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述巡礼

 

 

《在美国发现历史:留美历史学人反思录》王希、姚平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年版。除序言外,全书共收录了 31 篇文章,共 528 页, 2 幅插图。

  本书由中国旅美历史学者写作的个人回忆编撰而成。书中 31 位作者早年在中国接受大学教育,于 20 世纪 80 、 90 年代走出国门,分别在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攻读历史学博士学位,尔后留在美国大学任教,并成为具有跨文化背景、同时活跃在中美学术界和高教界的历史学者。在回忆录中,作者们生动地讲述了各自在海外求学、执教、出版学术专著和参与美国大学管理的亲身经历,详细描述和考察了美国史学研究生的训练过程和史学研究环境的利弊,从“体制内”的角度对美国的高教体制、大学管理、学术文化与风尚,乃至政治、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做出了不乏真知灼见的观察。与此同时,本书作者还对各自研究领域的史学传承与发展做了精辟的介绍和分析,是一本集可读性、知识性、史料性和学术性为一体的著作。

                                                   (王希 供稿)

 

  《全球化的历史考察》 何顺果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0 年 3 月第 1 版。除导论和附录之外,全书共 4 编, 21 章,约 50 万字。

  本书主编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何顺果。本书是北京大学“十五”“ 211 工程”立项课题《全球化进程研究》的子课题成果,该书由何顺果教授做总体设计,其中《全球化的历史考察》是较为综合的子课题,也是率先出版的子课题成果。在题为“全球化:一个历史学的解释”的导论中,作者追溯了“全球化”概念的形成过程,考察了资本主义与“全球化”的关系,“全球化”与“现代化”“国际社会的形成”之间的关系,全球化的前景等问题,并对全球化进程进行了阶段划分。除导论之外的 4 编,按照导论中对全球化的阶段划分,分别论述了全球化的探险时代( 1500 ~ 1750 年)、全球化的殖民时代( 1750 ~ 1870 年)、全球化的帝国时代( 1870 ~ 1945 年)和全球化的网络时代( 1945 年至今)的历史情况。本书附录为何顺 果教授 论述东印度公司问题的一篇论文。除本书之外,《全球化进程研究》的其他子课题包括《殖民化与全球化》、《全球化与区域化》、《全球化与地方社会》、《全球化与国际社会》、《全球化浪潮中的东北亚区域化进程研究》、《全球化的文化解读》等。

                              (卢宁 供稿)

 

 

Princeton Lyman and Kathryn Robinette, “ Obama and Africa: Matching Expectations to Reality, ”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 62, No. 2, Spring/Summer 2009, pp.1 ~18.

作者在文章中指出,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引发了非洲对奥巴马的热望,但是这些热望将很难兑现。奥巴马继续奉行布什政府对非洲的成功政策是有优势的,这些政策包括成三倍地增加对非洲的援助,关怀成百万艾滋病患者。但是奥巴马必须保住布什的非洲政策遗产:如果对非洲的援助维持不变,那么他就无法应对在食品安全、艾滋病病毒传播及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奥巴马还将不得不解决气候变化、反恐、维和,以及苏丹达尔富尔地区冲突等问题。奥巴马若要留下自己的政策遗产,就必须做以下两件事:首先,奥巴马要激发非洲个人及机构的责任,将自己非洲之行定位为促进非洲人实行民主、承担起国家的责任的访问。他应该向培育民主的好政府和好机构提供资源,检举非法向非洲国家的政府行贿的组织。第二,奥巴马可以制定与美国与非洲之间新的贸易议程,例如,他应宣布非洲是一个贸易区,对于非洲增强其贸易能力给予技术上的帮助,致力于帮助非洲打开印度、中国和巴西的市场等。

 

Dave Benjamin, “ Protecting the Protectors: NGO Action and the 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World Peace, Vol. 26, No.1, March 2009, pp.31 ~ 50.

作者是康涅狄格州 桥港大学 国际政治经济学副教授。作者指出,由于各国国内冲突不断增多,非政府组织和国际非政府组织正面临越来越多的威胁。作者认为,正是由于非政府组织和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塑造国际人道主义政策的过程中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所以它们反而变得更为脆弱。由于非政府组织与任何一个政府之间都没有官方联系,所以它们不能指望受到联合国或者国际法的保护。作者指出,非政府组织往往习惯于推进以西方经济模式为基础的改革,忽略所在地古老的社会结构和行为准则,因而会成为许多国内冲突的牺牲品。他认为,非政府组织和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人道主义干预与文化沙文主义之间走钢丝。作者指出,尽管上述隐患,但非政府组织和国际非政府组织在“维护和平、保护弱势群体及确保人类共同未来”方面仍然具有很大的潜力。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非政府组织和国际非政府组织应该像国家与个人一样受到保护。

 

Derek Scissors, “ Deng Undone: The Costs of Halting Market Reform in China, ” Foreign Affairs, Vol. 88, No. 3, May/June 2009.

作者是传统基金会的研究人员。他指出,致力于推进经济扩张的中国领导人已逆转了 30 年来的市场化改革,在许多领域重新加强了国家对于经济的控制。中国已改变了价格放开、私有化和鼓励市场竞争的政策,开始限制外资的进入,并对进口商品征税。美国经济与中国经济紧密相连,美国从中国的进口占到中国产品生产总量的 7.7% ;到现在为止,中国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国外债主。作者认为,在中国实施内容广泛的金融改革将有利于美国,但如果中国只是终止对汇率的操纵,则不一定有利于美国。作者认为,对于奥巴马政府来讲,一个更好的政策目标是促使中国允许外资进出自由。作者称,“通过推动(中国的)金融政策更多地响应市场行为,就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减少国家对于中国经济的干预。”

 

John Engler , “ Forging A Second American Century, ” Forbes, May 28, 2009.

作者是前密歇根州州长,曾三度出任该州州长,现为美国制造商协会主席。本文是论述“美国制造”的系列文章中的一篇。作者在文章中指出,美国制造业能生存下去。他认为,美国仍然是世界头号制造业国家,美国制造业的产品占全球制造业产品的比例超过 19.5% 。尽管美国已失去了 150 万个制造业岗位,但仍保有超过 1200 万个制造业岗位,且制造业创造的产值占到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 11.6% 。作者对于美国制造业的前景喜忧参半。他认为,一方面,相较于国外的竞争对手,美国在税收、能源及监管方面的成本高于别国,使美国制造商处于不利地位;但是另一方面,激烈的竞争把制造业的工序打磨得更为精良,随着制造业越来越自动化,像中国和印度等国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取得竞争优势的局面将难以为继。

 

Elizabeth Economy and Adam Segal, “ The G2 Mirage: Why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Are Not Ready to Upgrade Ties, ” Foreign Affairs, Vol. 88, No.3, May/June 2009.

两位作者是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的高级研究员。他们认为,尽管美国和中国毫无疑问是解决全球经济、环境和稳定问题的重要国家,但是两国在许多方面离成功地解决全球性问题差得还很远。他们认为,如果通过提升双边关系来寻求解决这些问题 , 只能是暴露不协调的利益、价值观和能力。中国对资源和市场的需求,与西方在发展中世界寻求改善人权和治理的目标相悖。中国政府一方面是威权型的,另一方面又是权力下放的政府,加之政府缺乏透明度,这使中国难以与别国在食品、产品安全问题上进行合作。作者认为,美国要做的不是提升与中国的双边关系,而是邀请欧洲、日本和其他亚洲的重要国家,一起协调对华政策。作者写道,“全世界的国家现在都认识到,时下界定它们与北京关系中的种种问题都不能仅仅通过双边谈判得到解决。”

(资料来源: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 / 卢宁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