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

 

  本期专论中,张业亮考察了布什政府第二任期内的国内政策取向、前景和影响。他认为,布什提出以建立“业主社会”为目标的国内政策议程,目的在于巩固和扩大共和党选民的基础。但由于国内国际诸多因素的掣肘,实施这一议程的前景并不明朗。

  陈东晓从相互认知模式、利益互动和机制化管理三个层面的演化入手,论述了布什政府上台以来中美关系的“复杂性”特征。他认为,中美两国对双边关系重要性的理解日益接近,但双方对中美关系的基本形态和内涵仍有一定的认识差距;中美两国的利益互动模式面临新一轮重组,在利益层面上的契合和矛盾有新的发展;中美关系机制化程度有较大提高,但双方战略互信水平仍较低下。

  戴超武在史料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肯尼迪—约翰逊时期美国对第三世界的政策。他认为,这两届政府对第三世界的政策完全服务于全球遏制战略和遏制中国的政策目标,忽视了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体系中寻求恰当位置的努力,虽然有所成就,但是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李志东、梅仁毅论述了美国新保守主义思想运动的内容、表现形式和影响。文章认为,新保守派由一群为数不多但相互联系密切的知识精英组成,他们以思想库为基地,通过掌握和影响媒体,创建政治行动团体,以及直接参与政府决策等方式,大力推行自己的政策主张,对美国外交决策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尽管在伊拉克战争之后,新保守派对美外交决策参与程度有所衰减,但其影响力并未从根本上受到削弱。

  熊志勇以美国在近代中国的活动为例,论述了崛起过程中的美国规避与列强的冲突,运用自由贸易规则和软实力,成功地实现其在华最大利益的主要策略。

  杨立雄论述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福利制度的改革思路和效果。他认为,80年代出现的下层阶级理论,使美国福利政策从政府实施公共救助为主转向要求穷人就业自救为主。福利政策的这一保守主义转向虽然在短期内缓解了一些问题,但未从根本上解决福利制度的问题。

  陈启懋对罗斯福新政对现代资本主义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论述。他认为,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从传统资本主义向现代资本主义的转变。

李开盛的书评介绍了帕查拉的“成熟文明冲突论”的观点,并将它与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做了比较。

  本期所载文章虽然论题各异,但资料翔实,观点明确,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的现实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