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 2008 年第 4 期

 

 

 

对奥巴马现象的政治文化思考

 

 

朱世达

 

 

〔内容提要〕本文从“历史的政治”角度出发,探讨在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竞选人贝拉克·奥巴马赢得总统大选,对于美国政治与社会文化所具有的里程碑意义。奥巴马胜选既是共和党执政 8 年导致的政治与经济困境所致,也得益于他的多民族多文化出身背景。奥巴马的成功,加快了美国老一代黑人领袖向新一代黑人领袖的代际过渡,还表明在美国社会的种族关系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以黑白种族划分的美国政治格局并未彻底改变,这预示着奥巴马成为美国总统之后,将不得不致力于一种种族和阶级平衡的社会政策。

 

关键词:美国社会   奥巴马   黑人   总统大选   种族

 

 

    在马丁·路德·金发表《我有一个梦》的讲演 45 年、被暗杀 40 年之后,来自伊利诺伊州的参议员贝拉克·奥巴马( Barack Obama ),一位非洲裔美国人,经过了长达 15 个月的艰苦的初选,终于被民主党提名为总统候选人。 2008 年 11 月 4 日 ,他又击败共和党参议员麦凯恩而入主白宫。奥巴马从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候选人一路走来,到赢得大选,当选为美国总统,从所谓的“历史的政治”(德文 Geschichtspolitik ,英文 the Politics of History )角度看,这对于长期被种族问题所困扰的美国,对于自里根政府以来一直将黑人青年妖魔化的美国,在政治与社会文化方面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正如美国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 Thomas L. Friedman )所说,“这使我们自己感到惊讶,也使世界感到惊讶,同时这也告诉了世界,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充满了新的开端的国家。”【注释】 Thomas Friedman, “ Obama on the Nile, ”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June 12, 2008, p.8. 【注尾】

 

  从奧巴马在民主党内与希拉里的初选竞争,到最后与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的大选角逐,人们可以看到美国政治舞台上的一种发人深思的政治文化现象。我姑且把这种政治文化现象称之为奥巴马现象。这标志着以奥巴马为代表的新一代黑人政治家在美国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这一代的黑人政治家不同于他们的 20 世纪 60 年代的先辈。他们受过很好的教育,是黑人中产阶级的精英,在美国主流文化的环境中长大;他们更加关注自己的美国身份,而不是自己的种族身份。他们已经融入了美国主流社会。这是一种值得我们加以密切关注的美国社会文化现象。在 1965 年,在南方的 11 个州中,在 600 万够年龄参加选举的黑人人口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黑人登记选举。在佐治亚州,仅 27% ,在亚拉巴马州 19% ,在密西西比州 6% ;更遑论竞选州长、国会议员和总统了。【注释】 Robert A. Caro, “ When LBJ said, ‘ We Shall Overcome, '”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August 29, 2008, p.8. 【注尾】 而在 2008 年的大选中,非洲裔美国人投票的人数是史无前例的,占整个美国投票选民的 13% 。【注释】 Jill Laurence, “ Experts: Voter Turnout Could Be ‘ Unprecedented ' , ” USA Today, November 4, 2008. 【注尾】 这个数字凸现了美国社会中在过去 40 多年中所发生的一些变化。

 

  本文认为,党派、经济、伊拉克、移民、种族政治、黑人领袖的代际过渡等因素催生了奥巴马现象的产生。

一、党派因素

  我们说奥巴马现象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现象,是因为它是在美国的一个特殊的历史与政治环境中产生的,也就是说,共和党在执政了近 8 年之后面临困境,这给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提供了条件。

 

  长期以来,美国公众的情绪对共和党和布什总统不利。布什总统的支持率仅处于 37% 上下。这种公众情绪在美国国会 10 年来最为激烈、最为实质性的 2006 年中期选举中就表现出来了。在一份理查德·韦斯林( Richard Wirthlin )所谓的“美国政治的道·琼指数”的调查中,对于美国是否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的问题, 60% 以上的人认为美国走在了错误的道路上。【注释】 Larry J. Sabato, The Sixth Year Itch (NY: Pearson Longman, 2008), p.51. 【注尾】 在 2008 年总统大选期间,持这一观点的人数达到被调查人数的 3/4 。【注释】 Jill Laurence, op. cit. 【注尾】 民主党在诸如减税、移民、汽油涨价、干细胞研究、堕胎权利、同性恋权利、提高 10 年前制定的最低工资的水平等问题上与共和党叫板。民主党认为,布什的减税计划仅仅对美国 1% 的最富有的人有利。民主党在这些问题上的观点基本上与大多数选民一致。

 

  同时,共和党正在经历一个党员基础萎缩的过程。根据《纽约时报》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CBS )所做的调查,在 17 岁到 29 岁的美国人中,里根时代有 37% 的人认为自己是共和党人,而现在只有 25% 。在 2008 年的大选中,选民中有 40% 的人自称为民主党人。【注释】 Conne Cass, “ Exit Poll: Obama Wins Women, Blacks, Hispanics, ” AP dispatch, November 5, 2008. 【注尾】 自称为共和党的人的年龄迅速增长, 55 岁以上的从 28% 上升到 41% 。所有的调查都表明,共和党在政治上和文化上失去优势。支持共和党的人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低。

 

  与此相随的是共和党选民基础的萎缩。投共和党票的铁杆选民已经减少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 1 )美国面临金融危机;( 2 )布什总统错误地入侵伊拉克的政策;( 3 )布什任内处理国内事务表现不佳,如卡特里纳飓风的善后处理迟缓;( 4 )保守的共和党人处于危机之中,在意识形态方面显得有些乱了阵脚。虽然共和党人大部分是社会保守主义者,主张禁止堕胎,但他们中却有前纽约市长朱利安尼支持主张由妇女自由选择堕胎与否,以及参议员麦凯恩并不支持主张禁止堕胎。

 

  根据《纽约时报》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CBS )早在 2008 年 3 月的一个联合调查, 40% 的共和党选民认为民主党将在 2008 年入住白宫,仅有 46% 认为共和党将获胜。仅仅 34% 的应答者对共和党有好感,这是自 2006 年 12 月 9 日 以来最低的比数。共和党失去了大约占总选民数 1/6 的关键青年选民的支持, 18 岁至 29 岁的选民开始抛弃共和党。在 1984 年的总统大选中, 59% 的 18 岁至 29 岁的选民选里根,只有 40% 这个年龄段的青年选民选民主党总统候选人。 4 年之后,大部分青年选民支持老布什。共和党曾经设想以“机会社会”的口号来吸引青年选民。但这一计划失败了。在 2004 年, 54% 这个年龄段的选民选克里,选布什的为 45% 。 2006 年的中期选举中, 60% 的青年选民选民主党议员, 38% 的人选共和党议员。这主要是由于伊拉克战争,也由于现任总统不受欢迎;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关心政府是否具有解决国内问题的能力,关心在诸如社会和文化问题上对待青年是否更为容忍,如同性恋,种族间、异性间交友和移民等问题。

 

  从历史的经验来看,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共和党的总统连任两任之后, 4/5 的情况下,共和党不能得到第三任的总统职位。一般来说,哪个党在进行一场公众不支持的战争,这个党就不可能获得白宫。

 

  而民主党的选民基础却扩大很快。根据《纽约时报》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CBS )在 2008 年 3 月的一个联合调查, 47% 的应答者对民主党有好感。如果那时就进行大选的话,选民主党候选人的应答者比选共和党候选人的应答者要多 20% 。在未婚的和不上教堂的选民中,支持民主党的人的数目增长得很快。民意调查显示,青年选民比年纪大的选民更为倾向自由主义,更加容忍,更加赞同差异和多元文化主义。根据美联社与雅虎( AP  Yahoo )做的一次联合调查,对黑人持积极看法的白人民主党人比持否定看法的民主党人要多。【注释】 Ron Fournier & Trevor Thompson, “ Poll: Racial Views Steer Away Some Dems from Obama, ” AP Dispatch, September 21, 2008. 【注尾】 虽然传统上青年参加选举的人数不多,但是 2006 年的中期选举显示,此年龄段选民人数的增长是所有年龄段中增长最大的。在 2008 年的大选中, 30 岁以下的选民数比往年增长 34 个百分点。【注释】 Conne Cass, op. cit. 【注尾】

 

  民主党面临一个自 1964 年以来难得的战胜共和党的机会。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教授罗伯特·埃里克逊( Robert Erikson )说,“人们很难找到任何民主党在 2008 年不能获胜的指标。”【注释】 Paul Krugman, “ Thinking About, ” November,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May 10 ~ 11, 2008, p.4. 【注尾】 根据《华尔街日报》与国家广播公司( NBC )的一次调查,如果选民被要求在一个民主党人和一个共和党人之间选择总统的话,比例是 50 对 35 。正如乔治·帕克( George Packer )所说的,“民意调查显示,美国人在几乎所有的国内问题上,从社会保险,健康计划,教育到环境保护,都赞同民主党的观点。”【注释】 Roger Cohen, “ The Good American and Monsieur Obama, ” June 9, 2008, p.6. 【注尾】 民主党的战略是要求其总统候选人直面共和党的攻击,并进行有力的反击。人们希望产生一个新的领导人,他将使美国重新在世界上赢得尊敬。这种社会心理自然有利于民主党。

 

  自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美国政治社会氛围改善,种族关系较为缓和;与肯尼迪竞选时一样,人们期待一个年轻的总统来改变美国的航向。奥巴马就是利用这种社会氛围提出“你可以相信的改变”,赢得了选民的支持。奥巴马将人们从未见到过的“激情”注入了竞选之中。由于他年轻,美国选民认为他充满一种基于自信的“智慧、快乐和希望。”他鼓吹“改变”,鼓吹超越党派。他坦率地承认自己曾经吸过大麻和可卡因,这反而使他在战后婴儿潮中出生的人们感觉他充满人情味儿,对他怀有好感。支持奥巴马的民主党选民大多是年轻人。

 

  奥巴马声称,他“拒绝完全基于种族身份的政治,”将自己定位为一个美国人,而不是一个“美国黑人”参加竞选;在竞选中不把种族问题,或者所谓的“黑人受害化”( black victimization )或者“白人负疚感”( white guilt )作为一个问题来攻击对方。他在竞选中致力于推进一种“新的共识”,在有分歧的问题上达到“理性的共识”,主张超越种族,超越党派纷争,主张再也不要分蓝色的州和红色的州,不要再分民主党和共和党。他宣称,“在这次选举中,将不是在左派和右派之间,在自由主义者和保守主义者之间做出选择,而是在过去和将来之间做出选择。” 在他的身上和他的政策中融合了两极化的美国。他打出的旗号就是“你可以相信的改变。”怪不得美国保守主义的专栏作家乔治·威尔 ( George Will ) 评论说,奥巴马“是一个在清晨的时间的一个伟大的醒觉。”【注释】 Darryl Pinckney, “ Dreams from Obama, ”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March 6, 2008, p.41. 【注尾】 在新保守主义的内外政策使美国陷于困境的情况下,在每况愈下的经济情况下,在现任总统不受欢迎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这条路线的麦凯恩不得不对付年轻的奥巴马声称“改变”的攻势。奥巴马选择参议员拜登( Joseph R. Biden )作为自己的副总统竞选伙伴,弥补了他在国际政治和外交方面经验的不足。同时,拜登是一位白人,是信奉天主教的爱尔兰人后裔,在种族上使这个竞选班子更为平衡,有利于吸引白人劳动阶级的选民。

 

  奥巴马筹集了大量的捐款,其数目之大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位竞选总统的黑人,同时也超过了除希拉里之外的任何一个竞选者。这是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奥巴马不仅拥有小额资助者,也拥有大额资助者,他们包括本土对冲基金( Citadel Investment Group )的肯尼斯·格里芬( Kenneth Griffin );佛罗里达律师凯克·威格( Kirk Wager );通用动力( General Dynamics )总裁詹姆斯·克朗( James Crown );旅馆、办公楼和赌场开发商尼尔·伯鲁姆( Neil Bluhm )。【注释】 David Brooks, “ The Two Obamas, ”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June 21 ~ 22, 2008, p.9. 【注尾】

二、经济因素

  奥巴马现象之所以成为可能,还与当前美国经济状况,特别是继次贷危机而起的金融恐慌引起的不满情绪分不开。奥巴马一直直接攻击麦凯恩,攻击麦凯恩所支持的布什政府把巨大的联邦财政盈余变成了巨大的赤字,认为如果麦凯恩当选总统的话,那将是糟糕的布什第三任期。据对参加大选的选民的调查, 6/10 的选民认为经济是他们决定选举总统候选人的主要因素。【注释】 Adam Nagourney and Megan Thee, “ Obama  s Bid Failing to Bridge Racial Divide, ”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July 17, 2008, p.7, 此调查于 2008 年 7 月 7 日 至 14 日进行,电话询问了 1,796 美国成年人,其中包括 297 黑人和 246 西班牙裔人。【注尾】

 

  在距离大选只有一、两个月的时候,一场如格林斯潘所称的百年一遇的金融大灾难席卷华尔街。美国房利美和房地美被政府接管。紧接着,美国第 4 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美国第 3 大投资银行美林被美国银行收购,美国第 2 大投资银行高盛和第一大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美国最大的储蓄银行美国国际集团告急。华盛顿互惠银行被花旗收购。国会两党就布什政府提出的 7000 亿美元的金融救助方案达成一致。奥巴马乘机指责说,这是“对完全失败的经济哲学的最后的判决。”他呼吁对华尔街金融系统实行更广泛的调控和更为严格的监管。这样的经济状况使奥巴马处于一个绝对有利的地位。

 

  美国的经济走到今天危机的边缘并非一日之寒。美国现在每年的财政赤字为 1,630 亿美元,据经济学家估计,到 2009 年,美国的财政赤字将突破 4,000 亿美元的大关。美国的外债将达到 10 万亿美元。大部分美国家庭的平均收入,在考虑了通货膨胀的因素之后,在布什执政的年月里,是停滞的;同样,一个普通工人的收入也是如此。未来的美国总统必须在下面两种政策中选择一项:要么为了减少赤字,减缓一些迫切的需要优先考虑的计划的实施;要么不顾财政赤字,强力推行一些更为大胆更为雄心勃勃的计划。任何的总统候选人,如果不考虑所谓的“郊区劳动阶级”的具体利益,那就必然要失败。奥巴马选择了前者。

 

  在美国,近 70% 的人对布什的经济政策不满。美国的劳务市场正在经历一个十分艰难的时期,继 2008 年 2 月美国劳务市场失去 6.3 万个职位之后, 3 月失去了 8 万个职位,在 7 月份,雇主削减了 5.1 万个职位, 9 月份形势急转直下,劳务市场失去了 15.9 万个职位,这是 5 年来在一个月中职位萎缩最多的一个月份。【注释】 Julie Kirschfeld, “ Historic Financial Bailout Passes Congress, Bush Signs, ” AP Dispatch, October 4, 2008. 【注尾】 失业率达 6.1% ,是 5 年以来最高的。【注释】 Bloomberg News,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September 6 ~ 7, 2008, p.1. 【注尾】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也承认美国经济有可能进入衰退。

 

  美国每年从外国吸收资金达 8000 亿美元。它举债的数额占全世界总储蓄的 80% 左右。【注释】 Zbigniew Brzezinski, Second Chance (NY: Basic Books, 2007), p.211. 【注尾】 美国有 2 万 5 千亿美元的政府债券在外国政府手中。这就是所谓的“主权财富基金。” 美国现在每天从国外借 250 亿美元以应付它的债务。据估计,在未来 10 年中,这个数目将达到 17 万 5 千亿美元。在美国,有人“自然地担心,它们(外国政府)将把美国买下来。”最近的一次调查表明, 80% 的美国人认为美国经济已处于衰退之中, 81% 的美国人认为美国走在错误的方向上,全民族都希望在美国应该有一个彻底的改变。

 

    在美国的经济中,最主要的还是资本市场上的信贷危机。美国银行需要 650 亿美元来支付与抵押有关的借贷,以及潜在的新的损失。美国全国储蓄从布什上任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6% 降到 1% 。消费债务从 8 万亿美元增加到 14 万亿美元。【注释】 Thomas L. Friedman, “ Anxious in America, ”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June 30, 2008, p.6. 【注尾】 美国经济在 2008 年前两个季度增长率连续仅为 0.6% 。【注释】 Peter S. Goodman, “ Consumers Keep U.S. Economy on Hold, ”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May 2, 2008, p.1. 【注尾】 美国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制造业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下降 60% ,贫富差距扩大,现在是自大萧条以来最低的消费 - 储蓄比。

 

    2006 年美国平均家庭收入比 2000 年少 1,000 美元。 3650 万美国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比 2000 年多出 5 百万。 2006 年的贫困率为 11.3% 。这主要是由信用危机和房产市场造成的。在 2006 年,只有占总人数 5% 的极少数的人的收入增加。他们是布什总统减税政策的直接受益者。这就产生了所谓的两极化政治。

 

  在过去的 6 年中,没上保险的美国人人数增长很快,主要是由于医疗费用增长过快,雇主不愿为雇员支付健康保险费用,贫穷的家庭买不起保险费。在 2006 年,没有上保险的美国人人数增加了 220 万,达到 4700 万。在 2005 年,此数字仅为 4480 万。全职工人没有上保险的人数从 2005 年的 2080 万上升到 2006 年的 2200 万。这主要是因为雇主,或者雇员,或者两者都觉得健康保险太昂贵了。 18 岁以下的儿童没有上保险的人数在 1999 年到 2004 年期间下降的幅度很大。这主要是因为实行了州和联邦政府的两个健康计划。而 2006 年,没有上保险的儿童人数增长了 60 万,达到 860 万。这主要是因为为低收入家庭设计的健康计划紧缩,雇主为雇员家属投的健康保险减少。

 

  在健康保险的问题上,奥巴马提出,他将削减美国的医疗费用,使一个典型的美国家庭的医疗保险费用减少 2,500 美元。他将着力为那些雇主没有为其保险的、本人又没有资格享受医疗补助的人们建立一个获得补助的新健康保险计划。这个计划将由政府经营。他保证,在他的第一任总统任期的后期,他的健康计划将付诸实施。

 

  根据布隆伯格( Bloomberg )民意调查,只有 9% 的选民认为他们的经济状况比布什刚上任时好了。【注释】 Albert R. Hunt, “ To Sway Swing Voters, Obama Has Work to Do, ”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June 30, 2008, p.2. 【注尾】 美国选民要选能面对这种经济挑战的候选人。而奥巴马说自己将可以成为这样的一个旗手。接受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意见的奥巴马宣称,他将采取一种再分配型自由主义( redistributionist liberalism )的经济政策。他提出增加对失业人员的救济, 95% 的家庭将会得到 1000 美元的减税,收入在 5 万以下的老年人将免缴收入税,给 5% 年收入在 25 万美元以上的家庭增税,年收入达 290 万美元的家庭增税额将达到 70 万美元,以“散财”( spread wealth around )的方式促进社会的繁荣。

 

  奥巴马称他将给企业提供优惠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比如,在美国每创造一个新的就业机会可以得到 3000 美元的税收优惠等等。他计划将政府对汽车业的贷款保障增加一倍,达到 500 亿美元;允许各年龄层的美国民众在 2009 年结束前在不缴税的情况下从退休金账户提取 1 万美元;减少对小企业资本投资利润的税率。在大选前夕,他又提出了给予面临丧失赎取权的房主一个为期 90 天的缓冲期。他敢于面对既得利益集团,并注意反映被社会边缘化阶层的呼声,关注中、低收入群体的要求。他走的是一条中间路线,主要旨在获得最广泛的支持,以赢得大选的胜利。

三、伊拉克因素

 

  奥巴马战胜希拉里和麦凯恩的王牌之一就是他在 2002 年在国会投票反对发动伊拉克战争。这使他在美国大多数选民认为伊拉克战争是一个错误的情况下先得时势之利。他奉行“现实主义的”多边的外交政策,强调注重诸如全球变暖、恐怖主义和疾病等的“跨国界的”威胁,认为美国应该主要根据自身的战略利益采取行动。在竞选中,他称自己当上美国总统之后,将在 16 个月期间将美国军队从伊拉克撤回来,结束美国在伊拉克的存在。【注释】 Alisa J. Rubin & Campell Robertson, “ Obama Visits Basra and Bagdad, ”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July 22, 2008, p.5. 【注尾】

 

  美国选民对布什总统和共和党控制的国会所执行的对外政策十分不满。伊拉克战争对于布什来说是其生存的中心议题之一,对于共和党来说是最脆弱的一个政治问题。共和党过分强调伊拉克在反恐中的中心作用,反而在政治上损害了自己。由于美国在伊拉克投入 14 万军队, 2008 ~ 2009 年财政年度的美国五角大楼预算日常军事开支为 6070 亿美元,外加 1000 亿美元用于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争。到 2008 年 6 月 30 日 为止,美国国会已经为伊拉克战争拨款 8590 亿美元。国会预算办公室预言,美国为伊拉克战争还要花费 4000 到 5000 亿美元。【注释】 James Carrol, “ Making Sense of $700 Billion, ”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October 7, 2008, p.5. 【注尾】 美国国防预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4% 。【注释】 Zbigniew Brzezinski, op. cit, p.148. 【注尾】 根据《纽约时报》 /CBS 的一个调查, 67% 的美国人认为,伊拉克战争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国内的经济问题; 22% 的人认为有一些影响,只有 10% 的人认为没有影响。【注释】 John M. Broder, “ U.S. Debates Priorities As Its Iraq Costs Mount, ”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April 15,2008, p.4. 【注尾】 奥巴马据此指出,美国每一个家庭要为伊拉克战争每月支付 100 美元,他说,美国可以把这个钱用在比错误的伊拉克战争更有用的事务上,比如普遍的健康计划上。这使他很得人心。

 

  麦凯恩则认为,美国在伊拉克的胜利使这些经费的花销是完全必要的,造成美国预算经费短缺的原因存在于其他方面。共和党辩解,在里根时代,国防经费曾经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6% ,而在 1952 至 1953 年,国防开支曾经占到过 13% 。【注释】 John M. Broder, “ U.S. Debates Priorities As Its Iraq Costs Mount, ”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April 15 , 2008, p.4. 【注尾】

 

  布什对伊拉克战争的评价,原先是“我们正在绝对地赢得胜利”,现在则是“我们既没赢得战争的胜利,我们也没失败。”共和党坚持认为发动伊拉克战争是全球反恐努力的一部分,坚称布什关于伊拉克问题的决策是正确的,伊拉克问题是关系美国国家安全的主要问题。在一份共和党众议院决议中,共和党说,“为军队的重新部署和撤兵规定一个任意的时间表是不符合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的。”

 

  奥巴马认为,伊拉克问题是政治问题,需要用政治手段来解决,而不是用军事手段来解决。民主党认为,布什的增兵计划并不能解决伊拉克存在的根本问题。伊拉克内战的症结是逊尼派与什叶派的争斗。在这种争斗中,美国是无能为力的。民主党同时认为,伊拉克问题与美国的生死攸关的国家利益无关,完全没有必要让美国军队牵涉其中。美国必须找到一个既不丢面子,又能保持伊拉克政治稳定从而从伊拉克脱身的办法。关于具体的政治解决方案,奥巴马的副总统竞选搭档、民主党参议员约瑟夫·拜登提出了一个基于种族和宗教的建议,将伊拉克库尔德人,什叶派和逊尼派分成三部分半自治的地区,美国则仅仅负责为其提供安全保护伞。

 

  布什“以他极度浪费、傲慢、固执的男性气概和相信自己所做的一切绝对正确毁了共和党。”不仅是伊拉克战争破坏了共和党机器,而且布什总统的作为也破坏了共和党内各种不同集团,如基督教原教旨主义、新保守主义和在经济中强调供给的经济学家之间的联合。

 

    民主党根据恐怖嫌疑人的背景情况指出,正是伊拉克战争助长了伊斯兰激进主义。民主党对共和党施加压力,在诸如从伊拉克撤军的时间表、白宫对伊拉克战争的控制方面,以及批评共和党“傲慢,死抱成一团”的政治风格方面与共和党叫板。奥巴马期望逐渐从伊拉克脱身,最终能节省出所谓的“和平红利”( peace dividend )用于美国人民所亟需的其他方面。这正顺应了美国大多数人的愿望。

 

四、移民因素

 

    奥巴马个人的复杂的种族背景,使他在少数族裔中具有一种亲和性,更容易得到移民的支持。

 

    奥巴马的多种族多文化的出身背景,成为奥巴马赢得民主党选民支持的主要资源。奥巴马的父亲是一位肯尼亚黑人,母亲是白人。他的父亲是一个多妻主义者,在非洲有 3 个妻子,她们生了 6 个孩子。他外祖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一名在轰炸机生产线上工作的工人。他的童年在继父的祖国、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度过。他的祖母仍然生活在非洲的一个小村庄里,没有自来水,人们经受着疟疾和艾滋病的威胁。正如他自己说的,“我拥有各种种族和肤色的兄弟们,姐妹们,侄子们,外甥们,叔叔们和堂表兄弟姐妹们,他们分别生活在三个大陆;只要我活着,我就永远不会忘记在世界上任何别的国家里我的故事是绝对不可能的。”【注释】 Garry Wills, “ Two Speeches on Race, ”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May 1, 2008, pp.4 ~ 5. 【注尾】

 

    奥巴马从他的白种母亲那儿了解了美国黑人的历史,从他的肯尼亚黑人父亲那儿继承了与外国父母所生的美国人的关系。黑人和白人都非常欣赏奥巴马的种族交叉的身份和遗产,他的故事本身就是一个移民的故事。这无疑对于美国新移民来说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移民问题在美国的政治与社会中一直是一个重大而敏感的楔子问题( the wedge issue )。它涉及到什么是美国人和美国根本的文化与价值问题。在移民问题上,共和党基层的保守人士,即共和党的政治基础,都支持强化与墨西哥交界的边防,阻止非法移民潮。这使共和党失去拉丁裔选民的支持。这些拉丁裔选民便转而支持奥巴马。

 

  为了应对目前在美国有 1200 万非法移民的问题,布什政府从所谓的“富于同情心的保守主义”( compassionate conservatism ) 出发,提出了一个全面移民改革方案。改革方案的核心就是给予非法移民以合法的地位,给他们提供走出地下、成为美国公民的可能性。

 

    根据这一方案,在 2007 年 1 月之前来美的非法移民在支付 5,000 美元的罚款和 1,500 美元手续费,以及通过犯罪记录调查后,可以开始申请 4 年重签一次的 Z 签证。如果他们希望申请绿卡的话,他们必须首先离开美国。目前羁留美国的 40 万临时工人可以作为客工获得 Y 签证。客工必须在工作两年之后回祖居国,在国内待上一年后,才可重新签证一次,最多可签证 3 次。通向正式公民的道路将长达 13 年。

 

  此方案遭到来自国会左的和右的攻击。反对者认为这实质上是一个与 1986 年大赦方案一样的方案,而并不是如布什政府所说的是一个“妥协方案”。而 1986 年的大赦并没有如原来期望的那样,一锤子解决美国的非法移民问题。由于执法的松弛与边界存在无数漏洞,非法移民有增无减,在 20 年间增加了 4 倍。所以,反对者认为,美国不应再重复 1986 年的错误了。美国根本就不应给违法者以成为公民的机会。民主党认为,这一方案并没有给非法移民以通向公民身份的可能性;同时,它限制了家庭团聚。众议院院长佩洛西希望方案增加对家庭关系的关注。美国劳联主席约翰·斯韦尼( John J. Sweeney )认为,这个方案的做法实质上是一种奴役,客工在工作场所没有任何权利。同时,在另一方面,客工计划降低了工资水平,将危及美国工人的利益。奥巴马在竞选中承诺,“这 1200 万非法移民不会被驱赶,我们不会驱赶他们,而是给他们一条成为美国公民的道路。”这使 2/3 的西班牙裔选民投了奥巴马的票。【注释】 Conne Cass, op. cit. 【注尾】

 

  在美国的选民中,根据 2006 年中期选举的数据,虽然西班牙裔选民只占全体选民的 8% ,【注释】 Larry J. Sabato, op. cit., p.35. 【注尾】 但作为主要的少数族裔,西班牙裔选民增长得最快。共和党本来以为自己的企业家精神,和自己所倡导的传统价值有可能赢得这些选民的支持。在上一次的选举中,布什总统赢得了 40% 西班牙裔选民的选票。而在关于移民的辩论中,主要的共和党议员对移民所持的观点,使共和党失去了许多这类选民的支持。威拉德·米特·伦尼( Willard Mitt Romney )曾经说过,“让非法移民都回家去。”朱利安尼认为政府应该加强边界的安全,同时发放防伪的身份证。特别是当共和党在移民问题上的强硬态度使它失去了在佛罗里达、内华达、科罗拉多、新墨西哥和亚利桑那州的西班牙裔选民的支持。在 2006 年的中期选举中,西班牙裔选民选共和党的比率就下降了 30% 。

   

五、种族政治

 

  从奥巴马现象可以看出,在美国的大选中,虽然以黑白种族划分的政治仍然存在,但美国社会的种族关系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人们担心的“布莱德利效应( Bradley effect )”并没有发生。

 

  根据在大选当日在选举场所出口的抽样调查,只有 1/5 的选民认为种族是影响他们选举的一个因素,没有人说种族是最重要的因素; 60% 的选民认为在奥巴马的领导下,美国的种族问题在未来几年会有改善。【注释】 Conne Cass, op. cit. 【注尾】 在这次大选中,黑人选票占全部选票的 13% ,在这些选票中 95% 支持奥巴马。根据美国大学选民研究中心主任凯蒂斯·甘斯 ( Curtis Gans )的研究,在历史上,黑人选票从来没有超过 11% 。而此次黑人选票占奥巴马获得的选票的 23% 。【注释】 Jill Laurence, op. cit.

【注尾】 这些数据本身就表明在黑人选票上的种族倾向。

 

  因此,奥巴马的当选,并不等于说在美国已没有种族问题,或者说种族问题已经得到相当改善了。在竞选过程中所收集到的各种数据表明,在美国社会中存在对奥巴马的偏见,在一部分群体中这种偏见还相当严重。

 

  在美国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问题像种族问题这样引起分歧。正如詹姆斯·亨特( James Davidson Hunter )在讨论选举政治时所说的,作为“文化战争”的一部分,选举实际上也就是界定“我们作为一个民族是什么人,我们将选择变成什么样的人。”【注释】 James Davidson Hunter, Culture Wars (NY: Basic Books, 1991), p.287. 【注尾】 他说,目前的“文化战争”并不一定局限于意识形态。它还影响选民的选举习惯。【注释】 James Davidson Hunter, Culture Wars, p.280. 【注尾】 自 1964 年以来,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从来就没有获得过白人选民的绝对多数的选票。调查显示,白人认为在大选中种族是一个分歧性的问题。种族问题一直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在 2000 年,戈尔获得的白人选票比布什少 12 个百分点, 4 年后,克里获得的白人的选票比布什少 17 个百分点。【注释】 Andrew Hacker, “ Obama: The Price of Being Black, ”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September 25, 2008, p.16. 【注尾】 在 2004 年的总统选举中, 58% 的白人支持布什, 41% 的白人支持民主党的克里。【注释】 Andrew Hacker, op. cit. 【注尾】 在 2006 年的中期选举中,白人选票占 79% ,黑人选票占 10% ,拉丁裔选民的选票占 8% 。在白人选票中, 47% 选民主党人, 58% 选共和党人。在黑人选票中, 88% 选民主党人, 11% 选共和党人。【注释】 Larry J. Sabato, op. cit., p.35. 【注尾】 根据皮尤宗教与公共生活论坛的调查,在 2004 年,弗吉尼亚的里士满的白人清教福音派教徒中有 78% 的人支持共和党的布什,而 91% 的黑人教徒则选举民主党的克里。【注释】 Indira Lakshmann, Bloomberg, September 16, 2008. 【注尾】 根据美联社与雅虎所做的一次联合调查, 1/3 的白人民主党人对黑人存有否定的看法, 40% 的白人民主党人对黑人或多或少地持有否定看法。 59% 原先支持希拉里的白人民主党人表示他们不会选奥巴马, 17% 的人说他们会选举麦凯恩。【注释】 Ron Fournier & Trevor Thompson, op. cit. 【注尾】 美国政治分析家认为,这就是为什么在总的政治气候有利于民主党的情况下,在有些场合,奥巴马仅仅领先麦凯恩几个百分点而已。

 

  在今年大选争取提名的竞争中,民主党内部就已经经历了在种族和阶级问题上的分化。这种分化在现代美国是空前的。【注释】 Paul Krugman, op. cit. 【注尾】 9/10 的黑人支持奥巴马, 7/10 的白人支持希拉里。黑人选民大多遗弃希拉里,在加利福尼亚,希拉里只得到黑人选民的 19% 的选票。在北卡罗来纳州,奥巴马赢得的白人选民的票比希拉里低 23% ,在印第安纳州则低 22% 。【注释】 Paul Krugman, op. cit. 【注尾】 奥巴马丢掉了白人大州宾夕法尼亚州和俄亥俄州的初选。

 

2008 年的大选由于在竞争总统的两人中有一方是非洲裔美国人,因此竞选便会反映出美国种族问题的现状,以及在美国社会中人们是如何对待黑人的这样一些敏感的问题。这种特殊的情况使美国的“文化战争”显露无遗。根据《纽约时报》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做的一份联合调查,虽然奥巴马被民主党提名为该党的总统竞选人是一项划时代的创举,但大多数美国人并不认为这意味着美国种族关系的缓和。该调查还发现美国选民在种族问题上存在的分歧。在白人选民中, 46% 支持麦凯恩, 37% 支持奥巴马;在少数族裔黑人选民中, 89% 支持奥巴马, 2% 支持麦凯恩。支持率因种族关系而有相当大的偏移。人们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美国人在种族问题上的分界。

 

  虽然在美国政治中,主要的分界存在于党派政治中,但人们在对待两位竞选者的观念上,仍然存在着种族的分界。黑人选民为拥有一个黑人总统候选人而感到激动不已,所谓出动选举的比率明显上升,据报道,几乎所有的黑人选民都出动选举了。 1/5 的黑人选民是第一次参加选举。 1/5 的拉丁裔选民是第一次参加选举。【注释】 Conne Cass, op. cit. 【注尾】 在这种情况下,所谓政治的忠诚度,在白人选民中比在黑人选民中更为歧异。在黑人选民中,他们在奥巴马的候选资格上比在对待诸多其他黑人领袖的问题上更加达到空前的统一。 80% 的黑人选民说他们对奥巴马有好感;只有 30% 的白人选民持同样的观点。几乎 60% 的黑人认为种族关系总的来说是糟糕的,只有 34% 的白人持同一看法。 40% 的黑人说近年来在消除种族歧视方面没有什么进展。不到 20% 的白人赞同这个看法。 25% 的白人认为在消除黑人所面临的种族性的障碍方面,国家和社会已经做得太过分了,而 50% 的黑人认为在这一方面还做得很不够。黑人选民远比白人选民更倾向于认为奥巴马关心他们的需求和问题,并认为他是爱国的。白人选民则认为奥巴马仅仅说人们喜欢听的话,而他自己未必真正相信那些话。 50% 的黑人认为在奥巴马的领导下,种族关系会有所好转,而这么认为的白人仅仅占 29% 。 40% 的黑人认为,如果麦凯恩当选的话,他将做对白人而不是对黑人更有利的事。【注释】 Adam Nagourney and Megan Thee, op. cit. 【注尾】

 

  这种种族的分野是有其经济和社会根源的。在美国的黑人群体中,经济收入的分层化越来越明显了。富有的黑人和贫穷的黑人之间的差距日益拉大了。三个黑人学生中有一个学生不会读完中学;几乎所有没有读完中学的学生都来自贫穷的家庭。虽然美国全国的暴力犯罪下降了,但年轻黑人的谋杀案件却上升了。在美国,实际上有两个黑人社群,一个是富有的,受过良好教育的,而另一个则是日益落在后面的黑人贫民。根据最近的城市联盟的一个调查,黑人青年的失业率是 17%, 比全国平均失业率高出 3 倍多, 50% 的黑人孩子逃学,单亲黑人母亲的生育率为 79% 。【注释】 Darryl Pinckney, op. cit., p.43. 【注尾】 这些数字可以大致描述目前美国黑人的境况。这与 20 世纪 60 年代相比,没有多大的改善。

 

对总统候选人的看法

 

  资料来源 : 《纽约时报》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联合调查结果,来自 2008 年 7 月 17 日 的《国际先驱论坛报》。

  基于这样的社会经济状况, 60% 的黑人认为,一般地说,种族关系仍然是糟糕的,而这样认为的白人只占 34% 。 60% 的黑人认为,在最近几年中,美国在消除种族歧视方面并没有什么大的进展,而这样认为的白人只有 20% 。一半的黑人认为,在奥巴马当总统的美国,种族关系会有所改善,只有 29% 的白人这样认为。另外,虽然奥巴马赢得大部分白人民主党人的支持,但在一系列问题上,支持奥巴马观点的黑人民主党人比白人民主党人高出 24 个百分点。在价值问题上,根据《华尔街日报》和国家广播公司( NBC )做的一份联合调查, 54% 的美国人认同麦凯恩的价值观,而只有 35% 的不认同他的价值观。而对于奥巴马, 46% 不认同他的价值观, 45% 认同。【注释】 Darryl Pinckney, op. cit., p.43. 【注尾】 这表明,虽然奥巴马在政治上跨越了门槛,但在美国社会中存在的种族界限并没有改变。【注释】 Darryl Pinckney, op. cit., p.43. 【注尾】

 

  在美国社会中存在对奥巴马的偏见。奥巴马面临的是所谓“没有种族主义者的种族主义。”正如一位政治观察家所说的,“那种认为在这次大选中不存在种族问题是天真的。”【注释】 Matt Bai, “ The Race Isn  t about Race, ”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August 26, 2008, p.6. 【注尾】 根据斯坦福大学、美联社和雅虎的联合民意调查,要是奥巴马是白人的话,他的支持率将会增加 6 个百分点。他失去的选票属于表面上并不介意种族的白种人,他们也并不介意选举一个黑人当总统,然而他们却没有选奥巴马。这就是所谓的“种族以一种没有恶意的形式( racism without the need for racial animus )起了作用。”虽然故意而为之的种族主义在这些年间在美国减少了,但所谓的“嫌恶的种族主义”( aversive racism )是经常存在的。美国政治评论员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夫( Nicholas Kristof )认为,从这一调查中,人们可以得到的教训就是,在美国,“种族的偏见深深地埋藏于美国社会之中。”【注释】 Nicholas D. Kristof, “ Racism without Racists, ”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October 7, 2008, p.5. 【注尾】 由于奥巴马在国外的成长经历,他的外国背景,他姓名中间的名字侯赛因是他的父亲和祖父的教名,人们对他存在误解。根据皮尤研究中心 2008 年 3 月、 6 月和 9 月的民意调查, 10% 到 13% 的登记选民误认为他是一个穆斯林。克里斯托夫认为这是人们用宗教偏见来掩盖实际上存在的种族偏见而已。有的人企图将奥巴马非美国化( de  Americanize ),认为他不是一个真正的美国人。【注释】 Nicholas Kristof, “ The Push to ‘ Otherize Obama ' , ”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September 23, 2008, p.9. 【注尾】 佩林爆料奥巴马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与激进分子威廉姆·阿耶斯( William Ayers )的关系,说他“与恐怖分子为友。” 共和党试图利用牛津大学哲学博士彼特 - 米利根设计的一个计算机软件程序,证明奥巴马的自传畅销书——《源自父亲的梦想》( Dreams from Father )是出自恐怖分子威廉姆·阿耶斯之手。弗吉尼亚共和党领袖、众议员乔弗里·弗莱德里克甚至说奥巴马“与拉登攻击五角大楼的一伙人是朋友。”共和党选民将奥巴马描述为一个“与他要求选他的选民在文化价值上是不同的人。”有人甚至说,“他不是我们中的一个。”“从文化价值上说,他是安全的吗?”【注释】 Adam Nagourney, “ A Struggle for Obama: Attracting White Voters, ”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April 25, 2008, p.4. 【注尾】 在拉斯姆逊( Rasmuson )的调查中,有一半以上的白人认为,奥巴马仍然保有他原来所在的芝加哥南区教区牧师小杰里迈亚·莱特( Jeremiah Wright Jr. )关于美国的观点。【注释】 Andrew Hacker, op.cit., p.16. 【注尾】 这些情况都显示了在竞选中的种族因素。甚至奥巴马自己也说,“我从来就没有那么天真,以致于认为通过一次选举,或通过一个竞选人,就可以跨越种族的界限。”【注释】 Garry Wills, op. cit., p.8. 【注尾】

 

  支持奥巴马的白人选民大多是受过很高教育的人。他无法获得白人蓝领的支持。由于他曾在旧金山说小镇生活的贫困使蓝领工人“死抱住枪支和宗教,”这大大地得罪了白人小镇居民。麦凯恩指责他说,这表明他“脱离了普通的美国人。”这牵涉到美国蓝领一个非常微妙的心理因素。在美国历史上,他们作为一个阶层一直不喜欢黑人对他们表示直率的同情。这被认为是“精英主义”( elitism ),含有一种傲慢的意味。美国黑人作家詹姆斯·鲍德温( James Baldwin )就此曾经指出过,白人有时候会惊讶地发现黑人居然对他们评头论足。他们是不会轻易原谅竟敢对他们表示同情的人的。同时,另一个导致美国的蓝领阶层对黑人怨恨的原因是白人对有利于黑人的肯定性行动存在不满情绪。

六、黑人领袖的代际过渡

  奥巴马现象的产生得益于 20 世纪 60 年代民权运动所开创的时代氛围。这一时代氛围使新一代黑人领导人崭露头角。他们是在“伟大社会”计划和冷战结束后形成世界观的。奥巴马就是其中之一。

 

  奥巴马这一代人得益于自 1972 年在印第安纳州的加利召开的全国黑人大会之后被选进地方、州和全国机构的数千黑人领袖的努力。他们的前期工作才使奥巴马进入参议院成为可能,从而使他有可能获得民主党提名。他得益于肯定性行动( affirmative action ),在哥伦比亚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从美国常青藤大学之一的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他在哈佛时曾经是《法学评论》杂志的主编。毕业后在芝加哥大学教授美国宪法。他曾经在芝加哥南区黑人社区作过社会组织工作。他是一个“举止文雅、看上去从来就不是一个一脸愤懑的年轻黑人。”他与自里根政权以来被妖魔化的黑人青年形象大相径庭。他是一个“和你的儿子一块儿上学的真正的黑人好孩子。”他纯熟地在黑人和白人世界之间穿梭,懂得了各个世界都有它们自己的独特的语言、习俗和价值结构( the structures of meaning )。他说,“只须我做一点儿演绎,这两个世界就可以融合起来。”他深深地了解这两个世界之间的分歧。他青年时期与白人女朋友在纽约的分手,使他懂得了只有通过同化,黑人才有可能得到成功的机会。【注释】 Darryl Pinckney, op. cit., p.42. 【注尾】 奥巴马似乎可以将美国国内的种族分歧弥合起来。另一方面,他从国际的视角来看种族问题,比黑人保守主义者有更广阔的视野。正如约瑟夫·奈所说的,他拥有美国所需要的“软实力”。

 

  美国 40 岁以下的婴儿潮后出生的一代人体验到了这世界现在是如何相互联系在一起,急于想找到一个适应改变了的世界的新的美国话语( American discourse )和做法。在美国中产阶级中,有许多人非常热切地希望美国呈现于世界的是一张黑人的脸。在他们看来,他的脸本身就是一个可以使美国与世界打交道的象征。奥巴马凝聚了美国人最多样化的元素,他代表了美国人想看到的“变化”。在他的身上凝聚了美国社会最底层的因素,同时又含有美国的精英因素。因此,支持他的选民认为,他的背景将使他在处理美国国内政治,特别是有关美国在种族政治方面的问题的时候,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在跟穆斯林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打交道时,能得到更多的理解。奥巴马的胜利表明,他有可能建立一个广泛的多种族多文化的联合阵线。他有能力在各种各样的美国人中间建立“桥梁”,将他们团结在他的旗下。奥巴马竭力希望代表一种所谓的“新的政治”,代表一种改变了的自由主义,不同于希拉里和麦凯恩所代表的“旧的政治”,即所谓的“执行官政治”。

 

  奥巴马并不是沿着黑人种族政治的道路在美国的政治舞台上崛起的,他是在多元文化和全球化时代在美国主流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在谈论美国的种族政治时,他倾向于从普世的角度来讨论,而不是从特殊的种族主义的角度来讨论。在他的言论里,没有上一代的黑人领袖言论中的异化、愤懑和悲观主义情绪。他声言,“我拒绝完全基于种族身份的政治。”他认为,黑人也应该对他们的福利承担起集体的和个人的责任。他批评 1970 年代和 1980 年代的自由主义决策者和民权领袖,认为他们没有很好地考虑“贫穷的黑人墨守成规的行为模式。”他认为正是这些行为模式造成了他们的贫困,并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他正视黑人身份的复杂性,从一种国际的视角来考量种族身份问题,不像保守的黑人领袖那样仅仅拘泥于国内的视野。【注释】 Darryl Pinckney, op. cit., p.42. 【注尾】 由此,上一代的黑人领袖,如杰西·杰克逊( Jesse Jackson ),怀疑他是不是“够黑”,他是不是“会像一个白人一样地行事”。一般的黑人选民则怀疑他到底代表谁的价值,在他的思想中什么是需要优先处理的问题。由于他公开地申明他代表被压迫的少数种裔,他必须明确地回答这些问题。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 50% 的美国黑人认为,奥巴马所信奉的价值跟他们的一样;另一半黑人认为他并不和他们一起信奉美国黑人的价值观。 61% 的美国黑人认为,奥巴马所代表的美国黑人中产阶级和穷困的黑人的价值观越来越不同。在美国黑人中,受过教育,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黑人认为奥巴马的价值观和黑人群体的价值观是一致的。但有 41% 的受过中等教育或更少教育的美国黑人认为奥巴马并不是美国黑人群体中的一分子。

 

    总的来说,只有 29% 的各色人种的人认为奥巴马反映黑人的价值观。他代表所谓的“干净的”“出众的”美国黑人。奥巴马这一代黑人领导人则公开地宣称他们和美国白人拥有相同的价值观,对于什么是美国需要优先处理的问题与白人的看法也一致。

 

  由于美国 1/3 人口是有色人种,奥巴马就代表了美国新一代的多种族政治。他呼吁为了建立一个“更为完美的联邦,”美国人应该超越种族。他说,“这一联邦也许从来就不是完美的,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的努力表明,它总是可以成为完美的。”只有当人们关注联合他们的目标,而不是关注使他们分歧的痛苦时,这才有可能。他承认这种痛苦在许多方面而非在一个方面,是现实存在的。黑人必须直面奴隶制和种族分离政策的余孽,而白人也有他们自己的不满之处,特别是由于实行了肯定性行动而对穷困白人造成的不平。【注释】 Garry Wills, op. cit., pp.4 ~ 5. 【注尾】 关键的问题是,正如加利·威尔斯( Garry Wills )所指出的,像老一代小莱特( Jeremiah Wright Jr. )那样,他们将整个黑人群体看成是一个人民,而奥巴马将黑人看成是美国民族中的一部分。他呼吁黑人跨越种族和民权运动的界线而走向一个与白人分享同样价值观的美国政治。他宣称,在他当上美国总统后,他将会带领美国人走向一个后种族主义时代的政治。

 

  奥巴马的成功加快了代际过渡的转移。这种重新规范黑人政治的代际转移已静悄悄存在了 10 多年了。年轻一代黑人在老一代黑人传统的选区向老一代发起了挑战。这一次民主党的初选和总统竞选加速了这种代际的转移,并使之公开化了。【注释】 Matt Bai, “ The Face of Change in Black Politics, ”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en, August 11, 2008, p.7. 【注尾】

 

  这种代际的转移可以从奥巴马与小杰里迈亚·莱特牧师之间的关系中很明显地看出来。非裔中心主义者小杰里迈亚·莱特从文化种族主义出发所作的针对美国的激烈言论,如“不,不,不,不是上帝祝福美国。上帝愿美国死去。”莱特又说,“对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的袭击是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反应,美国全国应该对此做出反省,”【注释】 Darryl Pinckney, “ Obama and the Black Church, ”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July 17, 2008, p.18. 【注尾】 这一言论引起全国哗然,使奥巴马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并使他当时未能得到宾夕法尼亚州白人选民的支持。奥巴马不得不与莱特保持一定的距离。他指出,“莱特牧师的布道最内在的错误并不在于他提到了存在于我们社会中的种族主义,而在于他这样说,好像我们的社会处于一种停滞的状态;好像这方面没有取得什么进展,好像我们的国家在不可挽回地往回走到悲剧性的过去。事实上,我们的国家使它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可能竞选最高的职位,并建立起一个包括黑人与白人,西班牙裔人和亚裔人,富人与穷人,以及年轻人与年长者的联合。”【注释】 Garry Wills, op. cit., p.8. 【注尾】

 

  在奥巴马现象中,人们看到了美国黑人与黑人教堂之间非常复杂的关系,这种复杂的关系有可能成为追求全国性公职的黑人领袖的一个历史与文化的负担。黑人教堂对于底层的黑人来说,甚至对于世俗的民权运动来说,都是处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中心位置的。即使对于对宗教没有兴趣的世俗的领导人来说,他们也受到黑人教堂很深的影响;他们也相信美国历史学家威尔逊·杰里迈亚·莫西斯( Wilson Jeremiah Moses )所说的“完美主义的社会福音,这种社会福音认为变化是进步的,必然的,是上帝所激发的。”【注释】 Wilson Jeremiah Moses, “ Creative Conflict in African American Thought: Frederick Douglass, Alexander Crummell, Booker T. Washington, ” W.E.B. Du Bois, and Marcus Barve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re  quoted from Darryl Pinckney, “ Obama and the Black Church , ”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July 17, 2008, p.18. 【注尾】 黑人一般来讲对别的黑人所发出的对种族歧视的激进和不满的言论,不会表示反对,即使他们并不同意这样的观点。从历史上看,因为黑人没有别的地方可以自由地发表他们的看法,人们对在黑人教堂里发表的言论是十分包容的。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教区的黑人牧师是“黑人在美国的土地上发展的一种非常独特的人物,”对于黑人来说,他们无异于“领袖,政治家,演说家,鼓动家,理想主义者。”【注释】参见 Du Bois, The Souls of Black Folk (1903), re  quoted from Darryl Pinckney, “ Obama and the Black Church, ”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July 17, 2008, p.18. 【注尾】 人们可以从这一方面来理解奥巴马在成长的岁月和小莱特的关系。

 

  另一个案例,即,奥巴马和杰西·杰克逊的关系,也可以看出这种代际的变化。像杰西·杰克逊那样的老一代的黑人领袖在奥巴马刚开始竞选总统时,根本就没有把他放在心上。一方面,基于他们自己从政的经验和对于对黑人歧视的年代的回忆,他们认为一个黑人不可能赢得提名,更不用说总统职位了。他们认为奥巴马名不见经传,无足轻重,根本就没有成功的可能。奥巴马在芝加哥南区 2008 年父亲节的集会上指责黑人父亲逃避责任。杰克逊对此非常气愤,他指责奥巴马“居高临下地对黑人说话,”说他个人不会在意将奥巴马“阉割了”。在他看来,奥巴马在刻意以牺牲黑人向白人世界表示他的诚意。对杰克逊的反应莫过于小杰克逊对他父亲的指责更发人深思的了。他说,他被老杰克逊的言论“深深地激怒了,感到非常失望。”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在老一代黑人领袖们看来,新一代黑人领袖是一些被美国白人主流文化同化了的黑人精英,例如,美国专栏作家、胡佛研究所研究员谢尔比·斯蒂尔( Shelby Steele )说,由于奥巴马的特殊出身和教养,在奥巴马身上存在一种所谓的“身份空白”( identity vacuum ),他认识到同化比黑色皮肤更为重要。而在老一代黑人领袖们的心目中,同化就意味着不再考虑民权,就会把民权当作是一个过时了的问题了( pass é issue )。这实际上反映了在新一代与老一代黑人领袖之间在黑人领袖的含义上的分歧。

 

  老一代的黑人领袖是从 20 世纪 60 年代的民权运动中走出来的。在当时,黑人面临的民权方面的问题比较明显。在美国的政治体制中,存在对黑人的歧视,黑人被剥夺了公民的权利。所以,黑人领袖的主要任务就是设法废除这些法律,制定出更为进步的、维护黑人权益的法律来。因此,他们习惯于讲台和运动,将黑人领袖的含义仅仅界定为为黑人说话。他们所面对的是一个种族主义的白人体制。在后 60 年代岁月里,他们强调黑人身份( black identity ),将黑人身份变成一种极权性的身份认同( totalitarian identity ),将黑肤色政治化。这反而削弱了黑人的力量。

 

  从 20 世纪 60 年代民权运动走出来的黑人领袖认为他们政治生涯的最高成就不过是市政厅或者众议院,而奥巴马这一代黑人政治家则不同。他们清醒地看到他们所处的美国社会已经不同于 60 年代的美国社会了。在社会中所存在的不平等已经显得更为隐蔽,更为微妙了:黑人子女上较为次等的学校,缺乏他们能够支付的房屋等等。因此,改变现状的路子就更具有挑战性了。奥巴马是新一代黑人专业人士,在深刻变化了的美国社会中,在歧视黑人的法律已经被打破的今日,他勇于去改变自己的命运,拒绝承认在他们的追求中有任何界限。奥巴马是新一代的在白人文化体制内被同化的黑人领袖的代表。这一代黑人领袖把目光放得更远,追求更为广泛和高级的职位。他们本身就非常恬适地处于白人的政治体制之内,他们受过很好的大学教育,甚至是在常青藤大学受的教育,他们把自己看成是通向黑人社会的大使,另一方面又把自己看成是黑人的发言人。他们竭力在黑人社区推行白人中产阶级价值。这意味着黑人政治的转变,从仅局限于民权,转向更为广泛的全国性政治文化议程。

七、结论

 

  如上所述,布什在执政了近 8 年之后失去民心、共和党的基础萎缩、美国面临经济危机,以及伊拉克战争不得人心,给民主党参议员奥巴马走上全国的政治舞台提供了条件。这是奥巴马得以当选美国总统的决定性因素。而奥巴马自身复杂的种族背景使他在少数族裔中,特别在黑人中具有一种亲和性。他参与的此次总统大选,吸引了黑人史无前例的高投票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选的结果。

 

  总的来讲,奥巴马现象的产生得益于 20 世纪 60 年代民权运动所开创的时代氛围。奥巴马并不是沿着黑人种族政治的道路而在美国的政治舞台崛起的,他是在主流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是在“伟大社会”计划和冷战结束后形成世界观的。奥巴马的成功加快了美国老一代黑人领袖向新一代黑人领袖的代际过渡。以他为代表的与美国主流文化融合的新一代黑人领袖视野更为广阔。

 

  奥巴马的当选表明,虽然以黑白种族划分的政治仍然存在,但是自 1960 年代民权运动以来,美国政治社会氛围改善,种族关系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另一方面,不能由于奥巴马的当选就断定在美国已没有种族问题,或者说种族问题已经得到相当的改善了。在竞选过程中所收集到的各种数据表明,在美国社会中存在对奥巴马的偏见,在一部分群体中这种基于种族的偏见还相当严重。

 

  总之,奥巴马现象给我们了解和观察美国社会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如同 2006 年的中期选举是一次美国全民公决一样,这次大选中的奥巴马现象使我们看到了美国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的侧面。但必须指出,奥巴马在人口学意义上,是极不寻常的。根据哈佛、耶鲁和芝加哥大学的一份联合调查,在 2000 年,不同族裔之间的婚姻占全部婚姻数的 5.7% ,美国人口中黑白人种婚生的孩子仅占同龄的孩子的 1/70 ,在 1980 年代是 1/200 ,在奥巴马出生的 1960 年代则几乎没有。作为一个不同族裔婚生的孩子,奥巴马有可能使美国人对黑人和白人的关系产生一种新的看法。

 

  不管奥巴马愿意还是不愿意,他当选美国总统后都将面临一系列悖论。悖论之一就是,他一方面要当白人占绝大多数的美国的总统,另一方面又要成为美国黑人最有力的声音。在这两者之间,他会更倾向于代表整个美国,不会过多地去关注黑人政治。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在致力于黑人事业方面将受到极大的掣肘,他可以为城市贫困黑人群体争取权益的空间非常有限。同时,在执行肯定性行动政策(他本人曾经得益于这个政策)的时候,他将不得不有所节制。

 

  显然,奥巴马将致力于一种种族和阶级平衡的社会政策。一方面,他认为给予少数族裔在就学与就业方面一定优惠的肯定性行动是完全必要的,另一方面,他必须考虑到贫穷的白人群体的需要,在执行肯定性行动的过程中,要给予他们一定的优惠。在此问题上,阶层而不是族裔,将是他主要考虑的因素。如果情况真是这样的话,那将是意味深长的,那就意味着黑人影响力的削弱,而不是加强;那就意味着要集聚人们支持对种族歧视和不平等政策的谴责反而将变得更为困难。种族问题在美国的政治与社会文化日程中反而会更加凸显出来。

 

朱世达: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