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后

  本期专论文章分别论述了美俄关系、中美关系,以及美国防扩散政策、南极政策、能源政策和海洋政策等诸方面的问题。

  孙哲、徐洪峰分析了美国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对美俄关系的影响。他们认为,这种政策调整会同时影响到俄罗斯西部和东部的战略环境,总体上为美俄关系的缓和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外部条件,俄罗斯将因此获得一个较长时期的战略喘息期。

  赵可金从国际话语权的角度探讨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美关系变化的新特征。他认为,中美在全球问题、地区问题、双边问题和国内问题等领域都面临化解话语分歧,寻求话语共识的挑战,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中国外交存在着结构性的话语劣势和失语现象。

  刘子奎的分析认为,冷战后,为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美国在建立和完善国内防扩散机构和法律建设的同时,坚持以意识形态为纽带强化西方联盟,并不断批评其他核武器国家的政策举措。这种以霸权的手段来推进防扩散目标在相当程度上造成了冷战后更为严峻的扩散形势。

  陈力评述了美国在南极地区的政策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法律基础。她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在南极开展的考察活动历时最久、范围最广。美国的南极政策目标是确保“积极而有影响的存在”。为此,美国建立了主管南极事务的部门框架及政策协调机制,出台了南极立法,采取了有效的执行措施。

  舒建中的文章认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为化解石油危机引发的美欧分歧,维护西方联盟的团结和在国际能源领导的主导地位,重塑国际能源秩序,美国进行了周密的政策设计,展开了积极的外交努力,最终促成了国际能源机构的建立。

  曲升探讨了美国“航行自由计划”出台的背景和内容,认为卡特之后的美国历届政府都继承、发展和实施了该计划,而中美之间一系列海上事件的发生,与美国实施该计划有密切的联系。

  另外,翟韬评述了1949~1956年间,美国为了提升台湾当局声誉、诋毁新中国的形象而对东南亚华人展开的心理宣传战攻势。但是,由于台北国际形象不好,华人在当地同化进程加速,以及世界舆论变化等原因,这种战略的效果却是恶化了东南亚国家与美国、台湾的关系。

  近日,我刊荣获国家社科基金第二批学术期刊资助。我刊将严格遵守国家社科基金学术期刊资助管理办法,加强与国内外同行间的交流,加强读者、作者和编者之间的互动,完善匿名审稿制度,提高编校质量,努力把我刊办得更好。