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后

  在本期“专论”中,贾浩的文章以国际刑事法院的建立、发展为背景,论述了克林顿、小布什和奥巴马三届政府对国际刑事法院的政策。他认为,这三届政府对国际刑事法院的政策有两大核心内容始终未变:通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国际刑事法院进行控制和干预;要求国际刑事法院给予所有美国人司法豁免权。这两大“政策核心”的基本前提是,美国为了自身的全球战略与国家利益,必要时可以在世界上使用武力。

  向在胜的文章论述了美国根据自己的油污责任法律将如何处置墨西哥湾溢油事件的问题。他指出,以1990年《油污法》为核心的美国现行油污责任法律体系,使英国石油公司可能不仅要支付油污清理费用和范围广泛的各种损害赔偿金,而且还将面临各种刑事与民事处罚,而英国石油公司享受责任限制将极其困难。

  高望来的文章分析了信息时代的中美网络与太空关系。他认为,美国在信息空间推行先发制人的进攻性政策;在网络与太空领域,中美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科技鸿沟,未来中美双方合作可以从不敏感的非军事领域起步,共同构建更稳定的信息空间秩序。

  夏立平和苏平的文章论述了美国海洋管理制度的演进及影响,并对奥巴马政府的海洋政策进行了分析。文章指出,奥巴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迎合当前美国海洋综合管理需要的措施,但继续采取所谓的“选择性多边主义”,则对其他国家的海上安全产生了负面影响。

  顾国平和梅仁毅的文章对“两国集团”构想进行了历史考察。文章指出,这一概念自1970年代出现以来,迄今已有美德、美日、美欧和美中四个版本。这四个版本的“两国集团”论都出现在美国面临国内外困境而对象国正在蓬勃崛起之际,其实质是美国要求对象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帮助它以最小的代价维护霸权。

  赵磊的文章论述了冷战后美国维和政策的演变及特征。他认为,这项政策经历了从“有效的国际主义”到“坚定的多边主义”,从“有选择的多边主义”到“美国式的国际主义”,最后回归到“有效的多边主义”的三次演变;它取决于美国政府对维和行动与美国国家利益的关系的认知,以及国内压力(国会、民众)与这一认知间的复杂互动。

  本期是本刊的第100期。时至岁末,我们期盼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得到学界同仁的支持,将本刊办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