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奥巴马百日新政”研讨会综述

 

李枏、刘卫东

 

   2009年5月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主办的“奥巴马百日新政”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外交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国防大学、澳门大学、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和亚太所等国家单位的近40位专家与会。会议围绕奥巴马执政百日以来美国国内政治、外交政策和中美关系等问题进行研讨。

  (一)美国国内政治与政策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孙哲教授将奥巴马执政以来的美国称为“紫色美国”,也就是说,奥巴马奉行的是带有保守主义成分的自由主义政策:在外交政策上主张以多边协商来延续美国的霸权;在经济政策上坚持走自由主义道路;在社会政策上强调保守主义纲领。他认为,民主党在国会中的优势为奥巴马提供了雄厚的政治基础,这在其贯彻减税政策、稳定金融市场,以及实施经济复苏计划等问题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局温建东处长分析了奥巴马政府的经济政策。他指出,为带领美国经济走出大萧条后的严重衰退,奥巴马政府在财政、金融监管、产业和货币政策等各方面采取了措施。在财政政策方面,主要是扩大支出与减轻中产阶级税收并行。在金融监管方面,奥巴马支持金融救援计划,但同时加强金融监管、打击贪婪无度和操纵价格,以恢复金融系统稳定。在产业政策方面,计划十年投入1500亿美元资助清洁能源研究,着眼于培养经济的长期增长点。在货币政策方面,美联储采取了非常宽松的政策。总体来看,新政府的经济政策目前已经收到了一定成效,如经济衰退速度减缓,消费信心指数提高,开工数据有所回升,失业率出现反弹,但仍面临许多问题。例如,财政赤字高达2万亿美元,银行有毒资产处理被一些经济学家抨击为牺牲纳税人利益,美联储购买长期国债的决议动摇了市场对美元的信心等。他认为美国经济复苏道路仍然会十分艰难。

  美国所研究员周琪讨论了奥巴马政府的气候变化政策。她强调,奥巴马把气候变化看作一个紧迫的、涉及国家安全的问题。奥巴马的气候变化政策的基点在于,他认为应对气候变化与振兴美国经济的工作是一致的,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将成为美国经济的新增长点。为此,奥巴马已经制定了一套发展新能源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计划,并任命了一批科学家担任与能源和环境有关的部门的主要官员。民主党控制下的国会的相关委员会也在积极配合行政部门制定相关立法。此外,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奥巴马改变了以往美国政府的政策,打算放弃对中国的指责而采取建设性的合作,表示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将首先要求提高能效,而对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将首先要求减排。这样,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将面临来自美国的更大的减排压力,同时也可以利用这一时机,同美国在节能技术、清洁能源技术方面进行合作,推动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牛新春副研究员对奥巴马的外交班子决策理念进行了阐述。他认为奥巴马上台以来所实行的新自由主义外交政策可称为罗斯福以来最深刻的“外交革命”。奥巴马的外交班底强调国际相互依赖以取代无政府状态;国际权力更为分散化、网络化。在政策实施上,该领导班子主张国际合作、持续发展与裁军。但这种外交风格究竟效果如何,还需要看奥巴马的政策在国内能否得到持久的支持和国际社会如何回应其自由主义的政策。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认为,目前公众对奥巴马评价积极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媒体的偏好引导,但是,媒体的偏好引导与事实有偏差,具有潜在的危险。未来决定奥巴马政策的成败的几个重要因素包括经济恢复的程度、财政赤字的降低,以及医疗保险等社会公平方面的成就。美国所研究员张立平认为,目前奥巴马政府还仍处于蜜月期,加之又是在经济危机的状态下,因此对奥巴马的国内政策纲领的评估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二)奥巴马的外交政策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所长助理朴键一研究员认为,美国从未有过单独的对朝鲜政策,围绕着朝鲜半岛问题,美国总是要兼顾亚洲尤其是东北亚地区的大国关系。长期以来,东北亚地区由大国主导,各国都在积极扮演不同的角色。朝核问题的关键是朝韩关系的走向,其次是各大国与朝韩以及整个朝鲜半岛的关系。在朝鲜半岛,美国最为关注韩国,同时顾及中国、俄罗斯、日本的反应。美国还想要中国出面,应对朝鲜半岛的复杂局面。

    美国研究所副所长顾国良研究员讨论了奥巴马政府的军控与核不扩散政策。他认为防扩散与军控一直是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奥巴马也不例外。具体看来,奥巴马执政以来积极推动无核世界;快速启动美俄军控谈判;积极推动国会通过《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并力主支持《禁止生产核武器裂变材料公约》。在防扩散问题上,奥巴马保持决策团队的一致性,推动六方会谈解决朝鲜核问题,对伊朗保持两手政策,加强对伊奖惩力度,力主国际合作。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安全战略研究所副所长高祖贵研究员对于奥巴马的中东政策进行了分析。他认为,目前在奥巴马的外交政策中,最清晰的是对中东政策,实际可称之为“大中东”政策,因为除了传统的中东国家以外又加上了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奥巴马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具体解决以下问题:实现阿以持久和平协议的签署;从伊拉克“负责任地”撤军,即依照伊拉克的局势逐步撤军;对伊朗采取妥协与遏制并存的政策;集中兵力对付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恐怖主义。

    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陶文钊认为,美国近期的东亚政策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变化,台湾问题依然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中国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彭光谦少将将奥巴马的军事战略走向归纳为三个特点:战略调整的务实性、战略调整的有限性,以及未来战略走向的不确定性。

  (三)中美关系

  外交部政策规划司姜鹏处长对20国集团(G20)与中美关系进行了分析。他认为20国集团之所以受到重视,主要原因在于:1. 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迅速恶化,在应对这场危机的过程中,国际社会上出现了倾向于多边合作的积极变化;2. 奥巴马上台后美国政府大幅度调整了内外政策,强调使用“巧实力”,倾向于通过与国际社会的合作来解决问题;3. 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不断上升,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其国际作用逐步凸显。他认为,当前中美关系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1. 在美国政府完成交接以后,中美关系也实现了平稳过渡;2. 确立了两国关系的新定位,胡主席提出中美要建立“积极、合作、全面”的双边关系;3. 中美之间建立了新机制,即“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客观上加强了交流的协调性和有效性;4. 开拓了新领域,在气候变化方面加强了合作,并恢复了双边军事交流。总之,中美关系在金融危机下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国防大学教授杨毅将军在谈到中美军事关系时表示,奥巴马上台以来,在美国军事霸权基本未受金融危机影响的背景下,对美国军事战略进行了调整,主要表现在:1. 国防政策趋于稳妥务实,更加追求均衡;2. 推动反恐战略重心东移,改变传统反恐战法,强调多边合作与综合治理;3. 加强跨部门跨机构的合作,推进国防部的改革;4. 在维持反恐经费现有规模的同时,减缓其增长趋势;5. 发展特定威慑,确保新形势下的核威慑能力。但当前中美军事的互动前景是,军事关系的发展仍然落后于其他方面的关系,仍然显示出“零和”的特征,两国在非传统安全方面的合作无法减少在传统安全领域里的对抗。

  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学院院长郝雨凡教授认为,金融危机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有限,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其影响是积极的。由于金融危机,两国的互信度加强了。从全局来看,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美国在逐步适应中国的崛起;不过,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美国积极促使中、日扮演大国角色,中国的身份在发生转变。从微观角度讲,金融危机的出现对美国也是一次机会,使其软实力下降的趋势得到减缓,危机过后美国的经济会更加健康。需要注意的是,奥巴马的新外交政策变化的只是手段而不是目标,保持世界霸权、追求绝对安全、获取全球利益、推广民主理念这些目标并未发生变化,只是变得比较隐晦或者不公开讲了。

  商务部世贸司前处长钟传水谈到了中美之间的商贸问题,他强调,美国对华经济考虑的重点是获利。今后美国的重点还是要将服务业打进中国。为此有理由要弄清两个问题:一是中美之间处理全球事务有什么规则?二是中美双边关系与中国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哪个更重要?

  北京大学教授查道炯在谈到中美能源关系时表示,中美之间的能源问题基本面没有改变,仍是满足各自的需求,互不依赖,同时第三国因素依然存在。美国针对新兴国家的崛起,会采取“走出去”、提高定价权(国际能源/矿产品贸易)、稳定国内价格(包括财政补贴)等手段来应对,中美会继承或沿袭相关的政策框架。在核电领域,广东三门核电一期工程是迄今为止中美能源合作建设最大的项目, 2009年4月20日这一项目的开工,意味着中美之间的合作模式已经确立。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辑思教授最后就中美关系做了总结性发言。他认为由于两国国内政治的复杂性,当前的中美关系仍然无法定性;金融危机出现以来美国的力量相对于崛起的中国有所衰落,但相对于世界和其他国家并无衰落。未来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外交能力和内部管理协调能力方面的竞争。 总的来说,中美关系应服务于整个中国外交而不是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