伊朗大力改善其国内的输送网络以提高石油互换能力,使之从最初的5万桶左右提高到了2003年8月底的15万桶。

 

  其次,由于伊朗的西面(伊拉克)和东面(阿富汗)都不稳定,因此它极力保持北部的稳定,也就是维持其与俄罗斯和中亚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而伊朗和俄罗斯早就建立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关系;在能源方面,日本和中国也与伊朗有较强的合作需求。鉴于伊朗与这几个大国的关系,美国孤立伊朗的政策所能起到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

 

  再者,在孤立伊朗与支持该地区产油国家的发展这两个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比如前面所提到的土库曼斯坦通往土耳其的天然气管道必须穿过伊朗,因此冲突就在所难免。

 

  美国与中亚—里海地区主要能源生产国之间的合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尤其是在能源投资和合作开发方面,支持美国企业获取商业利益的能源政策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如前所述,美国企业基本上都参与了该地区一些大型能源项目。按照哈萨克斯坦总统战略研究所所长阿什巴耶夫的分析,美国在中亚—里海地区的能源投资已经站稳了脚跟。【注释】阿什巴耶夫认为,九一一之前,俄罗斯在中亚的主导领域是军事政治影响,美国是能源投资,中国则商品贸易。九一一事件后,俄中在中亚的地位受到削弱,中亚国家安全和政治合作重心向美国转移,美国在中亚的基础从能源扩展到军事政治领域,攫取了俄罗斯在中亚的立足基础,使美国成为该地区影响最大的国家。参见赵华胜:前引文。【注尾】但实际上,俄罗斯和中国的企业也正在成为美国企业的强大竞争者。例如,在阿塞拜疆与外国签署的10个合同中,俄参加了4个,除了一个金额较小的双边合同外,在另3个多边合同中俄占的份额分别为10%、32%和10%,而且有的份额是俄罗斯无偿得到的。在组建哈石油国际财团时,俄罗斯以国家和两大石油公司的名义出面,共占得44%的股份。【注释】美、英石油公司在俄的两大石油公司占了近一半的股份。参见刘清鉴:前引文。【注尾】

 

  尽管中亚—里海地区的能源主产国与美国的合作呈加强的趋势,但总的来看,美国与这些国家的合作将受到一定的限制,很难发展成为完全倒向美国的合作关系。一方面,尽管俄罗斯因经济实力显著下降,在该地区的能源开发方面明显地处于劣势或称守势,但其政治和军事影响力仍然不可小视,因此该地区的能源生产国必然要平衡美俄的利益,以避免双方因利益失衡而发生冲突最终损害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从各自的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出发,该地区的能源生产国也不愿意完全受美俄的控制,尤其是从能源出口市场而言,该地区不会忽视中国及亚洲这一巨大而大有保证的市场,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考虑到中国和伊朗等国的利益。

 

  罗振兴: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